詹姆斯·卡特勒

简介: 詹姆斯·卡特勒(JamesCutler)是美国当代建筑师中的代表人物之一。1952年生于美国,在大学期间主修哲学、历史。卡特勒热爱绘画,喜欢设计一些看似简单,但实用,时尚的桌子或凳子,这为他后来转学建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建筑师并非阴差阳错。詹姆斯·卡特勒(JamesCutler),也许还称不上一代大师,然而在当代全世界最活跃的建筑师行列中,他无疑是最“清醒”的一位。
[展开]

詹姆斯·卡特勒的个人经历

詹姆斯·卡特勒 - 基本资料

姓名:詹姆斯·卡特勒(JamesCutler)

国籍:美国

出生地:美国华盛顿

职业:建筑师

主要作品

詹姆斯·卡特勒

年份 建筑

1993年

Pacific Northwest GustHouse
1999年 Pineforestcabin

2001年

Maple Valley Library

詹姆斯·卡特勒 - 个人简介

尽管詹姆斯·卡特勒以建筑艺术大师的身份享誉业界,在中国,知道他的人并不多。人们真正开始关注他,让他闻名遐迩的理由却是他给比尔·盖茨设计建造了豪宅。或许由于这个原因,他揽下了不少顶级富豪的修宅计划定单,因此成为给世界上最有钱的富人量身打造私家别墅的人。  

2008年57岁大学主修哲学,历史的詹姆斯·卡特勒怎么也没想到,他能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设计房子,而因此名声大噪,并且迎来了他建筑事业的全面转机。

在大学时代,卡特勒就热爱绘画,喜欢设计一些看似简单,但实用,时尚的桌子或凳子,这为他后来转学建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建筑师并非阴差阳错。卡特勒喜欢安静,他就像一名侨居在现代都市里的隐者,默默地塑造着工业时代人类居住的文明,那种文明,清新、恬淡,环绕着一层薄薄的浅绿。法国哲学家居伊·德波说:“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中,生活本身展示为许多景象的高度聚积。”那么卡特勒所奉献给人们的,正是那样一种唤起你儿时记忆的温馨,所有的一切景象中,卡特勒的建筑就是回归本性的灵光。

这位活跃在世界一流建筑师行列中的大腕儿,以其环保主义者身份被誉为最诗意的建筑家、最清醒的生活者。卡特勒在完成一件令人击节赞赏的建筑杰作的同时又再现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一切都宛如未经雕琢和修饰过一样。清晨的阳光与薄雾将房屋和树木一同照耀与笼罩,似乎那些住宅跟林间的花草、枝头的嫩芽一样,是在某一个初春的晨曦悄然地生长。建筑师需要的不仅是高超的技艺,更需要具有与生俱来的灵性、慈爱的光辉。卡特勒的作品处处洋溢着人类原始的纯真无邪和蕴藏的善意。 

詹姆斯·卡特勒 - 设计理念

赖特被称为环境设计的先知者。赖特呼唤一个“土地中心”的理念。他的建筑哲学是把一切建筑物都看作为场地的延伸。卡特勒也正是这样。继承大师赖特的精神并成为新一代创造反映了这种环境革命信念的开创性作品的最优秀建筑师中的一员的过程中。

在典型的保尔科住宅设计中,卡特勒的构思是力图顺应周围环境的特点并最大限度地维护生态的本原存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只砍伐了三棵树,而为保存一棵冷杉,则将屋檐和椽子开了一个口,暴露出建筑的本来面貌和其构造的随意性。这对于建立在一个毗邻峭壁置身森林中的二层公寓(不包括建筑的根基支撑部分)而言,是相当不容易的,也是非常大胆的做法。设计上规定,在一个向上的绝壁之上施建,建筑物必须从绝壁边缘退离24M。所以卡特勒的做法是以一道39M的斜坡直穿过阁楼,并将建筑抬升地面近5M。这样人们不仅能够轻易地看见建筑的外观又自然显示出建筑环境和施工材料的性质,毫无做作之感。

卡特勒和许多崇尚自然和人性的和谐的建筑师一样,他们能够既在完成一件令人击节赞赏的建筑杰作的同时又再现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建筑师需要的不仅是高超的技艺,更需要具有与生俱来的灵性、慈爱的光辉。卡特勒的作品处处洋溢着人类原始的纯真无邪和蕴藏的善意。精神分析学家荣格说:“艺术作品的本质在于它超越了个人生活领域而以艺术家的心灵向全人类说话。”

根据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观念,卡特勒的建筑哲学也正是这种生命“原型”的恰好体现。在一种顺乎天道的情境下突发灵感地完成一件又一件杰作。凡是刻意经营的作品,也许会成为无与伦比精美的产品,卡特勒对建筑周围环境的敏锐意识着实构成他进行美学决策时的关键内容。他心中的环境其实是一种包罗万象的“大环境“他坚持着对每个个体情况特质的了解与追寻,而绝不依附在某些形式上的套路,他的每一件作品乍一看似乎风格都不统一。原因就在于他的设计都是针对当地的景观风貌而定。地表和自然条件不同,建筑就不同。而从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并彰显着一种古朴和模糊的感觉特征来看,这就是卡特勒的作品。

建造于Adirondack山里的卡茨基尔猎屋,看上去就象中国北方农村山沟里的猎户人家,充盈着粗犷的安宁。而另外一个卡特勒的作品,建造在一座老旧的渔民晒网棚的外壳里的Parker住宅,则充盈着美妙的安宁。平静的水面,成排的树林,烘托着白墙黑檐的建筑。一道长长的人造堤桥径直从房屋的一端伸展向广阔的水云深处。这个设计显示出港口工业建筑的原型,而天然材料——冷杉地板、红杉屋面、铁杉墙壁的运用又使得整个建筑柔和静谧而不乖张。

更具特色的是赖特的客屋。处于风景区内的这所建筑被要求不为外人看到。因此卡特勒将这所客屋深嵌在森林的凹地地表下4M处。木材和混凝土的并列使用,形成的巨大反差效果弥补了整个建筑摸棱两可的形象。前者的平滑,温柔,暖色和后者的粗糙、强硬、冷色对比井然。而前者象征生命的短暂与后者寓意时间的永恒,同处于卡特勒心灵运转于莽莽森林的空间中,让人叹为观止的一刻,驻足俯首,沉默无言。

詹姆斯·卡特勒 - 主要作品

尽管卡特勒以建筑艺术大师的身份享誉业界,然而真正让他闻名遐迩的理由却是他给比尔·盖茨设计建造了豪宅。或许由于这个原因,他揽下了不少顶级富豪的修宅计划定单,因此成为给世界上最有钱的富人量身打造私家别墅的人。卡特勒精妙地游走于两者之间:一边是物质财富和时尚潮流,一边是自然环保和精神自由。

2007年5月在美国纽约举办的国际当代家具博览会(ICFF)上,一种组装式住宅设计大大吸引人们的眼球:灵便的结构、现代化的样式、简约的风格。在这种被称为当代美国“住宅革命”的“积木房屋”设计潮流中,卡特勒再次带动了生活潮流。

最“生态”的房子
在卡特勒为美国富豪保尔科设计的住宅中,我们看到卡特勒的构思是力图顺应周围环境的特点并最大限度地维护生态的本原存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只砍伐了三棵树,而为保存一棵冷杉,则将屋檐和椽子开了一个口,暴露出建筑的本来面貌和其构造的随意性。这对于建立在一个毗邻峭壁置身森林中的二层公寓而言,是相当不容易的,也是非常大胆的做法。这样人们不仅能够轻易地看见建筑的外观,又自然显示出建筑环境和施工材料的性质,毫无做作之感。

给比尔·盖茨造豪宅

为比尔·盖茨设计房子相当于一个小小村落的比尔的家,坐落在西雅图附近华盛顿湖的半山腰,依山面水,总面积达到了66000平方英尺。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设想一下,单是装修就工程浩大了,更不用说还必须考究,并且把最尖端的科技融合在一起。在与众多大牌建筑公司的激烈竞争中,卡特勒以独特的简单和环保的风格赢得了比尔的青睐,成为了最终的赢家。盖茨位于西雅图麦迪那区的“未来之屋”,这栋房子耗资约1亿美元,花费7年时间建造,整个建筑分为12个区。作为地球上最有钱富豪中的比尔·盖茨的房屋也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房屋,而房屋的设计者,就是留着两撇小胡子的卡特勒。

这座位于西雅图附近、华盛顿湖半山腰的豪宅,总面积达到了66000平方英尺,相当于一个小小村落,其中包括一个60平方英尺的大型游泳池,游泳池的水下安装有音乐系统。整个豪宅充满园林情调,湖光山色,优美怡人。豪宅内还有一个大型图书馆和一个占地面积达1000平方英尺的餐厅。为首富设计房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单单是房子之大,已经要卡特勒费尽心思去规划好整个房屋的格局了。“这可比设计普通房子难度大得多,设计的厨房,走廊都必须让比尔先生感到非常满意。”“对于比尔的房子,我只有想办法把他需要的东西填充进去,我完全不知道比尔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只知道比尔希望哪里是厨房,哪里是卫生间。”卡特勒的设计没有丝毫迎合顾客心理的做法,只有自己对建筑设计的理解和热爱。当时比尔看到卡特勒的设计图纸时只说了句:“这就是我想要的了!”

3个搭档,15个工人,还有卡特勒,组成了这个为全球最富有的人设计房子的团队,“当你们的各自的意见不统一的时候怎么办呢?”卡特勒回答到:“我们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交流,他们也都喜欢我所喜欢的。因为他们相信我,所以选择了我。”卡特勒凭着对建筑独特的人性化的理解,以及巧妙的设计风格,他的设计方案击败了其他的竞争对手。也正因为卡特勒成功地为首富设计了住宅后,他的公司开始由一家名见不经传的小公司开始迅速发展壮大,并揽下为美国其他富豪设计房子的活。

詹姆斯·卡特勒 - 环保理念

卡特勒的环保建筑设计理念一直对中国业界产生影响。

现在的建筑设计,开始更多地往人文方向发展和靠拢,“在这个环保可以被当做像明星绯闻一样炒作的年代,到处的建筑和环境设计或多或少,或真或假都开始往自己的身上套上绿色的裘皮大衣。”一位国内的建筑设计师这样评价。

一方面,国内也开始走入一个“绿色”环境设计的概念中,但这些设计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卡特勒的精髓呢?“对外环境的简单引入已经是很了不起的创举了,就像是做一个盆景一样。移植些花花草草,更高明一点将室外引入室内就叫做绿色家居了。对于艺术而言,无可非议,我们甚至可以通过‘破坏’创造许多视觉上的惊世骇俗。但并不见得是最理智的设计。”北京某建筑设计公司艺术总监对记者说,她还特意提到了卡特勒。

现年(2008年)56岁大学主修哲学、历史的卡特勒怎么也没想到,今天的他能为世界首富比尔设计房子,而因此名声大噪,并且迎来了他建筑事业的全面转机。在大学时代,卡特勒就热爱绘画,喜欢设计一些看似简单,但实用,时尚的桌子或凳子,这为他后来转学建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卡特勒2004年10月份的中国北京之行让他感到吃惊:“北京的建筑风格不能单纯用几个字去形容,它们夹杂着多种元素,有古典,时尚,更有雄伟。”在问到是否愿意来中国设计房子的时候,卡特勒爽快而迫切地表达了愿望:“当然!如果有人聘请我的话,我可以现在就飞过来!”

詹姆斯·卡特勒 - 设计思想

“我最满意的作品是位于马萨诸塞州公园里的一座纪念碑。”詹姆士·卡特勒对自己最满意的作品的答案,有些出人意料。“当人们路过我设计的纪念碑时,他们会掉下眼泪。这是我最欣慰的地方。一座建筑,如果能触动到人们的感情,那才是真正成功的建筑,并不它是有多么的华丽,有多么的雄伟!”

当问到卡特勒,一座建筑最重要的是什么?卡特勒的回答同样让人意想不到:“最重要的是诚实,真诚。”他将这些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品质的词汇用到了建筑上:“对于任何一座建筑,都要做到对于自己感觉的真诚,对于自然环境的诚实。”

卡特勒的作品如此注重人文关怀,当然就少不了把环境工艺,选材和土地意识融合在一起。如何运用庭院,阳台,门厅和花园等设计,把自然环境巧妙地带进人们的居住空间,让人们在室内、外都能享受休闲的时光。在卡特勒为自己在奥林匹克半岛的住宅中,就设计了一座高出地面4.3米、长39米的桥,从住宅中穿过去,把他独特的个人风格表现得一览无余。而在为美国富豪保尔科设计的住宅中,我们看到偌大的一个庄园,整个施工过程中只砍伐了三棵树,而为保存一棵冷杉,则将屋檐和椽子开了一个口。透露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的交融。

詹姆斯·卡特勒 - 发明创造

目前一种叫“Prefab”的房子正风靡美国,这种房子的好处在于,人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买来自己喜欢的“房屋”进行组合,再用房屋建造商提供的螺栓、插销、铆钉等在极短时间内组装起来,就像孩子搭积木一般,或者说是一种房屋DIY。

如果你的房子可以跟着你搬家,跟着你住进森林,跟着你住在湖畔,你是不是会异常欣喜?卡特勒的这项发明,让人可以带着你的房子搬家,组装好的房屋随时能拆卸下来,然后在其他喜欢的地方重新搭建,这就真是彻底的“搬家”了。另一个好处是,建造这种住宅所需要的费用比传统方式建造的房子要低。但是不要以为这就是给低收入者设计的简单房屋了,由卡特勒亲自设计的建于湖边的生态房屋,其定价达97.9万美元。在美国的主流社会,很多医生,律师都是卡特勒的顾客。这种十分个性化,简约时尚的房屋很快受到他们的喜爱。他们喜欢卡特勒自然,清新,充满关怀的设计。

金钱、环保这两个字眼似乎和“先锋”、“前卫”无缘。但是在卡特勒这里,三者随时可以混为一谈。“积木住宅”的设计理念无疑引导了房屋建筑的革命。据称,这种被称为Prefab的组装式住宅正在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厂家根据订单在生产线上制成一个个的房屋组件,包装好运送到顾客指定的地点,再由顾客选定的当地房屋建造商用螺栓、插销、铆钉等在极短时间内组装起来,就像孩子搭积木一般。

这种有趣的设计引发了人们的好奇和关注,因为它的好处显而易见:正如积木搭好还可以推翻重搭,组装式住宅也可以随时拆了重建,而且不必非得在原来的地址上重建,还可以选择其他你喜欢的地方重新搭建,真是名副其实的“搬家”。“只要你随时可以买下新的地皮,”卡特勒说,“你就可以定居你明天喜欢的所在。”

詹姆斯·卡特勒 - 经典语录

清醒就是生活。

一座建筑,如果能触动到人们的感情,那才是真正成功的建筑。

对于任何一座建筑,都要做到对于自己感觉的真诚,对于自然环境的诚实。

我所关心的不是靠近建筑而是能更深刻地理解和反思这个星球上万物的存在。

詹姆斯·卡特勒 - 人物点评

有人评价说,卡特勒的作品安静,不突出,对生态予以回应——但他们所传送的信息则是未来的浪潮。正道出了卡特勒建筑思想的精髓。

詹姆斯·卡特勒是那种把环境工艺、选材上对生态负责及强烈的土地意识转化为艺术的少有的当代建筑师之一。在他的作品中,场地状况、区域地形、当地植被以及“处境心理”都是他美学决定的内涵,

卡特勒喜欢安静,他就象一名侨居在现代都市里的隐者,默默地塑造着工业时代人类居住的文明,那种文明、清新、恬淡,环绕着一层薄薄的浅绿。法国哲学家居伊·德波(GuyDebod)说:“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中,生活本身展示为许多景象的高度聚积。”那么卡特勒所奉献给人们的,正是那样一种唤起你儿时记忆的温馨,黄昏品茗的安详。所有的一切景象中,卡特勒的建筑就是那繁华社会里时时乍现的一抹抹回归本性的灵光。

卡特勒这样描述自己的作品:它们是“和我们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说”。

“我回到家中,天气变了,风呼啸着穿过断壁边的冷杉林。这些风雨从北太平洋上吸收了能量蔓延到这里,吹打着我的冷杉和房屋。产生于几千英里之外的力量正敲击着我的窗子,这使得我意识到,我所生存的这个小地方是和外界联系在一起的,并不得不屈从于它的力量。”

更新日期:202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