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鸣皋

简介: 徐鸣皋,无锡锡山区八士镇人,1939年11月5日出生,1954年7月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学校学习,1956年入藏,历任排长、参谋、副科长、科长、副处长、副师长、师长、参谋长、西藏军区副司令员、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
[展开]

徐鸣皋的个人经历

简介

无锡锡山区八士镇人,1939年11月5日出生,1954年7月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学校学习,1956年入藏,历任排长、参谋、副科长、科长、副处长、副师长、师长、参谋长、西藏军区副司令员、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

1958年,徐鸣皋参加了西藏平叛行动。1959年5月部队进军山南,他所在的排奉命围歼在马松多地区的股匪,全排同志团结一致,边冲边打,一举毙敌14名,招降7名,全歼股匪。1962年中印边境局势紧张,7月他调至新组建的藏字419部队司令部任参谋,参加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历经克节郎战役和西山口——邦迪拉战役,因完成任务突出,受到嘉奖。1981年6月19日,西藏米林县卧龙区白那拉山域原始森林发生火灾,他组织指挥159团及师直属队的扑火行动,经过七天七夜顽强拼搏,终于扑灭了大火,保护了国家森林资源。1984年8月,时任师长的徐鸣皋受命率部参与拉萨——贡嘎机场公路的建设,经过九个月的艰苦奋战,胜利完成了长达22.7公里的公路建设,受到西藏自治区及成都军区的表彰。由于他为和平解放西藏、建设西藏、巩固边防作出了突出贡献,1985年9月被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荣誉证书。

贡献

徐鸣皋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在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撰写了大量文稿,《论印军攻势防御作战》、《对西藏战时动员几个问题的探讨》、《南亚地区军事形势对我国国防战略的影响》等论文先后被评为军区和全军军事学术研究优秀论文,其中《认真贯彻落实新大纲,加速部队战斗力生成》一文被收入《将军文选》。

事迹

西藏与他贴得如此相近。在他的家庭里,妻舅随军步行入藏,他自己乘坐缴获的美式汽车入藏,他的儿子乘坐飞机入藏,他的妻子长年随他工作在西藏,军人家庭两代人不同的经历,记录了西藏解放以来的巨大变迁。

在江苏省军区的一寓所内,我们见到了两鬓斑白的原省军区副司令员徐鸣皋将军。一说起西藏的经历,徐将军立刻陷入了久远的回忆之中……

徐鸣皋

1956年,徐鸣皋乘车踏上了西藏之旅。不久,年轻的他便参加了西藏平叛行动。徐将军说:当时在西藏要战胜两个敌人,一是荷枪实弹的敌人,另一个就是特别恶劣的自然环境。在青藏高原,紫外线是内地的八倍,含氧量则只有平原的一半。

1959年3月拉萨之战后,部队奉命进军山南,因军情紧急,加上叛匪均为骑兵,逃窜中破坏了大量道路、栈桥,令进军部队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困难。高原缺氧,辎重又多,夜间行军,部队只能边走边睡,为了不掉队,每个战友腰间都系着一根绳子,一个连着一个。由于栈道几乎都是在悬崖边上,几块木板就是一条通道,稍不小心,就会掉入江中,每一个战士负载着火炮和驮鞍,过了栈道后一阵阵后怕。到了目的地,脱下衣服一看,早已长满了密密麻麻的虱子,躺下立刻睡着,一觉就是三天三夜。

1984年5月,已担任师长职务的徐鸣皋受命率部参与拉萨—贡嘎机场公路的建设。当时,部队缺资金、缺设备、缺技术人员。全部家当只有一台压路机和装载机,但在徐鸣皋的指挥下,硬是历经九个月的艰苦奋战,胜利完成了长达22.7公里的柏油公路的铺设。

在雪域高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献了终生献子女”、“误了孩子,累了妻子,苦了父母”。徐将军的儿子出生后,只能送回八士镇老家抚养,9岁的时候再送回西藏。女儿出生后,又只能留给将军母亲抚养,2岁多就送回了西藏。儿子入伍也是驻守在西藏,直到1993年才内调回来。说起这段生活,与徐鸣皋将军相濡以沫30多年的妻子说:儿子高中毕业时,已在八九个学校就读过。“天上没飞鸟,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四季穿棉袄”,恶劣的自然环境也留给了将军种种“馈赠”,严重损害了将军的健康,心脏病已伴他生活了好几年。

徐鸣皋一生与西藏结下了不解之缘,离开西藏告别战友时,他曾经泪流满面,回内地多年,依旧保有着浓浓的“西藏情结”。每次电视荧屏上一出现西藏题材的影视作品时,将军便会早早地坐在电视机前……

更新日期: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