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芬

简介:           李华芬是淅川县人,2003年考入河南财经学院。在校期间,她靠捡废品资助了大石小学两名贫困学童重返课堂。李华芬在罹患白血病的情况下,仍坚持自己的爱心事业。她的事迹经本报率先报道后,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也迅速跟进报道。最后,在社会关爱和帮助下,李华芬进行了自体干细胞移植手术,并于2006年年2月病愈出院。5月12日,李华芬不顾身体虚弱,毅然踏上了前往贵州的支教之路。14日下午4时,她顺利抵达大石小学。第二天上午,李华芬登上讲台,开始了她的支教生涯。
[展开]

李华芬的个人经历

人物简介

         李华芬李华芬是淅川县人,2003年考入河南财经学院。在校期间,她靠捡废品资助了大石小学两名贫困学童重返课堂。李华芬在罹患白血病的情况下,仍坚持自己的爱心事业。她的事迹经本报率先报道后,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也迅速跟进报道。最后,在社会关爱和帮助下,李华芬进行了自体干细胞移植手术,并于2006年年2月病愈出院。

      5月12日,李华芬不顾身体虚弱,毅然踏上了前往贵州的支教之路。14日下午4时,她顺利抵达大石小学。第二天上午,李华芬登上讲台,开始了她的支教生涯。

李华芬个人资料  李华芬出生于河南省淅川县滔河乡严湾村,母亲务农,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微薄的收入仅能维持全家生计,但艰苦生活却给了她善良的心灵。

  2003年,刚刚考入河南财经学院的李华芬在网上看到支教大学生徐本禹的事 迹后,彻夜难眠。她被当地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山区孩子那一双双渴望读书的眼睛深深地感动了,第二天,李华芬写了一份题为《他(她)的眼神》的倡议书:“让我们从捐献一个空瓶子、一张旧报纸做起,关注那些没钱上学的儿童。虽然只是轻轻的一挥手,但是实现了一个孩子一生的梦想……”一个被称为“爱心捐助”的活动,由此在河南财经学院校园展开。

  李华芬和她的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把捡瓶子、拾废纸变卖的357.3元钱,全部寄给在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小学支教的徐本禹,资助了该校两个贫困生重返校园。

李华芬

两个心愿

心愿一

       志愿去世后捐献眼球(角膜)

  华芬提到将来想捐献自己的眼角膜,我问她:“这个时候想这件事情是不是有些早?”她说:“如果说早,那时对于你们讲,对于我来说已经不早了。”我没有反对,也没有支持,我只是说我会记下的!如果那天来临,我们尽力会实现她的心愿!没有反对的原因是,我想正常人有这样的心愿也是正常的,何况她是病人?没有支持的是,我不知道她的眼角膜是否符合医学要求! 

  当天我与涵菥聊及此事,涵菥告诉我华芬和殷昆都是急性粒细胞M2a型,华芬同样经历过长期化疗。昆因为做过多次化疗,以及术后复发眼部出现绿色瘤,而没有实现心愿。

 

心愿二

       邀请朋友们亲临大石欣赏百里杜鹃

  3月31日晚,华芬发短信给我,说贵州的杜鹃花现在开得很美,让我替她邀请所有的志愿者以及关心她的人去大石欣赏杜鹃花!我告诉他我一定会把他的邀请转达,她很高兴!我也希望如果有趁五一放假休息的时间旅游的朋友们,您可以选择去贵州,去看看大石的风土人情。我想我们不光会能看到美丽的杜鹃花,还可以看到如杜鹃花一样美丽的华芬,还有那些可爱的孩子们。那是一种怎样的收获!

事件备忘

  *05年1月8日,李华芬出现病痛症状,随后在河南省中医院确诊为急性粒细胞

  M2a型白血病.

  *06年初李华芬在河南省中医院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已成功,但并未康复,还有漫长的后续治疗和恢复观察期需要大家陪她一起度过。

  *06年4月至07年8月,李华芬在贵州华农大石希望小学支教。

  *06年8月19日,李华芬的博客在新浪博客网站开通,这是李华芬与所有关心和支持华芬的朋友们交流的窗口。

  *06年10月21日,李华芬完成这学期的新课程讲授,暂时离开大石,于10月27日至11月21日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三0七医院接受后续治疗。11月28日回到大石。

  *受殷昆父母的邀请,李华芬于12月16日到达四川休养一段时间,殷昆父母希望由他们照料李华芬的生活,为华芬提供养病的良好条件。12月22日得到消息,华芬的外婆病情反复,因此华芬和殷昆父母商量,华芬决定提前回河南老家照顾外婆。06年12月31日华芬平安回到家中,和家人团聚。

  *06年12月,“关注李华芬”论坛开通,这是华芬志愿者会和关注华芬的朋友们交流的平台。

  *06年底,华芬志愿者会成立,志愿者会主要工作是在经济和精神上救助白血病患者李华芬继续治疗,和协助支教志愿者李华芬继续有效地助学。

  *07年3月至6月中旬,华芬继续在大石志愿支教。

  *07年6月18日至7月14日,李华芬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三0七医院顺利完成术后第二次后续治疗。医嘱半年后(08年2月左右)到京接受下次后续治疗。

  *07年7月30日,华芬返回贵州大石继续志愿支教。

  *07年10月6日,李华芬离开贵州,结束支教,遵医嘱回家休养,不宜劳累。

  *08年1月1日,李华芬前往北京进行第三次后续治疗。

  *08年1月8日,李华芬与白血病奋战三周年。

感动中国

  从昨日下午5点30分开始,在中央电视台在中华世纪坛的演播大厅内,来自北京语言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林满平就不停地擦拭眼镜片,他哭了,被一个捡破烂的人感染哭了,和他一样,还有来自同一个学校的同学,以及来自中国科学研究院的一些硕士生们。他们伴随着崔永元在《小崔说事》中的语言感染力,用心聆听着一个来自河南的女大学生的平凡故事。李华芬是一位贫困生,去年9月在校园里发起“爱心捐助”活动,拾废品变卖资助贵州大水乡两个贫困孩子上学,今年1月她不幸患了白血病。她用她的朴实感动着崔永元、感动着现场的观众、感动着来自美国的路乞先生、感动着一切在现场的人……

  美国学者感动了在场的观众

  10月的最后一天,北京天高云淡,秋意正浓。

  路乞是一位在中国生活了好多年的美国学者,他的太太来自湖北黄石。自从他来到中国,就一直做着一件特别让人不可思议的事:在大街上捡垃圾。在他太太的故乡——黄石,路乞的事迹被黄石市民广为流传。昨日崔永元主持的《小崔说事》把他邀请到节目制作现场。

  崔永元:你的名字是祈祷的“祈”吧?

  路乞:我的名字是乞丐的“乞”。

  崔永元:为什么?是因为你捡垃圾像乞丐吗?

  路乞:不是。我觉得有些人有不讲卫生的习惯,他们总是将一些垃圾随手乱扔,这样影响市容,很不好。现在的中国发展得很快,在过去,我的祖先还有其他一些国家的人曾侵略过中国。我作为他们的后代,应该为中国做一些事情,为中国发展得更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捡垃圾只是为了让这个美丽的国度更加美丽。所以说,我觉得自己更应该像一个乞丐,乞求你们通过我的行为,让自己养成一个好习惯。

  崔永元:你的行为让黄石变干净了吗?

  路乞:应该好了一些,很多老百姓都知道我,黄石市也授予我城管队员荣誉称号,还给我发了服装。老百姓也开始有了这方面的意识。

  崔永元:一个老外都知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身边人的行为,况且,他的行为是建立在一个许多人不理解的基础上。

  路乞:有一次,我在黄石坐汽车,有一个漂亮姑娘上车后就开始扔果皮,她一扔,我就捡,结果她就不扔了。这说明我这个洋鬼子已经教育了她,可能同时也会教育周围的一些人。我也知道,自己不可能让大家一下子改变很多,可我的行动是发自内心的一种体现,我的祖先曾经给中国带来过灾难,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补偿。我知道自己补偿不了,但这是我自己的一点心意。

  河南女孩感动了美国学者

  崔永元:路乞用他的行为去影响周围的人,下面我再介绍我国的两个捡垃圾的人,她们的行为在感染着大家。她们是来自河南财经学院的大学生李华芬和她的同学白雪娇。李华芬是一位贫困生,去年9月在校园里发起“爱心捐助”活动,拾废品变卖资助贵州大水乡两个贫困孩子上学,今年1月她不幸患了白血病。

  崔永元:白雪娇,你们怎么会想到捡垃圾?

  白雪娇:2004年9月,我们在网上看到天涯社区里介绍支教大学生徐本禹事迹的帖子后彻夜难眠,我们被当地艰苦的生存环境和山区孩子那一双双渴望读书的眼睛深深地感动了。第二天,李华芬写了一份题为《他(她)的眼神》的倡议书:“让我们从捐献一个空瓶子、一张旧报纸做起,关注那些没钱上学的儿童。虽然只是轻轻的一挥手,但是实现了一个孩子一生的梦想。”她开始在校园发起爱心捐助活动。救助一个学生,让他们完成自己的学业才需要160元钱,我们觉得自己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我们都是来自农村的学生,都不富裕,当我们看到很多垃圾能卖钱后,就有了这方面的想法。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街串巷,把捡瓶子、拾废纸变卖的357.3元钱全部寄给在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小学支教的徐本禹,资助了该校两个贫困生重返校园。

  崔永元:本来这事进行得很平静,可后来的一件事打破了这种平静。发起人李华芬病了,患的是白血病。突如其来的灾难并没有击垮坚强的李华芬,她还惦记着自己资助的贵州贫困小学生。化疗间隙,她在病床上口述,由父亲代笔给徐本禹写信,询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绝口不提自己的病情。

  李华芬:是的,今年1月9日,我晕倒了,到医院一查是白血病。当时我也曾经想过放弃,自己是一个农村孩子,根本就没钱治病。

  崔永元:李华芬来自河南南阳市淅川县一个贫困农家,家里供她念书已经非常困难。为了资助贵州的孩子,李华芬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里捡空饮料瓶、易拉罐等废品,将换来的钱一点点积攒起来。每月一次的化疗所需费用不菲,两次化疗之后,李华芬的父母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河南财经学院的同学们又一次以“拾破烂”的方式为她募捐。得知李华芬患病的消息后,贵州大石小学的孩子们发起了为李华芬姐姐募捐活动,2005年4月19日,全体同学早早在募捐箱前排成百余米的长队!

爱心传奇

  李华芬出生于河南省淅川县滔河乡严湾村,母亲务农,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微薄的收入仅能维持全家生计,但艰苦生活却给了她善良的心灵。

  2003年,刚刚考入河南财经学院的李华芬在网上看到支教大学生徐本禹的事 迹后,彻夜难眠。她被当地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山区孩子那一双双渴望读书的眼睛深深地感动了,第二天,李华芬写了一份题为《他(她)的眼神》的倡议书:“让我们从捐献一个空瓶子、一张旧报纸做起,关注那些没钱上学的儿童。虽然只是轻轻的一挥手,但是实现了一个孩子一生的梦想……”一个被称为“爱心捐助”的活动,由此在河南财经学院校园展开。

  李华芬和她的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把捡瓶子、拾废纸变卖的357.3元钱,全部寄给在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小学支教的徐本禹,资助了该校两个贫困生重返校园。

  正在李华芬积极投身于救助失学儿童的善举时,灾难却悄然降临到她的头上。2005年1月18日,李华芬被确诊为白血病!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医生终于把她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但此时李华芬的家里已经一贫如洗,而必须进行的骨髓移植,最低也要10多万元的费用。

  刚刚当选为央视“200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徐本禹得知这一消息后,从自己有限的生活费中拿出200元捐给李华芬。

  大石小学的孩子们听说李华芬的处境后,在募捐箱前排成了100多米的长龙,当天,全校师生共为李华芬捐款1115.3元。

  李华芬的同学们纷纷解囊相助,为李华芬募集了6000多元。在徐本禹的母校——华中农业大学的宣传部长彭光芒将李华芬的故事在网上贴出,立即引来众多网友的关心。一位不知名的网友通过邮局给李华芬寄了200块钱,并在附言上写道:“你的背后有我们,你的爱心不会白付出。”吉林省华桥外国语学院的王海霞同学在来信中表示,原意捐献自己的干细胞,希望可以挽救李华芬……

  得知李华芬的病情和所面临的困难之后,中国互联网协会也将这个善良、纯真的女孩列为“2005互联网公益日”的捐助对象。

  李华芬的事迹传到家乡河南淅川,整个山乡都震动了。县委县政府派专人到医院看望并资助医疗费;团县委、县妇联共同发出为李华芬献爱心的倡议;母校和家乡党员干部自发进行捐款……

  治疗中的李华芬表示,若能顺利完成手术,康复后她将到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用一生回报社会。

  记者随想让助人者得到人助,使高尚者高尚地活着,这就是我们期待和正在建设着的和谐社会。也许,我们身边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我们已经有了这个正在进行着的真实的故事,它发生的范围如此广泛,从黄河岸边到云贵高原,从郑州的一所大学校园,到山乡小学到许多尚不知地址姓名只有人心可以沟通到达的地方。

付出回报

写在前面

  你还相信不求回报的付出么?

  你还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么?

  你还相信真实的感动么?

  幸好还有一些人足以令我们流出泪水,幸好我们心中柔软的部分还能够被触动。

  一个帖子,一笔用废弃饮料瓶筹集的捐款;一场病,一张寄出、退回、再寄出的汇款单;一个承诺,一些小小的愿望;一群新朋友,一张用关怀结成的网。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倾听这个带着传奇色彩的爱心故事,品味——  

支教女孩

  华芬的小脸红扑扑的,看上去不像个病人。但事实上她是个白血病患者,我见到她时她刚刚结束了免疫治疗从医院出来。她本打算一出院就回大石,好早点见到她的学生们,可医生给她开了5瓶液体,她只好在北京输完液再离开。绵延的牵挂使她不停地念叨着:“我耽误了学生的课……”

  11月18日,在北京的志愿者朋友辗转为她借到的房子里,华芬笑呵呵地说自己总是那么幸运:来京途中在重庆钱包被偷,却得到了许多好心人的帮助;现在刚出院,志愿者姐姐们又发动她们的朋友甚至朋友的朋友为她找到了临时栖身的房子。“那是因为你也在帮助别人啊。”说话的是涵菥,一个在广告公司工作的时尚女孩,跟她一起来探望华芬的还有一个名叫向灵的女孩,她们都是殷昆志愿者会的志愿者(殷昆,一位患白血病的研究生,已于9月22日去世,生前也是热心公益的志愿者——记者注)。她们为华芬的身体感到担心,怕她受不了贵州冬天的湿冷,因此劝说她暂时不要去支教了。“可是我承诺过我要支教一年的,因为治病已经耽误学生这么多课了。”华芬固执地说,“好想那些孩子啊!”她在遐想中仿佛已经踏上了回大石的路。

  河南淅川-郧县-十堰-重庆-贵阳-黔西县,之后还需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目的地———位于贵州毕节地区大方县大水乡的华农大石希望小学,无论如何,这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路。但对于带病支教的李华芬来说,自从去年6月第一次踏上这条路,她就感到熟悉,感到一种力量,在这条路上,她好像什么都不怕了。

媒体报道

  淅川“爱心女孩”贵州播撒爱心

  李华芬贵州支教纪实——“大石,是我今生永远…

  李华芬:当感动变成了亲情

  患病支教大学生李华芬第二次来京

  李华芬事迹将走上银幕——电影《杜鹃花开》近…

  凄美的红杜鹃(长篇通讯)

  以徐本禹和李华芬为原型的电影《杜鹃花开》…

  红杜鹃绽放华农

  李华芬获殊荣

  CCTV-新闻“社会记录”系列节目《我志愿》之…

  那山 那桥

  CCTV-新闻“社会记录”在12月13日晚播出李华…

  支教女孩的付出与回报

  天边边那树红杜鹃

  爱 让她和贵州山里的孩子在一起

  患白血病的志愿者

  凄美的放弃

  爱相助(二)

  爱相助(一)

  李华芬的爱心传奇

  李华芬做客《小崔说事》

相关信息

  李华芬,在网上看到天涯社区里介绍支教大学生徐本禹事迹的帖子后彻夜难眠,我们被当地艰苦的生存环境和山区孩子那一双双渴望读书的眼睛深深地感动了。第二天,李华芬写了一份题为《他(她)的眼神》的倡议书:“让我们从捐献一个空瓶子、一张旧报纸做起,关注那些没钱上学的儿童。虽然只是轻轻的一挥手,但是实现了一个孩子一生的梦想。”她开始在校园发起爱心捐助活动。救助一个学生,让他们完成自己的学业才需要160元钱,我们觉得自己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我们都是来自农村的学生,都不富裕,当我们看到很多垃圾能卖钱后,就有了这方面的想法。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街串巷,把捡瓶子、拾废纸变卖的357.3元钱全部寄给在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小学支教的徐本禹,资助了该校两个贫困生重返校园。

  2005年1月15日上午0时许,正在认真听课并不时做笔记的李华芬突然昏倒。李华芬说,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才醒,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身边围满了同学和老师,个个脸色凝重。关系要好的几个姐妹竟然红着眼睛跑出去。“那时我猜自己的病一定很严重,但绝没有想到被确诊为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当我亲耳听到医生说这三个字时,一瞬间什么意识都没了。我还没有完成学业,没有回报父母的恩情,我还要继续资助那些山区的孩子,我还有一、太多太多的事情没有做啊!”李华芬哭了,这是对生命的眷恋;闻讯而来的父母哭了,这是一种亲情的关切;同学们哭了,一个捡废品维持学业都能快快乐乐的女孩子,怎会遭遇如此不幸?

  李华芬说:“心里怕过无数次,无数次想到死亡,但更多的想活下去。可哭过了,伤心过了,随着一次次化疗,随着父母千方百计筹来的医疗费在急速减少,我突然出奇地冷静。我的确眷恋生命,可我知道白血病意味着什么,更知道它对我的家庭意味着什么。太多事实告诉我,这种治疗对我来说没有多大意义。以我的家庭状况,坚持治疗,只能拖垮父母。我开始问自己:治疗还有意义吗?”

  放弃的念头第一次闪现在李华芬的脑海里。

  李华芬抱着交代遗言一样的心情说出了真相,而她的话让几位好友惊呆了。很快,得知消息的整个财经学院国贸系的师生震惊了:李华芬捡的不是废品,是我们大学生丢失的爱心啊!

  就这样,大学生们连夜行动起来。第二天一大早,班级门口、学校门口,一张张鲜红的条幅出现了:伸出援助之手,救救我们的好同学李华芬;一个个募捐箱摆了出来:捡废品献爱心的李华芬生命告急,请把你的爱心奉献出来…….呼吁得到了热烈回应,短短一周内李华芬年在学校师生捐款6000元,李华芬高中母校也送来了近万元的捐款。

  可对于白血病来说,这不足2万元的医疗费无疑是杯水车薪,在经过几次化疗后,医疗费再次告急。

  2005年5月24日下午4时许,得知医疗费再次吃紧的李华芬含泪向父母表达了自己放弃治疗的意愿。走投无路的父母哭着跑出了病房。就在此时,值班的护士送来一张意想不到的汇款单,汇款地址是:贵州溴在方县大水乡大石村华农大石小学,汇款金额是2.6万元。留栏里还有一句话:希望姐姐早日康复__华农大三小学全体师生。自己也不过捐助了一次,还不到400元,这是怎样一种爱的反哺?这笔钱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再维持三四个月的生命?而这笔钱对那些孩子意味着什么?手握着汇款单,李华芬泪如泉涌。这是怎样的沉重,怎样的感动!

  门外,强忍住悲痛的父母抹了抹眼泪走进来。李华芬也赶紧擦干泪水,随手藏起了那张汇款单__在极短的时间内,她做出了惊人的决定:放弃治疗!

  “爸爸,帮我给山区的那些孩子们写封信吧。”李华芬向推门而入的父亲说道。

  孩子们:

  姐姐很惭愧,得了很重的病,估计不能再帮助你们了……你们条件不好,能读书不容易,一定要好好珍惜,努力学习,要相互帮助,长大后做个有用的人

更新日期: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