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爱因托芬

简介: 威廉·埃因托芬(Willem Einthoven,1860年5月21日-1927年9月29日)是一位荷兰医师与生理学家。发明了心电图描记器。埃因托芬出生于当时属于荷兰的爪哇岛三宝珑。于1924 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金。
[展开]

威廉·爱因托芬的个人经历

威廉·爱因托芬 - 简介

众所周知,心电图机是当今最普及、最安全可靠、无创伤性了解心脏功能疾患的医用电子仪器。可首先运用电子技术来记录心脏跳动的创始人是谁呢?他是荷兰的病理学家威廉·爱因托芬。

威廉.爱因托芬,又名威廉·埃因托芬(Willem Einthoven,1860年5月21日-1927年9月29日)是一位荷兰医师与生理学家。他发明了心电图描记器,因其对心电图学的贡献获1924年诺贝尔奖。

威廉·爱因托芬 - 生平

荷兰生理学家,192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1860年5月21日生于爪哇(今印尼),其父荷兰人为驻爪哇军医。10岁时父亲去世,随母回荷兰。

1879年入乌得勒支大学医学院。毕业后曾任眼科医师的助手,又在解剖学家和生理学家的指导下作过研究,并得到物理学家的协助与指教。

1885年获医学博士学位。次年,任莱顿大学生理学教授,后成为荷兰皇家科学院的成员。

1895年在英国生理学家A.D.沃勒的工作基础上开始进行心脏动作电流的研究,改进了德 ? 阿森瓦氏的镜影电流计,1901年设计了弦线式电流计,采用直径为0.002毫米的镀银石英丝代替动圈和反射镜记录心动电流及心音,克服了以往仪器的缺点。爱因托芬便成为真正的心电图记术的创造者,1903年,他确定心电图的标准测量单位,即描记记录的影线在纵坐标上波动1厘米,代表1毫伏的电位差,在横坐标上移动1厘米为0.4秒。采用P、Q、R、S、T等字母标出心电图上的各波,并选择双手与左脚安放电极板,组成3种标准导联(至今仍沿用)。

1909年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学。

1912年研究了正常心电图的变动范围,并提出“爱因托芬三角”理论。因研究心电图机理和发明心电图描记器,获192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886年结婚,有二子二女,1927年9月29日卒于莱顿。

威廉·爱因托芬 - 心电图机的发明人

威廉·爱因托芬(Willem.Einthoven)1860年5月21日生于三宝垄,他家在荷属南洋,即今日的印度尼西亚。远在一个世纪以前爱因托芬的父辈们是爪哇著名的有钱人家;小时侯的爱因托芬由一位广东新会人的洪氏阿妈带大,1864年曾经在中国的上海侨居过六年。他的幼年教育便是在上海的法童公学受的。

在他的自传中,可以看见威廉对中国有着相当的好感。爱因托芬在荷兰乌特勒克大学受教于荷兰的病理学家兼眼科专家F.C杜德氏(现代的眼镜玻璃片便是根据他的眼科学理论而设计改进的)。当时年老的杜德氏,就把自己未告结束的许多有关病理的研究资料,全部传给了爱因托芬;并再三启示他,科学家对心脏的探索还不够理想。后来他致力于心脏研究并取得的成绩便是受了这位老师得激励。为了探求脉博和心脏跳动的准确记录。

爱因托芬转入物理系苦学了一年。这大概就是生物医学工程的“先行者”。人们都不知到他打的是什么主意,同时他自己也很难确定,那是否一定会有助于他对心脏的研究。一次,莱顿大学附属医院来了一个很危险的心脏病患者,群医们束手无策。大家一致公认这病人的心脏跳动过份轻微,无法测定,为此也无法诊断。这时平时难得说话,安静而稳健的爱因托芬在一旁开口了:“让我试试看!”他说着拿出自己制造的心跳记录仪来连接于患者身上。

于是,用电流计来计量心跳,极轻微的跳动,测得非常准确,这一下子轰动了。远在医学院毕业之前,他就已经发现了心脏的跳动的电子记录仪的机械原理;但惟恐思考不周,而贻笑于人,所以一直没有公开出来。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其治学的严谨。他二十五岁即出任莱顿大学病理学教授。人们仅知他对人类的心脏具有特殊研究,但还不知到他在心脏跳动上还有所发明。爱因托芬将经过实践得以证实的心电图描记仪的发明原理公诸于世后,在1924年为此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后人根据他的发明,将当今测定心脏功能的仪器越来越完善和现代化了。威廉.爱因托芬1927年9月29日在荷兰莱顿逝世。

威廉·爱因托芬 - 代表作品

代表作有《色差实体镜》、《弦线电流计和心脏动作电流的测量》。

威廉·爱因托芬 - 邮票

荷兰1993年9月7日发行《荷兰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第二组)》,一套3枚,爱因托芬邮票为3—2。

威廉·爱因托芬

更新日期: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