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维屏

简介: 邱维屏(1614-1679)字邦士,号松下先生。江西省宁都县县城河东塘角村人。魏禧之姐夫、老师。明亡,弃诸生,隐居翠微峰,为“易堂九子”之一。
[展开]

邱维屏的个人经历

简介

  邱维屏(1614-1679)文学家、诗人、隐士。古文为易堂诸子所推崇。品质高尚廉洁,不义之财分文不取,且意志慷慨,若急人难,虽去千金亦不介意。性沉静寡言,常与人对坐终日不发一言。如有疑难请教于其,则剖析如流,从早到晚娓娓不倦。读书多玄悟,古文词造诣深湛,尤精易数、律历及西洋算术,且都无师自通。

履历

  桐城方以智来访,与其演算术后,对人言道:“此神人也。”青州翟世祺守饶州,性傲慢,蔑视天下学者,独倾倒于维屏,曾七次下聘相请。后维屏居翟家三年,翟以师礼相待,维屏为之演易数,通西算要略,翟感恩不尽。维屏为人坦率端重,对己对人均要求严格,年逾六十,仍每日往返翠微山中教学。他曾在给魏禧信中写道:“拒谏饰非者大恶也。不拒谏而尝自拒谏,不饰非而尝自饰非,尤恶之恶也!足下敢于自信,自处有故,而持之以坚,拒谏饰非,盖有如此者?”禧得书痛服。维屏临终前遗书诫子:“食有菜饭,着可布衣,无谲戾行,堪句读师。”彭士望称:“此十六字元气包裹,令人浓心,妄想一切都尽,可为则世。”

著作

  著有《周易剿说》十二卷、《松下集》十二卷、《邦士文集》十八卷并行于世。其生平事略《清史稿·文苑传一》、《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中国人名大辞典》、《国朝诗人征略》均有载。

相关内容

邱维屏生平考三则

  邱维屏(1614-1679)江西宁都人,“易堂九子”之一。明万历四十三年甲寅生于宁都河东坊,即今宁都县河东堂角村。字邦士,谱派曰+,亦自号慢庑老人,石堂病农。人或称松下先生(2)。祖父一鹏,是明万历间的举人,官至湖广按察司佥事。邱维屏23岁补诸生,名列第一。邦士先生扬芬千秋的原因,得益于“易堂九子”们共同的节操文章和邱邦士对自然科学、哲学的深刻研究。

  1644年的甲申之变,不管是对明皇孙的八大山人来说,还是对邱维屏来说,都是一件影响至深至远的极重大事件。八大山人自此东躲西藏,先是新建的西山,然后是进贤、奉新“住山二十年”。而邱维屏则于1645年冬,避乱由河东迁居宁都以西的翠微峰(3)。以后几年虽有往返,但最终在1647年,邱维屏三十四岁时,“挈家徙居翠峰”,与诸子在翠微研究故史等,定堂名为“易堂”。以邱维屏一生的所作所为及年谱所载史实来看,邱维屏一生仅为节操文章而已,并无实质上的“抗清”之举。后虽有出游,足迹远至山东的青州、泰山等地,但宁都县的河东、翠微两地,则一直是其为文居家的老巢。直到康熙十八年已未(1679)六十六岁,病逝于宁都河东家中。

邱维屏

  纵观邱维屏一生并无抗清的史实,有关“八大山人从其抗清”的说法,当然是子虚乌有的事。

  八大山人与邱维屏共议抗清的说法,既然是后人凭空想当然而得出地结果,那么,小于邱维屏12岁的八大山人,是否与邱维屏有过实质性的交往呢?检索《邱邦士文集》、《宁都邱氏河东东关七修族谱》以及“易堂九子”等诸家的文集,均不见有二者相交的记载。只是在《邱邦士文集》中,见有一首约写于康熙四年乙巳(1665)的《寄寿熊养及尊公见可先生》诗,起首二句为:“赤石三千仞,高揖送熊颐”。熊颐·养及是魏禧的门生(4),与邱维屏有交是意料中的事。熊颐·养及亦与八大山人有交,时间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重阳日后,由方士+介绍而相识。二人相交,鸿鸣在拙著《八大山人印款说》225至226页中,有详细的考证。熊颐与八大山人,与邱维屏存在着交叉的相交关系,从记载来看,时间相差二十五年。因此,亦很难说八大山人与邱维屏有实质性的交往。

  邱维屏有北游之举,其地远至山东的青州、泰山、临汾等地,这在邱维屏《送邹九侯自翠微还归序》一文中有明确的交代。在此北游之际,八大山人一直在介冈灯社、奉新芦田耕香院等地“住山二十年”。二者是否有交,亦不见记载中有任何的蛛丝蚂迹。仅是鸿鸣在考察时,于宁都翠微峰金精洞道观处,购得一本《翠微峰志》(5),在该书的“人物·游仙人物”一节中,有一条八大山人“……曾游盱江至宁都、游览金精山许多名胜古迹,与易堂九子相处一个多月而去”的记载。此一记载,因未注明资料来源,故不辨八大山人何时所游翠微峰拜访“易堂九子”。而在道光四年甲申(1824)刊行,黄永伦、杨锡龄篆修的《宁都直隶州志》卷23·人物志·寓贤·州·四中,有一条八大山人游宁都的记载云:“八大山人者,前明之宗室也。隐姓名,号雪个。山人后持八大人觉经,又号八大山人。工书画、皆劲健古秀,不染烟火气。尝游盱江,至邑寓累月,邑人争礼之。所遗笔墨真迹,至今宝贵。”从道光《宁都直隶州志》所载的史实,与鸿鸣已掌握的八大山人云游赣南的时间,是在八大山人还俗后定居南昌的1691年,即康熙三十年辛未以后,这与《翠微峰志》中记载所用“八大山人”之名的时间亦是相符合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间,已距邱维屏去世十二年矣。距其他“易堂九子”的李腾蛟去世二十三年,魏祥去世十四年,林时益去世(朱中尉议+,八大山人本家侄子)去世十三年,彭士望去世八年,曾灿去世一年。“易堂九子”已去世七人,仅魏礼、彭任在世。八大山人云游翠微峰,何来与“九子相处一个多月而去?”据此,又可知后世所编《翠微峰志》中所载八大山人“与易堂九子相处一个多月而去”是不准确的。

  在八大山人相交的人物当中,与“易堂九子”有关联的人物,鸿鸣已知的还有二人,一是罗牧·饭牛;一是梁份·质人。罗牧是宁都钓锋人,又是林时益的门生,其制茶从林时益“芥茶法”,这是史料文献中多次出现的。罗牧与八大山人有厚谊,交往长达几十年。二人的关系请详见拙著《八大山人生平及作品系年》、《八大山人印款说》、《南方文物》1999年第1期、《江西派画家罗牧》。梁份是魏禧的门人,相随魏禧多年,至康熙九年魏禧去世,梁份亦以门人从行(6)。梁份与八大山人有交,见于梁份康熙四十三年出游至昌平,偈明十三陵后给八大山人写的一封信。该信载《怀葛堂文集》。从罗牧及梁份的史料中可以得知,虽然二人都与八大山人和邱维屏存在着交叉相交的关系,但却从未发现八大山人与邱维屏有直接相交的史实。

  由于八大山人与邱维屏并无相交的史实,又因李旦文中的“传说”一说,鸿鸣专程采访并多方搜集有关邱邦士的传说。但是,在有关邱维屏的传说中,其事迹仅为智慧趣事而已,无一涉及抗清事实,亦无任何“传说”表明八大山人与其有交。

  邱维屏本人一生并无抗清之事,因此,八大山人“曾与宁都邱邦士等计议抗清”之事的说法,纯属李旦个人的杜撰和臆说,是一种误导后人,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更新日期:202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