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镇

简介: 谈镇,男,1963年8月生,汉族,湖北黄石人,在职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二级),1987年8月参加工作,199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江苏科技大学副校长。
[展开]

谈镇的个人经历

人物履历

199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

1999年破格晋升副教授,

2002年特聘为教授,

2003年破格晋升教授。

2000年同时考取南京大学商学院和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

谈镇

曾任江苏省委党校科研处处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硕士点导师组组长,江苏省委党校副教育长。

2018年10月—至今,任江苏科技大学副校长。

任免信息

2018年10月7日,江苏省委组织部发布省管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谈镇拟任本科院校副职,试用期一年。

2018年10月30日,江苏省人民政府经研究决定:任命谈镇为江苏科技大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

社会兼职

中国生产力学会理事,全国党(干)校系统生产力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党校系统《资本论》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市场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等社会研究团体职务。江苏省委、省政府农业调查咨询小组成员,江苏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333工程),江苏省优秀社会科学工作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通讯评审专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成果鉴定专家,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评委专家(库)成员。江苏省委党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党校系统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科技专项资金项目评审组专家。

主要著作

自1996年以来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5部,出版合著教材11部,研究报告14篇。代表其在经济理论和应用经济方面的研究取得较好的社会评价,多次获省部级奖励;专著《激发活力————现代企业制度构建》获第三次全国党校系统科研成果二等奖,《论国有企业失业十个误区》获第六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资本集中与江苏现代化》获第八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近几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农村观察》、《中央党校学报》、《江海学刊》、《学习与探索》、《社会主义研究》、《中州学刊》、《经济纵横》、《江西社会科学》、《经济地理》、《晋阳学刊》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多篇有关经济增长、区域发展战略、企业制度创新、及中小企业资本集中、资本支持、经济发展相关性等学术论文并获得较好的社会评价。其研究成果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9篇。

研究方向

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企业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近年来参与主持并完成“资本集中与江苏经济现代化”和“经济伦理与制度创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完成“经济结构调整中的资本支持”(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中小企业制度建设”(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江苏沿海发展战略”(江苏农口联合招标项目)等多项课题。

学术观点

1、对资本的认识应拓展研究,提出资本是一种创造财富的能力。

2、人力资本的特性:(1)人力资本是一种“固定资本”,(2)人力资本具有广泛的“柔性”,(3)人力资本的品质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逆性”,(4)人力资本的形成具有某种程度的“反周期性”。

3、制度是一种要素,制度是一种资源,制度实施的环境比制度本身的内容更重要,制度实施的次序决定制度实施的绩效。现代化进程中的创新应该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

4、经济发展的实质就是要素更迭的过程,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低级要素不断向高级要素演进的历史;经济发展的粗放性表现在增长要素的低级状态,而集约性则表现在增长要素的高级化状态;经济发展的绩效取决于要素的流动性,取决于要素流动的数量、质量和方向,即要素流动的速度、质量和方向是经济发展的三维支撑。

5、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夕阳技术”,要素的稀缺度决定着它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农业经济中的土地、工业经济中的资本、信息经济中的知识都是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主导要素。工业化进程中一个区域的竞争力不是体现在高科技上,而是体现在制造业上。

近期正在研究经济发展中的要素的流动性问题、“三农”问题、宏观经济形势对江苏的影响、“两个率先”实现的路径、江苏“五大战略”的整合等课题。

荣誉奖项

获江苏党校系统和江苏省委党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获江苏省党校系统和省委党校教学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自1997年来共获优秀教学奖二等奖三次、三等奖4次。

更新日期:2024-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