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洪平

简介: “老蔡”,是中国企业家对瑞银投行亚洲区主席蔡洪平的称谓。在投行界,蔡洪平被冠以“首富园丁”、“中国民营海外上市之父”的称号。年少时务农,身具“农民情结”的蔡洪平,以擅讲中国民营尤其是农民出身企业家的资本故事而著称,又因其作风强势,被人形容为“非常富有攻击性”,其经手的IPO定价激进而备受争议。
[展开]

蔡洪平的个人经历

蔡洪平 - 简介

蔡洪平,上海人,瑞士银行投资银行部中国区主席。自1997年进入投资银行业,他蔡洪平的名字多与民营企业相关。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后,蔡在整个市场寂静无声时将民营企业恒安国际送到香港,被当年一系列金融杂志评为“1998年最佳亚洲IPO发行上市”。

2002年香港股市低迷时期,他又将名不见经传的比亚迪打造为明星公司;2003年,其他投行人士全力分享国企上市的最后盛宴时,蔡又将联华超市、魏桥纺织与长城汽车三家企业带至香港,总融资额达8亿美元。由此,蔡被香港媒体誉为“中国民营海外上市之父”。

在投行界,蔡洪平被冠以“首富园丁”、“中国民营海外上市之父”的称号。年少时务农,身具“农民情结”的蔡洪平,以擅讲中国民营尤其是农民出身企业家的资本故事而著称,又因其作风强势,被人形容为“非常富有攻击性”,其经手的IPO定价激进而备受争议。

蔡洪平 - 履历

1954年出生于上海。

1977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院新闻学学士学位,并从事过记者职业。

蔡洪平

1982年,蔡洪平退伍复员,回到了上海。

1987年他转往上海市政府工业及运输管理委员会工作。

1988年,获复旦大学新闻学学士学位。之后进入了上海石化当董事会秘书。

1993年,经过国有企业股份制规范化改制,上海石化成为中国第一家股票同时在上海、香港和纽约三地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蔡洪平参与了上海石化到香港和美国上市的全过程。

1992年后的5年,他担任国家体改委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指导小组成员之一及中国H股公司董事会秘书联席会议主席。

1997年,蔡洪平做出了一个新的选择,接受梁伯韬的邀请进入百富勤。5月,北京控股招股,保荐人为百富勤融资有限公司和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超额认购1276倍。 《人民日报》报道,“发售当日,数以万计的股民争相认购,印制表格和回收表格之多,据香港联交所称,是香港股票发行中没有过的。”发行价达12.48港元,市盈率达19.35倍,首日收盘价为40.2港元。

1998年1月,百富勤宣布清盘。《信报》报道,百富勤曾要求港府接管,但港府经评估后认为该公司倒闭对香港证券业影响有限,不愿开此先例。

 2003年,蔡洪平成功协助联华超市(HKG:0980)、魏桥纺织(HKG:2698)、长城汽车(HKG:2333)登陆香港资本市场。

2004年6月蒙牛乳业(HKG:2319)上市,创业团队中出现了5个亿万富翁、10多个千万富翁,数十个百万富翁。同一个月,中海集运发行24.2亿股H股,获得53倍的超额认购,并成为全球18年来首家集装箱航运上市公司,其市值为全球第六位。

2005年时,厦港国际(HKG:3378)成为蔡洪平愿意提及的,他表示,操盘留下的记忆是属于永远振奋的那种:7天完成国际路演,发行价1.32元港币,市盈率高达15.6倍,创下15年来香港港口概念企业股票发行最高价。

2006年3月4日,玖龙纸业(HKG:2689)在香港主板发行上市,李兆基、郑裕彤等人入股。之后公司创始人张茵成为中国第一位女首富。玖龙纸业上市前已经是国内最大、亚洲第二的造纸巨头。蔡洪平总结出的卖点是:中国是一个轻工品出口大国,家电、IT,所有的商品都需要包装……

2009年3月《华尔街日报》报道:瑞士银行宣布晋升中国成功的交易撮合者蔡洪平执掌旗下亚洲投资银行部门……此举显示瑞银对强劲的中国业务寄以厚望,希望以此提振亚洲地区不断下滑的收入。

2009年8月博鳌房地产论坛上,蔡洪平发表了主题为“IPO开闸及房地产企业IPO前景”的演讲。

蔡洪平 - 观点

在无数单IPO中,蔡洪平对内地房地产情有独钟,他对记者表示,内地房地产市场目前不存在泡沫,未来还有10年、20年的发展空间。从今年来看,香港资本市场反弹最大的、最快的是中国房地产概念。蔡预计,9月蔡洪平开始到12月期间,将是中国房地产企业密集融资高峰。这个高峰融资额预计最多达到100亿美元。蔡洪平提醒想上市的房企,往往赶什么潮就赶不上,“小时候外婆常说一句话,‘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他说,去年有些企业不是冲着事业稳步发展,而是冲着财富去的。明明可以上市,他也不上了。特别是2007年下半年为了上市而大规模圈地、快速发展,这样的企业在2008年非常痛苦。

市场和世界往往是这样,等到所有人看到的时候,机会就没有了。香港有报纸写到,如果你想成为富豪,不能不和老蔡见个面。“我哪有那么大本事?我永远记住当初百富勤的教训(梁伯韬创办的香港百富勤投资银行,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3.02 0.67%]危机中破产,后被法国巴黎银行入主)和梁伯韬先生的话:感觉越是成功的时候,就是越危险的时候。”蔡认为,如果冲着财富去上市,会有很大问题;没有准备做10-15年的房地产,最好不要上市。瑞银也不会做:“我们通常是看三年,过往三年怎么样、未来三年怎么样,看复合增长率。”蔡说,投资银行不是光为企业圈钱。

在过去的一年中,国际投资银行集体遭遇了灭顶之灾,瑞银的状况也相当糟糕,投资银行部门的亏损使其2008年整体业绩亏损了197亿瑞士法郎。但瑞银中国区业务则一枝独秀,这得益于蔡洪平及其团队的锐意进取和大胆创新。中国业务被寄予厚望,今年3月间,蔡洪平被提升为亚洲投资银行部门主席,他被认为是中国最有恒心和积极主动的银行家。   在金融危机期间,除了IPO这一传统业务外,瑞银积极实现业务多样化。“我们正在中国市场向债券承销和并购业务进一步扩张。”蔡洪平表示,出任新职后,他的重心仍然是中国市场。 谈到中国成功的民营企业家,蔡说,“在美国,可能是聪明人发财;但是在中国,单单靠聪明是不够的,还要无比的勤奋。”

他本人也在践行着这一点,“他在晚上陪客户吃完饭后,回来接着陪着员工熬夜加班,也可以和我们一样,只睡四个小时。”瑞银一员工说。多家与瑞银有合作往来的企业高管告诉记者,蔡洪平充满激情,跟他工作过的人可能都有这种感觉,他是一个很好的演说家;从去年开始,他亲自督战每一个项目,会为了一个小时的定价会而专门飞到旧金山。“我没有什么休息。”蔡洪平说,他坚持每天做30个俯卧撑,20次原地摸高跳。

蔡洪平 - 看法

蔡洪平出身上海富庶家庭,1969年,15岁的蔡被下放到江苏海门县务农。当时蔡洪平他以为一辈子只能种田了,对未来颇为绝望。蔡说他甚至两次想到自杀。   

多年以后,曾经的务农经历,让“老蔡”可以深刻地理解中国当代的民营企业家,因为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和感受。

牛根生、杨国强、潘石屹、郭广昌等人,现在都是富豪,但也都是农村出身,杨国强一直到16岁没穿过好鞋子,潘石屹13岁才用上卫生纸。这些富豪无一例外,均打上了“蔡洪平制造”的印记。   

一名曾目睹蔡谈判的人士称,在一次拜访某民营企业时,对方在果盘里摆了些削好的萝卜、黄瓜,这让在场的外籍人士一时不知所措,而蔡则率先开吃。“这让创业者对他有很强烈的好感”。   

蔡本人并不喜欢首富这个说法,“媒体说这个首富、那个首富,这不是一个好的称号。”蔡洪平说,其实杨国强和他女儿本身没有这么想,这是一个天外送来的礼物。

博鳌论坛上,蔡洪平说,当前社会对首富有误解,财富排行榜误导人们,把日常消费财富和资产经营财富混在一起,“他是有上千亿,但是他的钱不能乱花,他是创造收益、创造就业的一个载体。这个资产实际上是谁的?眼睛一闭都是社会的,永远带不走。”

蔡洪平 - 市场生存法则

大交易
即便是在保守的估计中,中国忠旺的上市依然是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股上市的最高纪录。在此之前,今年的全球股市中尚没有首次公开招股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仅有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美赞臣募集资金达8.28亿美元。在如此低迷的市场环境中,这无疑可以被看做是针强心剂。

作为全球排名第三的工业铝型材产品制造商,忠旺集团的此次上市计划始于一年前。后来随着股市的直线下跌,该交易不得不推迟。“市场不断恶化,人们已经无心看公司,而是只能看市场怎么样了。”蔡洪平回忆说。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忠旺顺利上市便不得不选择一条非同寻常的路径。

首先是卖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最初,忠旺上市的定位是“中国最大的工业铝供应商”,但在今年五月准备聆讯资料之前,此概念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中国最大的交通运输材料供应商”。这一修改巧妙的将忠旺从一家普通的工业企业与中国高达四万亿美元的经济计划结合起来。

成立于1993年的忠旺最初以建筑铝型材为主,后进入工业铝型材市场,在2004年,忠旺开始为交通运输业提供产品,其中相当一部分客户是铁道部下属的车辆设备制造商。到了2008年,忠旺的营业收入高达112.6亿元,其中与交通运输领域相关的业务超过了40%。而在四万亿元的经济方案中,预计约有三分之一的开支用在与铁路、公路和电网相关的项目上。这使得多数投资者深信,为中国南车、北车集团提供制造列车车厢和轨道部件的忠旺将从中获得更多的生意。

更为重要的是,将忠旺定位于交通运输领域其获得了更高的定价空间和市盈率预期。2008年8月,中国南车以A+H的方式在上海和香港两地上市,共筹集资金15.7亿美元,市盈率约为15倍。另外一家铁路概念股中铁建在2008年3月上市时的市盈率预期则超过了25倍。在这样一个参照系内,忠旺的市盈率被定在10倍到14倍之间便成了相当有诱惑力的价格,而普通工业型材企业的市盈率通常只有5-6倍。“这个概念没人拒绝。”蔡洪平说,“市场形成了一个共识,这类企业就是这个价值。”

即便如此,在极度震荡的资本市场中,要想让投资者掏出真金白银仍然需要更多理由。在推出“交通运输材料概念”之后,忠旺上市的另一个重要策略改变是路演设计。以往,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通常更看重香港、欧美,甚至中东等海外市场,在国内的路演一般都很简单,而此番忠旺上市路演则反其道而行之:始于上海,结束于海外。

这主要是出于忠旺被熟悉的程度考虑,在蔡洪平看来,作为中国企业,本土投资者对忠旺的了解程度会更高。一个重要的本土投资势力便是QDII基金,今年以来,多家QDII基金的表现越来越抢眼,据申银万国的一份报告显示,QDII基金在第一季度大幅增加了对香港市场的配置,并主要增加了对金融、工业领域的增持。据了解,在忠旺上市的过程中,以长期优质基金为主体的机构投资者成为购买的主力,而在之前的交易中,这种现象并不多见。

不仅如此,正常市场状况下要持续两周左右的路演,被大刀阔斧地削减至八天,这为忠旺的上市抢到了稍纵即逝的市场回暖期。“这个机会我等了一年了。”蔡洪平说,“这不是常规发行,不能四平八稳。”

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由于香港股市的反弹势头已然放缓,忠旺的募股业绩可能很难在今年再现,而在其发行过程中,及时下调价格也是其得到投资者认可的重要原因。在忠旺的配售过程中,最初的每股发行价定在6.8-8.8港元,按照以往类似企业的招股情况,最终价格通常定在发行价的中高端。但由于受到市场波动和甲型HIN1流感的影响,忠旺公开认购仅为七成,最终的招股价格只得定在了7港元的低位。

不过对于忠旺来说,这个成绩依旧令人满意,据接近交易的人称,在尘埃几近落定之时,忠旺执行董事兼副总裁路常青甚至直接授权给蔡洪平:在瑞银、摩根大通与中信证券三家承销商中,由瑞银全面负责经济利益的分配,忠旺不做过多介入。

战斗力
毫无疑问,在投资银行的历史上,过去一年是个史无前例的恐慌时刻。资本市的场噩梦仿佛漫无尽头:2008年3月贝尔斯登倒闭,人们对次级债危机的到来终于如梦初醒,9月雷曼兄弟的倒闭标志着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而去年底AIG陷入困境则不得不让人们不得不承认经济衰退的现实。“这并不是一个正常的赛季。”即便是对于在投资银行领域已十余年的蔡洪平来说,压力也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时候。

在2006、2007年中国企业上市的火热期中,蔡洪平从来不参加IPO的定价活动,但是从去年开始,他开始亲自督战每一个项目。在去年三月食品和饮料企业中国旺旺的上市过程中,蔡洪平曾经为了一个小时的定价会而专门飞到旧金山。

当时,正是贝尔斯登坍塌前后,美国市场一片恐慌,而业务涉及到两岸三地的旺旺则要先从新加坡退市,然后赴港重新上市,整个过程略显复杂。据参与此项交易的人士透露,最初另一家承销商持保守的态度,倾向于将市盈率定在15—16倍,但按此计算的筹资规模尚不足偿还旺旺退市时所欠的银行贷款,企业根本不接受这种价格。最终在瑞银的协调下,旺旺的发行价敲定在18倍的市盈率并顺利上市。

不可否认,蔡这种重新开始在交易中扮演“关键先生”的动作为其投行团队带来了更多信心。“他在晚上陪客户吃完饭后,回来接着陪着员工熬夜加班,也可以和我们一样,只睡四个小时。”一位瑞银的员工表示,在市场不景气时,这对鼓舞士气至关重要。

根据Dealogic的数据,2008年瑞银仍旧凭借8300万美元的收入蝉联中国投行业务榜首,这一战绩在某种程度上源于瑞银适时的战略调整。过去,瑞银在中国的投行业务更多的将力量集中于承销上市,但自去年起,蔡洪平手下的银行家们在见客户的时候必须同时介绍股票、债券、并购三种产品。与此同时,一场以“多元化思维为关键词的内部培训开始在瑞银迅速展开。“从6月份开始,市场明显感觉不行了。只能通过新的产品盈利。”一位投行人士说。

如果仔细研究便不难发现,在中国企业最近的一系列海外并购案中均不乏瑞银的身影:去年5月,招商银行(12.91,0.10,0.78%)并购香港永隆银行一案中,瑞银作为永隆伍氏家族的财务顾问;9月,巴菲特入股比亚迪一案中,瑞银担任比亚迪的财务顾问;而到了今年2月,瑞银又出现在五矿集团对澳大利亚资源公司OZ Minerals的收购案中。2008年中,瑞银在除日本以外的亚太市场上完成的并购交易达到了73宗,价值高达807亿美元,比排在第二位的摩根大通多出了20笔。除此而外,瑞银在一贯并不算领先的债券市场也开始谋求更多话语权。今年以来,瑞银证券已经为北京金隅发债融资19.7亿元人民币;为中国黄金集团发债融资20.7亿元人民币。

而在更为严酷的市场环境下,瑞银和蔡洪平的品牌优势也开始显现。一个可以为之做注的事实是,在瑞银承销的多个项目中,蔡洪平的团队都并非从一开始便介入其中,2007年的SOHO中国、2008年的特步,瑞银都是在半路杀入承销团。

这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蔡洪平在多年时间里孜孜不倦的保持着同中国民营企业家们良好的关系并取得他们的信任上,这也使得瑞银能够在一个客户上精耕细作。早在2001年,身在百富勤的蔡洪平便在寻找体现“中国制造升级”的过程中发现了比亚迪;2007年11月,比亚迪手机业务分拆在香港上市,瑞银为其承销商,2008年比亚迪回归A股,其保荐人则是瑞银在中国的合资公司瑞银证券;而在随后,瑞银作为财务顾问将比亚迪的股份卖给了巴菲特。

与大型国企的上市特点不同,民营企业家往往更重视投资银行为其带来的商业价值,而蔡洪平则相当善于讲述此类故事。事实上,在诸多瑞银承销的项目中,其招股定价均超过同行。在2007年碧桂园上市前,其两家承销商对这家公司市盈率的判断差异极大:瑞银的预期是17到23倍,而另一家投行的市盈率预期为11到15倍。同样不可忽略的是蔡的勤奋,“我没有什么休息。”直到今天,他坚持每天做30个俯卧撑,20次原地摸高跳,不过在2008年,他表示自己依然犯了胃病和肩周炎。

人的生意
毫无疑问,在过去几年中,随着中国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崛起,蔡洪平是制造了最多“首富”的银行家之一:张茵、杨惠妍,以及新鲜出炉的刘忠田,都曾因其而被推上富豪榜首富的宝座。

与之相应,蔡洪平同样频繁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被冠以“首富园丁”、“首富幕后推手”之类的高调称号。然而在他看来这些并不重要,更让他在乎的是自己所带领的瑞银团队在股权资本市场打硬仗的实力:“别人都不敢做的,我们做出来了才说明一家银行的实力。”而对于自己,蔡洪平更乐意比作是交响乐队中那个训练有素的指挥——只要把调子定准,就可以演奏出震撼人心的音乐。

事实上,在过去一年中,蔡洪平所集中精力做的另外一件大事是重新锤炼瑞银的投行团队。在去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后,蔡洪平迅速找到了原雷曼兄弟石油及天然气领域的几位银行家,邀请他们加入瑞银,其中有四位在10月便正式入职。而为了安抚他们,蔡在其上班后的第二天便同其集体谈话。

除此而外,蔡洪平还亲自从深圳控股公司找回了瑞银的资深员工张化桥担任瑞银投资银行中国区副总经理。在此之前,张曾经在瑞银做过多年的分析员,其当年离开时任瑞银投资银行中国区研究部主管。“蔡总的工作热情,他对行业的看法,你不被打动是比较困难的。”事后,在谈及回归原因时,张将相当一部分原因归结于蔡洪平,“他的电话你不接是很困难的。”

即便如此,受到瑞银全球投行部门业绩巨额亏损的影响,亚太区也同样遭遇了裁员之痛,但在这其中,中国团队所受的影响是最小的。“这当然和蔡洪平有很大关系。”一名前瑞银员工说。而这支稳定的队伍则被蔡洪平看做是瑞银能够保持其市场地位的一大法宝。

在很大程度上,刚刚完成的忠旺上市给瑞银带来了更多信心。“经济已经到了底部,会呈现锯齿形发展,在谷底震荡。”蔡对眼下的经济形势做了这样的判断,并鼓励人们重回房市和股市。而在其推销清单上,下一家赴港上市的国内企业将是北京金隅股份。在其官方网站上,金隅将自己描述成“全国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企业之一,北京领先的地产开发商以及大型地产投资及管理公司。”不过面对今年对房地产行业的质疑,蔡洪平表示:“金隅要侧重的是水泥概念。”

在经济计划背景之下,这个与忠旺极其类似的故事到底能不能再次吸引投资者仍未可知。但蔡洪平认为,即便是在经济低迷之时,那些居于增长行业,并能够在行业内占据领导地位的企业仍然具有价值。“企业终究是讲技术、讲成本。要回归基本,不要复杂。”蔡洪平说。

蔡洪平 - 最新动态

“是的,我辞职了,过去5年都没有休息,该休息一下了。”2010年7月1日,瑞银投行亚洲区主席蔡洪平给瑞银香港总部发了一个电子邮件后,传闻半年多的辞职消息终于落定。

7月1日香港地区庆祝回归放假,因此蔡洪平是选择了一个假日,给瑞银亚太区总部递交辞呈,而当天也并没有一个所谓的内部会议正式宣布蔡洪平的辞职事宜,之后消息传到国内,并引发国内投行界的高度关注。

据了解,瑞银集团就蔡洪平辞职事宜,双方已经协商了2个多月,但蔡洪平似乎去意已决,而目前,瑞银内部对蔡洪平的继任者也已有了初步的决定。

瑞银集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瑞银在中国的投行业务蔡洪平起主要作用,此时离职颇有激流勇退的意味。

2006年从巴黎百富勤转战瑞银后,瑞银在中国股本首次发行的投行排名上,一直遥遥领先,2009年一共做成12笔交易,总金额53.64亿美元,占比19.6%,大大超过第二名摩根士丹利32.78亿美元的交易额,中金排在第三位,交易额为27.27亿美元。

2010年至今,瑞银在中国市场做了3笔保荐人业务,分别为国泰君安、创生控股和中国联塑。

相关人士分析,瑞银今年的这三个业务都在6月份陆续发行上市,蔡洪平在离职前早已处理好了善后。

“这个决定不是仓促的,我已经55岁了,该重新思考未来的发展。”蔡洪平告诉记者,接下来时间,他会休息一到两个月,利用这段时间研究一下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做一些行业研究,特别是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之后就会定下未来5到10年的发展计划。

据熟悉蔡洪平的人士透露,这个未来方向极有可能就是私募投资,目前这个基金的初期规模已经达到20亿美元,投资人包括一些境外基金、国内政府引导基金和国内的企业家,如王传福、张茵、郭广昌、潘石屹、牛根生等。

而这些企业家的共同点,就是都是由蔡洪平帮助其企业上市,“蔡洪平被称为首富园丁,和投行界的老黄牛,因此企业家在得知他转战投资领域后,都非常支持”。

不过据了解,虽然蔡洪平和梁伯韬等人直接推动了中国第一批国企的海外红筹上市,并且他本人也更熟悉国企运作,而国内目前已有弘毅赵令欢、鼎晖吴尚志等实力私募,因此蔡洪平的新私募团队的投资重点并不是国企,而是民企领域。

更新日期:202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