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四娣

简介: 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98岁的上海金山农民画女画家阮四娣被文化部授予“2004年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优秀画家”称号。 阮婆婆13岁起,学过剪纸、绣花、织土布,这些女红农家活为她日后作画打下了基础。阮婆婆72岁开始学农民画,初出茅庐便有《竹林里的吹笛人》获得上海市“江南之春”一等奖,接着,《孵蛋》又获全国农民画二等奖。
[展开]

阮四娣的个人经历

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98岁的上海金山农民画女画家阮四娣被文化部授予“2004年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优秀画家”称号。 阮婆婆13岁起,学过剪纸、绣花、织土布,这些女红农家活为她日后
作画打下了基础。阮婆婆72岁开始学农民画,初出茅庐便有《竹林里的吹笛人》获得上海市“江南之春”一等奖,接着,《孵蛋》又获全国农民画二等奖。

阮四娣 - 人生经历

1994年,阮婆婆住宿在金山农民画院里,独住一个房间。88岁老人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她努力作画,其时阑尾炎发作,却一声不吭,后来别人发现阮婆婆的脸色不对,送她去医院检查,阑尾炎已变成腹膜炎。开了一刀,婆婆奇迹般地康复了。手术后,她回到建国村,坚持作画,又出许多佳作。1996年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名人证书”。有人慕名来到漕泾镇建国村,一睹90岁高龄的阮四娣老人的风采,那时老人铺纸挥毫,当场表演作画。阮婆婆家里原是开米行的。她为人善良,如果隔壁人家揭不开锅,她会送粮食过去,她一生中说不清接济过人多少次。她心胸开阔,从未与邻居红过脸。有人到她家来玩,身边只要有一粒糖,她也会掏出来给你。

她是上海市美协会员,曾任上海剪纸学会理事。1907年1月,她出生在上海金山区一户世代农民家庭,家境贫寒没钱念书,但农家女心灵手巧,13岁起她就跟长辈学习剪纸,后来成为当地闻名的剪纸能手。她的剪纸作品被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作为上海三大剪纸名家之一收藏,曾赴法国展出。阮四娣的画也取材于农村田野及生活,充满乡土情趣,年事已高的她仍奋力笔耕。

阮四娣

在展厅里见到贵州著名农民画家彭德银那幅引起画坛震惊的《木叶情》时,惊喜地发现他本人就在旁边。“我的老家是贵州西部最贫穷的赫章县野马川镇,苗家灶火旁我聆听老人讲述那动人和悲壮的传说,在彝寨篝火旁我看到了庆祝丰收的欢乐,山里人生活的艰辛和乐观心态在我心灵深处常常撞击出激情的火花和创作的冲动。最初的习画是一块宽大的木板放在囤箩上,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伴着我,我把看到的、听到的,还有自己的愿望和热情都融入了画中。”彭德银用那山里人特有的粗犷和倔强,使艺术殿堂洞开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中国美术馆破例为他举办个人画展,创造了全国第一个青年农民画家登上中国最高美术殿堂的奇迹,他的《木叶情》等作品先后被外交部选为“国礼”赠送给联合国领导人

阮四娣 - 主要作品

一幅幅散发着乡土气息的金山农民画,出现在了时尚展厅外滩18号创意中心。金山农民画从1977年已走过30个春秋。金山农民画是从千百年世代相传的金山民间美术中脱颖而出的民间艺术珍品,来源于民间的蓝印花布、剪纸、刺绣、编织、木雕等传统工艺,构思质朴、用笔酣畅,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

1974年起,金山文化馆的美术老师吴彤章等在金山县举办培训班,一批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女成了农民画作者。1977年,162幅金山农民画终于首次在上海美术馆展出,以其强烈的艺术风格,浓郁的江南田园气息轰动上海滩。

造型夸张、色彩明快、构图饱满、富有江南风俗情趣、笔随心走、彩由情敷、以拙胜巧。这些词语都可以表达农民画给人的印象,而且这些印象最终形成了人们对金山农民画独特艺术风格的认识。

早期的金山农民画作品中,两位艺术家的名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金英、阮四娣。曹金英本是刺绣能手,没有绘画基础,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她从一位民间刺绣妇女变成了成功的艺术家,《举国欢庆》《鱼塘》《满月》等作品均受到大家的喜欢。而阮四娣这位百岁老人虽已永远地离开我们,却留下了珍贵的艺术作品:《孵蛋》《花与鸡》等。 到了80年代,金山农民画在技法上更加成熟,创作队伍已发展到100多人。他们中大多是妇女、知识青年、民间工匠。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都熟悉农村的生活,作品中带有较强的个性。张婉英与张新英是这一时期涌现出的优秀艺术家。在昨天的展览上,年轻的农民画家陆永忠创作的《农家乐》长卷吸引了许多观者。这是一幅长15米,包含5000多位人物,历时4年完成的长卷作品,反映了金山人民过年时的场景。

阮四娣 - 作品风格

金山农民画走过了30年的历程,至今,数以万计的作品先后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销售,共有200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上海美术馆等单位收藏,数百幅作品获得全国奖项。在本次展览中更是有近80幅作品参展,包含了各个时期艺术家的精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教授面对这些富有生活气息的艺术品,感慨地说:这是我们本民族的东西,金山农民画应该保持自己的传统,不要与国际接轨。

一些农民画家由卖画而富,脱离了农村生活。他们的下一代画家,也只是把农民画作为一种爱好。生活环境的改变,使他们与民俗习惯脱了节。金山的文化部门感觉到了这种危机的存在 许多人开始意识到,农民画的题材可以变、表现手法可以变,但决定作品生命的乡土气息永远也不能变 。

10月18日至22日,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国金山国际民间绘画邀请展在上海金山区举行。来自陕西、云南、浙江等13个省、市、自治区“民间艺术之乡”的160幅作品,和美欧等国20位艺术家的115幅作品展。 举办如此盛大规模的国际性民间绘画展,在金山历史上还是等一次,但金山农民画却早已蜚声海内外。自上世纪70年代起,金山农民画广泛汲取刺绣、剪纸、雕塑、灶壁画等多种民间艺术精华,创立了独特的艺术形式,用绚烂的色彩和质朴的艺术语言,征服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民间艺术爱好者和收藏者。

淡蓝色的鸡蛋、寒冬中的柳枝。 用最美的方法画最美的东西 。“我们是自己觉得怎么美就怎么画,并不一定是写实的,这在用色上体现得最突出。”金山区枫泾镇的农民画家季芳说。金山农民画在用色上可以不符合所绘物象的固有色彩,而是根据气氛和感情的需要进行选择搭配。已故农民画家阮四娣的代表作《孵蛋》就把老母鸡画成了五彩的,光是鸡尾巴就有红、黄、黑、紫、蓝5种颜色,母鸡身下孵的蛋也着上了红色和淡蓝色。虽然与鸡的自然色相去甚远,但成功地起到了借色彩抒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金山农民画在构图上也把美作为第一因素。阮四娣说过:“画画是为了好看,要选最美的来画。”所以,她画鸡画出了鸡的脚掌心,她认为鸡脚掌像朵花,比鸡脚板“美”。 金山农民画院副院长阮章云介绍,金山农民画不是凭写生作画,而是依据对物体特征的理解、依据整体印象作画。因此,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物种被随心所欲地表现在一起,不受焦点透视、散点透视原理的约束。往往在一幅画中采用仰视、平视、俯视等违反透视的艺术手法。比如农民画家陈芙蓉的《贺新年》,寒冬腊月也可以鲜花盛开、柳枝飘舞。由于不讲究透视,在她的画中,树长在了房子上,行人也走在了房顶上,但是可以感受到强烈的、稚拙的美。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越是有个性的艺术就越趋向于开放和国际化,金山农民画的诞生就说明了这一点。 1974年,陕西户县农民画展在上海展出,推动了金山的美术创作,当时的金山县文化馆美术辅导老师先后选择农村民间工匠、插队知青参加农民画创作学习班,经过不断摸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1980年春,金山农民画首次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中央工艺美院院长张仃说,金山农民画让人兴奋,是真善美的化身,是高质量的农民艺术。这次展览,奠定了金山农民画在美术界的地位,为其创造了走向世界的良好条件。当年9月,参展的138幅作品赴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展出,受到国际友人的热情赞扬,被誉为“中国最优秀的民间艺术”。

1984年,金山县政府在朱泾镇投资兴建了金山农民画院,为农民画的创作、收藏、销售、开发等提供专门服务,先后有6000多幅作品赴欧、美等地展出,有5000余幅作品在北京等国内10余座城市展出。金山农民画声名远扬,买画的人纷至沓来。农民画家曹金根的作品《放牛娃》、《喜庆节日》还被联合国国际儿童基金会选作世界儿童营养餐的宣传画。因农民画而走向世界的艺术家还有很多,季芳则是非常幸运的一位。今年日本爱知世博会期间,她作为中国民间绘画的代表之一,在世博会中国馆进行了6天的现场作画,她兴奋地告诉笔者:“每天都有很多人围在我周围看我画画,有的拍照,有的录像,还有很多人要买我的画。” 形成“以画养画”的良性循环

阮四娣 - 相关词条

齐文香 武京生 王向荣 张清明
王泰来 黄肖琴 杨根连 徐竹初
张宝琳 莫宝凤 李兴儒 李兴儒
白大成 邰立平 库淑兰 黄奕缺

 

 

 

阮四娣 - 参考资料

[1] 搜狐网 http://sh.sohu.com/20070216/n248281177.shtml
[2] 东方网 http://sh.eastday.com/eastday/shnews/node42337/node42418/node42424/node77050/userobject1ai1329578.html
[3] 中国新闻网 http://www.chinanews.com.cn/news/2006/2006-06-19/8/745815.shtml

更新日期:2024-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