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植薰

简介:井植熏,日本著名跨国集团三洋电机公司的创始人,1911年2月9日出生于日本淡路岛,一个撑船运货的船夫家庭。他幼年丧父。饱受生活艰辛,1950年,创办三洋机电公司
[展开]

井植薰的个人经历

简介

  三洋创始人井植熏曾任职于松下电器产业。

  一场哑谜似的谈判,铺垫了一条康庄大道;一个闪光的瞬间,谱写了一段永恒的历史。到20世纪80年代末,三洋在世界各地已经拥有一百多家从事制造或销售的子公司及孙公司。三洋电机海外企业的直接生产销售总额为5000亿日元,雄居全日本榜首。整个三洋集团的年销售额也高达1?5万亿日元,约合110亿美元以上。现在的三洋电机株式会社,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横跨三大洋的跨国集团公司。

  1950年春节,井植熏到大哥井植岁男家拜年。井植熏告诉大哥说:"我想造收音机。"接着,他将早已酝酿的计划和盘托出。弟兄俩一拍即合,决定合伙干。1950年4月,投资为2000万日元的三洋电机公司宣告成立,井植熏崭新的"三洋生涯"开始了。

人物介绍

  1911年2月9日,日本著名跨国集团三洋电机公司的创始人--井植熏出生于日本淡路岛一个撑船运货的船夫家庭。他未满4岁,父亲就因病逝世,母亲带着八个儿女饱受生活的煎熬。

  1925年夏天,14岁的井植熏高小毕业的第二天,就离开家乡来到大阪,进入姐夫松下幸之助的"松下电器制作所"当学徒。井植熏在松下公司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从学徒到三等职员,从分厂厂长到公司常务董事兼制造部长,成了松下公司内不可或缺的人物。但是,雄心勃勃的他遏制不住埋在内心多年的欲望,一心想追求属于他自己的事业。1949年底,他向"大老板"松下幸之助提出了辞呈,这对姐夫松下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当时,收音机已有普及的趋势,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政府对收音机征收30%的高税,售价偏高,老百姓宁愿自己买零件装配,也不买成品,反而造成收音机销售数量下降。

井植薰

  井植熏认为,只要在如何降低成本上做文章,生产出质量上乘而又价格低廉的收音机来,肯定会打开市场。当时,一台5灯收音机的零售价在1万日元以上。作为同行业小弟弟的三洋电机,要战胜老牌厂商,就必须把价格降到1万日元以下。

  1987年8月13日,井植熏去世,享年77岁。

创业历程

成立三洋机电公司

  1950年,井植熏和大哥用积蓄2000万日元办起了三洋机电公司,从一个常务董事到一个小经理,也许多少人在旁边笑话他,但井植薰却很开心,因为是第一次为自己而忙碌!

  开始的时候,井植熏被大哥任命为材料设备部长,一天黄昏,他骑自行车上街,因为没有车尾反光板被警察捉住,说违反了交通规则。“啊!这么说这是法律规定的?要是真的这样的话,这可是一桩好买卖。”井植熏脑子转得飞快,嘴里不停地嘀咕:“全国大概有1000万辆自行车,这可是个大市场。”他想到公司里有一大批铜片的边角料,以前都是当废品卖掉,如今正好用来做反光板的底板和连框,这样就能把反光板的成本降低,完全能够以低成本赢得竞争优势。很快,三洋制造的反光板就打倒了松下等老牌子,几乎独占了全部市场。虽然这是小东西,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三洋公司就是这样逐步壮大起来的。

生产收音机

  接着,三洋要推出自己的拳头产品。经过深思熟虑,井植熏决定生产收音机。

  当时收音机已有普及的趋势,前景十分广阔。但由于政府对收音机征收30%的高税,售价偏高,老百姓宁愿自己买零件装配,也不买成品,从而形成收音机销售数量下降的奇怪现象。井植熏认为,只要在如何降低成本上做文章,生产出质量上乘而又价格低廉的收音机来,销路肯定会打开。

  当时,在日本市场上,一台5灯收音机的零售价格约在1万元以上。在同行业中还算小弟弟的三洋电机,要想战胜老牌厂商和杂牌产品,就必须把价格严格控制在1万元以下。这是三洋电机能否在电器行业中站稳脚根的举足轻重的一步。如果价格能够得到控制,那么接下来的一个要求就是性能的提高和外观设计的改善。

  他先走访了著名的零部件生产厂家,目的是想购入质量上乘的零部件,但著名的厂商不愿同无名小卒打交道。于是他马上调整了自己的采购立场,不求名牌,只求质高。他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那些尚未被列入名牌的零部件,按照自己的标准来选择制造商,解决了货源问题。

  接下来的一道难题是收音机的心脏——真空管,它的价格一般约占收音机成品批发价的8%左右。真空管的价格是否合理,供货是否及时,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跟几家厂商洽谈失败后,他访问了新日本电气公司的片冈总裁。这次,他采取了迂回作战的策略。 但片冈也是个精明的商人,他接受了井植薰的条件,但也提出了不能把收音机价格定得太低的条件,并以真空管每套价格不得低于600元为限,这样双方才得以达成协议,真空管问题得以基本解决。

  最后一个难点是外壳设计。当时的收音机,都是清一色的木制外壳。由于制作复杂,大部分为手工操作,一年内要生产出7、8万个木壳,难度相当大,且成本也很高。这时恰逢塑料工业在日本突然间崛起,逢了天时、地利的井植熏灵机一动,用塑料做外壳,不是又漂亮又便宜吗?他迫不及待地找到积水化学公司商量,经过多次试制,第一台用塑料外壳装配的收音机终于制造出来了。

人物成就

  初试成功的三洋更是鼓足干劲往前冲,1952年,在兄长的建议之下,三洋又开始了洗衣机的研制和生产。就在他们的实验品即将推出的时候,英国胡佛公司的新型洗衣机面世了,可以说,三洋的一切心血都付诸流水,但井植熏没有泄气,他权且把已经投入的几十万当作学费,再次投入了洗衣机的研制中。

  1953年春,日本第一台喷流洗衣机试制成功,同年8月投入生产,被命名为SW-53型,定价28500元,是传统搅拌型洗衣机售价的一半。它第二次让世人为之惊叹。经济评论学家大宅壮一甚至将这一年称作“电气化元年”,三洋的成绩让当时的松下幸之助都为之赞叹,这个曾经的属下已经越来越能干了。

  1955年,再接再厉的三洋公司推出14英寸电视机,同样是以价格便宜大受顾客的欢迎。当时,日本电视机价格一般为每英寸1万日元,三洋14英寸电视机以不到10万日元的价格出售,售价下降1/3之多,很快便占领了市场。

  到了50年代中期,日本社会形成一股仿效美国式文化生活的浪潮,家庭生活追求丰富多彩、便利充足。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冰箱被称之为“三大神器”。因此,三洋电机如果要成为第一流的家电制造商,还必须把目标瞄准到电冰箱上。

  1957年4月,生产冰箱的三洋淀川工厂开始开工。他们突破了当时电冰箱的插销拉门,而改用磁性门封,从而避免了小孩子贪玩被闷死在电冰箱的惨剧,再一次风靡整个日本,从此三洋真正跨入了日本综合家电制造业。

  1961年夏天,日本掀起了一股空调机热。三洋公司及时推出了独创的分体式空调。后来又推出了冷暖两用空调,一改以往空调只有制冷功能的观念,使空调机几乎成了一年四季都在使用的生活必需品。

  在建立后短短10年内,三洋敏锐地把握市场的脉搏,不断创新,出奇制胜,为“创造新生活”连续走出蜚声全社会的4步妙棋,生产出新型的收音机、洗衣机、电冰箱和空调机,从而奠定了在全日本家电行业中领先的地位。

  正如“三洋”的含义是面向三个大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井植熏在香港、台湾、加拿大、巴西、美国等地建立了分公司。到80年代末,三洋在世界各地已经拥有101家从事制造或销售的子公司及孙公司。三洋电机海外企业的直接生产销售总额为5000亿日元,雄踞全日本榜首。三洋电机株式会社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横跨三大洋的跨国集团公司。

人物特色

  井植熏在他的著名著作《成功源于探索》一书中,第一句话就说:“何谓经营之本?我认为是造就人。”重视人的作用,本是松下公司的经营思想。井植薰从“松下”出来时将这一思想带到了“三洋”,并加以发展完善。他认为,一家成功的企业,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造人”是比造产品更重要的事。只有“制造”出优秀的企业人才,才能由这批优秀人才去开发、制造、推销优质的产品。

  要想造就他人,先得塑造自己。井植薰响亮地提出“制造社长”、“制造总经理”的口号。因为一个劣质的总经理是不可能塑造出优秀的员工。只有严于律己才能纠正别人。在自己的公司,他必须做得比每个人都好。井植熏每天上午去公司上班的时间可以精确到秒的程度。天长日久,公司大楼的门卫竟然把他当成了标准时钟,每当他的身影出现在公司大门前,门卫就会有意无意地伸手看自己的表,有时嘴里还会说“今天我的表怎么慢了一分钟”。他这种持之以恒地严格遵守公司纪律的做法,为全体员工起到了一个良好的表率作用。

  “24-16-8”工作制,是他喊出的又一个口号。他认为,董事以上的干部要具备24小时都为公司工作着想的觉悟,对工作一定要“走火入魔”,时时刻刻为公司操心,甚至晚上做梦也要做公司的梦。对一般管理干部,则要求每天为公司干16小时,除了晚上睡觉做梦可以悉听尊便外,其他时间都必须思考公司的工作。至于一般职工,则要求工作8时,只要上班时间考虑工作就可以了。

  在三洋公司,井植熏还有一个长长的外号,叫“一个月出差48次的人”。为了学习最先进的技术,他常常一天之内走访几个国家,连休息都谈不上了,更别说去这些国家观光、旅游、购物了。

  井植熏的“欲善人,先律己”的观念,已被三洋全体员工所接受。一位领导人员只有“塑造自己”,才有资格去“造就别人”,造就部下,并由他们去造出优秀的产品。只有当部下都成为优秀的人才时,他才会懂得如何造就自己,才能去造就他们的部下和周围的人。这样下去,就有更多的优秀的人和优秀的产品被造出来,企业才能迅速发展壮大。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三洋才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创造出这么多的奇迹!

竞争的关键

  井植熏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年产量为78万台。而当时日本生产收音机的头号厂商松下公司,家庭型收音机的年产量也不到5000台,一般厂家更是只能生产到3000台以下--如果井植熏的这个大批量生产的计划能够变成现实,那么生产成本就能大幅度降低,价格便具有竞争力。

  井植熏认识到,真空管是收音机的心脏,它的价格要占收音机出厂价的18%左右,如能争取到真空管专业厂家的理想价格,收音机成本下降也就有了保证。但是,他找了好几家厂商谈判,结果都没谈成。

  井植熏直接找到新日本电气公司的总裁片冈,说:"我们三洋公司打算生产收音机,问题是真空管的价格,你能否按我收音机的出厂价的10%卖给我?"片冈很是疑惑地看着井植熏,问他:"那么你的收音机打算卖多少钱呢?"井植熏笑着说:"这是企业秘密,我将在收音机首批销售日前一天晚上告诉你。""什么?"片冈被弄糊涂了,"这样的生意我可从未做过。"但是,片冈毕竟是个商人,熟悉收音机制造流程,也知道真空管的售价一般是整机的8%,而井植熏出的是10%。他盘算后,说:"按出厂价10%定价这个条件我接受,只是你不能把收音机价格定得太低。"

  井植熏大笑起来:"这是收音机嘛,价格哪能太低呢?太低了我还能赚钱?我有钱赚的话,你不也有10%的份额吗?"井植熏的这种谈判方法虽然有点像在打哑谜,但却充分考虑到买卖双方的利益,双方都有利可图。片冈在考虑再三后,报出了价格的下限,不低于600元。这是接近成本550元的极限价。如果井植熏一来就明说出600日元的买入价,那么谈判极有可能要破裂。当然,井植熏这时心中盘算出厂价已是7000日元左右。这个价格既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也不会辜负片冈的大力协助。

  真空管价格的谈判圆满地得到解决。还有一个难题是外壳设计。当时的收音机,都是采用木制外壳。由于制作复杂,大部分为手工操作,一年内要生产出七八万个木壳,难度极大,而且成本也很高。这时,恰逢塑料工业在日本一夜之间崛起,井植熏灵机一动,用塑料做外壳,不是又漂亮又便宜吗?他急忙找到积水化学公司商量,经过多次试制,第一台用塑料外壳装配的收音机终于制造出来了。

  1952年3月,三洋公司生产的SS-52型收音机上市了。它的市场零售价为8950日元,大大低于日本国内同类型收音机的价格,而且塑料外壳非常新潮。这种"价廉物美"的收音机很快就赢得顾客的青睐,三洋电机由此也声名远播,全国的老百姓都知道了井植熏的大名--三洋新型收音机的销售直线上升,当年就达7?7万台;第二年又猛增一倍,达到15?8万台,其市场占有率跃居日本第二,仅次于松下公司。

  在收音机上一炮打响后,三洋公司并未就此止步。1952年三洋公司开发研制出自己的第一台桶状搅拌式洗衣机。就在将要投入批量生产时,井植熏听到一个信息,英国胡佛公司制造出了一种新型的涡轮喷流式洗衣机。以往的洗衣机都是搅拌式,靠搅拌翼的旋转来洗涤,而喷流式则是通过涡轮旋转产生强大的漩涡状水流进行洗涤,对衣服磨损小,且去污力强--这无疑是洗衣机的新飞跃。于是,井植熏断然决定,停止搅拌式洗衣机的生产,集中全力转向研制喷流式洗衣机。

  1953年8月26日,三洋公司终于研制出了日本第一台喷流式洗衣机。这种被命名为SW-53型的新型洗衣机具有占地面积小、洗涤时间短、省电、省水等明显的优点,而且售价只有搅拌式洗衣机售价的一半。它在市场上刚一出现,就引起了轰动,抢购如潮。三洋公司又一次令世人惊叹不已!到1954年4月,SW-53型洗衣机月产量已超过1万台。人们把三洋洗衣机面世且畅销的1953年称作为"电气化元年",这给三洋电机带来了极高的声誉。

  从此,每年的8月26日这一天,三洋公司都要像过节一样,来庆祝公司的"电气化之日"。1955年,三洋公司新推出的14英寸电视机问世,同样是以物美价廉大受顾客的欢迎--当时,日本电视机价格一般为每英寸1万日元,而三洋14英寸的电视机却是以不到10万日元的价格出售,售价下降将近一半,所以很快就占领了市场。50年代中期,一股仿效美国式文化生活的浪潮席卷日本,家庭生活追求丰富多彩、便利充足,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冰箱被称为"三大神器"。因此,井植熏如果要成为数一数二的家电制造商,还必须把目标瞄准到电冰箱上。

  为在电冰箱生产技术上有所突破,井植熏把大批冶金、电机、化学和物理专家和技术人员一同请进来,共同研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三洋公司富有独创性的电冰箱诞生了。

更新日期: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