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舫济

简介: 卜舫济生于美国纽约,1883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士学位。清光绪十二年 (1886年)获纽约神学院学士学位后来中国任圣约翰书院英文教师。光绪十四年任该校主任。后任圣约翰大学校长。
[展开]

卜舫济的个人经历

卜舫济 - 简介

卜舫济(又作卜芳济),为旧上海著名的传教士和教会教育家。1864年2月22日出生于纽约圣公会教徒家庭,他的祖父为美国圣公会著名牧师和官方史学家,父亲卜雅各是纽约著名圣经出版商和书商,长期担任圣公会纽约教区司库。卜舫济于1883年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进入圣公会总神学院学习,1886年获该院神学学士学位。当他还是神学院学生时,曾经为一所业余学校里的中国洗衣工教过英语,因而对中国发生兴趣,并逐渐萌发了到中国传教的愿望。

学校初创时,教程只限于中学,校舍亦很简陋。经过他精心擘划,30年间资产增加了200万银元,校园从84亩拓宽到228亩。先后建造15幢大楼、28所住宅,有宿舍楼、教学楼、办公楼、大礼堂、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交谊室等。课程自中学到大学学院,成为当时全国学科齐备的最高学府之一,设有神学院、医学院、文理学院和土木工程学院等。

卜舫济 - 生平

1886年卜舫济一从神学院毕业就踏上了前往中国的道路,并于同年11月18日抵达上海,开始了他在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传教生涯。为了尽快掌握华语和上海的习俗,他曾独自一人住进上海附近嘉定的一户农家,完全与中国人打成一片。1887年曾被圣公会临时派到圣约翰大学任教。

1888年9月27日,他不顾当时圣公会反对传教士与当地华人结婚的政策,与圣公会华籍老牧师、圣公会上海圣玛利亚女校首任校长黄光彩的女儿黄素娥结婚,从而在上海获得了比一般外国传教士更多的体验和更强的亲和力。卜、黄共育有三子一女,子女成年后都曾在圣约翰工作过。1918年黄素娥因病去世后,卜舫济于次年与圣约翰英籍教员顾斐德(C.Gooper)的遗孀(Emily G.Gooper)结为夫妇。 

 1888年6月,年仅24岁的卜舫济出任圣约翰校长,卜舫济到任后,提高圣约翰的入学标准,严格筛选入学新生,做到宁缺毋滥。他治校比较全面,关心校园环境整洁,要求学生严守纪律,注重培养师生感情,在经济上以节约为原则。大力提倡英语,采取全盘美国化的英语训练方法,除国文外,所有课本一律采用英文课本,用英语进行教学,同学间交流也必须用英文,还必须学习西方的礼仪和习俗。大规模强化训练使圣约翰学生的英文水平居国内各学校之首,不但毕业后出路宽,其他方面也占优势。大力提倡自然科学,为圣约翰自然科学学科的发展多方活动,筹集了美金1.5万元和白银4000两,以兴建“格致楼”,内设物理、化学实验室,这在当时中国各大学中实属仅有。他还引进西方教育模式,把体育列为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他还致力于宗教课程的改革,使学校宗教课程和宗教活动从早期的必修课和必须参加的活动逐步改为选修课和学生自愿参加的活动。

卜舫济

卜舫济在政治上主张“政教分离”(政治与教育分离),主张学生不应该过问政治,反对以学校为政治运动的发动中心,为此在约大校园中多次掀起干涉和压制学生爱国行动的事件。 

 1941年卜舫济因年老辞去圣约翰大学校长职务,改任名誉校长。1947年逝世于上海。他主持圣约翰校务长达52年之久,使圣约翰从一个受冷漠的洋学堂成为学蜚声中外的名校。

卜舫济 - 主政圣约翰大学

卜舫济22岁的时候以传教士的身份来到中国上海,在圣约翰书院教授英文。两年后,他接替施约瑟当上了圣约翰书院的院长。年轻的卜舫济对书院的课程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大力推行英语教育,除中文外,其他课程一律使用英文教材,教师在课堂上用英语授课,这使得圣约翰书院成了“全中国最适宜学英语的地方”。同时,书院还开设了化学、物理、算术、几何、写作、英文语法、会计、科学史、生理学、世界史等课程,把先进的大学理念引入中国。到了1904年,圣约翰书院改名为圣约翰大学,卜舫济被任命为校长,此后的35年间,他一直担任该校校长,如果再加上此前担任书院院长的时间,卜舫济主持圣约翰的时间超过了半个世纪。正是在卜舫济的主持和推动下,西方的大学制度被引入了圣约翰,使得圣约翰成为一所中西合璧的大学。这种中西方文化互相交融的特色,由圣约翰的校训便可见一斑:“光与真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前半句极具西方传统,后半句则是原汁原味的孔子名言。

在50多年的时间里,圣约翰大学(书院)培养出了许多赫赫有名的人物,如顾维钧、王正廷、邹韬奋、林语堂、宋子文、荣毅仁、丁光训等。经过不懈的努力,美国的密西根大学、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均同意接收圣约翰的学生入学,耶鲁大学甚至同意免试招收。

在当时的中国,能把大学办得如此有声有色,卜舫济校长当然有他的过人之处。

其一,卜舫济十分强调师生之间应建立友谊。每逢周末,卜舫济总会在自己家里举行晚会,邀请学生轮班做客,吃饭,喝茶,随便聊天,点唱歌曲。卜舫济的第一任妻子黄素娥是中国人,她为了支持丈夫的教育事业,在自己家里招待过数以万计的圣约翰学生。卜舫济与黄素娥的婚姻,也成了中美通婚史上的一段佳话。

自己以身作则之外,卜舫济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在教室内外,运用上课、谈话、讲故事等和学生们接触,特别是当学生遇到各种困难的时刻,教师更要给他们以同情、忠告和可能的帮助。”他还说:“学生在游玩的时候,教师应愿意和他们混在一起……这无疑会使学生脑子开窍。” 林语堂先生在他的自传中曾深情地写到圣约翰大学和卜舫济校长,他说:“我这对于西方文明之基本态度不是由书籍所教的,却是由圣约翰的校长卜舫济博士和其他几个较优的教授而得;他们都是真君子。”“来到中国做传教士的洋人之中,有些好教授,如巴顿·麦克奈教授,还有一位瑞迈尔,学识都很好;还有一位美国布鲁克林口音很重的教授,因为对圣约翰大学极具热心,自动义务来教书。”“校长卜舫济博士娶了一位中国的淑女为妻。他治事极具条理,据说他将一本长篇小说每周读一章,一年读毕。”

其二,卜舫济坚决反对大学盲目“扩招”。1907年,上海举行基督教传入中国一百周年纪念大会,卜舫济被推举为大会执行会和教育委员会主席。他在会上就大学教育问题发表演说,其中提到:“我们必须不让我们的学校和大学发展过大,以致牺牲对学生的个人影响这个重要因素。我们的目标是办较小的学校或大学,但要保证质量。这将会像发酵一样,可对整个中国社会施加更大的影响,这要比学生人数多、拥挤的学校好得多。”

卜舫济 - 主要著作

卜舫济课余研究中国历史,著有《中国之暴动》、《中国之危机》。

光绪三十年出版《中国历史大纲》、《中国历史概略》。

民国17年出版《上海简史》。

更新日期:202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