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蓬

简介: 叶蓬,男出生于1939年,农历己卯年,北京人。京剧老生。乳名金柱,艺名叶伯英,现任中国戏曲学院京剧表演教授。出生在梨园世家,祖父是成绩斐然的戏曲教育家,著名京剧科班富连成创始人叶春善;父亲是闻名遐迩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叶盛兰。妻室艾美君。生有一子一女,女叶芳工花旦。子叶光为琴师。
[展开]

叶蓬的个人经历

叶蓬 - 学习生涯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优异的智力环境和艺术之家的熏陶,使叶蓬自幼酷爱京剧艺术。1944年在与京剧表演艺术家杨宝森同一寓所时,经其父叶盛兰引荐拜杨宝森为师,得杨启蒙,学《武家坡》、《四郎探母》、 《文昭关》、 《击鼓骂曹》等剧目。1951年考入中国戏曲学校学习京剧老生专业,师从安舒元、贯大元、萧长华、雷喜福、宋继亭、赵贯一、王瑞芝等名家,学得传统剧目60余出。1953年开始潜心研习杨(宝森)派艺术,使叶蓬在技艺上不断进取。

叶蓬 - 演出生涯

1959年叶蓬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分配到鞍山市京剧团担任主演。同时兼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此间他进行了大量的艺术创作与实践。经常演出或创作演出的剧目有:《文昭关》、《失空斩》、 《杨家将》、《击鼓骂曹》、《洪羊洞》、《捉放曹》、《定军山》、《铁牛传》、《不准出生的人》、《尖兵》、《公私之间》等,有的新老剧目被评为省、大区优秀剧目,深受观众的欢迎和喜爱。1962年又拜李少春先生为师学习余派戏。他的演唱古朴苍劲、深厚抒情、耐人寻味。1978年奉中央文化部之命调回母校,现在中国戏曲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他教学严谨规范、教法有方、成才率高。经他培养出来的或教授过的学生有:于魁智、李俊、杜镇杰、陈俊、范梅强、梁汉森、范以程、张少春、张远宁、黄炳强、尹章旭、绍建伟、杜鹏、杨洁、赵大维、赵永伟、朱陆豪、松岩、张火千、马力、谭小羽、谭正岩、李保良、孙慧珠、王平、张克、刘建杰、李宝春等。现在他们多是中央及各省市的艺术骨干,并且在全国及各省京剧大赛中多次获奖。近年又培养出李剑、冯辉、凌科、杨森、徐滢、由奇、陆地园等后起之秀,他们已初露头角。

叶蓬 - 学术成果

叶蓬近年来还进行了录音,录像,电台、电视台专业讲座,京剧普及,科研论著,示范演出和艺术交流活动。他演出的《击鼓骂曹》等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好评。他的《法场换子》、《文昭关》、《空城计》等录音,在国内外广为播放,产生了广泛影响。与著名京剧艺术家赵荣琛录制的《四郎探母·坐宫》填补了程(砚秋)派与杨(宝森)派《坐宫》音像资料的空白。与著名鼓师白登云录制的《白登云司鼓艺术》的录像片留下了白登云的司鼓艺术和谭、余艺术派系的伴奏艺术。在中国京剧音配工程中为杨宝森先生配了《战樊城》、《长亭会》、《捉放宿店》等;为叶蓬本人与赵荣琛先生合作的录音配了《四郎探母·坐宫·别宫》。

199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应日本世界艺术文化振兴协会邀请赴日本东京与日本能乐、芭蕾舞艺术家联合演出了《西游记·孙悟空》受到好评。曾受聘为第一届“中国京剧之星推荐演出”于魁智的指导教师。近年又受聘为第一、二、三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于魁智、赵永伟、刘建杰的导师,教授了《击鼓骂曹》、《大探二》、《搜孤救孤》、《失空斩》等剧。

叶蓬 - 教学情况

1978年奉中央文化部之命调回母校,现在中国戏曲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他教学严谨规范、教法有方、成才率高。经他培养出来的或教授过的学生有:于魁智、李俊、杜镇杰、陈俊、范梅强、梁汉森、范以程、张少春、张远宁、黄炳强、尹章旭、绍建伟、杜鹏、杨洁、赵大维、赵永伟、朱陆豪、松岩、张火千、马力、谭小羽、谭正岩、李保良、孙慧珠、王平、张克、刘建杰、李宝春等。现在他们多是中央及各省市的艺术骨干,并且在全国及各省京剧大赛中多次获奖。近年又培养出李剑、冯辉、凌科、杨森、徐滢、由奇、陆地园等后起之秀,他们已初露头角。

北京市

京剧

北方昆曲

叶蓬

西路评剧

北京曲剧

叶蓬 - 人物评价

在京剧界,叶蓬的家世可谓显赫:祖父叶春善是富连成科班的创办者,父亲叶盛兰是京剧小生大家,弟弟叶少兰也是小生名家。叶蓬5岁拜在四大须生之一的杨宝森门下,成为其入室弟子;23岁又拜“基本不收徒”的李少春为师。后来便告别舞台、一心执教,近30年来他先后培养和教授的学生,撑起了当代京剧老生行当的一片天。众多学生当中,和他最为亲近的就是于魁智。

于魁智1978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第一次上课就是跟着叶蓬学杨派《文昭关》。从花季的16岁到如今,30年的时光成就了二人胜似父子的情意。

“一个之最,两个唯一”

“文革”过后的1978年,叶蓬落实了政策,从沈阳音乐学院调回母校中国戏曲学院教书。

叶蓬 - 演出场所

只要是一个空间,便可以成为戏剧演出的场所,一般称为“剧场”。历史上,有许多专门供戏剧活动使用的场所,有的在户外、有的在室内。这些专供戏剧演出的场所包括剧场、戏院、舞台等。

在中国古代,所谓的舞台最早是用在歌舞仪式上,舞者进行仪式时所站的一块以土推成的高台,随著戏剧发展逐渐成熟,而出现了戏棚、戏台、戏亭、勾栏等演出场所。

西方戏剧的演出从希腊的露天剧场、古罗马的圆形剧场(即“角斗场”),发展到近世的“镜框式舞台”,适合先锋实验戏剧演出的“黑匣子”(BlackBox,或作黑盒、黑箱)、“小剧场”(ExperimentalTheater)

更新日期:202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