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滉

简介: 施滉,白族,1900年出生,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人。1917年考入清华学校。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参与发起成立了清华学校第一个进步社团——“暑假修业团”,1920年改名为“唯真学会”,施滉任会长。
[展开]

施滉的个人经历

人物简介

  施滉(1900-1933)字幼生,又名赵森。云南省 洱源县人永早期 清华园中的先进青年,正是从 “五四”取来革命的火种,点燃了清华学生为中华的振兴而奋斗的火炬,他们是清华园中的举火人。清华园举火人中的杰出代表,当数施滉烈士 清华大学图书馆门厅墙壁上 汉白玉 烈士纪念碑的这段铭文,纪念的是一位清华学子,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共产主义和国际主义战士,白族人民的优秀儿子—— 施滉。

人物经历

  1916年,施滉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当时清华学校学生的学费与食宿费基本免交,还有些零用的费用。施滉家贫,他一边读书,一边打工,曾在清华图书馆工作。他好学深思,成绩优秀,同时又热心公务,乐于助人。

  施滉入学的第二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这在中国知识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在新思潮的影响下,他开始观察、思考中国的社会问题。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施滉和许多清华学生一起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中,在6月3日游行时曾被捕。残酷的现实斗争使他进一步认识了社会的黑暗,民族的危机。“五四”之后,爱国、民主思想在清华园中活跃起来。施滉和冀朝鼎、徐永瑛等怀着救国救民、追求真理的满腔热情,“真理所在即趋附之”,组织了“唯真学会”,宗旨是“本互助和奋斗的精神,研究学术,改良社会,以求人类底真幸福。”

  他们接受了“劳工神圣”的新思想,实行“工学”,亲身参加体力劳动,还经常深入到到学校附近的劳动人民中去。1920年“五一”劳动节前夕,他们编印了一期刊物《劳动声》,向学校附近工农大众散发。施滉还主编过《清华周刊》上的《国情报告》专栏。1923年,施滉、冀朝鼎、徐永煐、胡敦源、章友江、罗宗震、梅汝璈和女师大附中学生罗静宜八人,在唯真学会内部又成立了一个名叫“超桃”的秘密核心组织。他们强调集体主义精神,有严格的纪律。针对当时清华学生中“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等思潮,提出了“政治救国”的主张。

  1924年1月,施滉、徐永煐、何永吉三人代表“唯真学会”到广州拜访孙中山先生,探寻改造社会的正确途经。孙中山热情地接见了他们,和他们谈了两个多小时,对他们说:“就政治上说,我们应当为多数人谋幸福,为真正没有幸福的人谋幸福,简单说来,就是替最下级的人民谋幸福。这层,只有现在的俄国在做,我们所最应当取法的。”鼓励他们要努力学习,以俄为师。在广州,他们还见到了李大钊同志,受到了亲切的教导,他们对共产党开始有所认识。同年,在他们出国前夕,又曾去向大钊同志请教,大钊同志叮嘱他们要注意了解美国的社会情况,特别指出留学生应该注意一切为了祖国,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学习对人民有用的知识。

施滉

  1924年秋,施滉进入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东方史。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他积极向华侨和美国人民进行反帝宣传,在一系列活动中接近了美国共产党,并参加了当时美共领导的“反帝大同盟”。1927年3月,北伐战争虽然还在进行,但蒋介石已经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准备绞杀革命。在这个敏感的时候,施滉挺身而出,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共产党,决心为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施滉成为清华留美学生中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之一。入党后,他担任美国共产党中国局第一任书记。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中国革命处在困难危急关头,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纷纷退出革命,施滉却在美国发表了10篇声讨蒋介石的宣言。为此,他3次受到蒋介石国民政府的通缉,他远在云南的老家也被查抄

  1928年,施滉在斯坦福取得了历史硕士学位。为坚持美国是帝国主义的观点,施滉与一向赏识他的美国导师发生冲突,以致他花费三年心血的硕士论文 《孙中山评传》的出版计划被取消。完成学业后,施滉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继续留在美国,享受小家庭的温馨,过上比较安定的生活,还可以躲过国内的通缉;另一种是回国参加革命斗争,这是一条荆棘密布之路。为了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施滉选择了后者。

  1928年,美共派施滉到古巴去从事建党的工作,后来他又到苏联学习。1930年,施滉回到了离别多年的祖国,先在党中央翻译科工作,后被派到香港海员工会工作,不久被捕。被捕后,他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和优秀品质,他写信给外面的同志说:“敌人用尽种种办法对我威迫利诱,但是只要我们坚定,最后敌人总是没有办法的。”经中共广东地下省委营救出狱后,他转到北方做工运工作,先后担任河北省委宣传部长、省委书记。他以在河北艺专教书做掩护,开展革命工作。1933年冬,施滉在艺专主持党的秘密会议时,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先关押在北平狱中,后被押解至南京。在狱中,他始终坚贞不屈。 1934年初,施滉在南京雨花台壮烈牺牲,年仅34岁。

人物评价

  1949年4月29日,在清华大学解放后的第一个校庆日,清华1924级部分在京校友为他们的老同学、清华留美生中第一批共产党员之一——施滉烈士在清华园立碑。步入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你会看到在大厅北壁上,嵌着一面白地金字的大理石纪念碑,这就是施滉烈士的纪念碑了。上面镶着施滉烈士的铜像,刻着他的简历,还刻有这样的诗句:

  他是清华最有光荣的儿子,

  他是清华最早的共产党员,

  他为解放事业贡献了生命,

  施滉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更新日期:2024-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