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圣常

简介:文圣常(1921.11.1-),男,出生于河南光山,物理海洋学家,中国海浪学科的开拓者。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4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1947年毕业于美国航空机械学校。长期从事海浪理论和应用研究,20世纪60年代初得到属当时国际前列的“普遍风浪谱”,中期主持研究海浪计算方法,该方法于20世纪70年代被订入国家规范。在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中,针对国际上盛行的第三代海浪预报模式的缺陷,提出新型混合型模式,代表了一种新的模拟方法。代表作有《海浪理论与计算原理》。
[展开]

文圣常的个人经历

人物经历

1921年(中华民国十年),文圣常出生于清寒的小职员家庭。自幼受父母启蒙教育,孔孟的处世之道对他有较大影响。曾先后在河南潢川初级中学、湖北宜昌中学高中部和湖北联合中学恩施高中分校学习。

1940年(中华民国二十九年),文圣常进乐山中央技艺专科学校。同年秋,考入在四川乐山的武汉大学机械系。

1944年(中华民国三十三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机械工程系。先后在成都航空委员会第八飞机修理厂任试用员、第十一飞机修理厂考工股员、国民党空军空运103中队(北平—上海)机务员。

1946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由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选派,赴美国航空机械学校短期进修,1947年(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回国。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为加强高等军事院校,文圣常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授。

文圣常

1953年,应物理海洋学家赫崇本教授的邀请,前往青岛山东大学海洋系任教授。

1959年,先后任山东海洋学院教授、动力海洋教研室主任、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系主任、副院长。

1984年-1987年,任山东海洋学院院长,1984年创建物理海洋研究所并任所长。

1988年,任青岛海洋大学教授、物理海洋研究所名誉所长。

2000年,文圣常把何梁何利奖的10万元港币捐给海大,设立了文苑奖学金。

2008年10月28日,文圣常题写的“浩海求索,立言济世”海洋环境学院院训揭幕。

2012年11月16日,文圣常荣膺“十大情系光山人物”首位。

2014年,在“感动青岛十佳人物”颁奖典礼上,文圣常被授予“感动青岛”十佳道德模范称号。

2015年10月14日,第五届全省道德模范表彰会于10月14日在济南召开。文圣常荣获第五届“全省道德模范”称号。

主要贡献

科研成果

文圣常长期从事海浪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主要成果有二:一为海浪计算和数值预报方法,一为海浪谱。海港建筑等海洋工程中,需要计算海浪,中国五、六十年代依靠苏联和美国的计算方法。文圣常将当时国际上盛行的能量方法和谱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一种有中国特色的计算方法,精度较高,使用较方便,被国家的《海港水文》规范采用,以取代长期使用的外国方法,此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1986-1995年期间,文圣常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的海浪数值预报方法研究,针对国外盛行方法存在的困难,提出一种新型混合型预报模式,将控制方程中能量摄取、耗散、非线性波--波相互作用等难于精确计算的源函数项合并为一项,然后通过易于观测得到且较可靠的海浪成长关系加以计算,从而使模式的精度有基本保证,运转稳定,计算时间只约为国外WAM模式(第三代模式)的1/60,适合中国国情,故为国家有关预报部门使用,还应用于远洋航行的台风防避系统及一部分海洋环境评价工作中。文圣常于1989年提出了一种混合型的海浪数值预报模式,应用了由他改进、发展的风浪谱。与国外方法相比,混合型的海浪数值预报模式是同时代较精确、较简便的海浪数值预报模式,此项研究成果于1989年获得国家“七五”科技攻关奖。

在海浪谱的研究中,避免国外盛行的纯经验方法,而采用解析的方法导出风浪频谱和方向谱。谱中的参量包括一个“尖度因子”,一方面反映风浪的成长状态,一方面能有效地描述谱形,既便于理论研究的应用,也便于拟合观测资料。此项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上述有关谱的研究成果,为在“九五”攻关项目中研制更完善的预报模式提供了基础。此外,文圣常凭借在“七五”、“八五”攻关中的突出成绩,被授予“‘七五’有突出贡献者”和“‘八五’先进个人”称号。

文圣常除了海浪理论和应用研究之外,在海洋教育事业上也做出了卓越贡献。文圣常编著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物理海洋学的专著与教材,除上述两种专著外,还编著了《海浪学》、《液体波动原理》、《图解与近似计算》、《海洋近岸工程》等教材。文圣常所主持的物理海洋学科被列为全国重点学科,还被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由他领导并长期工作过的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系、物理海洋研究所已经取得重大进展,除海浪外,在物理海洋学科的其他方面,诸如浅海动力学、风暴潮、水团和水温预报、海洋环境动力学、潮汐和海平面、中小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等学科研究都处于国内先进地位。

人才培养

文圣常是中国海浪学科的开拓者,也是中国海洋教育事业的推动者,20世纪80年代,文圣常创建物理海洋学重点学科和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出中国海洋学界在国内第一位得到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2000年,文圣常捐资在学校设立了“文苑奖学金”,用以奖励品学兼优、富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本科生,该奖学金已颁发15届,共有45名学生获奖。

获奖记录

科学
?2015    “全省道德模范”称号   (获奖)    ?2014    中国教育“烛光奖”   (获奖)    ?2014    “感动青岛”十佳道德模范称号    (获奖)    ?1999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获奖)    ?1997    国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获奖)    ?1997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获奖)    ?1991    国家自然科学奖   (获奖)    ?1989    国家“七五”科技攻关奖    混合型的海浪数值预报模式    (获奖)    ?1989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获奖)    ?1989    先进个人称号    (获奖)    ?1985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海港水文》    (获奖)    ?1985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海浪预报方法    (获奖)    ?1985    科学出版社优秀图书奖   《海浪理论与计算原理》    (获奖)    

社会任职

文圣常历任广西大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曾任山东海洋学院院长;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奖励委员会学科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海洋学科组成员及组长;现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海洋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中国委员会主席。现任世界洋流试验计划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兼任《中国科学》编委,《海洋与湖沼学报》、《海洋学报》副主编,是中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

人物评价

“感动光山人物”颁奖词:作为一个学者、教授,文圣常一生的研究成果和获得的殊荣不胜枚举。作为一个光山人,1999年获得了“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奖金20万港币。获奖后,他一分不留,将20万港币全部捐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其中10万港币捐给了家乡的学校。他是学界泰斗,是大别山骄子,是光山人的骄傲。

九三学社:文圣常是一位有贡献而又谦虚的学者。他顾大体、识大局,始终把国家需要和组织安排放在第一位,而把个人的研究志向和利益放在第二位。

中国海洋大学书记于志刚:文圣常院士犹如一座精神的灯塔,引领着海大进取的方向。

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吴德星:文圣常院士在海浪及相关领域先导性、奠基性的研究工作,为学校海洋学科发展和海洋特色的形成,乃至国家海洋科教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先生在科学研究上的高瞻远瞩不断为学校在相关领域的发展指出方向,并带领一代代海洋学人一步步走到今天。六十一甲子,文圣常院士还为国家的海洋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科研人才,以他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崇德守朴的人格修养,影响着一代代学子积极投身到国家海洋事业。

“感动青岛”评委会:捐资助学,无私忘我,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述彭:“桃李芬芳海洋科学尊先圣,波澜壮阔原理创新超寻常。”

更新日期:202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