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起元(明代)

简介: 李起元(1559—1629年)、字惺原、号瞻予,明顺德府南和县冀屯村(今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冀屯村)人,冶易行三,甲子年七月三十日生。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科乡试ー百七名举人,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会试三百四十名,殿试三甲百二十二名金榜进士,初授都察院观政,后任原武知县,十八年改汲县知县。历任户部主事、参议、副使、参政、左右布政使、巡抚、总督、南京户部尚书、户部尚书等职。他一生为官清正,兢兢业业,倍受皇帝重视。卒于(1629年)明崇祯二年八月,九月差中书舍人葛征奇为李起元造葬。终年七十ー岁。赐九坛、增三世宫保。
[展开]

李起元(明代)的个人经历

人物生平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李起元出生于今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冀屯村。

明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科举人。

万历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金榜进士,初授河南原武县知县、时正遇饥荒,李起元开仓岀谷。创设粥场、救活饥民数万人,而自己却忍饥挨饿人瘦衣宽。

万历十八年(1590年),攺汲县知县。

李起元

万历二十ー年(1593年)晋户部主事。万历二十二年,父丧守制。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复职,任山东参议。岀使临清,任内因税监马堂纵群小横征、激起空前规模的民变。史称:《临清民变》李起元在平息民变调停中起到重要作用。为朝廷节银四万八千两,储库备荒、深受万历皇帝器重。

万历二十八年(1560年),升陕西关南分巡道副使、

万历三十ー年四月:(1603年)改本省右参政。

万历三十四年六月:(1606年)晋陕西右布政。万历三十八年闰三月:(1610年)迁为湖广右布政。

万历四十年五月:(1612年)晋左布政使河南,

万历四十二年三月:(1614年)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

万历四十七年(16l9年)九月,加兵部右侍郎兼都查院右佥都御史。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神宗皇帝驾崩,太子朱常洛即位,改元年号“泰昌元年”。李起元晋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兼理粮饷。

1622年(天启二年十月),晋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左待郎。

1623年(天启三年闰十月),加太子太保、迁南京户部尚书。

1624年(天启四年十二月)得旨:迁户部尚书。

1626年(天启六年闰六月),引疾再辞许之,令驰驿去。十一月以甘镇屡捷加太子太傅,荫弟侄一人锦衣卫指挥佥事俱世袭。

1629年(明崇祯二年八月),病逝于家乡,崇祯皇帝下旨葬。九月差中书舍人葛征奇为李起元造葬。赐九坛、加三世宫保。在南和县城中心建三世宫保坊,以彰献其功绩。

主要成就

·文学成就

李起元一生撰写了多部书藉,但因历史原因大多已失,主要有《三边奏议》、《 抚陕奏议》《四六稿》。现存于世有诗稿:

游观音岩

作者:李起元。

征舆渐引入溪湾,漱玉飞泉百丈潺。

洗尽红尘除净土,劈无青障露慈颜。

千秋云影香云覆,半壁榔根龙象环。

何日支节探五岳,羡他白鸟一双闲。

现存书法有为肃府本《淳化阁贴》双钩上石提跋:

“宋淳化阁贴,学士大夫家竸相实重,然临摹多未肖真本则槩乎!未有覩者,余襄岁见一贴扵长安肆娩,而市之以为不啻精矣、既逰大梁闻周府有临国初赐本,复求印一贴,其笔势飞舞觔力遒劲,若有天巧,光采射人,视向所市者精觉有加,项西乘障洮河皋阑。

肃世子以阁贴跋示阅,则其先殿下亦出国初赐本临塌未成,而以付之后者,世子时方倚卢急图竣工,用公海内,期承先志可谓贤矣。

周府之榻以木,肃府今兹以石,将又有精扵周府者俟、更得而并轸焉。

万历戊午嘉平月:南和李起元跋。

现存李起元所撰《计部奏疏》十卷:(16开精装全三册)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出版。图书详描述:

《计部奏疏》十卷,明李起元撰。李起元曾官三边总督。天启时的明朝已内外交困,北有满兵,南部云贵川也不安宁,财力枯竭,他向皇上表示,宁愿留在南京任留都的户部尚书,请另物色更合适的人选。皇帝不准辞,他于五年二月到任。所上第一篇疏即《辽饷中断,万分可虞疏》。李启元在户部尚书在这个管理全国钱粮军饷的要害职位上很为难,书中各篇奏议大多是为钱粮短缺而楸心、叫苦的。此书祥细记录了明末天启五、六两年间的全国经济生活状况,是研究这一时期政治、经济、赋税、盐课、军事、评判史,以及王朝如何走向衰败、灭亡历史的重大数据库。

政冶成就

在明朝未年,历经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六朝,先后任职知县、主事、参议、副使、参政、布政、布政使、巡抚、总督、南北两京户尚书。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右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左侍郎、太子太保、太子太傅。

财政税赋改革

李起元管理户部后,遵旨会议事该署部事左侍郎陈所学等扵五二月二十日,题为恭陈饷额出入亏欠之数及臣部转输接济之艰,仰祈圣明珍念严勅省直抚按督征,并差部官分道守催。 召开九卿十三科道会议,对天启朝财政混乱,税贼拖欠严重与税收不情理,作出了十三项改革措施:

改革军屯之法屯种宜责成武官

指出:夕远之计莫如屯田,而行之不効、是不得其人。自古屯田多用武官,因屯田多用军士统自武官也、而武官之弊则在包占军丁与扰害百姓也、包卖军丁者毎军ー年纳银三四两、私占者各项杂工役使不入营伍。文官是拿明文向武官索取军丁种田、每当农事忙时,武官故以将拨来军士派以别差、而悞失农时也,甚至有根本不肯拨军与文官者、另外,边区田地多有士民私种而不纳钱粮。军士屯田有知某人田地无粮而夺之、有偸盗邻边之粮者、被害之人不敢与其争执、故ー闻屯田之令既称不便,大多是尤奸猾军士,不灾说有灾、还隐蔽好粮、而以糠粃纳官、长官ー查核出而军彻称包赔,其弊不可胜术、故

屯种必责成武官、而被责成者必须制定赏罚之法、今宜令该道、府、厅遍查可耕之田,除边关各镇旧有屯田额数现征籽粒外、凡平原旷野、沿海汚莱广?开垦、俱照新屯抚例酌给工本、令武官按照营伍军士之多寡分认耕种、逐年开报征收子粒若干、给散军粮若干、以省折色扣除京运,其开田多而收获多者、或升级或升俸。以为劝吿营中有军而不认田,及收获少者、或降俸或降级以为惩罚。抚按官分别举参惩劝、有差庶亊有着落官有责成、而使屯田之効可睹矣!近奉明旨;屯田当在关外但不独关外也、各省直抛荒田地额多以。以后屯田必须开垦荒田、不许以成熟民田巧借充数虚应从事也!

二:改革清查监生官吏班办纳银,及裁革効劳冠带制度

指出:两京太学原以储养人材、岂宜同各衙门官吏等办纳钠银免役者、但观两京监生并无实在课程、不务正业者以坐监为游荡之地、既是有志读书者也苦扵旅邸、击制书邜作揖之虚文。今后上纳班银免坐超拨,则无不人人乐之。至扵各衙门历事影替包坐尤属文具。今当定纳班银以免阄拨、除举贡入监在纳班银。例外生员以实坐三个月为主、馀七个月每月纳银三两、应纳银二十ー两。民生以实坐四个月为主、馀二十个月每月纳银三两、应纳银六十两、历事九个月每月纳银三两、应纳银二十七两。尽革之前讨差杂历名色致滋躲闪、以上二项银两、俱赴本部新饷库内交纳、每个月国子监监丞于拨历前五日,移文新饷司、将应拨监生若干、细开花名册送司、呈堂挂号用印、转咨吏部方准挂迁、若其无有本部纳过班历银咨文者,即系伪诈将本生号革衣巾究问。其在南监者亦照此例、其银倶赴南京户部交纳、该部于毎年春季委官觧送本部充饷,如此则各生免班历之劳、而公家收事例之益岁约得银可巨万。如若加之两京官办吏办纳银更多。

今移咨吏部将此项银两按季造册咨送臣部、以济军需。在国雍纳班者,向来无有此例,今不妨创始、在各衙门与吏部纳历纳办者,向来多系公费。臣部言之甚媿琐屑、但当此四尽三空之时、即涓滳亦成河润。又查得ー种効劳冠带更可骇异,吏胥在官原有本等工食以恤、其若有事自应服役,乃往往各衙门借効劳之名,不论果否有劳ー律移文吏部功司动輙请题冠带、不论原纳县吏、府吏、司吏、是否ー考二考三考竞免其纳银,俱作考中免例径准冠带。或县丞或主薄、典吏如取如携。要知道国家开援纳之门、原以接济边饷、今不费铢两而只求ー纸文移便足了事,则谁肯复输千输百投太仓之库也!如ー个县丞纳例银八百七十两。ー个主薄纳例银七百七十两、ー个典史纳例银六百五两、杂职行头且不必论、即此论之每岁不知骗官几千百人,漏银几千万两。况吏道雍杂有希幸门而巧售者,则实历者益苦边饷缺乏更有不援纳而得官者。则司饷者益亏,不如将各衙门效劳冠带ー项痛行裁革,以后三考役满务查是何衙门实历是何衙门,实纳银数根究仔细方准题请冠带。不得相从前ー样徒狥情面朦胧题给,如此则吏员必不能逃扵实历实纳悉归本部事例之中。于以裕国课而惜名器义相成也!

三:改革运司:裁运司府州县佐式冗官。

指出: 设官分职各有定员,虽说官事无叠无旷蔗官、但至扵增设衙门乃因关而系之事、非实有冲烦紧要事务不可缺也。既有廪禄之供、又有衙门杂役之费,每置ー官则虚费钱粮累千少亦累百、当此帑藏亏乏之时、何可听其冗滥而不为之议乎!近吏部题准裁革冗官ー疏:凡仓巡驿、典训导等官亦既多矣、但从小者裁十人、若从大者裁ー人也。天下郡县有全设有减设有增设,减设者多为其地偏僻亊简、全设者为其地广事烦、其馀增设者独不可议裁乎!以ー府言之,知府而下同知、通判等官多至有七八人,按其职掌不过清军、捕盗、水利、粮马数项。而已从其减,则清军可兼捕盗、粮马可兼水利,ー同知ー通判足矣。除冲边要害地方有带衔于此而治事,于彼者势难裁减外,其馀则全设已足何必增设。以ー县而言:则ー知ー典者无论矣、每见全设地方亦不过管粮、巡捕数事,而何必县丞之外复有县丞、主薄之外复有主薄。或兼之或专之俱可裁也!至扵盐运司官:比如福建ー省盐课收入不满三万、而运同运副等官多至六七人、难不可议减乎!且多ー官则多ー关业弊作奸之胥役、而多费多糜犹其小者。且以今吏道杂而多端,县官虽借事例ー途少济燃眉之急,但不知阴糜廪饩先空左藏之储,减禄充饷之计无先于此者,冗员汰而俸薪即是军需,名器清而事例亦为增价量铨,臣与臣部同坐漏舟心期共济,必不吝加意裁革以佐臣筹,合咨吏部尽将天下应裁冗官、酌议妥上请施行,所扣俸银岁觧臣部充饷。

四:改革学府:清查督学衙门空廪,学田

指出: 天下府、州、县儒学皆有空月事故、廪膳银两名为缺廪如学官缺俸之类,皆系正额钱粮,扣除在库以备督学公费者。今江西ー省己清查起觧矣,又查得湖广旧巡按史御史置学田百馀顷,今归何处?浙江提学道伍袁萃处置遂安等县学田百馀亩,又续置数十亩以为周济贫生之费,其租皆属礼书征收,但毎年济贫不过十之ー二。其馀非府州县官那移别用,即吏书学霸侵收入己,虽经查盤而左支右吾终不可知。系三省推之天下儒学必且什伯此也!ー清查之岁可得馀金数十万,奈何不以佐公家,而饱奸人之腹乎!以上二项俱宜责成提学御史及提学道臣,清查田亩扵文到两月内造册报部,每岁额觧银两若干。如江西提学参议张京元为例,谅诸学臣急公同心也。

五:改革监儒杂流待遇:监儒杂流不准优免。

指岀: 军兴以后,天下大小缙绅皆不优免丁粮,以见急公之义。上如监生儒士、下至承差知印吏员以及名色儒官儒士,加之武职武生等项、皆有优免不等,此辈悉是殷实之家、以入赀进身者。有何功于朝廷、反蒙宽政?今议行文司、道、府、州、县,将前项优免丁粮银两另造ー册报数觧部、此亦裁恩滥以佐军兴似不为厉也。

六:改革税契:查核税契

指出: 税契之法原出祖制,民间日有交易使划出文契,税官入档不赀,而无奈法驰弊生。其弊在官有私用州、县印信者,有税多报少收多觧少者,有那移别用侵尅入己者。其弊在民有畏税银过重而避匿者。有恐不肖有司知其家之豊厚而避匿者、有串同猾胥奸里改多为寡者。有势豪之家情分央求者,故觧部之数才千百中之什ー耳。今正如冡臣等议:凡税契契尾各省应从藩司印给,直隶应从兵道印给、编定字号发各州、县将所收银数照号实填循环薄册,先行令州、县出示晓谕百姓随买随税,务同里长及卖产之人赴县从实报价纳税,亲领契尾、必以本年推收原册为证册籍。既定州、县官陆读将银觧府会觧本部,每年税契应从民便,亦准其每年过割。按院巡历时委甲科推官ー员徧历所属州、县吊查前册,所委推官每报满考核事宜,欸内载入此ー项经委征过税契银若干,以见本官风力。凡隐匿影射非司道印信契尾者,追家产ー半入官。州、县官有私自税契,无论多寡俱以贪论。以上定以天启五年为始着实举行,又当念闾阎重困之后,议毎买价ー两止税银ー分,不必拘定三分旧例,即税重则人人思避,反滋隐匿之端,税轻则人人乐从谁甘影射之罚。今但令契契必税,契契有据,勿令下漏于奸民、中漏于胥吏、上漏于不肖官吏之自润,则积少自然成多,而银不可胜用矣!

七:改革表马折色:暂改表马折色

指定: 近京省直地方表价大马觧赴冏寺,以备缓急。祖制固有深意,征马之为用,多者可用二十年、少则十馀年、计每岁所觧当不下千百馀万,岂能足俻驰驱之用乎!况马价每匹额银三十两,州、县正官未必尽给全价,衙快所买大多驽骀下驷仅取充数,其入散于京营寄养干几甸或兊发于关门、多不堪用。此何益之有?不如将北直隶、山东、河南表马州、县暂改折色,其五年觧银赴部济边俟。辽平有绪或缺马急需,再照旧觧马亦转移之ー策也!及知事隶冏寺寺臣方谓,臣部那借多金议求偿补,但马以供军驰突,饷以供军口腹都为封疆起见谅不相刺谬耳。

八:,改革钞关:增各钞关馀银

指出: 榷关之设原仿西汉算舟车遗意,虽说取之于民然率大贾富商持毋权子较,亩亩耕作之农微有不同,各关除河西务临清夙称疲累额宜照常外。如崇文、浒墅、九江、北新、淮安、杨州各钞关皆众商辐辏之地,每岁正额觧京之外,皆以充私交际后虽议量增辽饷,但未免尚有盈馀,诸臣之劫已奉公者。即有报羡馀之心,而反避剥商之谤每每中止、今事势亏乏至此何嫌疑之可避乎!合不将崇文门增馀银二万两、浒墅关增馀银二万两、九江关增馀银二万两。北新关增馀银二万两、杨州关增馀银ー万两。两淮安板增馀银ー万五千两、俱觧部充饷。以上各关凡增觧部之银不许增税商之则,不许借ロ济边反为厉政将取之商者,愈横而入以润槖者愈多非议者之旨矣。至徐州、淮安二仓,原兼管税者每年存留本地备运军支放量觧馀银赴部,其盈诎之数率无准评。近如徐州管仓主事张璇呈报:除支用之外尚有广永仓支剩三万金。致总漕疏请动支二万金助建徐城,与其积之本仓动旁观者之伎予曷,如觧之本部助饷关之涓滴乎!合不让二仓每年限各觧银ー万五千两,总之以取之商者用之军原非苛求,而管差诸臣其报馀银。如新增之数者臣部移咨吏部纪录优擢,倘更能多得倍数者,扩充即超迁京堂,似不为过也!此乃是激劝忠亷之典也。

九:改革事例: 申饬事例

指岀: 事例之设节经参酌逐欵开纳者不为不详矣、顾其间有行而未尽行者何也?事例原为济边,其银原该专归银库,而在外司府之那移,吏胥之隐漏径实多端。查山西司旧例除正途京官子弟,取印结免查外其部文行査及地方起送者不无影射、假冒是以铨司有选不尽之官。而太仓无几多事例之实良可浩欢,今当及为申饬定议,太仓陪库官ー员专司事例ー欵,严查飞海虎跳等弊。置薄ー扇用部印铃定,每ー人纳完即用本官关防印记或挨选或径选,于截点之日吏部即移文臣部算对。本人履历上纳实银若干,何年月日咨送开册分明方准上迁。其在司府上纳者,每布政司两直各府各发本部堂印号票若干张,并循环号薄ー扇,每用号票ー张纳银若干。即注扵号簿之上同银觧部,分为春、秋两季觧入新库。其部票付援纳本人,收支无部票者不准应考听迁,司府事例银ー以到部为主匿缓者,倶入考成参论。其附近边关地方俱令赴该管饷司交纳本色,脚运照地里远近减二减三。本部亦既行榆关今于黔饷附近郡邑,亦当仿而行之,即磨对之法铨部与臣部。现会同今再ー申明:庶国家收事例之益,而奸猾无旁漏之弊矣。

十:改革兵赏:清查兵赏银两。

指出: 在鳯翔巡抚保定时查得:河间、沈阳、河大三营,兵饷扣除事故俱贮该府向未上报。又有保河入卫民兵三千名,自万历五年每年折征工食四万ー千六百两。觧密云召募土兵二千名,每名月给银ー两,驻三屯营操练计毎兵岁支银ー十二两,每年该支银二万四千两。该剩银ー万七千六百两、至此五十年该存剩银八十八万两。而五十年之逃亡事故不与焉?时正极力查清随报内迁其文案现可查。在呈秀疏则说:保河民兵银多为别项借用,其言与鳯翔互相发明。又说:镇江等府俻倭银数十万两为有司那借不还,可查觧报。又有同皐则说:宣抚镇有抚赏银数十万两,不经饷司岀纳,不经按院盤查其中岂无冒滥?又有尖哨ー项凡六万两有粮无人其用必归责帅。该臣看得:各边镇钱粮祖宗设法原自宽大每有盈馀,但患诸臣未肯尽心查核各省所馀以助公家耳!今系三臣条议观之各省直与各处郡守,钱粮或久征米用或在库那用,岂止保河、宣镇、镇江等处为然合咨各省直边镇详查,但有存剩银两俱报部觧充新饷。诸臣体国赤忠不效之此将安效乎!

十ー:改革茶法:查核茶法。

指出: 国初开设茶法,原以供军国不时之需。但昔行今阻储蓄不充,其来有自先是巡茶御史驻节辈昌出榜招商中买,因批验所置薄籍附写茶商姓名、贯藉。将引给与齐至产茶地方买茶,贩到货引不离,经过官司丛公盤诘夹带,重复有罚验讫将引系截角,年终查照簿名籍并引数目行追销迹及盤获私茶起数,安系俱造册送茶院查考,ー年ー换引行如流无旧引影射(3)之弊商茶之集。既广则抽税公茶亦参半焉!本色易马附馀纳价,故行太业寺之财常有二十万之积。而马亦足三边四镇之用。惟自万历年间茶院交代仟期甚有ー差,而后二三年者亦止完ー年之引,其馀岁月竟置鸟有,奸商多将旧引影射私茶不行销迹,且茶货出山经过官司盤诘多委府判县佐,受财卖放或改引为系成千成万转与人。往复数次多取价利,即监比家属罚纳榖石彼亦甘之盖较量所得不止什百也!

十二:改革考成: 严行考成。

指岀: 考成之法为臣部扼要提纲,着数向来八事考成七事考成,京运参罚、新饷参罚、年终参罚、朝观参罚几无遗法矣。但未有实效也!以不严不信也。昔年题准钱粮到部方作实数矣、而今到部者能有几何?昔议府、州、县不完参府、州县。藩司(1)不完参左右布政,停其升迁取考满矣。而向来臣部尚书李宗延遵照会典(2)参十知府,局外者尚多遗议,以故取职名于外藩率多过时不到者矣。布政司开列皆移甲于乙巧为遮饰,其不足分数者半以署印丞倅佐弍等官充数矣。几曾有真正有升甲科有司为钱粮不完停其清华之选者乎?几曽有真正有名知府、布政为钱粮不完碍其升迁之路者?权轻而人玩积渐有系,然而臣自于受事之始业己具疏:申明今冢臣复条议,及此臣殊幸藉手可以集事,其中人之情总不急公义,未有不急身名。纵不爱朝廷未有不爱爵禄者,故周礼以天官制国,宋室以宰相执领三司,并非无其见也!今后臣部必持此考成ー法,钱粮不到部者断不算完,布政司、粮道及该管守巡道定照臣近疏题:准事体严加参罚,ー切应降级、降俸、夺俸、停考、停升、停取具移咨吏部烦天语申饬,佺臣力为主持将左右应指上下同心,而逋赋必不至如此之多矣。

十三: 改革盐法鼓铸

指岀: 此两事议者甚多,尤其是鼓铸之议:京兆董光宏以其江右之所亲试见,为利源最厚其说独为明悉。臣部亦屡疏入告俱不敢复赘,惟行之贵实贵速耳!其中盐课割没等款之外,又有议更改运司各官,用甲科才力兼印者,有议该差应有本部司官盤兊运司库银者。鼓铸宜因地酌势,南行南钱北行北钱,严禁私铸广为疏通,以防游手之揽买绝积蠹之。条陈等项俱听铨臣鼓铸大臣与本部酌妥行之,比如臣部前任尚书李宗延题:准各省直铸钱但利息七十四万俱充新饷,乃馑北直隶如原泒十二万两之数觧到,馀皆零星短少无有全逋者。今申饬方新理应并入考成之内也。

另外,李起元又向天启皇帝提出了军饷改革措施:说道:臣乃饷臣也,职当筹饷不宜问兵,而矧关门攻守之机亊关安危攸系,更非可越俎而谈者。但乃议及扵清兵以足饷,如通政司臣徐如珂、彭端吾、杨绍震,寺臣霍守典、韩策、王佐、潘文,科臣孙绍统、李恒茂。台臣郭如楚、谢文锦不ー而同说:关门之兵虚冒宜清,老弱宜汰。有说:冗道、冗将、冗卒俱宜酌量议裁。有说:用兵八万马ー万八千,岁饷二百六十万而足矣。有说:宜料理守事,留兵五万即给以十万人之饷,饷之求其精而可用。有说:蓟密、永昌突加盐莱银二十馀万为非是也!言人人殊大要。说兵能清则饷易措,近督帅辅臣钦奉温论开门视事,搜卒简乘必有ー番振刷,如果虚冒影欺岂能逃其洞照。而大帅马世龙所投疏揭,欲请科道至关查核诚迫切哉其言之也!但诸臣建议殊有深长之思,且同在交戟故能详知臣部之苦也。即使臣部每岁惟此加派杂项五百万入舍,此便无别项,堇此五百万中杂项有名无实,加派并有数十万未能全完,实入仅得四百馀万,以百万之入欲应辽、黔ー千万之出,臣即腐心碎肠求无捉襟露肘不可得己也!夫有宛转可图之策,而但束手不前,其罪固为负国当理势并穷之时,而徒吞药自苦其究亦必悮国也,臣义所不敢居也,请皇上断自臣衷或与密勿大臣督帅、枢辅计议早定庙谟权能战、能守之宜为可继可久之道也。乃是四海苍生之幸,非独臣部立幸也。

以上各项改革措施都得到天启皇帝的批准和支持,下旨:国计亏乏,这会议十三款俱切实可行。着各该衙门加意修举,共济时艰,如著有成绩记录超迁。你部钱粮逋欠不觧的还着严加参处,全部力主施行。关门道将兵马冗冒的,听督师、辅臣清核裁减务使兵精饷裕,有宜扵战守。钦此:

此后,李起元又为改革措施执行中的详细过程,撰写了达三百多篇奏议,使明未天启朝大有中兴之势。

轶事典故

智斗魏忠贤

明朝天启年间,有一个司礼太监叫魏忠贤。魏忠贤投靠天启皇帝的乳母“客氏”窃取了朝政大权。他拉拢一帮,打击一帮,称为“阉党”,实际上代替皇帝主断一切。当时无锡有个“东林书院”,是吏部侍郎顾宪成讲学的地方。海内士大夫借此地议论非难魏忠贤窃权乱国,被称为“东林党”。这是魏忠贤陷害东林党的根源。

户部尚书李起元,南和县冀屯村人。为官正直廉洁。魏忠贤数次拉拢,他谢绝了。东林党也想拉拢他,他也不参加。魏忠贤认为,李起元不靠拢我,必然被东林党利用。因此,想伺机陷害李起元。

适逢宫内要建设一个“皇极殿”,这个工程宏大,须几十万两银子。魏忠贤瞅准是个发财的机会,想办法把建“皇极殿”的大权揽在手中,从中虚报冒领大发其财。有一次,从户部金库内拨来工费银三万两。魏忠贤一见屋内一大堆银元宝,忽然想起一条陷害李起元的计策。他命一个亲信小太监从库银内拿出十六个五十两重的、带有户部字号的银元宝。找一家小银匠,把元宝挖空,灌入同样重量的铅,再用银封住浇口。小银匠遇上这种黑活,是个挣钱的活儿。因此买了好多糖果和点心好好招待小太监。小太监无意中透露了魏忠贤改造“灌铅元宝”的用意。魏忠贤把十五个“灌铅元宝”放进工费银子堆上,留出一个劈为两半个拿着去给皇帝看,说户部捣鬼以假充真。皇帝大怒,立即传旨户部尚书李起元上殿。

李起元得到这个消息后,吓得目瞪口呆!因为明朝国法是:盗窃国库银是“灭门抄家”的罪行。一家老小正在悲痛愁苦中,忽报同乡小银匠有急事求见。小银匠愁容满面地向李起元诉说了魏忠贤造十六个灌铅元宝,想陷害他全家的事。说完就离开了这个地方。

李起元得了这个底,长出了一口气说:“原来如此!我已有应付魏贼的办法了。”就连夜派人把金库墙挖了窟窿。这时,圣旨已到,要起元火速上朝。

皇帝问李起元,国库元宝灌铅是何道理!

李起元禀报说:“启万岁,库内银元宝灌铅只有十六个。”

皇上又问及原因。李起元说:“臣前夜查库,飞贼盗窃库银五十两元宝十六个。臣查原库银不少,而库墙有盗穴。今幸蒙万岁圣谕,才知贼人以假换真。臣想:贼人盗银容易,造假银难,追查京市银匠,必能知道贼人下落”

魏忠贤先听见“灌铅元宝”十六个,就知道事情露了马脚。往下又听李起元把这事推到贼人身上。心想:这明明是为我开脱,如果再不借话下台,皇帝当真查出小银匠,这就成了“自己打自己的耳光了。”想到这里哈哈一笑说:“李尚书夜查库房,实属勤劳。库银失盗是失职之过。功过相抵,今后加勉,方不负圣望。”这一番泄气话,昏庸的皇帝怒气就烟消云散了。

李起元虽说过了这一关,知道魏忠贤还不肯罢休,又看到皇帝昏庸,朝政日益混乱,毅然辞职回家。

关于西老坟营建的传说

我村邵氏既无将相记载,又无皇封传说,但西老坟却有石人、石马、石碑坊等官宦茔墓应有之物,排列整齐、雕工精细、个个栩栩如生,决非等闲。今五十岁以上的族人均有记忆。这些所遗古物从什么时候又是怎么来的呢?这里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我族传至五世,出一贤能,名曰应昌(约公元一五三0年到一六一0年)。因当时地广人稀,拥有土地较多,时人送号[百顷](不是确数,仅说明地多而已),精明干练,长于理事,且乐善好施,经常助人、广有贤名,倍受众人尊崇。被乡里举为义官,成一方头人。

明万历十四年(公元一五八六年)进士李起元,官至户部尚书,官阶正二品,谥太子太傅,为一代名臣,南和县冀屯人士。年轻时聪明好学,但家境贫困。因与应昌有通家之好,经常受其接济。有一年岁荒,李家难以度日,又逢岁末,李到我村找应昌,欲得帮衬。应昌热情接待,餐餐好食,每日相聚谈笑风声,说古论今,勉其奋发读书,争进仕途。一连数日,李所求之事只字未提。李心中疑惑,又不好进一步言明。七日后凄然告辞。谁知回到家中,其父高兴地说“你应昌哥可真是咱的大恩人,看这些东西,都是你走后第三天他派人赶车送来的。”起元看到有粗粉细粮,大米、白面、布匹、蔬菜,还有一口猪和过年一应物品,样样齐全。从此两家来往更密,在应昌资助下,起元发奋努力,后果登金榜,成为朝中重臣。

我族自山西迁来后,开始人丁不旺。应昌早欲重新安坟,并选定村西据说是人财两旺之地,为我族新的坟场。约至万历二十三年(公元一五九五年),因一人命官司,地方官员不能剖断。应昌以义官身份上京找到起元(起元已为尚书)。起元以其之道待之,只管款待,不言其他,每天派人领着应昌游花看景。回来吃饭山珍海味、睡觉锦帐软榻,官司之事从不言及。应昌认为李对此事作难,不便再提。几次欲意告辞,李总是以来京不易为由挽留。在此期间,二人闲谈中,应昌几次说起欲迁坟之事,李誉为善事,表示鼎力相助。一直过了一个半月,强辞回到家中。族人告知,李尚书早已派员把官司审清,凶手伏法,苦主已得政府抚恤。村西拟建坟地,李尚书派人按二品祖茔样式规划完毕,并已运来大批石料以建造牌坊,雕塑石人、石马、石羊、刻造墓碑。至此,应昌才明白,李尚书是用自己对待他的办法来对待自己。族人也把此事当做美谈,将流传百世。

在李尚书协助下,西老坟从万历二十五年开始营建,历时二年余,一片庄严肃穆的墓场告竣。应昌逝世后,其子孙和族人将其葬于墓地祖位。墓为砖石结构,并有巨型石碑,高八尺余,墓前石桌、石椅、石香炉一应俱全。继而后世先人均葬于此,渐成规模。

此传说可能为后人杜撰,不足为信。但西老坟墓场确系应昌手中所建,而且得到李尚书帮助大概是实。邵坟气势虽宏,乡间少有,为世人称羡,但并非仕禄功名象征,所留古物中均没发现“圣旨、敕建、皇封”等字样。

安祖十七世培基、十八世春发述十九世保成撰

夏历甲午年春月

人物平价

任河南左布政使被奏为“天下清廉第ー”。天启年间任三边总督、南北两京户部尚书时,因魏忠贤权倾朝野,势力显赫,官吏中势力者多加入门下,追逐名节者加入东林党。李起元才智过人,魏党和东林党都意欲罗致,都被其婉言谢绝,始终保持和平守正,中立不倚的立场。

家族成员

曾祖父: 勤诰封:太子太保户部尚书

祖父: 李继存 诰封:太子太保户部尚书

父亲: 李冲汉 诰封:太子太保户部尚书

兄: 复初 复元 赐庠生

母亲: 范氏 诰封 ー品诰命夫人

娶妻: 刘氏 诰封 ?品诰命夫人

三子: 长子: 李慎修 任陕西兵备副使

次子: 李慎学 绵衣卫副指挥使

三子: 李慎习 锦衣卫千户

孙子: 李自浴锦衣卫佥书

李自前 任刑部

墓地

名:李尚书坟

墓址在南和县城北七里冀家屯村西南500米处,当外有崇祯皇帝钦葬池,敇见石牌坊,访命神道

碑、赐九坛碑、其曾祖、勤、祖父:李继存、父亲:李冲汉、子:李慎修、李慎学、李慎习、孙子:李自浴、李自前和李氏宗亲等皆葬于此。御赐葬地?百二十亩。

墓地的牌坊与神道碑、九坛碑在日本侵入南和后被全部拆处,被拉去了南阳桥。所剩下的有石人、石马、石羊和惨余碑石龟座石香炉、在(1958年)平整土地运动中被全部埋于地下,现尚书墓以面目全非,改为农田。

记念在南和县城中心建三世宫保坊,文革被拆。

更新日期:202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