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夫

简介: 张善夫,男,1948年出生,上海三维摄影应用技术研究所高级摄影师,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商业摄影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市广告专业摄影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广告协会理事,上海市摄影家协会理事等职。1968年从事摄影工作。2002年任全国广告摄影大赛委员会评委。他率先从事数码摄影技术的应用,擅长汽车拍摄,热衷于推广活动,深得业界赞誉。1999-2001年,连续三届获得全国十佳广告摄影师称号,在全国广告摄影大赛中,获金奖二枚、银奖五枚、铜奖五枚。2000年获全场最佳摄影奖、中国摄影家协会金像奖提名。2004年获中国摄影家协会金像奖。
[展开]

张善夫的个人经历

个人履历

1968年,毕业于上海商业摄影专科学校,开始从事摄影工作;

1985年,创建上海三维应用摄影技术研究所;

1996年,使用并倡导数码拍摄;

1999-2001年,连续三届获全国十佳广告摄影师称号;

2000年,获全国广告摄影大赛全场最佳摄影奖,获金像奖提名;

张善夫

2004年,获全国广告摄影大赛金像奖;

2002年,任全国广告摄影大赛委员会评委;

2003年,任上海第十届广告节评委;

2004年,任上海第十一届广告节评委;

2005年,任上海第十二届广告节评委,出任爱普生形象大使。

人物事迹

自1990年与上海大众合作后,张善夫对上海大众的产品,从桑塔纳、桑塔纳2000、帕萨特、波罗(Polo)、高尔(GOL),都非常熟悉,从整车到部件,从南海之滨到北国雪原,他拍的各种条件下上海大众汽车的照片超过10万张,成为中国拍摄上海大众汽车最具声望的摄影家。有时候,“声望”可以带来某些优势,但更多时候意味着挑战。出于市场策略的考虑,上海大众不是单一地和某家国际4A广告公司合作,而是每过几年就更换一次广告公司,新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常常会有自己用惯的摄影师,上海大众的解决办法是组织摄影师“比稿”。从1990年后,张善夫已经比了16年,台湾、香港的同行来过,荷兰、澳大利亚等国的摄影师也来过,日本摄影师来得最多。

1992年,上海大众需要一幅汽车仪表板的照片。负责广告的德方主管首先选择了一位外国摄影师。该摄影师在拍摄时要求:必须把车顶锯掉,才能拍摄仪表板。经过请示,样品车的车顶被忍痛锯掉,但拍出来的照片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张善夫被请到拍摄现场。他发现难度不在于选择机位,而在于车内空间狭小,布光非常困难:固定的影室灯没法布置,闪光灯的效果又太硬,张善夫想到了手工布光,这是他在国营照相馆里练出来的功夫。他在车顶加了反光板,侧面用了弱光,拍摄的主光源就是一个手电筒。拍摄时,张善夫让助手来按快门,他自己拿着手电筒在仪表板上来回地扫,曝光时间3分钟。拍完后马上冲洗,光的效果很理想,但照片却有点虚。想来想去,他明白了:所用的大三角架没问题,原因在于拍摄现场外面就是街道,车来车往引起了震动,所以照片有点虚。最后张善夫决定在夜深车少时重拍,还是手工布光,他安排助手在外边看着车辆,在没有车辆经过的时候按下快门,结果一次成功。该幅用手电筒扫出来的照片让负责广告的德方主管大为惊奇。不过这次拍摄经历也给张老师此后的工作带来了难度:再拍车的内饰或部件时,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德国人都不肯再把车顶锯掉。碰到最困难的情况时,张善夫领着助手一段段地拍,然后用数字手段拼接起来。

2002年2秋天,上海大众急需一组帕萨特轿车在风雨中行驶的照片。德方广告主管高度重视这组作品,专门从澳大利亚请来了一位拍汽车的名家。为了拿到这个大单子,这位名家又带来了自己的美国老师。虽然这位名家对将要拍摄的帕萨特就像他对上海这座城市一样所知极少,但却牛气冲天,一直在向德国人夸耀自己的技术水平多高,名气多大,器材又多么先进。那位名家手里挥动着的是一台富士数码相机。拍摄场面更是被那位名家弄得十分复杂:场地被整个围起来,发电车伺候,洒水车准备,40多名工作人员被呼来喝去。张善夫发现这位名家在猛搭台面的同时,却犯了一个近乎常识性的错误:在帕萨特的后面布置了一块白布做背景,而洒水车喷出的雨点也是白色的,风雨的效果出不来。作为参谋,张善夫及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德方主管对这位名家十分迷信,坚持让他试试。拍摄开始了,两台洒水车喷水,40多人伺候,干了3个小时,照片拍了一张又一张,德方主管的脸色却越来越难看。光线最好的黄昏早已过去,时间接近晚上10点,看着这位招数和脾气同时见底的澳大利亚名家,德方主管把目光投向张善夫。张善夫并不是意气用事的人,但这位名家对中国人的态度,使张善夫决定给他一个教训。张善夫果断地撤掉用作帕萨特背景的白布,调整灯位,命令洒水车做好准备,还故意让那位名家看到自己的数码相机,1600万像素的飞思H20。15分钟过去,照片出来了:昏黄的风雨中,帕萨特显得温馨而坚强。被那位澳大利亚名家折磨了一晚上的德方主管兴奋地叫了一声“OK ” ,但张善夫自己却还不满意,他略微调整了灯位重新拍摄。后来的拍摄完全是戏剧性的。在张善夫面前,那位名家变得像学徒一样谦虚,自己亲自搬设备,而张善夫明白,这位名家拍“风雨中的帕萨特”已经砸了锅,如果后面再拍不好,将拿不到一分钱,这趟中国之行就算是赔定了。外国同行也不容易,所以,在他丢了牛脾气之后,张善夫对他的拍摄细心指点。

一次,又是拍帕萨特,德方广告主管专门从日本请了一位著名灯光师,来协助张善夫布光。但面对帕萨特,日本灯光师弄得一头大汗也没能捣鼓出理想的光效。德方主管不由得对他的能力打了问号。但张善夫看出来了,其布光确有独到之处,问题是上海大众的5款车中,帕萨特最难拍:整个车体圆乎乎的,起伏非常小,布光略高或略低一点点,灯位偏一点点,影调和立体感就没了。作为摄影师且对灯光素有研究的张善夫已经看出了解决办法,但单纯的灯光师看不出来。张善夫首先要求助手全部退出,只留下日本灯光师和德方主管,然后他自己动手把灯光调低了一点点,照片一拉出来,正是想要的效果。看起来是只动了“一点点”,但这时确如金庸笔下的高手过招,都施展了生平绝艺。而这“一点点”,也绝不仅仅是对光圈快门的理解,其中体现了张善夫从事摄影30余年所养成的艺术感觉。

更新日期:202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