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闲

简介:周闲[清](一八二o至一八七五)字存伯,一字小园,号范湖居士,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后侨上海。道光季年(一八五o)客吴县,同治初官新阳令,与大吏龃龉,挂冠归。善画花卉,尤工篆刻,性简傲,喜远游。乡人鲜识之者。与任熊友契,故画近熊而稍变其法。画笔挺秀,气味深厚。合陈淳、李蝉而为一。先世武职游宦在外,乃绘范湖草堂图以寄故乡之思。题者甚夥,徐兰史为之序。著范湖草堂诗文稿题画诗。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作岁寒图。又善诗词,是清末著名的词人。《寒松阁谈艺琐录、海上墨林、广印人传、清画家诗史、艺林悼友录、吴门画史、金猷琛撰传、金石家书画集》。
[展开]

周闲的个人经历

人物简介

周闲祖上世袭武职,故其通武略。金猷琛所作《传》称:年轻时周闲因“家益落”和“英夷寇边”而“顾念遭际终穷,遂弃举子业,益肆力于古文诗词。书法遒劲,兼及丹青,所作花鸟皆超逸有致”。曾游幕至浙东,投身抗击英军的战斗、为葛云飞等抗英名将出谋划策,时人称其为“奇男子”。“大府罗之幕下,时英夷寇边,磨盾草檄,皆出先生手”。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浙东定海城西的晓峰岭和竹山一役,是整个鸦片战争中历时最长、最激烈悲壮的战事,葛云飞、王锡鹏、郑国鸿三总兵率五千八百名将士抵抗英军血战六昼夜,终因城内弹尽、援兵不到而相继殉国。年轻的周闲参与并目睹了鸦片战争在浙东发生的情况,并在词中反映出来,有《范湖草堂词》集三卷。他在《自记》中说:“于败簏中得十年前旧词三百首,盖最初写本犹未删定者也。词固不工,要于古今各家之外,别具一种面目,不忍弃捐,重写一过,厘为三卷,以待改削。”这些词深沉悲壮,慷慨郁勃,在词家中别具一格。词作内容广泛,有歌颂浙东军民英勇抵抗帝国主义入侵的爱国主义精神,有揭露清代统治者昏庸无能的投降本质,有对战争结局的痛心悲愤,也有自己投笔从戎、中

流击揖的报国雄心。如《水龙吟·渡海》、《月华清·军中对月》、《征部乐·领健儿戍郭律》、《大酺·陪葛云飞、王锡鹏、郑国鸿三帅夜饯定海城楼》等都是名作。《清词史》一书评周闲的词:“如果说鸦片战争中出了个诗史型的诗人贝青乔,那么,在词坛上站出来的这个周闲是足可与之并驾齐驱的。”另著有《范湖草堂诗文稿》、《范湖草堂题画诗》等。其余作品如《兵原》十六卷、《日食表》六卷、古文骈体四卷以及大部分诗文词作均毁于战乱。 周闲与任熊友契。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两人在钱塘(今杭州市)结识,彼此成为艺术上的挚友,是年周闲二十九岁、任熊二十五岁。之后任熊应邀前往秀水(今嘉兴市)寓居周闲的范湖草堂三年,“终日临抚古人佳画。略不胜,辄在易一缣,必胜乃已。夜亦秉烛未尝辍,故画日益精”。潜心研究古画并时时与周闲探讨画理,游戏于笔墨间。此后直至任熊去世的近十年间,周、任二人时聚时合,有时几乎形影不离。现存任熊绘画中常见周闲题词或题跋,词作婉约动人,跋语则多推崇之辞,印证了周、任二人间非同一般的友情。图3、4乃周闲为任熊之名作《十万图册》所作题签及长跋。上海博物馆所藏任熊杰作《范湖草堂图》设色绢本手卷,纵35.8厘米而长达705.4厘米,是任熊专门为周闲所绘,设色青绿山水描绘了理想化了的周闲寓所——范湖草堂。

人物生平

蒲华于咸丰元年(1851年)成为周闲的学生,当时的蒲华还不到二十岁,小周闲十二岁。同乡又是同道的蒲华,深谙周闲的艺事,更钦佩他的人品,于是拜他为师。周闲是蒲华的启蒙老师,后两人又成为亦师亦友的知音。蒲华画风早年效法周闲,继承了后者水墨淋漓的风格。后退放恣肆,不宗一家,山水花卉无不精妙。尽管以后周闲的名气没有蒲华大,艺事也没有蒲华那样成功,但其画风对蒲华的艺术风格形成有相当影响。

周闲三十一、二岁以后辗转江南、湖南一带,为其一生中最活跃时期。一说因其“喜远游”,实际上从这期间周闲的经历可以看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江南文化之风对周闲这类文人画家的吸引。咸丰年间江南以苏州为中心文化之风仍盛,苏州作为纺织重镇,商贾云集,亦为书画家鬻画谋生之所,在上海开埠之初,仍有不少书画家寓居此地。当时苏州最富收藏者,有顾文彬及吴大澄等,而画家则有顾澐、吴大澄、陆恢、沙馥以及常到苏州的虚谷等人,其他以诗文见称者亦不在少数。而自同治初年始文化重心逐渐向上海转移。其二:通武略的他仍负“游幕致仕”之幻想。咸、同年间时局动荡,太平军和小刀会先后兴起,身为江南士绅的周闲,其立场当然是与“寇乱”为敌的。

道光三十年(1850年),周闲三十一岁,春,与任熊偕往吴中,交陈埙、黄鞠等辈,又游镇江金山、焦山、北固山,而太平天国于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1851年1月11日)兴起。咸丰元年(1851年),三十一岁,春,周、任仍在镇江;之后周独自前去湖北、湖南,这时清廷正与太平军在广西、湖南、湖北作殊死搏斗,一般文人避之尤恐不及,而周往之,虽其间经历未详,但不难想见仍应是游幕从戎之志使然;冬,周闲回到家乡“范湖草堂”,任熊亦前往依之;是年蒲华学画于周闲。咸丰二年(1852年),三十三岁,与任熊同赴苏州,又结识了不少吴门文人画家。咸丰三年(1853年),三十四岁,春,太平军攻入南京;夏秋之交,小刀会在沪兴起,波及吴中,周闲在吴县知县丁国恩幕下参与平定小刀会,剿灭嘉定周立春军,以军功赏戴六品蓝翎;是年任熊归居萧山。咸丰五年(1855年),周闲三十六岁,延请任熊一起前往京口(镇江)投周士法幕下效力,士法字矩庵,是周闲的世交,浙江黄岩人,当时奉调为长江水师总帅,驻镇江拒太平军。咸丰七年(1857年),周闲与已患肺疾的任熊同游天台山,及本地的湘湖、湘云寺,任熊死前一月,仍抱病与周闲载酒泛舟;同年十月任熊不治去世,周闲为其后事奔波不迭。同年周士法积劳病故军中。咸丰八年(1858年),三十九岁,居苏州,与吴大征、倪耘、黄鞠、包栋、陶淇结画社于虎丘白公祠;陶淇、黄鞠、倪耘、陈埙、秦炳文合作《范湖草堂图卷》赠周闲。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进占常州、苏州。咸丰十一年(1861年),胡公寿为流寓上海的周闲题《范湖草堂图卷》,四十二岁的周闲开始融入早期的海上画坛。而周闲知江苏新阳县(今昆山市)则是在同治二年(1863年)湘军又夺回江南地区之后的非常时期,这年他已四十四岁。这时,战争使得原本富庶的江南地区“……一望平芜,荆榛塞路,有数里无居民者,有二三十里无居民者。间有破壁颓垣,孤嫠弱息,百存一二,皆面无人色,呻吟垂毙。”满目苍夷,百废待兴,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县令这类地方官员为官施政难度不言而喻。在这种情形下,不难理解在《范湖草堂词》中对社会黑暗有所揭露的“性简傲” 的周闲会“与大吏龃龉”,“挂冠去”也成为唯一选择了。

周闲

罢官后的周闲已届中年,流寓海上成为早期海上画坛的重要画家,这期间与其过从者不少。郑逸梅《艺林散叶》载:“周存伯貌清癯,飘然欲仙”。同治六年(1867年),任颐为周闲作《范湖居士四十八岁小像轴》,其时任颐初至沪申,以一手写真绝技一再为海上名流写像作为自荐之举,可知当时周闲已名重艺坛。同治七年(1868年)秋,周闲与胡远、虚谷、杨伯润、齐学裘等人相聚赏菊,杨氏作《仁寿堂雅集歌》中称周闲:“公谨中年颇好道,敝屣一官去亦好。”将周闲比作三国时的才郎周瑜,对他去官不仕深表理解。这应该是当时书画同道对周的才情和际运的共识。俞樾《春在堂随笔》载:“同治八年夏四月,范湖居士周闲,退楼主人吴云重刻板桥润例于沪上。此后范湖、退楼书画润笔,皆准板桥所定,即以此贴仿单,不复增减。” 周闲以文人画家身份鬻画海上,直至五十六岁去世。

海上画坛受周闲的画风影响所及,蒲华、倪田之外,还有“海派”中的大家赵之谦和吴昌硕。赵氏画作属金石家之画,识者不多,后在花卉上或多或少地受了周闲的影响,浓艳酣畅,古媚高格,别开生面;吴氏也同样,他们的画中不时可见“仿范湖法”的实录。

晚清、民国期间,周闲作品颇为市场看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其画名为任伯年、吴昌硕所掩,遂不显于时。八十年代后艺术品市场复兴,但正规拍卖行中仍罕见其画作流通,一般民间书画店及民间市场的售价,约在每方尺200-600元上下。九十年代后其作品价格逐步走高:1995年秋纽约苏富比拍卖周闲《树石图》立轴(设色纸本,180.3×94cm)以4025美元成交,1998年秋香港苏富比拍卖其作品《风定池莲》立轴(设色纸本,159.7×45.7cm)成交价为34500港币。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周闲作品升幅较大,其中其花卉手卷极受欢迎:2004年7月朵云轩春季拍卖会上周闲《花果清芬》手卷(设色绢本,30×621cm)以人民币82500元成交,2005年9月中国嘉德四季第三期拍卖会上周闲《墨卉》手卷(水墨纸本,36×522cm)成交价人民币57200元。周闲扇面作品最高成交记录为2005年5月浙江佳宝春季拍卖会上的《素花墨叶》设色金笺,成交价达人民币75000元,而同件作品于2002年6月在上海敬华春季拍卖会上仅以人民币11000元拍出,是幅作品曾被作为周闲扇面范本著录于《中国扇面珍赏》第208页。

周闲印

周闲常用印鉴有:周闲、周闲之印、周闲私印、周闲翰墨、周闲长乐、周闲长生安乐、庚辰周闲、周存伯、存伯、存翁、范湖、范湖居士、范湖余事、范湖居士余事、范湖居士周闲之印、退娱堂、大德不逾。周闲署款“周”字大于“闲”字,“周”字中土字一竖贯穿双横,是其落款习惯。喜行楷,一生字体变化不大。

周闲曾得铁笛一支,请戴行之刻斫以“龙肠”二字,又制一铁箫相配,临风吹奏,清越悠扬。擅奏箫笛而以铁铸之,通武略的文人画家周存伯儒雅而又刚健的气质人所不及。如此不难理解其画作常同时表现出精致秀美与雄健大气的美学特色,又因工于篆刻,作品金石味颇浓,这些都是后世作伪者所难以企及的。

更新日期:202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