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万·弗拉基米罗维奇·科瓦廖夫

简介:伊万·弗拉基米罗维奇·科瓦廖夫(1901-1993),技术兵中将(1943.9.15)。红军军事交通局局长,1944年后苏联交通人民委员兼。他的前任是是从卡冈诺维奇,卡的前任是安德烈·瓦西里耶维奇·赫鲁廖夫大将 ,再往前是安德列·安德列耶维奇·...
[展开]

伊万·弗拉基米罗维奇·科瓦廖夫的个人经历

苏联交通部长

伊万·弗拉基米罗维奇·科瓦廖夫(1901-1993),技术兵中将(1943.9.15)。红军军事交通局局长,1944年后苏联交通人民委员兼。他的前任是是从卡冈诺维奇,卡的前任是安德烈·瓦西里耶维奇·赫鲁廖夫大将 ,再往前是安德列·安德列耶维奇·安德列耶夫、扬·埃尔斯托维奇·鲁祖塔克、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这都是苏联显赫一时的高级政治军事干部,在极其困难的战争条件下,他做到了铁路运输畅通,保证了前线全部所需的物资供应,保证了部队经铁路向前方补充和调动。他在俄罗斯军事学院2002年的评定中被认为是对战争有极大贡献的10大军兵种负责人之一。

苏联驻华代表

战后科瓦廖夫负责领导修复和重建全国被战争破坏的铁路、道路和桥梁,1948年4月因“在工作中挥霍浪费”被斯大林撤职,改任苏联部长会议全权代表兼中东铁路负责人,协助东北解放区恢复铁路运营。表面看是铁路运输部门负责人,实际是苏联在我国东北变相的殖民地总督。中长路局本身就是个小政府,政治、军事、经济、情报全管,它是仿照日本当年在东北的满州铁路株式会社(满铁)搞起来的。当中共尚未取得全国政权时,苏联在中国的最高负责人不同时期分别设在广州、上海、重庆、南京、哈尔滨(新疆由于和内地交通不便,苏联有单独的指挥系统,先是在盛世才的边务处,后来是在三区革命的部队里),基本上都是军人和专职情报侦察人员。辽沈战役的胜利使我党在东北牢牢站住了脚,成了可靠的根据地,苏联在华指挥的大本营当然要放在东北。他和东北王高岗打的火热。 他曾随苏共政治局委员阿纳斯塔斯·伊凡诺维奇·米高扬 密访西柏坡。淮海战役胜利后,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往北平,科瓦廖夫马上带着苏联驻北平总领事齐赫文(实为苏联部长会议情报委员会北平站站长)到香山见毛主席,问以后的交往方式,主席让他们和北平市长叶剑英联系。齐赫文就把他们所掌握的北平地区的政治军事情报以及他们手里的一批情报员都端给了叶(这是科瓦廖夫请示斯大林后,斯大林亲自命令的)。叶一看,好家伙!比我们了解的还要丰富详实。1949年他陪同刘少奇、高岗访苏期间,受高岗蛊惑,以高的谈话为依据,向斯大林及联共政治局递交报告称:中共高层内有以刘少奇、周恩来为首的亲英美派和以高岗为首的亲苏派。并附由高岗提供的一些素材。1950年又安排毛主席访苏。毛主席开始和斯大林谈得不顺,斯感觉毛主席有委屈,于是把科当替罪羊,说他是技术干部,不懂政治,也没有政治经验,或许在政治上完全是个门外汉;他如果钻到政治里,就会你老鼠钻进风箱里一样。这是外交辞令,让双方都能下台。,斯大林又把高岗这个绝密文件作为礼物送给了毛泽东,以示中苏两党关系亲密无间。这件事在1954年清算高岗时起了不小的作用,成为高岗“里通外国”的证据。本来 科瓦廖夫和高岗都是斯大林和毛泽东信任并重用的人物。高岗和科瓦廖夫的交往也是毛泽东授予全权,以后党内矛盾摆不平,高岗成了牺牲品,跟科瓦廖夫的交往给打成里通外国是顺理成章的。1950-1951年科回国后转任顿涅茨克铁路局长,1951年任苏联煤炭工业部专管煤炭运输的副部长,1957年又调回苏联国防部管军运。他写有回忆录《伟大卫国战争中的运输战线》。

伊万·弗拉基米罗维奇·科瓦廖夫

更新日期:202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