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木尔

简介:帖木尔全名阿木尔·帖木尔(Tamerlane或Timur,1336年-1405年),是帖木尔王朝的奠基人。1336年4月8日生于撒马尔罕以南的碣石(今沙赫里萨布兹)。公元十四世纪,帖木儿击破马穆留克精锐,占领大马士革。二年后,又征服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自此,帖木儿汗国统治了原伊尔汗国、印度河、钦察汗国的广袤疆土,成为辉煌无比的“蒙古”第二帝国。1405年2月18日病逝,终年 71岁
[展开]

帖木尔的个人经历

人物简介

帖木尔,中亚帖木儿王朝的奠基人。1336年生于撒马尔罕以南的谒石(今沙赫里夏勃兹),卒于1405年2月18日。其父塔拉盖为突厥化的蒙古巴鲁拉思部首领。蒙兀儿斯坦的察合台后王秃黑鲁帖木儿在1360年平定河中,以其子也里牙思火者为河中总督。帖木儿被任命为也里牙思火者的参赞。不久,帖木儿逃走  ,同其姻兄、迦慈罕之孙忽辛会合,共同举兵。1362年右腿因伤致残  ,故又称跛子帖木儿。1364年打败和驱逐河中的蒙兀儿统治者。1370年,帖木儿又杀其同盟者忽辛,灭西察合台汗国,成为河中的最高统治者。帖木儿称霸河中后,便进一步向周边地区扩张。1375~1379年间,帖木儿东攻察合台汗国;1388年征服花拉子模;1393年,征服伊儿汗王朝和阿富汗;而后北上进攻金帐汗国;1398年南侵印度;1399年西征小亚细亚;1402年大败奥斯曼帝国,俘其苏丹拜牙(即巴耶塞特一世)。终于建立一个仅次于蒙古的大帝国。

帖木儿将各地俘获的文人学者、能工巧匠、文物珍奇、金银财宝,都运到撒马尔罕,将该城建设成为一个繁华富丽、人文荟萃的首都。帖木儿晚年又企图征服中国。他征集一支20万人的军队,备7年之粮秣,于1404年11月27日从撒马尔罕出发东进。但在进军到讹答拉(奇姆肯特)时,病死军中,终年 71岁。

帖木尔(1336年-1405年),Tamerlane/Timur/Taimur/(Tēmōr),察合台语“铁”之意,是帖木尔汗国的奠基人。1336年出生于西察合台汗国撒马尔罕以南的碣石(今沙赫里萨布兹)的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化蒙古贵族巴鲁剌思氏部落,其祖先做过察合台汗国的大臣,是成吉思汗七世女系子孙,父亲名叫塔剌海,是渴石的一名埃米尔,巴鲁剌思氏。也有学者认为成吉思汗世系之说不可信,帖木尔应是突厥人,而非蒙古人。

父亲死后继为碣石的一名封建城主。虽然帖木儿是突厥化蒙古人,信仰伊斯兰教,但由于当地自古以来的波斯文化遗留,接受了离得很近的邻居波斯的诸多文化,在文化意识上倾向波斯文化。

1362年,帖木儿在故乡附近起义反抗蒙古人贵族的统治。与蒙古人作战时,被打伤成了瘸子。因此敌人称为跛子帖木尔。后来,为了巩固政权,采取婚姻关系,将西察合台汗国后王的公主纳为妻妾,成了察合台汗国的驸马。所以又称为驸马帖木尔。

帖木尔

后人所知的帖木尔的传奇历史,绝大部分来自于其家传的自传《胜利书》、《帖木儿自传》。其后裔巴布尔在征服了印度之后有《巴布尔回忆录》流传于世。从其出身背景与控制能力来看,至少在帖木尔父辈时,其家族势力已经支配整个渴石地区,并与西察合台王族通婚。

1360年,河中地区大势底定,秃忽鲁帖木尔控制了大部分地区,并收帖木尔为参赞。但帖木尔实际上受到西察合台汗国王族两个方面的罗致,他选择投入较为弱小,但与其有姻亲关系的忽辛阵营。因其所处势力较小,这一段时期帖木尔与忽辛可说是边打边逃并储备反击的力量,其最为人所熟知的腿伤亦在此时期受创。在1364年帖木尔终于扶持忽辛成为可汗。

但在1369年,他杀死具备兄弟情谊的西察哈台汗忽辛,宣称自己是成吉思汗的继承人,建立了帖木儿帝国。 

人物年表

1336年帖木儿出世。

1353年25岁的朱元璋投奔郭子兴起兵反抗元朝。

1362年,帖木儿率兵起义,起兵反抗蒙古,时年26岁。

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

从明洪武二十年(1388年)起,帖木尔希望与明朝建立军事同盟,共同反抗蒙古人 统治。多次遣使结盟明朝,与中国建交。

1369年帖木儿,正式成为河中西察合台可汗。

1388年征服花剌子模(中亚)1389年征服阿富汗

1390年 征服东察合台汗国(包括今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新疆的部分地区)

1393年征服波斯。

1396年,帖木尔扣押各国使节,包括明朝与奥斯曼帝国使节,表示对外宣战,开始 第二阶段的国土扩张。

1398年南征印度。

洪武三十年(1398年)再次扣押、虐待明朝使节。

1399年末西征土耳其,于1402年征服。

1402年在安卡拉战役大败奥斯曼帝国,俘其苏丹“闪电”巴耶塞特一世,使其帝国成为了从帕米尔高原到小亚细亚、阿拉伯半岛的大帝国。击败奥斯曼帝国的同时间接地保存了基督宗教文化与整个欧洲。而从小亚细亚带回的艺术家、工匠与学者,则留给撒马尔罕无数无价的传世建筑,使该处在其孙兀鲁伯的经营下,成为了中亚伊斯兰文化的中心。

1404年2月18日,病死于行军途中,终年 71岁。

人物生平

扩张帝国

帖木儿很聪明,这位25岁的年轻人知道,是崭露头角的时候了。这并不是说,在河中突厥人抵抗伊犁地区蒙古人重新开始的攻势中他是拼死作战的战士,相反,在当时发生的事件中,他看到了合法继承其叔叔哈吉的位置的机会。看准这一点,他及时地向入侵者秃忽鲁帖木儿汗作出了臣属的表示。这一次,谢里夫丁笔下的英雄的言论是有些伪善的一篇小杰作:为了臣服,无论他个人付出什么代价,他要为公众的利益,而不是为他叔叔的利益作出牺牲;他叔叔的逃跑使其家族有衰落的危险。秃忽鲁帖木儿很高兴得到这样一位有价值的支持者,作为回报,他承认帖木儿对渴石的所有权。其间,由于察合台军暂时撤退,哈吉趁机返回渴石。正直的帖木儿毫不畏缩地对哈吉发起攻击,然而,尽管帖木儿初战告捷,但他的军队都叛离了他,除了向哈吉公开道歉外,他别无选择,哈吉原谅了他。秃忽鲁帖木儿从伊犁地区返回河中,为帖木儿挽回了局面(1361年)。秃忽鲁一到河中,河中的所有贵族--忽毡埃米尔迷里拜牙即、速勒都思部巴颜、帖木儿,以及哈吉本人--都来朝觐他。但是,这位蒙古人为了在这些凶悍的突厥人中杀一儆百,无缘无故地处死了迷里拜牙即。哈吉闻之害怕,作为持异议者离开了河中,他因此而遭受厄运,一到呼罗珊,他就在萨布泽瓦尔附近被暗杀。帖木儿立即前往惩罚凶手;但是实际上,他已轻而易举地摆脱了对手,再次成为渴石永久的唯一君主。秃忽鲁帖木儿很赞赏这位年轻人成熟的才智,在他返回伊犁时,留下其子也里牙思火者为河中长官,并任命帖木儿为他的辅臣。直到此时,帖木儿一直是在玩着忠于察合台家族这张牌,无疑是希望在察合台的统治中占有首要位置。当察合台汗任命另一位埃米尔别吉克在他儿子身边掌握最高权力时,而他被安置在次一级的位置上。因此,帖木儿与察合台汗的代理人决裂,投奔内兄--巴尔赫、昆都士和喀布尔之主迷里侯赛因,在迷里侯赛因征服巴达赫尚时,帖木儿曾经帮助过他。接着他们两人一起去波斯,在波斯过着冒险家的生活,用剑为锡斯坦王公效劳。在这段经历以后,他们返回阿富汗,在迷里侯赛因境内的昆都士附近重新组织军队,然后又进了河中。一支察合台军企图在瓦赫什河的石桥附近阻止他们前进。但帖木儿略施一计,他们渡过河,打败了敌军,沿铁门之路,继续进军解放他的渴石城。察合台宗王也里牙思火者作了更大的努力,但是在一次大战中被打败,《武功记》认为该战发生在离渴石和撒马尔罕不远的塔什·阿里希和卡巴·马坦之间。也里牙思火者九死一生,急忙逃往伊犁。帖木儿和侯赛因穷追至忽毡以北,直抵塔什干。于是,河中从蒙古人手中解放出来(1363年)。在石桥和卡巴·马坦两战之间,也里牙思火者得知其父秃忽鲁帖木儿已在伊犁去世的消息。

河中从蒙古人手中解放出来,摆脱了察合台人的统治,但是,帖木儿、侯赛因,以及河中的任何一个地区突厥贵族,离开了察合台系的君主,都不能够统治河中。成吉思汗的合法性无疑要保留,至少在形式上要保留,于是,征服者们认为有必要由察合台系的一位傀儡对他们的胜利加以承认,当然是在他的名义下,他们亲自进行统治。他们找到了都瓦的一个曾孙,名叫哈比勒·沙,当时他伪装成达尔维什而隐姓埋名。这正是他们要找的人。"他们把他扶上王位,向他献上御杯,各地封建主在御前九叩首。"此后,他们不再注意他。但是,他作为河中皇帝之首出现,按成吉思汗的法律,已经使这一王国合法化和神圣化。也里牙思火者,即伊犁地区的察合台人,再没有理由干涉河中事务,因为在布哈拉和撒马尔罕有另一位真正的察合台人、另一个神授的汗王,在他的名义下,帖木儿和侯赛因可以问心无愧地行事,也可以消除那些墨守成规者的疑虑。

首先,恢复西察合台汗国的秩序与版图之后,将东察合台汗国纳入麾下。随后征服波斯、花剌子模。1393年征服伊儿汗国和阿富汗;而后北上进攻金帐汗国。但由于撒拉伯卡(今伊朗境内)发生异族叛乱,使其一改恢复蒙古帝国光荣之进军方向,将征服目标由蒙古各汗国转向周围各国。帖木尔原来希望恢复蒙古帝国的光荣,因此本来皆以各汗国为攻击目标。但在之后却发现到蒙古族不是敌人,异族较蒙古族更可能阻碍他的大业。从此以后,他师法先祖成吉思汗的屠城策略,将叛乱之撒拉伯卡屠城,他随之后入侵印度时,也维持同样的策略。最著名一战是与金帐汗国的脱脱迷失汗于昆都尔察(古比雪夫)河谷大战,彻底击败金帐汗国。帖木儿一生征战四十余年从无败绩。可以说是一代枭雄。

对外关系

对中国明朝及奥斯曼帝国的关系: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灭元朝建立明朝。明太祖要求西域各国依照元例进贡。从明洪武二十年(1388年)起,帖木尔曾多次遣使进贡。

1396年,帖木尔扣押各国使节,包括中国与土耳其使节,表示对外宣战,开始第二阶段的国土扩张。1398年南侵印度;1399年西征小亚细亚。

洪武三十年(1398年)再次扣押、虐待明朝使节。

1402年在安哥拉战役大败奥斯曼帝国,俘其苏丹拜牙(即“闪电”巴耶塞特一世),使其帝国成为了从帕米尔高原到小亚细亚、阿拉伯半岛的大帝国。他击败当时如日中天、扩张中的鄂图曼土耳其帝国,间接地保存了基督宗教文化与整个欧洲。而从小亚细亚带回的艺术家、工匠与学者,留给撒马尔罕无数无价的传世建筑,使该处在其孙兀鲁伯的经营下,成为了中亚伊斯兰文化的重心。

1404年11月27日率领20万军队进攻中国,结果1405年2月18日在进军途中,在讹答剌病死,终结了其辉煌无敌的征战历史。

逝后局势

帖木尔有四子,长子、次子早逝,三子在帖木尔逝世后不久也相继去世;帖木尔两侄子为争夺王位发生内讧,四子沙哈鲁平定内讧,继位为王。

沙哈鲁一反帖木儿对明朝的的攻击政策转变为与明朝友好,在永乐十一年(1413年)恢复遣使朝贡;同年明成祖派遣中官李达、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诚等9人使团出使帖木尔汗国,行报施之礼;使节团的成就之一,就是重新与帖木尔汗国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

帖木尔汗国也如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般,分裂为四大势力,而且诸子间还发生斗争,其后由沙哈鲁长子兀鲁伯掌握大部分的实权。 

帖木尔帖木儿帝国在1500年被乌兹别克人汗昔班尼所灭。1526年,帖木尔的后裔巴卑尔南下印度建立了莫卧儿王朝。 

为政举措

司法制度

民刑分开

帖木尔将民、刑各事,及行政诉愿分开;一部份法官,专理刑事案件;另一部份则理官吏贪污案件。至于外国使臣,与民间往来,则另有礼官负责。如此,帖木尔境内司法,有条不紊,职责之划分,极为清楚。

案件判决

帖木尔汗帐建立之处,法官即就其旁,建立帐幕三座,工作其中。所有在押人犯,以及原被告,皆来此处候审。法官分别案件之性质,听取诉辩后,立下判词,但于执行之前,先呈帖木尔鉴核,候其裁可,再分别执行。法官倘作书面之判词时,先由缮书记写,登过底簿后,再由法官于判决书上盖印。另有一吏,自法官之底簿上,将原文抄于清誊簿上,其判词之尾,亦由法官盖印。清誊簿系为呈帖木尔批阅者。帖木尔于此薄上用过印玺,即为批准。帖木尔用于司法案件之玺,其印文为“公正”一语,文外四边,有小圆圈3个。此间为法官司缮写判词之书记,其职务极为忙碌。 

驿站制度

据曾经出使帖木尔帝国的西班牙人克拉维约所说,帖木尔帝国境内有相当完善的驿站制度。按照他的记载,可归纳为以下数点: 

遍设驿站

帖木尔于其汗国内,遍设驿站,备置马匹,以供换乘。较大之驿站上,常备良马百匹,多至二百匹。 

驿站设施

为供给各驿站人员之需用及饲养马匹起见,各站旁建有馆舍。帖木尔之使者,每至一驿,立将原马交与站上更换新骑,继续前进,驿夫伴往下站,将原马领回。

马匹征用

万一马匹在途中疲乏或倒毙,使者即自路上所遇之骑者,借用坐骑,赓续前进,绝不中止。 按驿站之规定,帖木尔之使者,于路上倘有需用马匹之处,迎面遇有行人,无论地位高低,即属宗王、贵族、抑或行商走贩,只须提出商借之请求,对方必须下马借与。不论为谁,对此种义务,皆无推郤之余地。倘有迟疑,或竟予拒绝时,即有被斩首之危险。使者于途中借到之马,驰至附近驿站,再更换他骑。 

通讯网络

帖木尔不仅于赴撒马尔罕之大路上施行此项制度,即汗国其他各道上,莫不如是。以此,驿站与邮传使者,随地可见。其作用在使各地消息灵通,而帖木尔之巡吏,昼夜活动于四方 

驿使要求

帖木尔并未限定其驿使昼夜奔驰,只规定每日行程为50程(Fusah,每Fusah约为10华里)。如此已足令其使者,不敢稍怠。故途中坐骑,即使因奔驰过度而猝毙,亦所不惜,因帖木尔所最注重者为迅速。 

治军方略

军队组织

帖木尔军队中,百人为最小单位,置百人长,千人及万人之上,皆置有千人长及万人长。全军置有统帅。遇有战事发生,则征调各级将士,按敌势之强弱,分定征调兵数之多寡。 帖木尔平日将军中马匹及牲畜,分拨与族人饲养。凡负责饲养之人,莫不加意看管。因倘有不周到之处,立刻刑罚随至,罪重者且因之被杀。

军纪管理

帖木尔每次出征,军中置有法官多人,随时接受诉状,加以裁判。 

作战方法

帖木尔作战沿习蒙古人作法,对于不投降者,破城之后大多屠城,以畏服各邦。在历经屡次征伐俄罗斯及黑海北部后,给当地人民留下痛苦的记忆。

正史记载

帖木儿突厥化蒙古人巴鲁剌斯部巴鲁剌思氏是古代蒙古族尼鲁温诸部之一。  

据史籍《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的八世祖乞颜·蔑年土敦的第三个儿子叫乞颜·合赤兀,乞颜·合赤兀的儿子长得魁伟雄壮,饭量很大,因此又取名叫“巴鲁剌岱”。乞颜·巴鲁剌岱后来组建了著名的巴鲁剌思部落,其后人形成了巴鲁剌思氏,亦称巴鲁剌氏、八鲁剌氏。

帖木儿家族世系

图蛮乃----哈出来---亦尔占赤巴鲁拉------速忽车臣------哈拉察尔----亦连吉尔-----布尔赫勒----塔拉海---帖木儿

哈拉察尔那颜是成吉思汗的从兄弟。同时代。

新元史卷二百二十八·列传第一百二十五 帖木儿传

帖木儿,巴鲁剌思氏。五世祖哈剌察儿,为太祖八十五功臣之一,封千户。父杜尔凯,与察合台汗宰相杜兰斯窝基士阿奈部喀斯庚汗友善,封以基杜戍、纳克寒克二城。

元统元年,帖木儿生于基杜戍,姿貌雄伟,喀斯庚汗妻以孙女窝尔戛公主。

至正十五年,喀斯庚汗与不赛音奎尔德部构衅,兵败,喀斯庚汗及杜尔凯俱见杀,部众离叛。帖木儿佐喀斯庚汗之孙不赛音,图恢复。会察合台后王德克尔克齐穆尔汗率师来援,部内始定。帖木儿谒德克尔克齐穆尔于境上,以忠义自奋,德克尔克齐穆尔大悦,擢为万户。师还,留其子义利阿斯赫戛守撒马尔罕城,填抚杜兰斯窝基士阿奈之地,以帖木儿为大将辅之。未几,义利阿斯赫戛之子义律亚斯与帖木儿不协,其所部皆乌斯卑克人,又与帖木儿争权。帖木儿谋杀义律亚斯父子,事泄,携窝尔戛挺身出走,欲奔货勒自弥。失道,陷沙漠中,为土尔基人所获,絷其夫妇于牛栏,地秽污,又有毒虫啮人。居两月,伺守者懈,与窝尔戛遁去。

招集旧部,屯于勃加拉之地。复潜入撒马尔罕,匿于姊家。为侦者所觉,乘夜去,渡阿模达律阿河,部众至千余。遂据阿富汗境坎达哈尔之地。旁掠赛斯达因部,战不利,伤足。后拓地北至巴达克伤,声威始震。以所部二千人败乌斯卑克兵二万。未几,义律亚斯复率三万人来伐,战于君都斯坦,帖木儿大败之。义律亚斯又得父凶问,引兵去,杜兰斯窝基士阿奈之地,遂为帖木儿所有,建都于撒马尔罕。

帖木儿自以非成吉思汗之后,不敢遽称汗,乃大会诸将及部内长老阿萨兰教士,立察合台后喀普尔西阿特为汗。既而义律亚斯复至,帖木儿使不赛因将左翼西渡尔达利亚河,要击之,自将右翼为后援。不赛因陷敌中,帖木儿拔出之,始转败为胜。不赛因以帖木儿舍已而立喀普尔西阿特,意不能平,乃起兵攻帖木儿,战于巴达克伤。不赛因大败,复自归于帖木儿,帖木儿欲宥之,众议不可,不赛因登高塔自投于地而死。

至正十五年喀斯庚汗与不赛音奎尔德部构衅,兵败,喀斯庚汗及杜尔凯俱见杀,部众离叛。帖木儿佐喀斯庚汗之孙不赛音,图恢复。会察合台后王德克尔克齐穆尔汗率师来援,部内始定。帖木儿谒德克尔克齐穆尔于境上,以忠义自奋,德克尔克齐穆尔大悦,擢为万户。师还,留其子义利阿斯赫戛守撒马尔罕城,填抚杜兰斯窝基士阿奈之地,以帖木儿为大将辅之。未几,义利阿斯赫戛之子义律亚斯与帖木儿不协,其所部皆乌斯卑克人,又与帖木儿争权。帖木儿谋杀义律亚斯父子,事泄,携窝尔戛挺身出走,欲奔货勒自弥。失道,陷沙漠中,为土尔基人所获,絷其夫妇于牛栏,地秽污,又有毒虫啮人。居两月,伺守者懈,与窝尔戛遁去。

遂废喀普尔西阿特汗,自立于巴里黑,时年三十六岁。帖木儿假护持阿萨兰教以驭众,对教士则称苏尔滩。逾二年,出兵攻货勒自弥,围其乌尔鞬赤都城。其酋耶斯布知不敌,与帖木儿议和,以女妻其长子辛翰塞尔特。帖木儿恐耶斯布反覆,乘间袭陷乌尔鞬赤,以耶斯布之女归,为其子行婚礼。既而辛翰塞尔特死,和好中绝,帖木儿再陷乌尔鞬赤,尽取货勒自弥之地。货勒自弥,钦察金翰耳朵汗之属国也。拔都建金斡耳朵,其后人称金斡耳朵汗云。

帖木儿既克货勒自弥,乃决计攻波斯。初旭烈兀建国于波斯,为阿尔玛里亚,其后分为二国:一曰伊儿汗,一曰莫萨法利汗。帖木儿先攻伊儿汗,降其属国与圣的兰,渡阿拉克塞斯河,高加索之全部望风纳款。又略取西尔番及机兰乌奄等地,逼阿尔玛里亚宣誓臣服,进克西里亚斯城,有席卷波斯南境之势。闻金斡耳朵汗德克达密杜司乘虚袭货勒自弥,始旋师。

先是,德克达密杜司以帖木儿之助为钦察总汗,白斡耳朵汗乌鲁斯忌而逐之。白斡耳朵者,拔都史鄂尔达之后也。德克达密杜司乞援于帖木儿,出兵屡为乌鲁斯所败。乌鲁斯卒,子德克达喀耶立。未几,又卒,其弟齐尔玛利克代之。帖木儿助德克达密杜司与齐尔玛利克战于喀拉达尔之地,大败齐尔玛利克,禽而斩之。德克达密杜司遂并白斡耳朵汗之地,又大败斡罗斯,焚其莫斯科都城,意寝骄。至是分两道进兵:一循西尔达利亚河上流,一出乌斯德乌尔土之野,直抵货勒自弥,及帖木儿驰归撒马尔罕,德克达密杜司始惧,仓皇遁走。时帖木儿得国二十年,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矣。

帖木儿以德克尔克齐穆尔之子奎塞儿与德克达密杜司为声授,分兵五路攻之,败奎赛儿汗于达俊奎之地。帖木儿休兵于耶尔士乌斡城,使其子窝马儿略地至喀赤喀尔。是时西伯里亚诸部已大定,帖木儿会诸将于克律台,大举伐金斡耳朵汗。军行至达朱兰,帖木儿有疾,留不进。逾年春,经基尔基斯大漠,抵萨玛拉之北境,与德克达密杜司战于昆德乌尔札河。敌兵五十万,帖木儿所部兵三十万,力战三日,德克达密杜司败走,追奔四百余里,横尸蔽野。帖木儿入其夏宫,饮酒高会,慰劳士卒,由窝德拉儿归撒马尔罕。自是帖木儿之威名,震于远近焉。又二年,帖木儿再伐波斯,统兵三十万。先抵波斯北境,攻拔阿穆尔寨,以其地险要,伤士卒多,屠之。南略琉璃斯坦、哈喀丹、普尔知德、帖义斯布儿等部,与莫萨法利汗戛曼斯尔战于巴齐拉之郊。戛曼斯尔自将突骑陷阵,帖木儿麾下皆望风辟易。其孙戛尔克愤怒,收集散卒,直前搏之。戛尔克手剑先登,斩戛曼斯尔于阵前,其军崩溃。帖木儿遂灭莫萨法利。亚塞尔、巴义香诸城皆降。进拔克尔齐斯坦,围马达克城,其酋不战而降。巴克达为天方教祖国,至是三为蒙古人所躏。伊儿汗闻帖木儿兵至,乘骏马奔于尔比拉之地,其妻子皆为帖木儿所获。

帖木儿已灭波斯二汗国,乘胜北攻,略地至旻奎儿湖,宴将士于军中。侦卒报德克达密杜司奄至,诸将皆挺刃请行。帖木儿徐曰:“吾将使野兽自投陷阱也。”坐饮如故。俊敌近,乃麾兵出。德克达密杜司大败,奔于西伯利亚。

帖木儿长驱高加索之北境,略地至莫斯科,立乌鲁斯之子姤戛尔为汗,统治东西钦察之地。帖木儿自平波斯至此,凡用兵五年。初明太祖定中原,屡遣使招谕西域诸国,然未有至者。独帖木儿遣回回人满剌哈非思等来朝,贡马十五、驼马。自是,岁贡马驼,欲觇中国虚实,非诚心款附也。洪武二十七年,贡马二匹,上表曰:

恭惟大明大皇帝,受天明命,统一四海,仁德洪布,恩养庶类。万国欣仰,咸知上天欲平治天下,特命皇帝出膺运数,为亿兆之主,光明广大,昭若天镜,无有远迩,咸照临之。臣帖木儿,僻在万里之外,恭闻至德宽大,超越万古,自古所无之福,皇帝皆有之,所未服之国,皇帝皆服之。远方绝域昏昧之地,皆清明之。老者无不安乐,少者无不长遂,善者无不蒙福,恶者无不知惧。今又特蒙施恩远国,凡商贾之来中国,使观览都邑城池,富贵雄壮,如出昏暗之中,忽睹天日,何幸如之!又承敕书恩抚劳问,使站驿相通,道路无壅,远国之人,咸得其济。钦仰圣心,如照世之杯,使臣心豁然光明。臣国中部落,闻兹德音,欢舞感戴,臣无以报恩,惟仰颂祝,福寿如天地,永永无极。

明太祖得表,悦其甘言。使给事中傅安等赍书币报之。安等至撒马尔罕,帖木儿留不遣,岁贡亦绝。是时,帖木儿国势强盛,受群臣尊号曰成吉思可汗,经蒙古太祖自比,欲先平印度、土尔基,再用兵于中国。又二年乃自将大军攻印度,号称八十万。径萨密涅,进拔土基耶汉涅马城,与诸将会议攻铁利城。铁利城者,印度杜儿拉克王斯尔坦马穆士之都城也。有一将进言曰:“我军渡印度之後,俘其教徒及犹太人已逾十万,如事有缓急必为我之大患。”帖木儿然之,杀降众而後进兵。斯尔坦马穆士率步骑五万,阵于铁利于外,列象队于前,以皮甲衣之,涂象牙以毒乐,背负长刀,又置小橹于象背上,以护战士。凡火攻之物,石脑、油火、树脂及火箭、药弹皆备焉。其勇将曰戛克曼斯,跃马入帖木儿军中,为帖木儿之子窝马儿所杀。帖木儿麾兵击其象队,斫象鼻断之,众象狂奔,敌阵乱。斯尔坦马穆士弃众奔还。翼曰,开城门而遁,城民出降。帖木儿纵兵大掠,廛市一空。铁利城富庶甲印度,奇珍环宝,公私充物,悉为帖木儿所有。进至喜马拉雅山之南,闻撒马尔罕盗起,乃班师。帖木儿入印度,兵无留行,然所克诸城,兵退后仍为斯尔坦马穆士拒守,不能有其地云。

是时,撒马尔罕乱民揭竿者为阿塞尔、哈义香诸部,帖木儿自往讨平之,遂渡阿拉古塞斯河,攻土尔基属城。阿尔玛尼亚及朱尔查天方教禁酒,帖木儿自称往讨饮酒之国民,凡不从教者皆杀之。

是时土尔基王曰巴耶知德,自称东罗马皇帝,战屡胜,四邻畏服。埃及,土尔其之与国也。初,帖木儿遣使通好于埃及,其王普耶尔基杀之,乃兴师问罪,略取埃及属地士利阿诸部,进克齐克利斯河畔之模斯尔城。巴耶知德闻之,屯兵于阿列波耶帖萨及齐阿尔别机二地,以备之。帖木儿自率大军,壁于耶尔塞尔模,自此地攻小亚细亚。先拔奎玛儿克,进抵塞巴德城。帖木儿以山林深阻,非用兵之地,又闻土尔其兵聚于土喀德城,扼西机尔依尔玛克河以自固,乃改道至奎萨里河,留辎重为後路之根本,且绝敌军与阿尔萨都城来往之路。帖木儿进围安喀拉城,闻巴耶知德来援,退军待之。黎明,帖木儿阵于晏格拉之野,分军为左右两翼,阵前列象三十有二,又在中军後排骑兵四十队,为游击之师。巴耶知德亦分兵御之。既战,帖木儿先以右翼攻土尔其之左翼,败之。其左翼为塞尔维人,骁勇敢战,既败,全军夺气。又以左翼攻其右翼,右翼将卑律士拉被创死,所部溃走。帖木儿麾诸将追之,塞而维人败而复振,屡却帖木儿追兵,然为溃卒所躏,不能独立。巴耶知德见兵败,战益力。至夜半,欲突围走,马蹶,为帖木儿部将玛穆士所禽。帖木儿遣其孙卑尔摩哈马德,追击巴耶知德之太子索律曼,入其阿尔萨都城,索律曼败走,俘其后宫嫔妾及府藏之货币。是时,小亚细亚全部瓦解,独斯密尔奈城犹坚守不下。帖木儿攻围十余日,始克之。送巴耶知德于撒马尔罕,中道卒。帖木儿旋师,埃及已纳款,献骏马及麒麟以赎罪。西域诸国或遣使,或入朝于撒马尔罕,道路络驿不绝。撒马尔罕宫室壮丽冠西域,远近皆仿效之。未几帖木儿遂大举伐明,募精兵二十万,以粮运不给,载谷数百车,军行至沃野,即播种之,弃异日之军食。又驱牝骆驼数吉头,如饷乏,则餐其乳以济饥。中途遇大雪,士马僵毙。帖木儿亦患虐疾,至窝德拉尔城而卒,年七十二,时永乐三年也。遣命以其孙卑尔摩哈马德为嗣。

帖木儿善抚士卒,得人死力,喜怒不形于色,谋定后战,所向有功。善属文,兵事之暇,序其制胜之方略,著为成书。然性嗜杀戮,与成吉思汗相似。又笃信宗教。定新律,分国民为十二级,第一级以摩罕默特之裔当之,宗室及将相大臣不与焉。成吉思汗所创之法制,至是破坏殆尽。初,帖木儿幼时,适于野,见小虫缘草而上,屡堕不已,卒至茎端。叹曰:“人之临事,当如是矣!”故累遭困辱,折而不挠,卒建不世之功焉。帖木儿娶喀斯庚汗女孙,部人称为驸马。或曰察合台后王纳女迪勒沙的阿加公主于帖木儿以请和,部人荣之,称驸马云。

陵墓简介

位于撒马尔罕市区内,是帖木儿及其后嗣的陵墓,建于15世纪。陵墓造型壮观,色彩鲜艳,有球锥形大圆顶,具有浓厚的东方建筑特色,是世界著名的中亚建筑瑰宝。陵墓始建于1403年,最初作为猝死的帖木儿之孙穆罕默德o苏尔丹之墓,后成为帖木儿家族墓。陵墓的灵堂中放有9个象征性的石棺椁,真正盛放遗体的棺椁深深埋在地下。陵墓中分别安葬着帖木儿、帖木儿的两个儿子、两个孙子(其中一个是兀鲁伯)、兀鲁伯的两个儿子、兀鲁伯的宗教老师以及一个未查明姓氏者。

这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帖木儿之孙兀鲁伯为帖木儿建的墨绿色玉石棺。帖木儿墓上写着:谁掘我的墓,谁就遭殃。1941年6月8日曾有人挖掘了帖木儿的墓,两周后希特勒就开始进攻苏联。不过,那一次对墓葬的发掘证实了关于帖木儿面部特征的历史记载,证实了兀鲁伯死于暴力杀害的传说,以及所葬其它帖木儿家族成员身份的真实性。

在俄罗斯与东欧地区流传:帖木尔的遗骸若遭移动,将使天下遭遇大兵灾。1941年6月,斯大林下令发掘帖木儿陵墓。苏联考古队以帖木尔陵墓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移往莫斯科。在棺椁被打开的第2天,卫国战争爆发了,希特勒挥军入侵苏联,战事持续4年,造成苏联军民伤亡达数千万人。

人物评价

帖木儿,这位残暴、狡猾而又伟大的蒙古征服者也许已经消失在了现代读者的普遍历史知识储备之中,但在达尔文看来,他所建立的横跨整个中、西亚,其巅峰时期几近囊括了从小亚细亚东部延伸至印度北部的广大疆域的帝国乃是欧亚大陆历史进程中的一次重大事件。一方面,帖木儿的征服标志着最后一次通过陆上军事霸权(步亚历山大大帝、阿提拉、成吉思汗等人的后尘)建立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的尝试;另一方面,他的失败(帖木儿在准备讨伐明朝的事宜时去世,其帝国随机土崩瓦解)刚好伴随着帝国与霸权发展的一次转型:游牧民族式的武功让位于定居文明的生产、贸易与文化发展,而即将到来的大航海与大发现时代即使一种全新的世界秩序成为可能。达尔文笔下欧亚大陆近六百年的帝国兴衰与全球交融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拉开帷幕。

《全球帝国史》的历史叙述建立于两个基本假设之上。第一,达尔文力图在此书中打破过去曾主宰西方史学界与西方大众历史观念认识的西方中心论。根据这种“迷思”(myth),世界的近代史就是西方的进步、扩张与最后衰落史,在此过程之中“欧洲”开发出了一揽子的诸现代性观念与物质创新,并在一系列的殖民扩张与全球战争中将这些“西式”观念传播到了世界最边远的角落,并构成当前全球秩序的根基。当然,随着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后殖民理论与“全球史学”一类史学思潮的兴起,欧美史学界甚至是一般大众的心目中都不再持此类简单的线性历史发展观。然而,此类“修正主义”式论述在破论之余面临着重构整个世界史发展框架的棘手问题。这其中所要解决的不仅是对所谓的“边缘地区”予以应有的重视;更为重要的是,新的历史叙述仍然要能公允地评价欧洲人的历史作为对于推动近代历史发展的错综复杂的作用。就这一点而言,达尔文并没有对西方人进行单方面的大加鞭笞或全面贬损,而是以广博的学识与审慎的理论态度把西方史放在欧亚史的大背景之下考察。而这就引出了本书的第二个重大理论假设:达尔文并没有完全抛弃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心”与“边缘”的辩证区分,而是把中心的范围扩大至整个欧亚大陆,并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对待。

达尔文的这个第二理论假设值得重点讨论。“世界现代史的重心在欧亚大陆———在其伟大文化和国家之间的困难重重的、冲突不止的、联络的和亲密的关系中,在从欧洲人的u2018远西u2019到亚洲的u2018远东u2019一线。”(第14-15页)达尔文的此一中心判断非常有启发性,因为它揭示出一种全新的既非直接的进步/衰退式的线性叙事,也不同于强调挑战-回应地将欧洲与非欧洲对立起来的叙述,而是开创性地提出“机缘”(conjuncture)的重要性(中译本译为“共生期”,笔者认为不妥)。达尔文所提倡的历史观之下拒绝关于必然性与历史决定论、历史规律一类的论述,而是认为“世界不同部分的和某些一般条件巧合,促进(或阻碍)贸易的扩大、帝国的扩展、思想的交流或人口的流动”才是推动历史进程发展的动力。

简而言之,欧洲是在一系列有利条件都达成的机缘巧合之下才在相对而言很短的一个时段(从殖民帝国的全面兴起到当前美国主导全球霸权的局面不过两三百年)内取得了优胜地位,而其它旧世界各据一方的旧霸权如中国或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不是简单地充当了“受害者”的角色,而是非常积极地结合西方传来的思想、技术与萌发的民族主义与其它政治思想资源等而努力抵抗、转型甚至展开自己的侵略(如日本)。从宏大历史叙述的角度看,亚洲诸国家面对西方时所展现出的更多是“坚持”(persistence)而不是“失败”。当前全球化世界的图景正是在这种充满复杂性的经济、政治、文化各要素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力而被塑造的。“如果我们可以从过去总结出持续性的东西,那就是欧亚反对统一的体系、单极统治或者是单一的规则。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仍然活在帖木儿的阴影之中,或者也许更准确地说是活在他失败的阴影之中。”

总体而言,《全球帝国史》在其建立宏大叙事的努力与对各地区专门史的处理上取得了难能可贵的平衡。虽然本书专注长时段、跨地区的论述,但至少对其所涉及的各个地区历史作出的整体判断没有出现基本差错。当然,一部如此野心勃勃的著作必然会有或大或小的问题。比如,作为一本专门叙述“帝国史”的书籍,本书对“帝国”概念的抽象或历史界定都多少显得有点粗糙,只是抓住了其“掠夺”与“建立霸权”的特点,而忽视了不同的帝国统治、扩张模式之间的异同。然而瑕不掩瑜,本书所体现出来的对大历史的整体把握与梳理能力仍然值得敬佩,其结论值得关心历史的普通读者或者同样关注宏大历史问题的研究者参考。

最后谈谈本书的翻译问题。本书的翻译质量相当令人遗憾,译者不仅犯下为数不少粗心类的错误,而且似乎对英文结构稍微复杂的长句缺乏基本的理解能力。就纯粹粗心一点而言,典型例子有将“NorthAfrica(北非)”翻译为“北美洲”(14页)。至于第二点的例子则比比皆是,这里仅举一例:在本书重要的结论一章的开头,将“historiesfoundedontherivalgrandnarrativesofu2018exploitationu2019andu2018modernizationu2019havelimitedvalueasaguidetotheEurasianpast(建立在u2018剥削u2019或u2018现代化u2019这类对立宏大叙事上的历史对于我们理解亚欧的过去作用极其有限)”一句翻译成了“本书明显的特点是通过大量叙述竞争u2018开发u2019和u2018现代化u2019,把西方作为向导的价值限定在对欧亚的历史发展中”,完全大错特错,不知所云。这种翻译的危险还在于某些中文貌似通顺的句子往往会曲解甚至颠倒原文的含义,不单给读者造成极大的理解困难,甚至会彻底误导读者。阅读此译本,读者大致能把握作者宏观上的理论,但阅读时仍应多加鉴别。

 

更新日期:2024-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