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诗信

简介:江诗信,1935年生,1985年因病离休。资助莘莘“寒门学子”十春秋“希望老人”江诗信1992年一次偶然经历促使他走上了捐资助学的道路。十几年,在他的努力下,184个单位、2000多名“爱心使者”自愿加入到爱心助学的行列,2164名失学儿童重返学堂,其中39人跨进大学校门,300多人参加了工作。2006年11月24日晚,江诗信老人辞世,享年71岁。   
[展开]

江诗信的个人经历

人物生平

  从1992年开始,江诗信就不知疲倦地跋涉在崎岖的山路上,足迹遍及鄂、豫、陕3省15个县市的600多个村庄,徒步28万多公里,只为了一个目的走访学校和失学孩子家庭,为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捐资助学。

  江诗信是洪山区严西湖渔场离休干部,他放弃安宁的晚年生活,平时节衣缩食,捐资5万多元,资助107名山区贫困学生。

  在他的精神感召下,社会各界138个单位、900多人参与助学,共资助2164名失学孩子重返课堂,人们称他是“希望老人”。

  所授荣誉

  有些人对这位年近古稀老人的行为表示不可理解,他自己的解释是:“我并非闲极无聊,我只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唤醒人们的良知,引起社会的反响。请伸出您友爱的手,帮助更多的孩子走进学堂,告别愚昧,走向光明。”朴素的信念和行动感动了无数的人们,2004年10月,江诗信被中组部授予“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称号。

江诗信

  捐资助学这条路我走了13年,走得很艰难,但我无怨无悔。贫困山区的孩子太需要温暖和关

  怀了,希望全社会共同关注帮助他们。江诗信

  

老人去世

  武昌殡仪馆,肃穆的松柏树挂满白花,人们送别一位71岁的老人江诗信。14年来,他奔走鄂豫陕三省贫困山区,寻找并资助失学孩子重返课堂,被人誉为“希望老人”;然而,就在24日傍晚,老人突然从十楼的女儿家窗口跳下,自杀身亡。

  追悼会接近尾声,站在前排的学生突然齐刷刷跪了下来,紧接着,后面的学生一排接着一排跪倒,哭着向遗体拜别。告别仪式结束,已在灵堂外的学生们又再次折返回来,跪地谢恩,久久不愿离去。

  14年来,在鄂豫陕三省15个县市600多个村庄广袤的土地上,印满了这个身材瘦削、皮肤黝黑的老人的足迹。

  14年来,他耗尽7万元家财,引资数百万元建立江诗信爱心助学志愿者协会,在他的努力下,184个单位、2000多名“爱心使者”自愿加入到爱心助学的行列,2164名失学儿童重返学堂,其中39人跨进大学校门,300多人参加了工作。在湖北多个学校里,受到“爱心老人”江诗信直接或间接捐资助学的学生就有数千名。

  近两年来,靠蹬三轮车助学的白芳礼老人走了,靠唱歌助学的丛飞走了,现在,“希望老人”江诗信也走了中国民间助学的三盏“良心之灯”渐次熄灭。民间救助组织路在何方?个人助学行为能走多远?

  在武汉,所有媒体对江诗信的死亡均在第一时间加以报道,但对死因起初却是语焉不详或闪烁其词。这增加了人们对老人死因的猜测。

  真相到底如何?老人离去后,这个遍布全国各地、具有60多家网点的民间爱心助学志愿者协会江诗信爱心助学志愿者协会又将何去何从?

  如果有一天,我突然离开人间,请我的妻子儿女不要悲伤,不要怀念,只希望能完成我未竟的事业,让贫困的孩子如我在世一样得到救援。江诗信在10年前就已写好的“遗书”。

  武昌殡仪馆内聚满了自发送行的人

  

心灵之累

  在警方破案无果的情况下,江诗信又向协会的上级主管部门洪山区团委提出查账,虽然有关领导十分信任江老,并没有将丢钱的事情扩大化。但宋功友认为,这事在江诗信的心里打了一个结。

  “7000元钱对很多人算不了什么,但是对江老是一笔大数目。”协会出纳王小平介绍,平时协会开展活动应当公款报销的花费,江诗信都不愿意报销,而是自掏腰包。今年协会运送一批爱心衣服到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他又自己出了2000元的运费。

  “他这么多年一心扑在捐资助学上,对社会了解不深”,王小平哽咽着说江诗信钱丢后给她打了电话,哭得很厉害,甚至担心出事后公安机关没来调查,大家会不会怀疑他说了谎。

  老人在电话里哭着问宋功友如何弥补亏空,“钱在家里都被骗了,别人会不会说我老糊涂了?我一心做好事,为什么偏偏要来骗我?我是个名人,被骗了,别人会怎么看我?……”

  老伴李玉珍说,江诗信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望着天花板发呆,或自言自语,后悔自己不该轻信那个男子。

  王小平说,李玉珍曾告诉她,钱被骗后不久,江诗信回老伴娘家武汉黄陂,听到有人上吊、服毒的事情,“他平时根本不会问这些事情的”,但这次不停打听是吃什么药,怎么死的。

  21日,出事前3天,江诗信在家中准备上吊被李玉珍发现。当时老伴苦苦劝慰,但悲剧最终未能避免。

  事实上,江老曾多次经历失窃,协会工作人员介绍,有次在去山区助学的路上,小偷偷了他的钱包,害得他忍饥挨饿。有一年腊月二十八日,江老前往山区的捐款路途中遇到一群流氓,身上带的3000多元捐赠款被抢走。还有一次,老两口在家里看电视,小偷进来偷走了准备捐出去的钱。每一次损失的数目都不少。

  长沙大学心理健康中心贺革教授认为,江老已奔走了14年,14年的悲辛系于一己。而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痛苦挣扎,他的良心之弦早已不堪重负,一次哪怕看似微不足道的伤害都可能摧毁他的心灵。

  

尝试解脱

  “老江太累了,他这次算解脱了”,老伴李玉珍哭着说。1992年,57岁的江诗信开始捐资助学,这条路一走就是14年。

  1992年春,爱好摄影的江诗信来到湖北采风,看到了一个辍学的小姑娘边看书边煎药,因为看书太专注,不小心将左手伸进了药罐,小手上顿时烫起一串水泡。老人决定,“有生之年要让100个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江诗信把当时有限的一点离休费全拿了出来,他常年奔波在湖北贫穷山区,仅草鞋就穿破了100多双,他个人捐出了7万余元,帮助了230多位贫困孩子重返课堂。

  江诗信的事迹逐渐为外人所知。2004年9月,“江诗信爱心助学志愿者协会”成立。该协会成立初衷是把江诗信的个人助学行为变为集体行为,以帮助更多的贫困孩子上学。

  江诗信常年口腔溃疡,“嘴里烂得不像个样子,舌头伸出来都是黑的。”王小平说,他一直不能抽出时间好好治。出事前的10月,他刚刚去了湖北郧西,11月又去了湖北红安。每年有9个月时间,他如此奔波在路上。

  今年6月,江诗信曾向主管部门提出辞职。但因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接班,主管部门并没有同意他的辞职。

  “他觉得自己身心蛮累的,再加上协会资金问题一直短缺。”宋功友说。当时爱心协会账面上只有8万元,面对雪片般的求助信,这些资金显得微乎其微。老人精神压力很大,一方面自己是“公益之星”就应该尽心尽力;另一方面,仅靠自己的力量和社会捐款来助学,老人觉得力不从心。

  “他有爱心,有恒心,但是他最大的弱点是不会沟通,酸甜苦辣都闷在心里”,何线说。她和江诗信相识10多年,在她的心目中,江诗信恒心极强,但是“性格很犟”。

  当年江诗信刚刚开始捐资助学时,遇到很多非议,甚至嘲笑,但是他不为所动。14年来,他在大山中几次遇到生命危险,遗书就写过4封,就是没有退缩。

  老人离开后,这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民间爱心助学机构,一时陷入了困顿。

  记者了解,江诗信生前每到一处,只要看到贫困的孩子,就倾其所有。有一次把口袋里所有的钱都捐出去了,没有回来的路费,只好打电话向家里求救。许多钱原本可以以协会的名义报销的,但是江诗信分文不报。2005年,江老七十大寿,儿女出的办酒席的费用及亲戚朋友的贺礼,也分文不少地转到协会里去了。

  江诗信身体不好,口腔溃疡、血吸虫病、肝病经常困扰着他。但为了省下钱来资助贫困孩子,他不去看病,病情严重的时候,舌头从中间裂开了,十几天不能吃饭,他却还往协会里跑,从未断过。

  “江老走了,真担心一些贫困学生又会失学。”宋功友叹息着,“平时协会完全靠江老的名声撑着。江老走了,爱心助学的路?今后该怎么走?”-

  "希望老人"江诗信

  

助学路上一十四载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江诗信是个很陌生的名字,但对于多数武汉市民来说,这是一位用自己的方式做着事业的独特老人。

  1935年5月出生的江诗信原籍湖北郧西县,1985年,从洪山区水产局严西湖渔场离休。在多数人看来,离休是精彩一生的结局,而对江诗信而言,那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江诗信自学摄影,并以“家乡美”为主题在郧西、红安等革命老区采风,记录“山乡巨变”。没料到两个闯进他镜头的小女孩,不仅使他轻松欢快的摄影脚步变得沉重,更直接改变了他晚年的人生轨迹。

  1992年春天,江诗信在丹江口市陈泉沟村见到一个衣衫破烂、打着赤脚的小女孩,她赶着猪,一路尾随在一群刚刚放学的小学生背后。“怎么不去上学?”小女孩说,爸死了,妈改嫁了,剩下她和哥哥。这个名叫罗姣姣的女孩说着说着就哭了。江诗信当场掏出80元,让兄妹俩走进了教室。

  在红安县熊家河村所见的一幕再次震动了他:一个小姑娘在家门口一边煎药,一边看书。由于太专注,左手一不小心伸进了药罐,烫起了一串水泡。交谈中江诗信知道小姑娘名叫张晓丽,父亲去世,母亲卧床不起,幼小的她辍学扛起了一个家。这一次,江诗信从路费中挤出100元送给了张晓丽。

  回到武汉后,他洗出了两个小姑娘的照片。望着照片中的两双大眼睛,苦孩子们在江诗信的镜头里定格,也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头上。他立下志愿:“有生之年,要让100个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14年来,他终日奔波在鄂、豫、陕三省15个县市的600多个村庄中,走过的28万公里路程够绕地球7圈。”昨晚,武汉市洪山区区委的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1999年腊月十八,郧西飘着鹅毛大雪,江诗信听说家住祖师殿村的张斌和张秀凤兄妹俩又辍学了。

  第二天清晨,他穿着草鞋上路。途中要翻越一座海拔1330米、当地最高的山峰。到了中午,江诗信的体力逐渐下降,每走一段路都要出一身汗。他从布包里掏出冰冷的馒头,放在胸前焐热,啃几圈后再焐、再吃。一路跌跌撞撞,到傍晚6时才到张斌家里。第二天,他便带着两个孩子返回三官洞乡中心小学,掏钱办住读手续,并承担所有学费和生活费。这一次老人大病了一场,在乡卫生院整整躺了3天。

  

遗书

  1996年6月,经过70多天连续劳累的江诗信来到红安县双河村时,腿一软,晕倒在村旁。在一连打了4天针都不见丝毫好转后,江诗信躺在病床上,感到自己的生命似乎就要走到终点,他急急地写下了“遗书”--如果有一天,我突然离开人间,请我的妻子儿女不要悲伤,不要怀念,只希望能完成我未竟的事业,让贫困的孩子如我在世一样得到救援。”

  这些年,被江老感召所“飞”来的捐款,估计在200万~400万元左右。

  助学名单上的名字越来越多,江诗信渐渐力不从心。他明白,单凭自己的力量,无法扶助所有失学的山里娃。

  他拿出了自己拍摄的几百幅图片,办起了“救助山里孩子”摄影展,所到之处,掀起了一股爱心潮。每场展览结束后,都会有观众追着江诗信问:怎么才能帮助这些孩子。一次,江诗信在十堰冲洗照片。女摄影师郭郁屏的目光停在了一张三姐弟的合影上:13岁的姐姐陈洁穿一件大人的旧汗衫,胸前破了个大洞,弟弟陈武光着上身,8岁的妹妹穿了件用别针扣拢的旧衬衣。

  “真有这么穷吗?”女摄影师简直不敢相信。江诗信叹息道:“是啊,可惜我只有能力资助其中两个。”郭郁屏一震,立刻说,“您别急,剩下这个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费用我包了。”从此,这位年轻姑娘上舞厅少了,买衣服也少了,把省下的钱按时寄给孩子。

  汉阳造纸厂退休女工张春英含着热泪找到江诗信,请求捐助3名失学儿童,虽然她每月退休金只有303元。

  国信寻呼武汉分公司70多名职工与山里的孩子结成“对子”。公司还捐助30万元现金和5万元教学设备,为郧西县三官洞乡建起一所新学校。

  洪山区的干部也纷纷与失学孩子“结对子”,捐助了300多名失学儿童。“江诗信捐资助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起来了,“江诗信志愿者爱心协会”成立了,“江诗信爱心网站”开通了……

  江城的大学生们纷纷挤出生活费,与山区孩子结成帮扶对子。华中科技大学还成立了“江诗信爱心接力小组”,将助学活动一届一届往下传……

  每一笔捐款的去向,江诗信都记录在案,供捐赠双方查询。每一笔捐款,他都会亲自送到受赠对象手中;带给捐助人的,则是受助的孩子拿着钱走进教室的照片

  "希望老人"江诗信的摄影展

  倾家荡产苦了家里人

  他的同事说他从来舍不得多花一分钱,每天只吃两顿,身穿别人送的旧衣服。“瞧他瘦的!主要是因为营养不良。”

  “你问问他,尽到做丈夫的责任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没有?姑娘中考584分,没读成高中,儿子也没有读大学。他从来不操家里的心。我几次问他:老江,这个家你还要不要?说是离休干部,到现在还是住的宿舍,顶层,总是漏雨。你看屋里有个像样的东西没有?说出来不怕你笑话,冰箱是女儿送的,地板砖、窗户都是女儿出钱装修的,电视机、空调是联通公司捐的。他也不顾自己的身体,早晨买两个馍馍吃两餐,他走的这条路啊,特别艰难……”

  网上悼念聚集无数人气

  愤怒网友诘问无良骗子

  老人走了,留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哀悼。受骗也许是一根导火索,不少接触过老人的人都叹气说:“他实在是不堪重负……”

  在网络上,一个名为“送别u2018希望老人u2019江诗信,争爱心火炬传承人”的悼念网站上,聚集起无数人气。网友们的评论和留言让人深思。

  “笨猪笨”:这个寒风冷雨飘零的季节,他悄然地走了。愿世间的人和事,能让他少一份牵挂和不安,能让江先生在天堂里安息。

  一位网友:我们无法改变社会,那就改变自己吧,做一个善良而有爱心的人。多一份爱心,便少一份冷漠;多一份给予,便少一份贫穷;多一份实际,便少一份抱怨。

  “达溪武”:参加汉网教育版网友聚会时,版主兵哥哥抱着我流泪,兵哥哥是性情中人,组织义务献血多有成效,他说白芳礼老人走了,丛飞走了,我们武汉有江诗信,我们要帮助江老为助学多做些事,不要让江老再累死。不想一语成谶,江老真的不在了。

  哀悼之后更需反思

  跪谢大礼送别老人哀悼之后更需反思

  11月26日上午8时,武昌殡仪馆内聚满了自发前来送别老人的受助家长和孩子。他们以跪谢大礼来悼念老人。

  《楚天都市报》机动部主任韦忠南由于工作的缘故,在多年前就与老人相识。

  “在江诗信14年的帮扶生涯中,他的功绩不仅仅在于拿出了多少钱,帮助了多少人,更重要的是去收集他们的资料,寻找这些人。多年来,他都在寻找那些窝在深山里,不知道外面世界为何物的苦难孩子,本来这些孩子的生活是封闭的,是江诗信帮他们看到了山外的世界”。

  一位网友: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有很多有钱人,还有很多自封的社会精英,但民间助学的著名领军人物,经常是社会下层甚至最底层的。天津是蹬三轮的九十岁老大爷白芳礼,武汉是江诗信老人和穷学生徐本禹,十堰是小生意人陈志忠,还有靠按摩为生的盲人傅华明。这个正常吗?

  汉网网友:一双草鞋,行二十万里,踏遍郧西山水,心系贫苦学子;一生为公,倾其所有,坚持助学几十年,爱心永存人间。横批:功德无量。

  vei_20004:无语,思考人性的泯灭,激励我们每一个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来填补这世间缺少的爱。

  湘竹泪:江老的英雄事迹,应该是对我们这些有良知的年轻人的一种鞭策,缅怀之余,我们必须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去帮助别人。

  《楚天都市报》韦忠南:江诗信是一个“为孩子而活,为名节而活”的人。在江诗信的客厅中间,有一幅巨大的字画,上书“希望老人”。他总是认为既然是“希望老人”,就必须对得起希望老人的名号,名气越大,要背负的责任就越大。

  跪谢大礼送别老人

  哀悼之后更需反思

  1.一个老人和一群孩子

  2.一个主人和一个家庭

  3.一群好人和一群学生

  在位于武汉市洪山区老干部活动中心的“江诗信爱心助学志愿者协会”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两个柜子里整齐地排列着《社会各界结对卡》、《贫困生报批表》、《大学生爱心卡》、《助学金回执》等各种档案资料。随手翻开《大学生爱心卡》档案盒,一页页纸张记录着武汉地区许多大学生的爱心:岑泽民100元、罗是是100元、张丽敏100元、覃宇冰100元……

  还有来自社会各界的其他人士:工人、干部、教师、解放军、记者、学生、华侨、下岗职工……经江诗信联系的单位达184多家、个人200多人。12年来,江诗信捐资组助学的善举感召着周围的人们,正是这涓涓爱心汇成的溪流,共同将2146名失学青少年送进学校。

  洪山区委、区政府对江诗信的行动给予有力支持。在严西湖建立了“江诗信捐资助学教育基地”。他所在单位水产局和渔场的16名职工率先加入了他的爱心行列。洪山区直60多个单位的200多名领导和工作人员纷纷加入助学行列。区里还拨款在严西湖建立了“江诗信捐资助学教育基地”,成立了“江诗信爱心助学志愿者协会”,开通了“江诗信爱心网站”。

  1月30日,洪山区委书记李富生等区委领导同志到江家看望江诗信,了解他的工作和生活,进一步表明区里对助学工作的支持,对江诗信的支持。

  江诗信的事迹在传诵,他的精神感召着越来越多的好心人。

  在众多好心人中,中国联通湖北分公司是一个突出的代表。1996年至今,该公司100多名职工先后捐款捐物30多万元,与500多名山里孩子结成“对子”。还为该县三官洞乡建起了一所新学校,使300多名孩子告别了危房。

  汉阳造纸厂退休女工张春英虽然退休费只有300多元,仍然与3名失学儿童结对帮扶。

  武汉陈力贞女士捐资15500元,帮助了一大批失学孩子。

  在江诗信倾注心血最多的郧西县,成立了江诗信志愿者协会,近百名在外地读书的郧西籍大学生、外出打工者加入了爱心助学行列。

  华中科技大学2001年成立了“江诗信爱心接力小组”,小组成员每人帮扶一名困难孩子,毕业后将接力棒往下传,先后有500多名同学与贫苦山区的孩子结对帮扶。

  武汉科技大学城建学院在2004年4月江诗信举办的影展中,3天捐资14000元,衣物1000多件……

  在武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传递爱心。

  本月29日,在武汉市东西湖柏泉农场展出江诗信影展上,来自5所大学的9名大学生志愿者在帮忙。湖北工业大学04级学生付志学说,我是去年接触江老的,他的精神令我敬佩,所以我加入了志愿者队伍,为宣传他的精神,为救助贫困学生做点事情。我已经放假回家了,是从黄陂家里赶来的。

  张万波说:“我家一直很困难,我从小学到大学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我只有在这里帮帮忙,做一个积极的志愿者,为贫困学生尽一份力。”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爱心在不断发扬!

  越来越多的孩子在被人关爱,越来越多的人在关爱他人!“希望老人”的希望不再是一个人的事情,希望在人间!

  希望“希望老人”的希望不再是一个人的事情,希望在人间!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爱心在不断发扬!

更新日期:2024-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