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子谦

简介:  韩 子 谦   韩子谦(1902—1984),名廷让,祁县城内人,出身富商之家,行五,故称韩五少。先父于扬州经商,母王氏为江南昆曲名伶。子谦与音乐戏曲,可谓得天独厚,家学渊源。及长,求学于太谷铭贤学校,继而入太原一中。民国1...
[展开]

韩子谦的个人经历

韩子谦

  韩 子 谦
  韩子谦(1902—1984),名廷让,祁县城内人,出身富商之家,行五,故称韩五少。先父于扬州经商,母王氏为江南昆曲名伶。子谦与音乐戏曲,可谓得天独厚,家学渊源。及长,求学于太谷铭贤学校,继而入太原一中。民国14年(1925)考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攻话剧专业。同年又考入北京平民大学新闻系。四年后,同时取得两校毕业文凭返晋。1945年日本投降后,曾一度执教。1952年调太原市晋剧二团。1962年退职家居。
  韩子谦是晋省早期知识分子中甘心与“戏子”为伍的第一人。20世纪30年代左右,他家在祁县城开设福聚煤油公司。许多亲友都希望他投入公门,求得一官半职,光宗耀祖。他本人却视经商赢利为粪土,视坐官为宦似苦海,自愿跻身于社会最下层,终日和晋剧、木偶、秧歌艺人,甚至吹鼓手们来往。时人不解,曾骂其为“西洋败子”。而他深知,地方戏曲是一门艺术,他要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系统地对晋剧艺术进行挖掘、整理和改革。为此,他不惜重金购置行头,于每年冬天开辟锅灶、增设暖房、专候艺界名流前来聚会。其间,他一边与艺人促膝相谈,互道有无,一边把票友们研讨的改革成果教授艺人,以求得由“暗”到“明”,逐步推广。
  韩子谦也是近代戏曲的一位改革家。早在中学时代,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带头上街演时装戏。大学时,经陈大白、熊佛西等戏曲大师点授,知识丰厚、眼界大开,对地方戏曲的改革增加了信心。当此之时,祁县城内票儿班正值鼎盛时期,有文化、有造诣的票友有何荫芬(山西大学法律系毕业)、许维藩(合德元票庄老板)、王剑锋(北京平民大学毕业)以及财主何芳圃、渠顺斋和郭少贤、徐阳柱等后起之秀百余人,可谓行当齐全、技压群芳。他们组成戏曲研究社,除对晋剧剧本、音乐、声腔、表演逐一探讨和改革外,还经常与平遥票友赵永春、郭宝珠等进行交流,使上路班的艺术精华渐渐传入下路。同时,他们还成立昆曲剧社,不时登台示范,让晋剧艺人从中吸取营养。而他最大的改革成就,是在晋剧班社中创立导演制。改变了以往晋剧艺人学戏靠师傅单独传授,前台表演也全赖个人发挥的不稳定状况。20世纪50年代初,他首次担任太原晋剧二团导演,并以《双蝴蝶》一剧取得成功,成为震动太原文艺界的一大新闻。接着他又导演了《白蛇传》、《张羽煮海》等剧目,为推动全省戏曲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韩子谦为人耿直,不慕虚荣,多才多艺,著述颇丰,能登台表演的剧目近四十出,其中拿手戏有“三骂三杀”(骂殿、骂曹、骂阎,杀狗、杀驿、杀院)。惜晚年遭遇坎坷,生活多有波折。待到落实政策后,已力不从心,未将晋剧资料系统整理成文,即与世长辞。

韩子谦

更新日期: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