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亚·东布罗夫斯卡

简介: 波兰女作家、评论家,以描写近代波兰的宏伟记事小说《黑夜与白昼》(Noceidnie,4卷;1932~1934)知名。该书被读者和评论界认为是波兰最优秀的小说之一。该书常被人们拿来与公众认可的其他家世小说(如托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和高尔斯华绥的《福尔赛世家》相比,它叙述了博古米尔和芭尔芭拉(两者皆出生於家道中落的地主家庭)从恋爱、结婚、生儿育女,直至晚年的生活及博古米尔的死(1863~1914)。每一个主要人物都被迫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重新明确自身的价值。东布罗夫斯卡的主题——在易变的环境中人的发展潜力——得到了细微、深刻的阐述。
[展开]

玛丽亚·东布罗夫斯卡的个人经历

早年生涯

玛丽亚·东布罗夫斯卡(Maria D?browska,1889年10月6日-1965年5月19日),波兰女作家。出生于波兹南省卡利什市附近的鲁索夫村。她的父亲约瑟夫·舒伊斯基是个没落的贵族,参加过波兰1863年起义,在鲁索夫充当贵族庄园的总管。他共有五个子女,其中受到良好教育的只有作为长女的玛丽亚。她的童年在农村度过,在卡利什接受初等教育,18岁时毕业于华沙一所私立中学,接着在洛桑、布鲁塞尔和伦敦的大学攻读自然科学、社会学和哲学。参加过旅居布鲁塞尔的波兰青年争取祖国独立的运动,曾是波兰合作化活动分子协会的成员。1910年开始发表政论文,也是在这一个,21岁的玛丽亚与波兰社会党活动家马里安·东布罗夫斯基结婚,在夫君的引导下,东布罗夫斯卡进入了波兰社会生活的中心。先是在国外,后来在国内她有机会置身于波兰杰出的知识分子行列。

成名阶段

玛丽亚·东布罗夫斯卡于1913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20世纪20年代中,曾对波兰农民问题进行过专门研究,并开始文学创作。她早期发表的短篇小说集《祖国的孩子们》(1921)、《樱桃枝》(1922)、《童年的微笑》(1923)多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题材,反映了作家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短篇小说集《从别处来的人们》(1925)、《生活的特征》(1938)描写农民遭受的压迫和人民的反抗。长篇小说《黑夜与白昼》(1932~1934)是她的代表作,通过破落贵族包古米尔.尼赫西克和芭尔芭拉.奥斯特辛斯卡一家三代的生活经历和他们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描写,真实反映了1863年一月起义后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几乎半个世纪波兰的时代风貌和社会生活。这部作品表现了作者的爱国热情和她拥护无产阶级革命的态度,这在当时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战后生涯

波兰解放后,东布罗夫斯卡发表的作品,如短篇小说集《晨星》(1955)等,中篇小说《乡村婚礼》(1955)等,主要描写波兰在德国法西斯侵占时期人民的悲惨遭遇和战后的社会生活。她的最后一部作品长篇小说《一个沉思者的奇遇》(1961~1962),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和战争时期的波兰社会为背景,但未完稿。此外,她还发表过写过两部历史剧、四部儿童故事集以及大量政论文、文学评论和游记。她还写有许多随笔,包括一系列关於波兰出生的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评论文章《论康拉德》(1959),并并且将许多外文著作译成波兰文,其中著名的有17世纪英国人塞缪尔·佩皮斯的日记。东布罗夫斯卡于1955年获国家文学奖金。她的作品被翻译成了近20种外国文字。 她一生积极参与政治、社会事务;1964年,与其他33名波兰作家和学者在一封信上签名,抗议共产党政府的审查制度。尽管东布罗夫斯卡政治立场如此,她是一位受到波兰政府和人民尊重的作家,死后受到国葬的礼遇。未完稿的小说《一个沉思者的奇遇》(Przygody cztowieka myslacego)於1970年出版。

玛丽亚·东布罗夫斯卡

更新日期: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