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应龙

简介: 于应龙1918年生,陕西省临潼县人。1936年9月参加西北军。1937年1月经地下党介绍到延安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第一期培训学习,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展开]

于应龙的个人经历

于应龙 - 简介

于应龙(1918一 2009.1.24 ),陕西省临潼县人。少年时期在家务农,并上了几年私塾。初中文化程度。1936年9月参加西北军。1937年1月,经地下党介绍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0月,抗大毕业后,分配到八路军一一五师,先后任军政干校一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教导大队政治指导员、司令部政治协理员和特务营政治教导员。期间,随一一五师到达山东工作。1943年调山东军区工作,任滨海诸莒支队政委兼诸莒边县委书记,滨海独立团政委、团长。多次参加鲁南、鲁中地区的反扫荡战斗,长期率部坚持滨北地区的敌后斗争。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任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第三十七师参谋长。参加了潍县战役、兖州战役、济南战役,所属二七一团被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二团”的光荣称号。1948年11月参加了淮海战役。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战军第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副师长,后率部参加了渡江战役、厦门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空军第五师政治委员、空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空军第九军政治委员、南京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济南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于应龙 - 红军时期

1936年9月参加西北军,任杨虎城部特务营一连上士文书。同年12月,参加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因表现突出,经中共地下党员介绍,于1937年1月到达延安,入红军大学(后改为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于应龙 -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10月,抗大毕业后,分配到八路军115师军政干校一队任队长兼党支部书记。1938年5月,任八路军115师教导大队政治指导员。1940年任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政治协理员。1941年任八路军115师特务营政治教导员。期间参加了陕北保卫战和中共中央的警卫任务。1942年随八路军115师到达山东工作,1943年任山东军区滨海诸莒支队政治委员兼诸莒县委书记,1945年任山东军区滨海独立团政治委员后改任团长。抗日战争期间,多次参加鲁中地区的反扫荡战斗,长期率部坚持滨北地区的敌后斗争,在建立敌后根据地,扩大抗日队伍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多次打击日、伪军战斗的胜利。

于应龙 - 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人民解放军改编,滨北部队编入华东野战军。于应龙任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第三十七师参谋长,参加和指挥了解放诸城、胶县、高密、掖县、潍坊、兖州的战斗,并取得了这些战斗的胜利。1948年9月参加了济南战役,率部抢先攻入济南,所属271团被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二团”光荣称号。1948年11月参加了著名的“淮海战役”。指挥部队参加了攻打碾庄“黄伯韬兵团”,围歼双堆集“黄维兵团”和围歼“李弥、杜聿明兵团”的战斗。 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战军第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副师长,1949年4月率部参加横渡长江的“渡江战役”,由江阴地区强渡长江,直接参加了解放国民党首府 ——南京的战役。1949年6月率部参加“上海战役”,参加了解放上海浦东地区的战斗。1949年9月随第三野战军南下,参加了解放福州和马尾战役。 1949年10月参加了解放漳洲和厦门战役。“漳厦战役”结束后,参加了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攻打金门的战役,任金门战役炮兵群指挥员。

于应龙 - 建国后

1950年10月,为加强人民空军建设,奉中央军委命令,调空军第二航空学校学习。1950年12月任空军第五师副政治委员。1951年8月任空军第五师政治委员。组建了我人民空军的第一支强击航空兵师,有力的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1960年奉调组建空军第一军,任空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 1962年任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1964年奉调赴新疆组建空军第九军。任空军第九军政治委员兼军党委书记。1967年任南京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军区空军党委副书记。1975年任济南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

于应龙 - 成就

于应龙同志在空军工作的三十多年里,转战东北、华东和西北地区,为人民空军建设作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多次参加了我国核武器的试验,在大漠深处长期率领部队艰苦奋斗,为我国国防科技领域的尖端武器试验作出了重大成绩,并为新疆地区的空军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1983年离职休养。于2009年1月24 日5:20分在山东青岛解放军401医院逝世,享年91岁。

于应龙同志1955年,被授予空军大校军衔,同时获八一奖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于应龙

更新日期: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