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又愚

简介: 赵又愚(1934年—2003年12月31日),男,川剧丑角。祖籍四川渠县,生于重庆。 生前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重庆市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重庆市川剧院艺术指导,重庆市川剧团丑角艺术团团长,全国戏剧协会会员,重庆市戏剧协会会员。
[展开]

赵又愚的个人经历

赵又愚 - 从艺

上世纪30年代的重庆街头,有一个喜欢泡“又新大戏院”的贫苦孤儿。赵又愚靠在戏院里卖瓜子走上了川剧舞台。13岁时,他师承川剧大师、一带名丑周裕祥,“丑角”的生涯开始了。

赵又愚 - 表演

巴渝文化特有幽默诙谐的基因,川剧素有“无丑不成大幕戏”之说。56年的艺术人生中,赵又愚先后扮演了300多出大小戏,对于川剧丑角中的袍带丑、褶子丑、襟襟丑都有擅长,塑造了300多个川剧艺术画廊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他都以扎实的基本功将人物塑造得惟妙惟肖。

《恩仇记》中的花花公子邓炳儒、《鸳鸯冢》里的暴君宋康王、《井尸案》、《古琴案》里“难得糊涂”的糊涂知县,赵又愚把他们演绎得入木三分。

川剧院演员李晓霞还记得,20年前,她第一次与赵又愚同台演出《杨广逼宫》。赵又愚在剧中扮演杀妻弑母的暴君杨广,当剧情发展到杨广逼死母亲的时候,场内观众一片唾骂声。“那种台上台下、观众与演员互动融为一体的场面让我至今难忘。”

赵又愚 - 外号

赵又愚在圈内有个外号叫“赵善人”。也许是自己出生贫苦,他对穷人有一种特别的同情心。

1948年的冬天,一个来自合川的乞丐贫病交加,昏倒在“又新大戏院”的门口。赵又愚当时是学徒,只有饭吃,没有钱。他跑到伙房去偷了两把饭,用草纸包好送给这个乞丐。他自己穿得不多,还脱了一件衣服连同身上唯一的一点钱送给这个乞丐。

这些年来,川剧市场异常萧条,赵又愚对川剧的痴情近乎有些偏质狂。他深知政府没有更多的钱来拯救川剧,他甚至经常在家里梦想中:“我要是中了300万就好了,给儿子50万,给女儿50万。”儿子生气地问:“老爸,还有两百万呢?”“拿来振兴川剧啊!”

赵又愚 - 敬业

赵又愚最后一次登台是2003年10月2日。这天,本来排戏的是他的弟子陈飞,剧目是《望江亭》,角色是杨衙内。突然,陈飞有急事耽误,他说不能让戏迷失望,便亲自去救场。其时,他的肺癌已经到了晚期。

去年4月底,市文化局组织人员将一批老艺术家的传统剧目录制成电视以便传承。头一天刚排完《秋江》,第二天又接着录制他的传统保留剧目《杨广逼宫》。由于身体虚弱,过度疲劳,刚录制了一半,他就突然休克在舞台上。数分钟后苏醒回来,他坚持继续录。大家不忍心再折腾他,只好暂停录制。此后,后面半幕再没有录完。

2003年12月31日,赵又愚把关门弟子陈飞叫到病床前,利用治疗的间隙为他说戏。他一心想把看家剧目《杨广逼宫》传授弟子,可几次都是说着说着就昏过去了。最后一次,他想睡一会,说等会再接着说。这一睡他就再也没有醒来了。

赵又愚 - 评价

“赵又愚是大智若愚丑角不丑。他的嗓音特别好,天资聪慧,反应机敏,摹仿力强。”和他一同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前川剧院院长胡明克说。

癌症夺取了他的生命,人们用这样的挽联总结他69岁的生命和56载的川剧生涯:“六十年嬉笑世态,红毡上最忆‘晏婴说楚’,蓬海沧桑真一瞬;五百年粉墨春秋,汗青中曾留‘杨广逼宫’,名山事业族千秋。”

赵又愚

更新日期:2024-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