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诺(漫画家)

简介: 漫画家季诺的漫画作品关注的是普通人民的生活和情感,虽然他的作品内涵是现实主义,但他的表现手法经常是隐喻和超现实的(比如防爆警察把镇定剂丢向正在张嘴呐喊的示威群众)。另有国内画家和国内书法家同名。
[展开]

季诺(漫画家)的个人经历

基本资料

 

中文名:季诺

英文名:Quino

原名:    霍金u2022萨尔瓦多u2022拉伐多(Joaquín Salvador Lavado)

国籍:    阿根廷

季诺

出生地:阿根廷的孟多札地区

出生时间:1923年7月17日

职业:漫画大师

代表作品:《玛法达》(Mafalda)

漫画大师季诺

现居住地: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  

官方站点:www.quino.com.ar

漫画特点

  季诺的漫画作品关注的是普通人民的生活和情感,虽然他的作品内涵是现实主义,但他的表现手法经常是隐喻和超现实的(比如防爆警察把镇定剂丢向正在张嘴呐喊的示威群众)。

  季诺的幽默方式来自他的苦涩和愤世嫉俗,在季诺的漫画世界中,没有兑现的承诺,没有生活会变得更好的暗示,甚至有时候对痛苦的表达都毫不避讳——甚至在他的作品中一直没有缺席。他始终直面着是人类的困惑和固有的荒谬——愚蠢的权势、腐朽的官僚、落后的陋习、制度的束缚,以及人类的目光短浅。

  而季诺依然有截然不同另一面。和他对社会黑暗和人类荒谬无情鞭笞和讽刺的同时,他却展示了对那些社会无辜者的温柔和极大的同情——那些雇工、孩子、领取退休金的老人、没有出名的艺术家、未被承认的英雄——尽管他们也充满了人性的弱点和局限。

  他的作品令这些荒唐事变得那么有趣,而又同时充满了深刻的寓意,让这些面对作品的读者哈哈大笑,却又无法开怀。那些画面似乎总是在说:“让我们大声地嘲笑生活,让后再忘掉它吧——哪怕仅仅是一会儿!”这是怎样的犀利啊。

  即使仅仅从手法上说,季诺的才华也是无可比拟的。他总能在那些痛苦时刻捕捉到那些特别瞬间,然后再通过他独特的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准确地表达出来。角色形象的借喻和替换是他非常擅长的手段,而同时他在画面分割和安排、对话框的设置、文字和图形化和图形的文字化表达,其多样化和精巧的构思都堪称一绝。

  这个热爱自己家乡的漫画家用他的笔展示了一个阿根廷兴衰成败的40年——而且仅仅不止这些。每一个读懂他的人都会领会,他描绘的是整个人类世界。他那混合了悲观主义和人道主义的难以描述的精神,精巧无比的思维角度,博学的知识和广阔而包容的视野,直面悲惨却依然挥洒自如的黑色幽默,也许只有他的偶像——《花生》和《史努比》的作者查尔斯u2022舒尔茨(Charles M. Schulz.)才有资格评价他:

  “他所选择的是难度最高的漫画视角,而我同时惊讶于那多样的表现手法和思想的深刻。而且,他知道是什么是漫画,什么是幽默。我想他是一个巨人。”

所获荣誉

  1978年,获得波尔迪盖拉国际幽默沙龙的最高荣誉金棕榈奖。

  1982年,获得蒙特利尔国际幽默沙龙的年度漫画家称号。

  1988年,获得阿根廷康奈克斯视觉艺术及漫画大奖。

  1988年,第三届国际幽默沙龙(Humour Club International)授予《玛法达》“马克斯与莫里茨”奖(Max und Moritz Award)。

  1998年,季诺获得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政府颁布的“艺术大师”称号。

  1988年,圣约之子会(B’nai B’rith,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犹太人服务组织)为了表彰季诺在推广和捍卫人权方面的贡献,授予他“荣誉成就奖”。

  2001年,季诺获得了克维多漫画奖(Quevedos Prize)。这是一个全拉美以及西班牙语范围内的漫画奖,评选极其严格,季诺是史上第二位获奖者。

  此外,季诺还曾被门多萨市、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和瓜亚基尔市分别授予“荣誉市民”的称号。

  阿尔卡拉u2022德u2022艾纳雷斯大学(Universidad de Alcalá de Henares)授予他“幽默艺术荣誉大师”的称号。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内,有一座“玛法达广场”。

主要漫画作品

  1963出版:Mundo Quino(季诺世界)

  1972出版:¡A mí no me grite!(别对我喊!)

  1973出版:Yo que usted...(我,你……)

  1976出版:Bien gracias, ¿y usted?(啊,谢谢你,嗯?)

  1977出版:Hombres de Bolsillo(袋装人类)

  1980出版:A la buena mesa(一份美食)

  1981出版:Ni arte ni parte(不要艺术也不要政党)

  1983出版:Déjenme Inventar(让我创作)

  1985出版:Quinoterapia(季诺疗法)

  1986出版:Gente en su sitio(在他们位子上的人们)

  1987出版:Sí,Cariño(好的,亲爱的)

  1989出版:Potentes, prepotentes e impotentes(强大、傲慢和弱小)

  1991出版:Humano se nace(人类出生)

  1994出版:¡Yo no fui!(不是我)

  1996出版:¡Qué mala es la gente!(人们可真坏呀!)

  1999出版:¡Cuánta bondad!(Much goodness!)

  2002出版:Esto no es todo(这可不是全部)

  2005出版:¡Qué presente impresentable!(太不象话啦!)

  2007:La Aventura de Comer(进食大冒险)

玛法达Mafalda

   季诺在1962年创造了玛法达这个角色。她首次露面是为了促销而刊载在《Clarin》日报上。但是很不幸,《Clarin》日报不久之后就倒闭了,于是这个漫画的合约也就中止了。

  《玛法达》成为一个完整的连载作品要多亏季诺当时的一位朋友Julián Delgado,他当时是《Primera Plana》周报的主编。1964年9月29日,《玛法达》开始在这份报纸上连载了。一开始的主要人物只有玛法达和她的父母。1965年1月,漫画中出现了小男孩菲利普。3月的时候,因为一些法律原因,《玛法达》在《Primera Plana》的连载只能维持到1965年3月9日。

  一周之后,1965年3月15日,《玛法达》在《Mundo》日报(世界报,阿根廷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上开始连载了。从这时候起,《玛法达》的内容开始更加关注世界实时,在接下来的几周内,菲利普、马诺林、苏珊娜、米盖纷纷登场了。在1967年12月22日的那一期,玛法达的妈妈又怀孕了,而《玛法达》的连载到这里也再次中断了。

  6个月之后,1968年6月2日,一份每周出版的画报《Siete Dias Ilustrados》再次开始连载《玛法达》。因为这份刊物的内容必须在出版前2周就整理好内容,这样一来季诺就无法第一时间对时事做出评价了。在创造了玛法达的小弟弟吉也和她的小个子朋友自由之后,季诺决定在1973年6月25日停止连载。

  在1973年之后,季诺有时还偶尔创作一些玛法达的作品,大多是关于人权的内容。1976年,他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绘制了一份玛法达为主人公的海报,呼吁保护儿童的人权。

  季诺本来非常反对把《玛法达》改编成电影或者电视剧,但是依然还是有两部玛法达的动画系列短片问世。第一部是290集的小短片集,每集90秒,于1972年在阿根廷国家电视台播放。出品人是丹尼尔u2022马洛(Daniel Mallo)。后来这个短片集被导演卡洛斯u2022马奎兹(Carlos Márquez)在1982年剪辑成一个电影长度的动画片。1993年,季诺的好友,古巴电影制作人胡安u2022帕德龙(Juan Padrón)联络了西班牙出品方,制作了一套104集的玛法达动画电影短片。

  季诺的《玛法达》经常被和查尔斯u2022舒尔茨(Charles Schulz)的《花生》(Peanuts)放在一起比较。甚至意大利著名的学者安伯托u2022艾柯(Umberto Eco)在1968年发表的一篇文章里还谈到了这两部漫画作品,他认为玛法达和查理u2022布朗(Charlie Brown,《花生》的主人公)分别代表了来自南北半球的被世界忽视的孩子的声音。季诺则认为《玛法达》是一部根植于当时阿根廷的传统家庭价值观念的政治性漫画作品,这也是为什么在这部作品中成人依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也是和《花生》最大的不同。不过季诺本人非常喜欢《花生》,而且也非常肯定地承认自己受到查尔斯u2022舒尔茨作品的极大影响。在1963年,他特地翻看了大量的《花生》,作为自己的学习对象。一年之后,《玛法达》这部伟大的连载漫画就正式面世了。

角色介绍

  

  玛法达(Mafalda)

  主人公,一个大约6岁的阿根廷小女孩,思维成熟,对世界政治有强烈关注兴趣,最讨厌的食物是汤。

  爸爸(托马斯,Tomas,1964年9月29日首次登场)

  妈妈(拉奎尔,Raquel,1964年10月6日首次登场)

  玛法达的父母。他们是非常普通的一堆夫妻,没有显著特点。爸爸是公司的普通职员,妈妈是全职家庭主妇。

  菲利普(Felipe,1965年1月19日首次登场)

  比玛法达大一岁,也早一年念书,当然他非常痛恨学校和作业,虽然他还算这群朋友中最聪明的一个。他是一个典型的空想家,时常会自然地陷入自己的幻想中难以自拔。同时他也非常优柔寡断,经常在自己的良心和惰性之间做内部自我斗争。爱好是和朋友玩牛仔游戏和读漫画书,最喜欢的漫画书是《孤独大侠》(The Lone Ranger)。

  马诺林(Manolito,1965年3月29日首次登场)

  全名曼纽尔u2022格雷洛((Manuel Goreiro),原籍西班牙加西利亚,平时学习之余就是忙于打点家的商店。虽然他的学习成绩糟糕到经常得0分,对金钱和商业非常热衷,但他其实是一个勤快而且努力的孩子。

  苏珊娜(Susanita,1965年6月6日首次登场)

  全名苏珊娜u2022贝翠茨u2022克罗蒂尔德u2022切鲁茨(Susana Beatriz Clotilde Chirusi),一个典型的轻浮庸俗的女孩,拥有一头金色的卷发和一个大下巴。最大的爱好就是打探别人的小道消息和喋喋不休地说话,最大梦想就是成为一个妻子和母亲。她是玛法达最好的女性朋友,虽然她们之间几乎没有共通之处也经常争吵(“嗯……你知道吗……与其我要忍受一个这样的陌生人还不如继续忍受你呢。”)。

  米盖(Miguelito,1966年3月12日首次登场)

  全名米盖尔u2022皮迪(Miguel Pitti),比玛法达小一岁,头发像莴苣的叶子。性格叛逆,喜欢哲学式的思辨和争论,总是坚信自己会是一个大人物。

  吉也(Guille,1968年7月4日首次登场)

  全名吉列姆(Guillermo),玛法达的弟弟,他非常喜欢喝汤,这一点经常让她的姐姐懊恼。和其他几个比他大的孩子相比,他的思维和言论更加前卫和刻薄。同时他对奶嘴有一种几乎病态的依赖。

  自由(Libertad,1970年1月15日首次登场)

  一个小个子女孩,口才过人。她的西班牙文名字意思就是“自由”。如果大家在评价自由受到的局限,那么她往往会认为别人在谈论她的身高,她就会说“拿出你们那些愚蠢的结论来!”

出版年表

  1966:《Mafalda 1》

  1967:《Mafalda 2》

  1968:《Mafalda 3》

  1968:《Mafalda 4》

  1969:《Mafalda 5》

  1970:《Mafalda 6》

  1972:《Mafalda 7》

  1973:《Mafalda 8》

  1974:《Mafalda 9》

  1974:《Mafalda 10》

  1989:《Mafalda Inédita》 未出版的玛法达合集

  1991:《10 años con Mafalda》 和玛法达在一起的十年

  1992:《Toda Mafalda》玛法达全集

  Mafalda 1-5由Editorial Jorge Álvarez出版社出版,其余的都来自Ediciones de la Flor出版社。

媒体评论

季诺疗法,这就是我们要在季诺一本又一本书中重新发现的东西,而这种再发现也是最最接近于幸福的事。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作者,著名作家)

  季诺作品的创意是难度最高的,丰富而深湛,令我惊叹,而且他深知如何去画,如何能画出生趣,在我眼中,他是位巨匠。

  ——查尔斯·舒尔兹(《花生》之父,世界漫画大师)

  季诺善于以旁观者的犀利目光入木三分地批判人性,剖析芸芸众生的生活百态,作品尖刻辛辣,直指人心,其作品的叙述性与绘画技巧也均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

  ——洪佩奇(本书编者)国内画家

  季诺,ginoCG

  原名张远,数码艺术家,艺术家。

前言

 有人说:漫画是从外国传人中国的。说得对。也有人说:中国早就有漫画了。说得也对。这是因为,我国确实很早就有漫画。清朝乾隆年间“扬州八怪”中的画家黄慎(号瘿瓢子)就画过《有钱能使鬼推磨》,那是18世纪的事。后来罗聘(号两峰)还画过《鬼趣图》,借鬼来讽刺人间不平等。15世纪的明朝皇上宪宗也画过《一团和气图》,那时世界上还没有“漫画”这么一个画种。古时候谁也不知道那几幅画就是漫画。及至二十世纪初年,中国才从报纸刊物上见到外国(西方的)漫画,于是也就出现了我们的漫画家,可见那时漫画是从外国传进来的。

  常看漫画的人都能看出报刊上登载的漫画和其他绘画不同,也看得出这种画最明显的艺术特性是:一、很有趣;二、近乎语言,像说话一样,一眼就看出它“说”的是什么意思。这就是有语言功能,不但有趣,还会挖苦,嘲笑。

  正因为漫画的语言功能,在封建社会的专制下,画漫画就得非常小心。当权的皇帝,大臣、官僚、地主绝不允许老百姓随便说话,画漫画就容易惹祸。所以中国自古以来漫画就很少。所以说,漫画是社会发展越过封建时代才出现的特殊画种。英国在十七世纪已经逐渐摆脱封建枷锁,老百姓开始有发言权,可咀议论政治,而漫画正是最有力的一种议论手段。在德国很早的宗教改革中,两派都用漫画抨击对方。从所见资料知道,老百姓议政最明显的是十八世纪初的英国。漫画是画家画的,但被称为专画漫画的。漫画家”,最早是英国的威廉霍格思(WILLIAM HOGARTH 1697-1764)。

  漫画在欧洲已流行三百年,为什么到二十世纪初才传到中国来呢?道理很简单:那时中国已经没有皇帝了。清朝皇上这时已经垮台。是老百姓有什么发言权了吗?看报刊上的漫画就知道,漫画是在沿海和近海的几个大城市流行,而且除了上海之外,带有政治内容的漫画却罕见,画的大都是和老百姓开玩笑的连环漫画,因为报纸很需要这种画来吸引读者,扩大报纸发行量,有利于和同行竞争。旧中国虽然处于半封建状态,但上海为什么各种漫画都能存在呢?因为上海有不少外国列强所占的“租界”,国民党政府怕外国人,不得不有所顾虑,而且还要打着“民主”的旗号呢。虽然漫画刊物屡遭停刊,但停了之后,换个名称又出来了个人简介

  北京季诺工作室主持,长期从事相关娱乐设计、漫画、插画与当代艺术创作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当代艺术研究生班 1999-2001

  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与美国纽约理工大学科学与艺术传播学院联合主办全国

  动画艺术高级师资研修班 2004

  曾经任教于211工程国家重点大学、副教授,具有十多年实践与教学经验

个人画展

  《革命在继续:中国新艺术》 萨奇画廊 伦敦 2008

  《虚构的传奇》个展 站台中国 北京 2008

  《隐蔽的秩序》个展 站台中国 北京 2007

书法家

  季诺,字思明,号崇水。福建泉州人,明末举人,善考据金石文字,尤精书法,少师张瑞图,书得乃师衣钵。其师故后,诺淡泊功名,潜元禅师游。明清易鼎之际,受隐元邀东渡日本,携张瑞图书法甚夥,张氏其书渐为东瀛所重。

更新日期:202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