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波德维尔

简介: 大卫·波德维尔(DavidBordwell,1947年7月23日出生,美国当代电影理论家和作家,为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UW-Madison)传播学院退休名誉教授,目前仍担任法国电影资料馆(CinemathèqueFran?aise)的顾问。著有《世界电影史》、《电影风格史》等重要的学术著作。
[展开]

大卫·波德维尔的个人经历

大卫·波德维尔 -  概述

波德维尔在纽约州北部的农场长大,幼年时没有太多机会看电影,除了电视上播放的一些影片和地方小剧院放映的迪士尼动画片。但他少年时开始大量接触电影,他不仅广泛看片,还喜欢阅读FilmCulture(由安德鲁·萨里斯主持的这本杂志对他后来产生了巨大影响)和FilmComment这类刊物,其他如爱森斯坦的著作、保罗·罗沙的《时至今日的电影》(TheFilmsTillNow)、阿瑟·纳特的《最具活力的艺术》(TheLiveliestArt)都在他阅读范围内。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拍摄超8毫米电影,波德维尔本科阶段在所在学校SUNYAlbany主修英语文学,包括文艺复兴时期的剧本和诗歌文学,当代美国的诗歌等课程,他发起成立了学校的电影协会,开始大量的电影资料整理和阅读工作,同时担任学校两门电影课程——电影文学、历史研究——的放映员,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

波德维尔于1969年毕业,获得艺术学士学位,同年在FilmHeritage上发表了生平第一篇学术文章。在进行了一段短暂的高中教师生活后,想进一步深造的波德维尔选择了当时开设电影硕士专业的爱荷华大学学习,RickAltman是他的老师,他分别于1971年和1974年获得该校的艺术学硕士和艺术学博士学位。

波德维尔及妻子与比利时皇家电影资料馆馆长雅克·雷铎交好,在学术研究上多得雷铎帮助,故在雷铎去世后,将自己在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的教席命名为雅克·雷铎。

大卫·波德维尔 - 学术成就

波德维尔最初受到安德鲁·萨里斯及罗宾·伍德鼓吹的作者论影响,但70年代初,正值符号学(Semiotic)等研究方法的介入使学术界对于电影评论和电影艺术在学院中的地位进行了深入持久地思索,波德维尔开始接受结构主义和苏联新形式主义。在校期间,波德维尔就大量参与学校学报的电影评论写作(最早见诸报端的具有影响力的是他对于希区柯克影片《美人计》(Notorious)的分析)。1973年,他出版了第一本专著Filmguideto"LaPassiondeJeanned’Arc",同年进入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工作直至退休。稍后他与同为新形式主义学说拥趸的克莉丝汀·汤普森结婚,两人合作出版了若干学术书籍,包括《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这部经久不衰的教科书,据出版商透露,此书的各个版本累计发行数十万本,是美国最畅销的电影研究专业书籍。

从70年代中期开始,波德维尔像其他作者论者一样,撰写了许多导演研究的书籍、文章,但他的着眼点并非如安德鲁·萨里斯等人那样仅仅分析导演的标志性风格,或影片的内在含义,而将电影的风格特征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下研究,“我开始意识到应该将主流电影当作一个陈规的系统(systemofconvention)来研究”,波德维尔说。所以在1985年,他写作了NarrationintheFictionFilm一书。

1997年,他和NolCarroll合著了《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在美国电影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他在书中批评7、80年代统治电影学术界的SLAB理论(即Saussureansemiotics、Lacanianpsychoanalysis、AlthusserianMarxism和Barthesiantextualtherory)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大卫·波德维尔 - 研究方向

波德维尔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psychology):波德维尔将其作为电影机制的出发点,并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在心理分析学和主流电影研究中架起了一座桥梁。该学派的出发点主要研究观众如何观看电影,如何理解电影的叙

事机制并对其产生兴趣,由此扩大观众对于电影意义的深入理解。

电影叙事学(Narratology):该学派主要研究电影的叙事形式,包括故事视点、人物塑造、剧情模式等。该论点与麦茨和法国后来兴起的符号叙事学(LeRecitCinematique)多有共同之处,但波德维尔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模式及其演进。

大卫·波德维尔

新形式主义(Neoformalism):这是波德维尔对于电影学术界影响最为深远,也是饱受争议的理论之一。受到他妻子和许多著作的合作者克莉斯汀·汤普森(KristinThompson)主修的苏联形式主义学派(RussianFormalism)影响,认为在艺术形式和其内容间是存在明显区别的。如同文学侦探小说中总是依循一个杀人犯从开始出现,但却在最后交代背景的模式。认为艺术的目的是对社会产生某种认同感和亲和力。新形式主义理论排斥其他多数的理论学派和方法论,特别是解释学(hermeneutic)的观点,同时还包括拉康精神分析学派(Lacanianpsychoanalysis)和后结构主义学派。在其和诺维尔·卡罗尔(NolCarroll)合著的《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Post-Theory:ReconstructingFilmStudies)一书中,两人猛烈抨击了上述观点。认为这些理论大多将电影用于既定理论的框架内进行研究,而忽略了对于电影运作机制的中层水平研究。这种观点多受到一些当下文艺理论家,如斯拉沃耶·齐泽克(Slavojiek)等人的非议。

此外,波德维尔对于电影历史,特别是电影作为技术和工业的历史也很有建树;在区域电影研究方面,如好莱坞电影、包括日本电影、台湾电影、香港电影的亚洲电影方面都有论著和深入讨论;而且对于一些电影流派和电影作者,如法国印象主义电影、卡尔·德莱叶、小津安二郎、爱森斯坦均有专门研究。

作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理论家,波德维尔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本著作,还是他与妻子合著的《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FilmArt:AnIntroduction)。该书出版后,在美国各大电影院校引起强烈反响,并迅速被诸多院校采用,选为电影制作的经典教材使用(2008年该书将出版第8版),该书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将其新形式主义的理论加入电影初级认知的教学中,深入浅出,颇得好评,也使其为广大电影读者接受的原因。

大卫·波德维尔 - 亚洲情缘

波德维尔对亚洲电影有浓厚兴趣,他对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或地区一些重要电影作者有深入、持续、广泛和独到的研究。他曾专门为香港电影撰写了《娱乐王国:香港电影的秘密》(PlanetHongKong:PopularCinemaandtheArtofEntertainment)一书。在与其妻子合著的另外一本著作《世界电影史》(FilmHistory:AnIntroduction)中,也对中国电影进行了独到而详细的阐述。在《聚光灯下:电影的场面调度》(FiguresTracedinLight:OnCinematicStaging)中,还将台湾导演侯孝贤的电影作为其理论分析的主要文本。其大部分著作都被收录于台湾远流出版社(Yuan-LiouPublishingCo.,Ltd.)出版的电影馆丛书系列中。目前在中国大陆,其四本著作也以面世,分别是:《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世界电影史》(北京大学出版社,收录未名书库中)、《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娱乐王国:香港电影的秘密》(三联书店出版社,海南出版社引进)。

波德维尔喜欢参加香港国际电影节,除了2003年非典之故,每年必到,2007年,因他对亚洲电影学术研究的贡献,获颁特殊荣誉奖。

大卫·波德维尔 - 著作年表

 《电影诗学》Bordwell,David(2007).PoeticsofCinema.Routledge,October2007

 《好莱坞的叙述方式:当代电影中的故事及其风格》Bordwell,David(2006).
TheWayHollywoodTellsIt:StoryandStyleinModernMovies.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

 《聚光灯下:电影的场面调度》Bordwell,David(2005).FiguresTracedinLight:OnCinematicStaging.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

 《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第七版)Bordwell,David,KristinThompson(2003).FilmArt:AnIntroduction,Seventhedition,NewYork:McGraw-Hill。(第五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娱乐王国:香港电影的秘密》Bordwell,David(2000).PlanetHongKong:PopularCinemaandtheArtofEntertainment.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香港三联书店出版社出版,海南出版社引进)

 《电影风格史》Bordwell,David(1997).OntheHistoryofFilmStyle.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

 《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Bordwell,DavidandCarroll,Nol(1996)Post-Theory:ReconstructingFilmStudies.Madison:UniversityofWisconsinPress。(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世界电影史》Bordwell,David,KristinThompson(1994(2002)).FilmHistory:AnIntroduction.NewYork:McGraw-Hi。(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爱森斯坦的电影》Bordwell,David(1993).TheCinemaofEisenstein.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

 《意义的产生:电影运作技巧》Bordwell,David(1989).MakingMeaning:InferenceandRhetoricintheInterpretationofCinema.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

 《小津安二郎和电影诗意》Bordwell,David(1988).OzuandthePoeticsofCinema.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

 《故事片的叙事》Bordwell,David(1985).NarrationintheFictionFilm.Madison:UniversityofWisconsinPress。

 《古典好莱坞电影:1960年以前的电影风格与制片规范》Bordwell,David,JanetStaigerandKristinThompson(1985).TheClassicalHollywoodCinema:FilmStyleandModeofProductionto1960.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Press。

 《卡尔·德莱叶的电影》Bordwell,David(1981).TheFilmsofCarl-TheodorDreyer.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

 《法国印象派电影:文化、理论与形式》Bordwell,David(1974).FrenchImpressionistCinema:FilmCulture,FilmTheory,andFilmStyle,Reprint2002,NorthStratford,NH03590:AyersCompanyPublishers,Inc。

大卫·波德维尔 -  

更新日期:202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