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克(研究员)

简介:   赵 克(ZHAO Ke),博士。1968年,河南固始人,先后毕业于河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并分别获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主要学科背景为科学技术史、学科哲学、科学与技术哲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宏观经济学和政治学。曾从事中学教育教学、到农村支教、编辑、行政管理和近7年的公务员(警察)等工作。
[展开]

赵克(研究员)的个人经历

研究领域

科技、经济与社会(STES)、软科学(Soft-science)、技术哲学(Technology Philosophy)、文化比较

基本介绍

赵 克(ZHAO Ke),博士。1968年,河南固始人,先后毕业于河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并分别获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主要学科背景为科学技术史、学科哲学、科学与技术哲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宏观经济学和政治学。曾从事中学教育教学、到农村支教、编辑、行政管理和近7年的公务员(警察)等工作。具有面向除幼儿园以外从小学、中学的初中与高中、大学的专科与本科、研究生的硕士与博士全部层次的讲课与讲学经历。2003-2005年度兼任上海市重大项目“技术预见”专家组成员。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上海市科学学学会理事,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软科学项目评审专家。长于交叉研究与综合研究。已发表论文、文章20多篇,参与多项课题的实质性研究工作且执笔研究报告多项。其中参与曹振全主持的研究项目其“研究报告”于2007年分别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一等奖,第六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二等奖。主要论文曾多次被转载、引用,个别论文被引用突破10余次。其中于1996年提出的“实现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到位”的有关观点现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主要路径之一,个别观点已在哲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经济学三大领域均有所引用和评述。

个人生平

赵克(ZHAOKe,Dr.JackHarlton)博士。1968年生于《史记·正义》所载孙叔敖封邑。先后毕业于河南大学(1991,政治系获学士学位)、华东师范大学(1997,自然辩证法暨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复旦大学(2003,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学科背景为科学技术史、学科哲学、科学与技术哲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宏观经济学和政治学。在复旦大学期间曾获相关专业特等奖:“新世纪谢希德奖”;2002年度兼上海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2003-2005年度兼任上海市重大项目“技术预见”专家组成员。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上海市科学学学会理事,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软科学项目评审专家,一诺唯新(innovatant)专家顾问。已在《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学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社会科学》、《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科学管理研究》、《中国仪电报》等权威或核心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文章30多篇,参与多项课题的实质性研究工作且执笔研究报告多项。已发表论文、专著、研究报告、文章合计约160余万字。其中,于1996年提出的“实现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到位”的有关观点现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主要路径之一;独立主持的上海市软科学项目(编号KB55512)获得“国内领先”鉴定;参与的集体研究报告于2007年度获第六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集体)二等奖;参与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3BZX021于2006年3-4月结项其编号是20060113)获得B级鉴定;此外还独立完成了院博士科研启动项目和院特色学科点项目(2006-2007年度)。主要论文曾多次被转载、引用,个别观点在《社会科学动态》、《哲学动态》、《经济评论》等杂志已被评述并在哲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经济学三大领域被关注。代表作《工业实验室的社会运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科学技术的制度供给》(上海科技专著出版资金资助,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研究领域涉及人文哲学、科学与技术哲学、经济学与管理学等多领域;现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经济与社会(STES),文化比较。

著作简介

《工业实验室的社会运行》The Social Operation of Industrial Laboratory,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内容简介:本书是在1996年底完成的硕士学位论文与2002年底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立项编号10246,000266,KB55512,原文鉴定等级为“优”,结项评价是“国内领先”)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总结了于1994年发现的作为最早的科技、经济与社会结合点的工业实验室并阐述了其社会运行以及在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和富民强国中的作用。从内部、企业和社会三个层面揭示工业实验室的运行机制,揭示了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逻辑前提和历史基础。认为在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关系中,科技与经济的关系是诸种关系的基础。工业实验室是从建制角度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早至今依然是最重要的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结合点。在内容上兼顾到科学学、科学社会学、管理学与经济学,是典型的交叉研究与综合研究。主要创新在于:总结并阐述了早年提出的“运动员-裁判”公理与创新源理论;全面阐述了工业实验室的运行机制;发现了原创性技术创新成就的高峰分布;发现并挖掘了以工业实验室为核心的创新源区域转移的特点;纠正并发现了在20世纪50-80年代企业规模对R&D产出递减现象;在国内率先使用了国际通用专业学术术语如“研发密度”概念;总结了一切统计、认知评价系统背后所遵循的一般原则等等。本书适合文理科大学生、研究生;科研机构、政府、企业的管理和咨询决策人员。

赵克

更新日期: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