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家

简介:在文学史上,“后三家”是指清代中期“性灵派”的舒位、王昙和孙原湘三位诗人。三人与“乾嘉三大家”对称,其中舒位、王昙是龚自珍的先导,后者更为直接。舒位(1765~1816)的诗题材广泛,羁旅行役、咏史记游等篇什,性灵与才学兼具,...
[展开]

后三家的个人经历

简介

在文学史上,“后三家”是指清代中期“性灵派”的舒位、王昙和孙原湘三位诗人。三人与“乾嘉三大家”对称,其中舒位、王昙是龚自珍的先导,后者更为直接。

三大家

舒位

舒位(1765~1816)的诗题材广泛,羁旅行役、咏史记游等篇什,性灵与才学兼具,写得洒脱自如,得心应手,且材藻艳丽,旁征博引,如《说蟹三十韵》、《鹦鹉地图》等。集华美辞藻与纵横驰骋为一体的有《破被篇》、《铁萧歌赠朱亦林》等,龚自珍评之为“郁怒横逸”,显示出乾嘉诗坛风尚转变的新动向。王昙(1760~1817)一生未仕,穷困终身。《重过谷城,书宋汝和观察项王碑》、《项王庙》等篇是感慨自身的代表作,借凭吊项羽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哭人哭己,喟叹“英雄”身后凄凉,大笔淋漓,诡怪离奇,带有几分粗豪,为龚自珍诗歌的滥觞。孙原湘(1760~1829)的诗清丽俊逸,富巧思,多丽语。《清史稿》本传称“位艳、昙狂,惟原湘以才气写性灵,能以韵胜”。

王昙

王昙,乾隆五十九年(1794)举人,会试不第。“为学无所不窥。好游侠,兼通兵家言。善弓矢,上马如飞。慷慨悲歌,不可一世”(钱泳《烟霞万古楼文集序》)。少时曾从喇嘛学法术,半涉游戏,传说能作“掌心雷”。嘉庆元年(1796),长江流域白莲教起事,左都御史吴省钦向和珅举荐王昙,谓王昙能用“五雷法”制服教民。适逢和珅失势被嘉庆赐死,吴省钦以党附和珅为舆论所不容,王昙因而被牵连受攻击,横遭不白之冤,屡试被抑,仕进之途断绝。从此,王昙行为愈加放纵,世人视为怪诞,听他谈话即走避惟恐不及,每提到王昙如“谈龙蛇,说虎豹”。王昙遂终生潦倒江湖,佯狂玩世,郁郁以终。

孙原湘

孙原湘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卒于清宣宗道光九年,享年七十。幼时即有神童之誉。4岁就能诵汉、魏、晋及唐李杜的诗,8岁学习《孟子》、《论语》、四经、三礼,后随其父孙镐任居奉天(今辽宁)、山西,所历名山大川皆发之歌咏,青年时代已名噪京都,却屡试不第。  

乾隆四十一年(1776)17岁的孙原湘与同邑席佩兰结婚,婚后因受妻子影响亦写诗。孙原湘在《天真阁集·自序》中说:“原湘十二三时,不知何谓诗也。自丙申冬佩兰归予,始学为诗。”夫妻志趣相同,情投意合,经常在窗前灯下,一起吟诗作对,相互切磋,留有不少佳话。俞陛云在《清代闺秀诗话》:“虞山席道华,归孙子潇太史后,共案诵读,互相师友,唱和之作甚多。子潇《赠内诗》有云:“赖有闺房如学舍,一编横放两人看。”乾隆五十三年(1788),袁枚来常熟。经吴蔚光介绍,夫妻均投师袁枚。其妻席佩兰后有“袁枚第一女弟子”之誉。  嘉庆十年(1805)孙原湘四十六岁时方得中榜眼,为翰林院庶吉士、武英殿协修官。不久告假归,得怔忡疾,遂不出。历主昆山之玉峰书院、旌得之毓文书院、通州之紫琅书院、本邑之游文各书院等。

后三家

更新日期: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