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汉三

简介: 杨汉三(1904~1981),杨德龄(创酿造之七大要诀曰‘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其甘,曲必得其转摘于中国酒业新闻网时,高粱必得其实,器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缓’。1915年,他任掌柜的义泉泳酒厂生产的“老白汾酒”在美国旧金山市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夺魁)之子,乳名锡田,学名承杰,化名韩山,笔名寒山,下栅村人。抗战胜利,孝义县人民政府首任县长。出任山西省杏花村汾酒厂第一任厂长。
[展开]

杨汉三的个人经历

个人经历

杨汉三自幼受父杨德龄严教,7岁人村学,14岁进县高等小学堂,16岁考取河汾中学,23岁就读山西大学。在学生时期,曾联络同学和城乡中小学师生反对县商务会与县公署勾结,用纸币兑换银元的欺骗行为,迫使知事吕连奎在县公署门上挂出“无面见父老”的公告,追回骗取赃款一万余元,事后吕弃职遁逃。民国17年(1928),他与旅并同乡同学马登程以《牖民丛刊》,宣传进步思想,披露社会黑暗,受当局通缉,遂往宁夏投军冯玉祥部。民国21年,返晋入并州大学政法系续读。

民国26年(1937)汉三由并返里,任教于大孝堡高级小学校,并加入“牺盟会”。次年任孝义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二区区长。民国28年,参加了“秋林集训”。在“集训”期间,他不为阎锡山“政统论”所迷,不为“官图论”所动,毅然返回孝义县边山地区投身抗日第一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个人成就

抗战胜利,他任孝义县人民政府首任县长。领导广大贫苦农民废除暴政,锄奸反霸,生产自救。

民国36年(1947)在“三查”运动中,因家庭出身和社会关系问题停职受审查,翌年,甄别平反。

从离石县赴晋中地委接受新任务途中,路过家门都没有探视年已古稀的母亲和分别已久的妻儿。

杨汉三

1948年6月,汾阳县城解放,中共晋中地委即派杨汉三 来汾筹备恢复汾酒生产。要求必须在中秋节前让人民喝上汾酒,并要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前夕,把新生产的汾酒送到北京。他们找回郝瑞斌等6名老工人,由晋中专署拨供高粱200石,在义泉泳旧厂址组织恢复生产。当年9月16日投产,日产20公斤,到年底日产达250公斤,并在年内恢复了竹叶青酒生产。于民国37年(1948)9月16日奇迹般地生产出了“老白汾”,完成了“要让解放区人民中秋节喝上老白汾”,“要将国内外享有盛誉之名酒摆在全国首届政协会议的宴席上”的重任。

杨汉三于1949年奉命南下湖南省,先后任湘潭专署文教科长、地委统战部长、副专员、省参事室副主任等职。

1971年从湖南省干校退休携家回到孝义。1977年被山西省书法协会吸收为会员。1979年当选为孝义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在离孝赴湘时,将仅有的一条黄布马搭、一架风镜和一块油布,全部归公。

1977年中共湖南省委派人来孝看望、询问修房需多少钱,被他婉言辞谢。次年,在地震中房屋受损,家人如实向中共湖南省委反映了情况,汇来修缮费1000元。他知晓后,召开家庭成员会。立言“要记住,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也不要向组织伸手!”他曾着手撰写《革命斗争回忆录》以启迪后人。

1979年,偕本县名士侯佑诚等倡导向社会集资,创办了私立孝义县五爱学校。他还是一位武功娴熟,擅长书画,热心传世的学人。

1981年病逝,享年77岁。

更新日期:2024-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