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豨

简介:陈豨,宛朐(今山东省菏泽市附近)人,汉朝大臣。好宾客,“白登之围”后,汉七年,陈豨封阳夏侯。前197年,韩王信投降匈奴,并游说他造反。汉十一年(前196年)九月,据称代相国陈豨起兵造反,后自封代王,刘邦御驾亲征,陈豨求救于匈奴,部下侯敞及王黄被破,后被周勃所杀,而致陈豨无路可逃,最后他自己也被樊哙斩杀,诛三族。
[展开]

陈豨的个人经历

人物介绍

陈豨,秦汉之际汉王刘邦部将。陈豨在高祖七年封代相时,进京觐见刘邦。因其过去是韩信的部将,故也去拜见了韩信。韩信引入密室对陈豨说:“你今天能得此重任是因为得到皇帝的信任,但陛下生性多疑,若一人告你谋反陛下可能不信,若多人告人谋反,陛下必起疑心,恐怕你的灾祸就要临头了。若将来有一天你被逼谋反,我定在京城助你一臂之力。”后来果不其然,因为陈豨宾客众多,在外独掌兵权好几年,高祖果然疑心会有变故。就命人追查陈豨的宾客违法的事,其中不少牵连到陈豨。陈豨非常害怕,暗中派宾客到王黄、曼丘臣处通消息。

高祖十年(前197年)七月,太上皇去世,高祖派人召陈豨进京,陈豨以病重为由推托。九月,与王黄等人一同反叛,自立为代王,刘邦帅兵亲征。期间,韩信以告病为由未随刘邦亲征,在京亦有疑似响应陈豨的举措,被手下人密告于吕后,被吕后与萧何设计杀害于长乐宫,夷灭三族。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冬天,汉兵击斩陈豨将侯敞﹑王黄于曲逆,破豨将张春于聊城,斩首一万多人。太尉周勃进军平定了太原和代郡。高祖十二年冬,陈豨自己亦在灵丘被樊哙军所杀。

人物经历

陈豨是宛朐人,不知当初是什么原因得以跟从汉高祖刘邦。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冬天,韩王韩信反叛,逃入匈奴,汉高祖到平城而回,封陈豨为列侯,以赵国相国的身份率领督统赵国、代国的边防部队,这一带戍卫边疆的军队统归他管辖。

陈豨曾休假回乡路过赵国,赵相国周昌看到陈豨的随行宾客有一千多辆车子,把邯郸所有的官舍全部住满。而陈豨对待宾客用的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礼节,而且总是谦卑恭敬,屈已待人。陈豨回到代国,周昌就请求进京朝见。见到皇帝之后,把陈豨宾客众多,在外独掌兵权好几年,恐怕会有变故等事全盘说出。皇帝就命人追查陈豨的宾客在财物等方面违法乱纪的事,其中不少事情牵连到陈豨。陈豨非常害怕,暗中派宾客到王黄、曼丘臣处通消息。汉高祖十年(前197年)七月,汉高祖的父亲去世,汉高祖派人召陈豨进京,但陈豨称自己病情严重。九月,便与王黄等人一同反叛,自立为代王,劫掠了赵,代两地。

汉高祖听说之后,就一律赦免了被陈豨所牵累而进行劫掠的赵、代官吏。汉高祖亲自前往,到达邯郸后高兴地说:“陈豨不在南面占据漳水,北面守住邯郸,由此可知他不会有所作为。”赵相国上奏请求把常山的郡守、郡尉斩首,说:“常山共有二十五座城池,陈豨反叛,失掉了其中二十座。”汉高祖问:“郡守、郡尉反叛了吗?”赵相国回答说:“没反叛。”汉高祖说:“这是力量不足的缘故。”赦免了他们,同时还恢复了他们的守尉职务。汉高祖问周昌说:“赵国还有能带兵打仗的壮士吗?”周昌回答说:“有四个人。”然后让这四个人拜见汉高祖,汉高祖一见便破口大骂道:“你们这些小子们也能带兵打仗吗?”四个人惭愧地伏在地上。但汉高祖还是各封给他们一千户的食邑,任命为将。左右近臣谏劝道:“有不少人跟随您进入蜀郡、汉中,其后又征伐西楚,有功却未得到普遍封赏,现在这几个人有什么功劳而予以封赏?”汉高祖说:“这就不是你们所能了解的了!陈豨反叛,邯郸以北都被他所占领,我用紧急文告来征集各地军队,但至今仍未有人到达,现在可用的就只有邯郸一处的军队而已。我何必要吝惜封给四个人的四千户,不用它来抚慰赵地的年轻人呢!”左右近臣都说:“对。”于是汉高祖又问:“陈豨的将领都有谁?”左右回答说:“有王黄、曼丘臣,以前都是商人。”汉高祖说:“我知道了。”于是各悬赏千金来求购王黄、曼丘臣等的人头。

陈豨

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冬天,汉军在曲逆城下攻击并斩杀了陈豨的大将侯敞,王黄,又在聊城把陈豨的大将张春打得大败,斩首一万多人。太尉周勃进军平定了太原和代郡。十二月,汉高祖亲自率军攻打东垣,但未能攻克,叛军士卒辱骂皇帝;不久东垣投降,凡是骂汉高祖的士卒一律斩首,其他没骂的士卒则处以黥刑,在额头上刺字。把东垣改名真定。王黄、曼丘臣的部下所有被悬赏征求的,一律都被活捉,因此陈豨的军队也就彻底溃败了。

汉高祖到达洛阳,说:“代郡地处常山的北面,赵国却从山南来控制它,太遥远了。”于是就封儿子刘恒为代王,以中都为国都,代郡、雁门都隶属代国。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冬天,樊哙的士卒追到灵丘把陈豨斩首。

历史评价

陈豨年轻时,每每称赞、倾慕魏公子信陵君魏无忌;等到后来他率领军队守卫边疆,招集宾客,礼贤下士,名声超过了实际。周昌怀疑他,许多过失也就从这里产生了,由于害怕灾祸临头,奸邪小人又乘机进说,于是最终使自己陷于大逆不道的境地。由此可见,谋虑的成熟与否和成败如何,对一个人的影响很深远。

史书记载

《史记·卷九十三·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参见:韩信卢绾列传

更新日期:2024-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