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守仪

简介: 郑守仪,女。研究员。祖籍广东中山,生于菲律宾。1954年毕业于菲律宾东方大学教育系。后入菲律宾大学研究院学习。1956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山东省侨联副主席,青岛市副市长,山东省第五、六届政协副主席,致公党第八、九届中央副主席。
[展开]

郑守仪的个人经历

郑守仪 - 简介

郑守仪 女,汉族,广东中山人,中国致公党党员。1931年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著名海洋生物学家。 郑守仪1954年毕业于菲律宾东方大学,获“商科教育”和“教育生物学”双学士学位,后在菲律宾大学研究生院主修生物学。1956年7月,放弃唾手可得的硕士学位,瞒着双亲只身回国,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工作至今,开创并全面发展了我国现代有孔虫研究。迄今,郑守仪详尽描记了1500余种,其中包括1新科、1新亚科、24新属、290新种,亲手绘制了近万幅有孔虫形态图,发表了320万字的学术论著。由于成就突出,郑守仪荣获了2003年国际有孔虫研究最高奖——“库什曼有孔虫研究突出成就奖”,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侨界“十杰”、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曾任第五至七届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第八至十一届致公党中央副主席,第六至九届全国政协常委。

郑守仪 - 主要成就

上世纪60年代,与郑执中教授合作进行中国海现代浮游有孔虫分类与生态研究,填补了空白。70 年代,重点进行底栖有孔虫研究。突破主要凭外部形态鉴定种类的传统方法,改革创新研究手段,大量观察虫体内部形态结构,使我国现代有孔虫研究在高起点上后来居上,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迄今已详尽描记1500 余种,其中有1新科、1新亚科、24 新属、 290新种;亲自绘制近万幅有孔虫形态图,完成上千测站(次)的定量计数工作。在此基础上,较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中国海有孔虫区系、生态特性和多项有孔虫参数的分布规律。她建立的隔编织虫 Septotextularia 新属 , 纠正了前人近百年的误识。为了使海洋原生动物有孔虫成为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科研教具、科普展品和旅游纪念品,她凭借对有孔虫形态了如指掌的优势,开创了国内外罕见的有孔虫放大模型和大型雕塑的研发工作,亲手雕琢了 230多个形态逼真的有孔虫属种放大原模,获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30余项外观设计专利。中科院海洋所 与青岛市服装有限公司共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海洋原生动物有孔虫科普基地,与广东中山三乡镇共建了坐落110余个大型石雕的全球首个公益性有孔虫雕塑园。以此为载体,既展示了有孔虫微观世界的千姿百态之美,也向社会大众普及了科学知识。

郑守仪 - 我是一个纯正的中国人

郑守仪1931年出生在菲律宾一个爱国华侨家中。从小,父母就教育她要有骨气,不要忘祖,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小时候,郑守仪就勤奋好学,学习成绩十分优秀。中学毕业后,她考进了商科学校。在商科学校,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她表现突出,被老师称为"会走路的百科全书"。毕业后,被聘为教师留校教英语速记课。

一天晚上,饱含着期待和喜悦,郑守仪第一次登上了讲台。在她的自我介绍中,她向学生们骄傲地说:"我是一名纯正的中国人"。因为,虽然旅菲多年,他们家始终保持着中国国籍。没想到,就是这一句话,让她的第一堂课也成了在这个学校的最后一堂课。因为,菲律宾当局有规定,政府公立学校的教员必须由本国人来担任。这件事对郑守仪很大,并不是因为失去了这份工作,而是因为她感受到了不能回报祖国的那种苦楚。"要是能在自己的国家教国人读书该有多好!"再加上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她了解到那时新中国正以崭新的面貌,开创着伟大的事业。这令年轻向上的她十分向往,她希望自己也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于是,她就暗暗地下了决心,要回国。

郑守仪

终于,机会来了,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郑守仪孤身一人,瞒着父母,回到了祖国。然后来到位于青岛的中科院海洋所,这一呆就是五十几年,期间经历了许多困难,然而无论在多么困难的情况下,对于当初回国的这个决定,郑院士表示从来没有后悔过。

“我回来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当一名中国的公民,享受中国的公民待遇,尽自己的职责。为自己的国家,为自己的人民工作是一种享受。”在说到“享受”这个词的时候,她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喜悦。

郑守仪 - 工作也是一种休闲

郑守仪长期从事有孔虫的研究工作,有孔虫的研究工作相当艰苦、繁琐,要先将从海底挖取的泥块烘干,称重,冲洗,然后再烘干、加试剂浮选浓缩,而后放到显微镜下对有孔虫进行分析、分类、计数,还要通过磨片和解剖等方法,观察其内部结构。这一道道工序完成之后,还要做文字描述,绘制各种形态图。就这样,郑守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早出晚归,在实验室里忙碌着。坐在显微镜下观察,伏案撰写,绘制精细的有孔虫形态图……这一做就是半个多世纪。

郑老现在已近八十高龄,但她告诉我们,“我一般一周七天都在这里工作,时间长了,积压下来的任务很多,能够利用周末的时间多完成一点,就轻松一点,心情就愉快一些,对于我来说,这也是一种休闲”。

“科学上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背后都有着大量的工作”,在谈到自己的科研生活时,她说,“虽然工作很繁重、艰苦,但是没有花那么多时间,没有艰苦的工作,怎么会有成果呢。”

对于这么多年所获得的许多荣誉,郑老也是十分平和。像国际有孔虫研究最高奖库什曼奖,虽然说这是个个人奖项,但是最令郑老高兴的是为国争了光。她还表示自己事先从来没有想到过成功,也不知道什么是成功。“对于我来说,就是有工作就要做完做好,到了这个年纪,能把我积压下来的工作都完成我就很高兴了,不知道什么是成功”。科研工作虽然艰苦,但郑老一直乐在其中,“有时候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但是困难越大,完成以后成就感就越大,乐趣就越大”。

郑老还告诫年轻人:“年轻人现在很幸福,没有经历过艰难的阶段,但‘甜’还不知道‘甜’。虽然现在环境变了,思想和我们那时候不一样了,但是人的头脑一定要清醒,要知道你是为谁在工作。你是在为国家为人民为科学在工作,再多的困难你也要克服,有好的条件要利用,做出好的工作来,如果现在这么好的仪器设备,还不好好工作,是对不起国家的。”

郑老还是一个十分热爱生活的人。在她的办公室门口,摆放着十几盆花卉盆景,一到晴天,阳光照进窗户,洒在这些花花草草上,让人一见就心情愉悦,为枯燥的实验室增添了许多乐趣。她虽然年事已高,但一直身体健康,神采奕奕,走起路来有时候连年轻人都跟不上,而这要得益于她坚持游泳的习惯。每年的五月底六月初,等到水不凉了,她就会去海里游泳,一直游到11月初。此外,郑老还十分喜欢音乐。"有时候我们一家都可以在一起边弹边唱,我以前还参加过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郑老笑着对我们说,言语中充满了天真。

郑守仪 - 当"官"是为了为民服务

1980年、1983年,郑守仪先后被选为青岛市副市长、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3年,郑守仪参加了中国致公党。同年,她先后被推选为中国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后来还曾兼任致公党山东省委主委等职。

“这些不是荣誉,而是一种职责,有了这样的政治地位,就多一个渠道来反映问题,帮党和人民搞好工作”。于是,她抽出了许多私人时间花在这些社会事务上,周六的时候去市政府上班,到群众家里去调查,晚上在家还要接待群众的上访。她笑着说她这是“三肩挑”,科研,家务,社会事务都得干,还都得干好。对于繁忙的工作,她还透露了一个“秘诀”,那就是“见缝插针”,不过这个秘诀有时候不是很安全。“有好多次就是这样,这边锅里下着油,就去干别的事了,结果油就起来了”,她笑着说,她认为最重要的是做事很有条理,这样同样的时间就能做更多的事,更有效率。

尽管工作如此繁重,但郑老丝毫不感到疲倦,厌烦,而是始终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乐趣。“私人的时间用在了这些社会工作上是值得的,能够解决人民的问题,把党、政府和人民联系起来了,就很有成就感,因为在国外是没有这样的享受的”,“下班了回到家中,为外孙女做饭,我一点都不觉得累,而是很享受这样的天伦之乐”。

郑守仪 - 愿有孔虫走进中国每个博物馆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亲眼欣赏到有孔虫的美丽,郑老花了多年时间亲自手绘有孔虫形态结构图,雕刻原模,监制大型雕塑。近些年来郑老一直奔波于全国各地进行有孔虫的科普宣传,因此她还荣获过“中科院科普工作先进个人”、“青岛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等表彰。

“我觉得科普宣传比我现在编写的《动物志》更加重要,因为专业的书籍只对少数的人能用,而科普就能让大家都能欣赏到大自然中有孔虫的美,触摸到美。同时又增长了见识。现在全世界还很少有博物馆有展示微观世界的原生动物,现在奥地利、印度、韩国等国的博物馆已经购买了我的这套原生动物科普展示架。”一说起这些,郑老似乎永远有说不尽的话,“只要能做科普宣传,只要有时间,现在我是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从小学到大学都去,新疆这么远,我们也搬着展架和显微镜去”。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与中山市三乡镇政府共建的有孔虫雕塑园,是世界上首座有孔虫雕塑园,是集科学、艺术、海洋人文为一体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旅游景点。把原生动物真实地放大到这么大,让人们可以近距离欣赏,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一位美国专家在得知中山有孔虫雕塑园落成的消息后,十分兴奋,并表示在正式开幕当天一定要亲自过来发表演讲。

“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中国每个相关的生物博物馆,地质博物馆,标本馆都能有这么一套有孔虫的科普展示架,那我就很高兴了。博物馆没有这个东西太可惜了,因为这些微观世界的原生动物也是非常美丽的,他们是大海中美丽的‘小巨人’。”

郑守仪 - 个人荣誉

 郑守仪教授开创并全面发展了我国现代有孔虫分类学与生态学研究,发表了计 320万字的20篇论文和2部专著;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中科院自然科学奖、山东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2003年荣获国际有孔虫研究最高奖——库什曼奖。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归侨先进个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中科院“科普工作先进个人”、“齐鲁女杰”等多项荣誉称号。

更新日期: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