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果大师

简介:(1884~1963)台湾桃园人,俗姓叶。十八岁皈依于大溪斋明寺,投觉力上人披剃出家。于民国元年(1912),受具足戒于福建鼓山涌泉寺。后创建苗栗大湖观音山法云禅寺、中坜月眉山圆光禅寺,均为僧众修习之道场。自此法誉日隆,日本曹洞宗...
[展开]

妙果大师的个人经历

简介

(1884~1963)台湾桃园人,俗姓叶。十八岁皈依于大溪斋明寺,投觉力上人披剃出家。于民国元年(1912),受具足戒于福建鼓山涌泉寺。后创建苗栗大湖观音山法云禅寺、中坜月眉山圆光禅寺,均为僧众修习之道场。自此法誉日隆,日本曹洞宗大本山曾委之为台湾布教师。民国三十七年创办台湾佛学院,礼请弘法南洋之慈航法师出任院长。大陆沦陷时,大批僧伽逃至台湾,师曾不遗余力为彼等筹置栖身之所。师熟谙禅宗公案,潜究维摩经。民国五十二年入寂,世寿八十。有语录及经义讲注等遗世。p2847

FROM:【佛光大辞典】

 (术语)殊妙之结果,即菩提涅槃之二也,是为妙因之结果。金刚经新注曰:u2018既行胜因必定妙果。u2019

台湾桃园人。俗姓叶。字腾悟。自幼习儒读书,聪慧异常。十三岁丧父,不数年兄长亦逝世。乃感人事无常,遂有出家之志。年十八,皈依大溪斋明寺,矢志学佛。翌年,鼓山觉力驻锡台北观音山凌云寺,遂往参究。二十九岁受具足戒于福建鼓山涌泉寺,在该寺研佛多年,后因母病返台。未几,应信众邀请,先后创建苗栗法云禅寺及中坜圆光禅寺。

师创建二寺之后,法誉日隆,且蜚声东瀛。尝获日本永平寺及总持寺赠授金烂袈裟,更受日皇迎入内廷供养。民国三十七年秋,师又创办台湾佛学院,聘请慈航主持。五十二年圆寂于中坜圆光寺,世寿八十。

妙果大师

[参考资料] 东初《中国佛教近代史》;《台湾佛教名刹》。

妙果

灵开寺住持释妙果法师,四川乐至人。 师从上常下太老和尚。

1995年,常太法师示寂,法师继承衣钵,十年来,法师带领全寺僧人,艰苦创业,将仅有几间破房的灵开寺建设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当代丛林。法师勤于学习,勇于进取,他自住持以来,坚持农禅并举,自己身先士卒,同全体僧人一样,有责任地,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责任地从未荒废。   

  法师待人慈悲宽容,在信众们心中有着极为良好的印象,因此,灵开寺才得以在短短的几年里发生巨大的变化,不仅如此,法师还收养了不少孤寡老人和孤儿,法师决定在寺里设立慈善基金会,开展扶弱济困,扶贫助学的慈善事业。同时,还决定从明年元月份起,初一和十五实行义诊与施医施药活动,为众生解除痛苦。切实体现药师佛道埸的精神实质。

  法师提倡人间佛教理念,尊重人才,重视文化教育,他曾多次举办书法,绘画艺术展出,并与海内外专家学者交流文化等诸方面的实际修持理念,取得了海内外一致好评。与此同时,他还将邀请在佛教文化研究领域里有实际造诣的专家学者组建灵开寺菩提讲堂,全面讲授佛教经典及佛教医学文化,以实际行动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妙果法师(1884~1963年)】

  释妙果,内号腾悟,外号妙果,一字西来,他是曹洞宗洞山良价传鼓山第四十四世法嗣,属江西寿昌法脉“耀古复腾今”中的腾字辈。他俗家姓叶,名阿铭,是台湾桃园县人,清光绪十年(一八八四年)岁次甲申十月十一日,出生于桃园县平镇乡间。妙果的父亲康明公,母亲陈氏,俗家兄弟五人,妙果排行第四。他自幼赋性颖悟,在私塾中攻读汉文,成绩冠于同侪。光绪二十年(一八九四年)甲午,朝鲜东学党作乱,中日同时发兵入韩,导致中日海战,中国战败,翌年割让台湾于日本,一时之间台湾社会动荡不安,年方十二岁的妙果亦因此辍学。十三岁时,父亲康明公弃世,以后三数年间,三个哥哥相继病故,妙果悲怆之余,深感人世无常,乃有弃俗出家之想,由此开始茹素,并待缘出家。

  光绪一九〇一年,妙果十八岁,在桃园大溪斋明寺皈依龙华斋教。到宣统元年(一九〇九年),闻知由福州鼓山涌泉寺的觉力禅师,于游历日本归途中来到台湾,驻锡台北观音山凌云寺,妙果闻讯即赶到凌云寺参谒。觉力禅师是福建省厦门鼓浪屿人,俗家姓林,名金狮,清光绪七年生,年长妙果三岁。他十六岁在福州鼓山涌泉禅寺,依万善老人剃度出家,是曹洞宗寿昌法脉“耀古复腾今”的复字辈。内号复愿,外号觉力,别字圆通。宣统三年,他赴日本参访,归途中来台湾,受到凌云寺中兴住持本圆和尚的接待。本圆于光绪二十六年在鼓山受戒之时,觉力已在鼓山出家数年,在涌泉寺依本忠和尚学戒,所以与本圆是旧识。觉力在凌云寺驻锡未久,当年回到福州鼓山,奉师命任涌泉寺首座,翌年担任监院。觉力走后,是时凌云寺尚在草创阶段,妙果即留在凌云寺,协助本圆和尚照料建寺工程,并曾一度担任副寺。宣统三年,妙果得到觉力禅师通知,鼓山涌泉寺传戒,要他到鼓山受戒。妙果即买轮内渡祖国,在鼓山受了具足大戒。圆戒后本来想留在鼓山参学,但因母亲生病而赶回台湾。他先回桃园探母后,仍回到凌云寺任事,是年妙果年已二十九岁。

  这时苗栗大湖的耆绅吴定连、刘辑光等,有在大湖兴建佛寺的计划,正向地方官署办理申请手续。某日刘辑光游览观音山,与妙果邂逅于凌云寺,二人一见投缘,一夕倾谈,决定共同合作建寺。刘辑光回到大湖,与共同倡议建寺的地方商绅吴定连(时任大湖区长)等共议,决定邀请妙果到大湖,由妙果来推动建寺计划,地方人士以护法身份予以协助。这样妙果就由观音山到了大湖,开始了开山整地的建寺工作。妙果于建寺工程开工后,专程渡海到鼓山,向他师父觉力禅师说明大湖建寺的经过,礼请觉师到大湖主持开山事宜。一九一三年,觉力禅师二度渡海到台湾,负起开山重任。在觉力禅师〈自述〉一文中,说到他两次来台的经过。文曰:

  民前三年,漫游日本与国内,视察大小乘佛教状况,初渡台湾,时驻锡台北州下凌云寺,后归福建省鼓山涌泉禅寺,奉师命任首座,次年再任监院。年三十三(一九一三年),应刘辑光、吴定连诸氏招聘,再度至台湾,于大湖郡下创立法云禅寺。

  觉力禅师文中提到的刘辑光、吴定连二位护法居士,都是早期开发大湖地区的领袖人物。原来清季道、咸年间,大湖地区是生蕃扎住的土地,后来汉人移民到大湖开垦,与蕃人之间因争地而时有纠纷。而初至大湖的垦民,常遭蕃人焚掠杀害,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刘辑光、吴定连等有识之士,以为欲化干戈为玉帛,非藉佛、菩萨慈悲之默佑不易为功,于是有在大湖观音山建寺之议。在建寺过程中,刘、吴两家族出钱出力,贡献至多。而更为难得的却是妙果和尚,刘、李两位居士,本来是请妙果到大湖建寺,而建寺工程进行中,他不自居位,到福建鼓山迎请他师父觉力禅师,这样才有一九一三年觉力移锡大湖之举。后来一般人以为觉力禅师是“大湖法云派”的创始人,而创建法云寺者,实为妙果和尚也。觉力禅师抵大湖后,与妙果师徒二人,同心协力,推动建寺工作。一九一四年,大雄宝殿竣工,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此大殿后来于妙果继任住持时代,曾予以重建),当地民间乃有“法云建而大湖平”的俗谚。所谓大湖平,是当地蕃汉之争自此平息也。

  法云寺落成之后,在觉力、妙果师徒领导弘化下,三数年间,宗风大振,名山高僧,相得益彰,各地衲子闻风归仰,常住众多达二百余人,在当时的台湾佛教中,是空前的庄严道场。一九一七年,妙师故乡桃园地区的善男信女,一再敦促,请妙师到桃园弘化,妙师乃禀明师父,得到觉力禅师的应允,回到桃园,于中坜地区另行创建圆光禅寺。圆光寺位于中坜市郊外月眉山,占地二千余坪,是中坜市护法居士邱阿兴、邱叶梅妹伉俪所捐献的。圆光寺始建于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二〇年落成,妙果法师为该寺开山第一代住持。此后他在桃园弘法利生,教化一方,数年之后,道誉日著,声播东瀛。日本曹洞宗大本山宗务院,将妙师编入曹洞宗僧籍;曹洞宗首刹永平寺管长日置默仙,聘请妙师为台湾布教师。曹洞宗台湾别院院长大野凤州,聘请妙师兼任毗卢寺住持,及担任法藏寺、圆通寺等寺的导师,此后他不仅在中坜、桃园弘化,进一步南北奔波,讲经布教。未几,妙师又被台湾总督府遴选为南瀛佛教会理事、评议员。并受赠日本永平寺及总持寺所赠的金斓袈裟,及曹洞宗管长铃木天山赠予的安陀会衣。

  一九三二年,觉力禅师罹病,经医诊断为肝炎,后来又转为肝硬化。医疗年余无效,于一九三三年六月十三日示寂。觉公舍报前,门下弟子妙果、妙然、妙广、妙尘等随侍在侧,觉公嘱弟子要努力修行。妙果感于要与恩师生离死别,痛哭失声。觉公曰:“勿哭。”妙果请于觉公曰:“师父走了,法云寺可怎么办?”觉公曰:“你接任住持。”继而又曰:“山林收入,只可用于办佛学院,培育人才,不可挪作常住之用。”觉公的遗教,是妙果后创办“台湾佛学院”的远因。觉公圆寂,妙果于是年七月二十五日,继任为法云寺第二代住持。

  觉力禅师圆寂之年,妙果和尚春秋五十,犹是壮盛之年,他致力于弘法利生事业,席不暇暖。一九三六年岁次丙子,他在圆光寺传授三坛大戒。翌年东渡日本,日本昭和天皇早闻他的道誉,延请他入皇宫供养,并颁赐袈裟、如意、钵具、拂尘、折扇等御物,这是台湾僧侣首次受日皇的供养。一九四五年,日寇侵华败降,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后,妙果法师担任关西潮音寺、员林双林寺、竹东大觉寺、彰化大佛寺等住持,暨民生杂志社社长。是时,台湾佛教老一辈耆宿多已谢世──觉力禅师示寂于一九三三年,已如上述。而观音山凌云寺开山本圆老和尚,示寂于一九四五年六月,月眉山灵泉寺的善慧老和尚,示寂于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其他如台南开元寺住持得圆和尚、大冈山超峰寺住持义敏和尚,及台南竹溪寺住持捷圆和尚,分别于民国三十五、六、七年(一九四六、七、八年)圆寂,这时硕果仅存的妙果法师,成为台湾僧侣中的中心人物,在那一段时间,妙老道誉之隆,无与匹敌。

  一九四八年,妙老年已六十五岁,他为了实现培育僧材的夙愿,在中坜圆光寺创办“台湾佛学院”,礼请在南洋弘化的慈航法师出任院长,主持其事。慈航法师(一八九五~一九五四年)是福建宁县人,十八岁披剃出家,曾学禅于圆瑛法师,听经于谛闲法师,学净于度厄和尚,也读过闽南佛学院。一九三一年前后到了缅甸,在仰光的龙华寺担任讲师,领导常住修学。他在仰光联络佛教居士,组织“中国佛学会”推行弘法活动。后来他的弘化区域扩大,遍及于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槟榔屿、雪兰峨、麻六甲、新加坡(当时新加坡尚未独立)等大城市,所到之处成立佛学会,南洋华侨普沾法雨。一九四八年,他受到妙果老和尚的约请,到台湾办佛学院,这正是他志趣的所在,他欣然应聘。是年十月他来到台湾,立即展开招生事宜。他与妙老同拟了〈台湾佛学院宣言〉及招生简章,〈宣言〉中说:

  我台湾陷于异族之手,五十年来固堪疾首,然民众信仰佛教向未后人。虽一时曾为帝国主义者所利用,纯洁无瑕之佛教,致蒙不白之冤,然亡羊补牢,犹未晚也......。际此赤焰横飞之时,世界将无一片干净土,吾人应如何协助政府,重新新中国,则提倡佛学教育,实不可缓。同人等本此意旨,为国家计,为民族计,故有办台湾佛学院之举,所望爱国之士,凡有心提倡智育、德育者,盍兴乎来?

  在〈宣言〉之后,附有“台湾佛学院招生简章”,说明佛学院三年毕业,分为两个阶段,前六个月是“试办训练班”,训练班考试及格,再升入后段的“正式研究班”,前阶段的课程为佛学、国文、英文、常识四种。但当时台湾光复未久,佛教并不昌隆,毋宁说是十分冷落,以致报考入学的人并不踊跃。女性出家在家二众还有二十多个人,男众还不到十个人。一九四九年初,训练班开学上课,佛学课程由慈航法师一人独挑,国文课由一位黄胪初居士(就是后来出家的律航法师)义务讲授。

  一九四九年春,大陆国共内战激烈,京沪局势危急,有十多位大陆来台的青年学僧,投奔中坜圆光寺佛学院,慈航法师来者不拒,予以收容。但到三、四月以后,学僧愈来愈多,多到二十多个。并且不知道以后还有多少人会从大陆逃难而来。妙老不得与慈航法师商谈,说明圆光寺经费有限,不能再收容来投的大陆学僧了。妙老说的是实情,在那种经济落后的时代,“吃饭”是最大的问题,多一个人吃饭也是沉重的负担。而慈航法师是一个胸无城府、耿直坦率的人,他不善于与人沟通,他以为你请我来办佛学院,当初招不到学生,现在有大陆青年请求入学,你又不许我收,未免太过分。这一场商谈不欢而散,彼此也心存芥蒂,六个月试办期满,正式研究班也就不再办了。

  虽然如此,妙老培育青年学僧之心未曾稍减,他曾经遣送僧徒,到国内及日本修学研究,可惜弟子或早夭或还俗等,未能传续其志业。一九五一年后,妙老感于寺产土地,依政府法令予以放领,顾虑以后道粮有缺,并念及日寇侵略战争期间,多年兵燹,不无路骸孤魂,无所依托,乃计划在圆光寺侧兴建福慧塔一座,以安亡灵骨灰,且可增益道粮。这是一件钜大的工程,历时五年始竣工落成。

  一九六一年,妙老年近八旬,腰腿犹健,法筵尤盛,中南部善信争相皈依供养,五十一年岁次壬寅,曾告知身边弟子曰:“了知一切皆空,无一法当情,是诸佛用心处!汝等勤而行之,人身难得易失,毋使长受轮回。明年八十,吾将归焉。”

  一九六三年岁次癸卯,四月示疾,经医检查为肝脏疾患,曾入院手术,出院后在寺中调养,延至是年闰四月二十三日,在弟子念佛声中示寂,世寿八十,僧腊六十二,戒腊五十二。

更新日期:202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