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钦止

简介: 饶钦止(1900— ),藻类学家,湖泊学家。我国藻类学的奠基者之一,主要从事淡水藻类的分类、生态分布和地理分布的研究,编写有《中国鞘藻目专志》和《中国淡水藻志·双星藻科》专著。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藻类学人才。还致力于利用湖泊、水库等水体中的天然食料放养鱼类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
[展开]

饶钦止的个人经历

饶钦止 - 生平概况

饶钦止,1900年2月22日出生于四川省重庆市一书画世家。祖父饶其寅(号亮甫)和父亲饶昌朝(号颿山)都是当地著名山水画家和书画收藏家。他在童年时,每当他父亲作画,他总是聚精会神地站在旁边替父亲磨墨牵纸,耳濡目染,使他热爱绘画,很想将来也像父亲那样成为画家。但是,父亲却鼓励他本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科学,走科学救国的道路。他对父亲的教导总是遵从的,于是他树立了从事科研工作的志向,绘画却成了他业余的爱好。

饶钦止于1912年毕业于重庆第一高等小学堂;1916年毕业于重庆巴县中学;1920年毕业于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博物学系,在校期间,对植物学很感兴趣,曾多次到峨眉、青城等山区去采集标本;1922年毕业于国立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生物学系,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助教,继任讲师,1931年晋升为副教授。

1932年,得到亲友们的资助,自费去美国密执安大学植物学系进修,在W.H.泰勒(Taylor)教授的指导下,以攻读藻类学为主同时选修与藻类分类工作有关的植物形态学、植物细胞学、湖泊学等课程,于1933年和1935年先后获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在校期间,连续三年被评选为荣誉学生并获得奖励优秀学生的“大学奖金”;被推选为PhiBataKappa,SigmaXi和PhiSigma三个科学荣誉学会会员,并被授予奖状和金钥匙奖章。这是美国大学给予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的最高荣誉。在这三年暑假中,他都去美国东海岸的林穴(WoodsHole)海洋研究室,每天花四小时担任泰勒教授的研究助手,在工作中,增长了不少研究海藻的经验并发现一些新的种类。

1935年获美国洛克菲勒基金委员会的生物科学研究博士后奖学金,先后在美国西海岸的华盛顿大学海洋实验室、哈普肯海洋工作站、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和夏威夷大学海洋实验室从事海水和淡水藻类的研究。

1936年秋,饶钦止没有留恋在美国的优越科研条件和生活待遇,怀着为祖国藻类学拓荒的豪情,毅然回到祖国,到南京任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筹建藻类研究室。不料,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不断南侵。饶钦止只得匆忙地提着一架显微镜随同动植物研究所工作人员西迁,经汉口、长沙、南岳到广西阳朔设临时工作站工作。1938年,动植物研究所迁到四川北碚,饶钦止晋升为研究员。

1941年,动植物研究所分为动物研究所和植物研究所,饶钦止到植物研究所工作。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随所迁到上海。饶钦止在此度过了比较安定的五年科研生活,同时,还在复旦大学和上海水产学院兼课,教授植物形态学和藻类学课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1961年起任副所长,1982年任学术委员会顾问,1989年12月退休。

饶钦止

60多年来,饶钦止都积极从事学会活动:1922年即参加新成立的中国古生物学会,此后,先后参加中国植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藻类学会、湖北省植物学会,并为后三个学会创始人之一,曾任这些学会的理事、理事长或名誉理事长。他还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孢子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一至三届的副主编, 《植物分类学报》 、 《水生生物学集刊》和《海洋与湖沼》等刊物的编委、主编或名誉主编。1988年被选为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荣誉委员,湖北省科技美术研究会名誉理事长。

自1955年以来,历任武汉市第二届人大代表,湖北省第三和第四届政协常委,第五和第六届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饶钦止 - 中国藻类学的奠基者之一

饶钦止于1928年即开始从事科研工作。当时,他采用淡水藻类作为研究材料,进行细胞学的研究,并广泛采集淡水藻类的标本以积累研究材料。在那时,国内尚无人从事这类藻类的分类研究工作,北京各图书馆中也无这类植物的参考文献。他感到,淡水藻类在植物界演化过程的初级阶段中和在维护水体生态平衡、净化水质上能发挥重要作用,其种类繁多,分布又广,竟无人问津,因而引起他到国外去学习藻类学并收集有关参考文献的愿望。

1932年,饶钦止随身带着历年采集的淡水藻类标本,自费到美国学习。他利用学校和导师泰勒教授收藏的文献,夜以继日地对他带去的标本进行研究,特别侧重于鞘藻目(Oedogoniales)和双星藻科(Zygnemataceae)物种的探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采自中国的新鞘藻”。在校三年(1932—1935)中,共发表包括中国和美国藻类分类研究的论文11篇,包括他的博士论文“中国淡水藻类之研究一,四川之双星藻科”。该文系统地记载此科植物6属,75种和1变种,有40种和1变种是在这一地区发现的新种类,特别是他根据自己研究的结果,为此类藻类创立了明确的分类基础和分类系统。曾广泛地为后来研究这类藻类的工作者所引用,被公认是此科藻类文献的经典著作。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艰苦日子里,饶钦止同跟随他一道工作的青年,也始终没有停止藻类研究工作。特别是在四川北碚暂居的几年中,不但积累了大量的藻类标本,更取得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值得简略介绍的有:

(一)1937年在行经湖南时,到南岳山区对藻类进行分类和生态分布的研究。除根据山区的各种自然条件,对当地的水生和气生藻类的生态分布作了概述外,并对采得300余种藻类作了系统的记载和讨论。在这些藻类中,发现了一新属,命名为拟细链藻属(Leptocinopsis),新种52,新变种10和新变型11,还有许多是我国或东亚的新记录。

(二)在嘉陵江流经北碚的一段河道中,有从江岸伸到江心、地形复杂的广大石灰岩河床,当地人称它为“碚”。在每年冬季枯水月份时,“碚”的部份岩石露出江面;在夏季洪水月份则全部淹没在深水急流中成为险滩。饶钦止在北碚7年中,对这一特殊生境上生长的藻类特别重视。每年在江水下落后,他都常常到“碚”上去对着生在岩石各部位和浮生在“碚”上水坑中的藻类进行仔细的观察和采集,某些种类还采回在实验室中做长期的培养和研究,终于发现不少出人意料的特殊藻类。主要的有:

(1)冬季江水下落后,在仍经常受到波浪冲刷的“碚”的阴洼部分,他发现以假根着生在岩石阴面的一种盘形绿藻。经过两年对它的植物体的形态构造、细胞特征、生殖方法以及生长过程的仔细研究,命名为草绿空盘藻(CoelodiscusprasinusJao),认为它不但是一新属和新种,而且是一新科,命名为空盘藻科(CoelodiscaceaeJao),于1941年发表于《Sinensia》上。

1947年,饶钦止又从贵州湄潭一小河急流中的岩石上,发现此新属的另一新种,依照它的形态,命名为泡状空盘藻(C.bullatusJao)。此种分布很广,曾在北京、西双版纳、长江三峡等地急流中的岩石上采到过。

(2)在“碚”上,还发现两种褐藻和四种红藻。其中,很值得重视的是属于褐藻的一新种河生黑顶藻(SphacelariafluviatilisJao)和属于红藻的一新变种美舌藻狭形变种(Caloglossaleprieuriivar.angustaJao)。黑顶藻属在褐藻门分类系统中是一较高级的属,不但种类多,分布也很广;但以往未见淡水种类的报道。后来河生黑顶藻先后于1975年R.汤普森(Tompson)和1978年P.蒂帕诺(Timpano)在美国密执安州的吉尔湖(GullLake)中发现。至于美舌藻这种红藻,虽有生长在热带山溪中的记录,但绝大多数藻类文献中都确认它是生长在河口半咸水中的藻类。这两种藻类,特别是前者,不可能是在近代从海洋中传播到远离海洋的淡水水体中去的。饶钦止根据古生物学家A.W.葛利普(Grabau)在他的名著《中国地质史(StratigraphyofChina)》中明确画出四川地区在二叠纪中期是古海的记载,提出了上述两种藻类很可能是这古海经过多年沧桑巨变后遗留下来的“活化石”的新见解。

(3)在“碚”上几个大水坑的壁上和坑中生长的丝状藻类的植物体上,都附生着一种新奇的绿藻,它充分成长的植物体为形态不规则的胶囊,囊壁由类似四孢藻属(Tetraspora)植物细胞排列那样的一层细胞分布在胶被中组成。由于它在形态、构造上都很特殊,饶钦止因而认为它是一新属,定名为皱囊藻属(Oncosaccus),其模式种为拟四孢形皱囊藻(O.tetrasporoidesJao)。

(4)以“碚”上着生的藻类为主,对北碚这段嘉陵江中的藻类进行了群落及其生境的研究。认为可分为7个着生藻类群落,这些群落中,有4个种是新种。

(三)1945年植物研究所复员到上海的所址是接收日本建立的上海自然博物馆。使饶钦止感到很意外的是,在接收的图书、标本中,有不少是日军从南京动植物研究所掠夺去的图书和标本,现又物归原主,这使他增添了不少可供研究和参考的资料而感到十分欣慰!从此,他专心致志地进行了五年(1945—1949)的研究工作。为了给编写藻类植物志和为一些门类的藻类建立更符合自然规律的分类基础和分类系统,他写了大量的笔记。此外,还完成了16篇论文。有5篇报导1938年在广西采得的绿藻,包括双星藻科、鞘藻科、原球藻目、丝藻目、管藻目、管枝藻目和鼓藻科植物322种,其中新命名的多达82种。这表示广西的藻类在种类上有它的特点。更值得注意的是:地域性强的鼓藻科植物有不少是以往在印度马来亚地区(Indo-MalayanRegion)报导过的种类,这显示广西的藻类在地理分布上应属于印度马来亚区;在广西的鼓藻中有10个种和38个新变种的模式种都是印度马来亚地区原产的,显示出广西的藻类与印度马来亚的种类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四)1952年2月,鉴于水生生物研究所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从事内陆水体生产力的研究,饶钦止中断了他多年醉心的藻类分类研究工作,转而应用他掌握的丰富的湖泊学知识,培训一批青年工作人员组成湖泊调查队,一同到湖北去进行合理利用浅水湖泊的天然放养条件的湖泊调查,经过10个月的努力,完成了黄冈、孝感和荆州3个专区的591个湖泊的调查工作。通过调查,对各个湖泊的概貌、环境条件、主要生物种类、特别是浮游生物和鱼类等各方面情况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他们根据各种放养鱼类的天然食料,参照其它与放养有关的条件,拟定出各个湖泊在一亩水中的放养量、放养鱼类的种类及其放养量以及应如何处理的意见,为水生生物研究所开创这方面的工作打下了基础,也为水产养殖事业做出了贡献。

在这一调查的基础上,由饶钦止主编写成《湖泊调查基本知识》一书,于1956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在饶钦止所撰写的“放养标准”这章里,他强调湖泊的放养不可只顾目前利益,投放鱼类过多,以免破坏水体中生物的生态平衡,导致不良的后果。由此可以看出他的远见卓识。

在1956年以后20多年中,由于一系列的政治运动,他只能在“忙里偷闲”中做了一点自认为是颇有意义的藻类的研究。如“关于双形藻属和韦氏藻属的分类位置问题”一文,虽然讨论的只是这两属的分类问题,实际上成为多年来在分类系统上为绿球藻目(Chlorococcales)创立新的分类基础和分类系统的主要依据。

从1977年起,饶钦止着手对藻类分类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虽然这时他已年近八旬,又常在病中,但他仍以高涨的热情和惊人的毅力,争分夺秒地投入了工作。主要是对他50多年积累的资料和研究记录进行整理,开始他构想多年的中国淡水藻志的撰写。1979年出版的500多页的巨著《中国鞘藻目专志》 ,其后期工作几乎都是在医院病床上完成的。在本书中,他提出以植物体在性的分化上的特征为主要依据,建立此目藻类新的分类基础和分类系统。在分类部分,系统地记载了301种、81变种和33变型,其中有99新种、37新变种和11新变型。此外,还对前人记载过的种类中,改写了2种的种名,修改了6种的特征。这本书虽然只是他想要完成的中国淡水藻志宏伟计划的一部分,但在中国以及世界藻类学上都是一部十分重要的专著。国际上许多知名的藻类学家,如美国的藻类学宗师泰勒等,都认为此专志是藻类文献中的重要著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1982年,此专志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84年,又由他主编完成了《中国淡水藻志·第一卷:双星藻科》一书的编写。此书是他组织、培训国内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15位藻类工作者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大力协作的成果,于1988年出版。1990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到现在为止,饶钦止已发表论文70多篇,专著两部,主编书籍5本。

饶钦止 - 培育后人,发展藻类学学科

饶钦止不仅用自己毕生丰硕的科研成果跻身于世界知名藻类学家的行列,而且为了使藻类学后继有人,他还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培养专门人才。几十年来,在繁重的科研工作之外,他还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上海水产学院担任过专职或兼职教授,并在水生生物研究所指导国内外的进修人员和研究生。现在国内许多藻类工作者都出自他的门下,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值得特别指出的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在1953年,为了发展新中国的湖泊养殖事业,他组织水生生物研究所、上海水产学院毕业班的学生和湖北及其邻省的水产干部共50余人,组成湖泊调查队去调查湖北省浅水湖泊密集的黄冈、孝感和荆州三个专区的湖泊。在出发之前,饶钦止花了20几天的时间,为队员讲授与放养有关的湖泊学知识和野外操作技术。在10个月的实际调查过程中,又随时就遇到的问题予以讲解,使他们在工作中学习。结果,在顺利地完成调查任务之外,还培养出一批现在活跃在科研和水产工作岗位上的高级科研人员和水产干部。第二件事是从1964年到现在,为了完成中国淡水藻类志这一在中国植物学史上规模空前的宏伟工程,饶钦止除了本人孜孜不倦独力完成了《中国鞘藻目专志》外,还多次举办培训班,从国内各大学生物学系中和几个科研所的青年中挑选人才,集中到水生生物所进行专业培训。由他亲自讲课,指导他们进行研究工作和撰写论文,无私地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研究资料借给他们参考,并为他们修改论文直到发表。这些论文都有着统一的规格和要求,可以说,每篇论文都蕴含着他的心血。最后,集中这些论文和他自己50多年来积累的资料,邀约15位参加训练工作的人员一同完成了《中国淡水藻志·第一卷:双星藻科》。此“志”的完成,实现了“出书育人”的愿望,同时也为以后卷册的编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饶钦止90寿辰时写给他的贺词中有两段话,表达了学术界对他精湛的工作和高尚的人格的高度评价和尊敬。贺词中写道:

“饶老的博学多才和学术成就,早已闻名遐迩,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尊敬。他从事科研与教育工作近70年,著作等身,桃李满门,是我国藻类学的一代宗师。

“饶老在漫长的学术生涯中,历尽沧桑,饱尝炎寒。他生性耿直,刚直不阿,从不趋炎附势,他是只借着自己的真才实学才从人际狭缝中艰难的走过来的科学巨匠,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倍受爱戴。”

饶钦止 - 人物简历

1900年2月22日 出生于四川省重庆市。
1920年 毕业于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博物学系。
1922年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生物学系,获学士学位,留校任助教,兼任讲师。
1931年 任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副教授。
1932—1935年 在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植物学系学习,先后获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1935年 先后在美国西海岸的华盛顿大学海洋实验室、哈普肯海洋工作站、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以及夏威夷大学海洋研究室从事藻类研究。
1936—1941年 任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1941一1950年 任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1950—1989年 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1961年起,兼任副所长。
1989年12月 退休。

饶钦止 - 主要论著

1 JaoCC.NewOedogoniacollectedinChina.Ⅰ.papersMich.Acad.Sci.ArtsandLett.,1934(19):83—92,pl.5—7.
2 JaoCC.StudiesonthefreshwateralgaeofChina.Ⅰ.ZygnemataceaefromSzechwan.Sinensia,1935(6):551—645,pl.10—11.
3 JaoCC.NewOedogoniacollectedinChina.Ⅳ.Sinensia,1937(8):299—313,pl.1—3.
4 JaoCC.NewOedogoniacollectedinChina.Ⅴ.Sinensia,1938(9):263—273,pl.1—2.
5 JaoCC.StudiesonthefreshwateralgaeofChina.Ⅳ.SubaerialandaquaticalgaefromNanyoh,Hunan.PartI.Sinensia,1939(10):161—239,pl.1—5.PartⅡ:Ibid.1940(11):241—260,pl.1—7.
6 JaoCC.StudiesonthefreshwateralgaeofChina.Ⅶ.Lithodermazonatum,anewfreshwatermemberofthePhaeophyceae.Sinensia,1941(12):239—244,pl.1.
7 JaoCC.StudiesonthefreshwateralgaeofChina.Ⅷ.ApreliminaryaccountoftheChinesefreshwaterRhodophyceae.Sinensia,1941(12):245—290,pl.1—7.
8 JaoCC.StudiesonthefreshwateralgaeofChina.Ⅸ.Coelodiscaceae,anewfamilyoftheChlorophyceae.Sinensia,1941(12):291—298,pl.1.
9 JaoCC.StudiesonthefreshwateralgaeofChina.Ⅹ.OedogoniaceaefromSzechwan.Sinensia,1941(13):21—51.
10 JaoCC.StudiesonthefreshwateralgaeofChina.Ⅺ.Sphacelariafluviatilis,anewfreshwaterbrownalgae.Sinensia,1944(14):151—154.
11 JaoCC.StudiesonthefreshwateralgaeofChina.Ⅻ.TheattachedalgalcommunitiesoftheKialingRiver.Sinensia,1944(15):61—73.
12 JaoCC.StudiesonthefreshwateralgaeofChina.Ⅻ.NewMyxophycefromkwangsi.Sinensia,1944(15):75—90,pl.1—2.
13 JaoCC.StudiesonOncosaccustetrasporoides,gen.etsp,nov.Bot.Bul1.Acad.Sinica,1947(1):53—66,pl.1—2.
14 JaoCC.StudiesonthefreshwateralgaeofChina.ⅩⅤ.OedogoniaceaeandZygnemataceaefromKwangsi.BotBullAcadSinica,1947(1):81—102.
15 JaoCC.Coelodiscusbullatussp.nov,asecondspeciesoftheCoelodiscacea.Bot.Bull.Acad.Sinica,1947(1):255—256.
16 JaoCC.StudiesonthefreshwteralgaeofChina.ⅩⅨ.DesmidiaceaefromKwangsi.BotBullAcadSinica,1949(3):37—95.
17 饶钦止.关于弯形尖头藻的讨论(ADiscussiononRaphidiopsiscurvataFritschetRich)SinensiaNS1951,2(1—2):11—23.
18 饶钦止.湖北省湖泊调查,科学通报.1954,(10):71—77,83.
19 饶钦止.关于双形藻属和韦氏藻属的分类位置问题(OnthesystematicpositionofDimorphococcusA.Br.andWestellaDeWild.)水生生物学集刊,1959(4):378—398.
20 饶钦止等.湖泊调查基本知识(第四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64:1—110,173—196,241—260.
21 饶钦止.中国鞘藻目专志(MonographiaOedogonialesSinicae).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1—536.
22 饶钦止.中国淡水藻志·第一卷:双星藻科(FloraAlgarumSinicarumAquaeDulcis.TomusIZygnemataceae).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1—228.

饶钦止 - 参考资料

http://www.gmw.cn/content/2005-09/26/content_302066.htm
http://www.qiushi.org/awardee/group_1996r.html

更新日期:202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