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持

简介: 慧持(337~412)东晋名僧。俗姓贾。雁门楼烦人。为庐山慧远大师之弟。
[展开]

慧持的个人经历

史籍记载

少聪敏,能通经史,有文才,年十八与兄同依止道安出家。遍学三藏,并及外典。后与兄共入庐山。因故曾至京师建康(南京),住东安寺,颇见重于晋卫军琅琊王司马珣。时僧伽罗叉善诵四阿含,王乃请出中阿含,令师特为校文详定。后还山,讲说法华经、阿毗昙论。晋隆安三年(399),闻巴蜀有峨嵋之胜,意欲观瞻,遂西行至成都,止龙渊精舍,大弘佛法,慕其德者,皆望风推服。有升堂者,号u2018登龙门u2019。义熙八年示寂,世寿七十六。临终时遗命弟子曰(大五○·三六二上):u2018经言:“戒如平地,众善由生。”汝行、住、坐、卧,宜其谨哉!u2019[梁高僧传卷六、释氏稽古略卷一、释氏通鉴卷三、佛祖统纪卷二十六、卷二十七]

人物简介

释慧持,是慧远的弟弟。慧持性情淡泊恬静,有高远宏大的志向,14岁时开始读书他学一天,当别人学十天。擅长文史,巧于众经,精通经、律、论三藏。道安在襄阳派慧远东下,慧持亦与慧远同行。初到荆州,住长明寺,后到庐山,慧持都与慧远在一起。慧持身高八尺,风神俊爽,常常脚登草鞋,纳衣半胫,庐山上的佛门弟子,前后有三千余人,其中不乏英秀之人,但都比不过慧持。慧持有个姑姑是尼姑,名道仪,住在江夏。道仪听说京师佛法盛行,欲到京师观察教化。慧持送姑姑到京城,住于东安寺。晋卫军琅邪王殉,对慧持非常器重。当时有位西域僧人僧伽罗叉,善诵四种《含经》,王殉请僧伽罗叉翻译《中阿含经》,慧持校阅文字,最后定稿。后又回到庐山。

人物经历

过了没多久,豫章太守范宁,请慧持讲说《法华经》和《毗昙经),听众不远千里,四方云集。王砌在给范宁的信中说:“慧远与慧持两人谁更强一些?”范宁回答说:“他们是一对贤兄弟啊!”王又写信说:“假如兄长诚不易有,是不是弟弟更贤良一些?”充州刺史王恭在给沙门僧检的信中说:“慧远、慧持兄弟至德如何?”僧检回答说:“慧远、慧持兄弟两人,绰然有信,道风高尚。”罗什在关中,与慧远、慧持兄弟遥相钦敬,致信问好,结为善友。

后来慧持听说成都一带土地肥沃,人民富裕,有志前往传扬教化,同时还可以观瞩峨嵋山水。慧持于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辞别慧远到四川去。慧远苦留不住,叹道:“人们都喜爱欢聚,唯有你却乐于分离,这是为什么?”慧持也很悲伤地说:“若是滞情爱聚之人,就不应该出家。现在我们既已割舍己欲而求道,就应以西方极乐国为期。”于是兄弟两人收诏,悯默而别。

慧持走到荆州,刺史殷仲堪给予很隆重的礼遇。当时桓玄也在荆州,桓玄虽然学功疏浅,却一往神出,见慧持独绝超拔,叹为古今无比之人,很想与慧持结交。但慧持认为桓玄为人不好,便不与他结交往来。殷仲堪、桓玄二人苦劝欲留下慧持,慧持越加不愿停留。临走的时候,给桓玄留下一封信,信中说: 我的愿望是栖于峨眉山之峰峦,观察教化流沙之表,我不能违背我的意愿,就束装上路了。桓玄收到信后,感到非常惆怅,明白无法阻止慧持西行。慧持来到四川,住在龙渊寺,大力弘扬佛法,受到四方人士的钦慕,刺史毛琼更是雅相推崇。

慧持

在当时,僧人慧岩、僧慕,已先在眠蜀,受到当地人的尊敬,待慧持来后,人们都望风推服,以至于凡是来到慧持僧堂的人,都被称作“登龙门”。

僧慕幼年时就很有才华,为蜀郡僧官。慧岩博学多识,素为毛蔗所敬重。后来,蜀人谯纵,杀死毛璩,割据蜀郡,自称成都王。纵召集僧人,设立斋会,逼请慧岩,慧岩不得已只好去了。因毛璩与慧岩是多年的朋友,现在被人杀害,慧岩睹事增悲,痛形于色,因此,遭到谯纵的忌恨,就将慧岩杀了,人们都感到非常害怕、恐慌。慧持避乱来到郸县,住在中寺。谯纵有个侄子名道福,凶残无比,带兵来到郸县,到处杀人,血流成河,道福来到寺中,众僧人很害怕,纷纷逃跑了。慧持在房中盟洗,神色安详,道福来到慧身边,慧持弹指洒水,淡然自若,道福愧悔而汗流满面,灰溜溜地了。出了寺门之后,道福对手下的人说:“道德高尚的人就是与众人不—样!”

后境内清靖,慧持又回到龙渊寺,讲述演说佛经,斋戒仟悔,越到老年越加驾勤。于东晋安帝义熙八年(公元412年)卒于寺中,终年76岁。临终时遗命弟子,务要勤勉律仪,他对弟子们说:“经文上说,戒如平地,众善由生。你们的一举一动,都要谨慎啊!”又把所藏经籍法典,传给弟子道泓、昙兰。道温业行清敏,昙兰神悟天发,都继承了师父的事业。

更新日期:202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