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斯坦丁·彼得洛维奇

简介: 康斯坦丁·彼得洛维奇 (1922~1991)苏联伟大的文学家。
[展开]

康斯坦丁·彼得洛维奇的个人经历

康斯坦丁·彼得洛维奇 - 概况

康斯坦丁·彼得洛维奇 (1922~1991)

Константин Петриавлович 康斯坦丁彼得洛维奇前苏联伟大的文学家,反战主义者。

 

其出生于苏联成立之时,又于苏联解体之时去世。

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被视为苏联历史缩影。

康斯坦丁·彼得洛维奇

康斯坦丁·彼得洛维奇 - 生平

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国庆日为每年的11月7日,而正是在同一年的这个日子,康斯坦丁出生于察里津(后称斯大林格勒)的一个军官家庭。斯大林为了巩固个人地位,通过残酷的手段打击政治对手,以肃反的名义展开了大清洗。康斯坦丁的父亲被送进了古拉格群岛(劳改营)遭到屠杀,时年12岁康斯坦丁在现实的革命大动荡下写下了自己的处女作——一首悲壮抒情的长诗——《古拉格的呐喊》(ГУЛАГ Из Вопль)。二战爆发后,按苏联以“建立防止德国入侵的东方战线”的名义,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并入苏联。年幼的康斯坦丁毅然弃笔从戎,却在波兰遭遇了卡廷惨案。而后在斯大林格勒战役负伤被迫下了前线,期间表现优异也使他在战后被授予红旗勋章。在医院疗养的他结识有同样遭遇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并助其完成了日后家喻户晓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Как закалялась сталь),而他也凭借《伏尔加河畔的枪声》(Волга Берег реки Стрельба)在苏联文坛上奠定基础。同样是在叶卡捷琳堡(Екатеринбург)的小疗养院,他与年轻的爱瓦·莎拉波娃(Любовь W Шараповой 1927~1987)相识并结成连理。此后,苏联进入赫鲁晓夫时期。赫鲁晓夫用秘密报告的形式揭露了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暴行,结束了警察恐怖,释放了数百万政治犯,为近2000万人恢复了名誉,其中包括康斯坦丁的父亲。但赫鲁晓夫全面批判斯大林也一度引发东欧社会主义盟国的政治动荡,而康斯坦丁因作品《布拉格之春》而身遭监禁。(布拉格之春事件:华约公然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篇在社会主义国家列为禁书的作品在西方世界引起巨大反响,康斯坦丁也因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然而,身为政治犯的他并不能因此免受刑罚。但就在康斯坦丁为自己短暂的一生感慨时,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成为最高领导人,苏联进入勃列日涅夫时期。同年勃列日涅夫实行大赦,康斯坦丁被释放。被释之后的康斯坦丁与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化学家泡利致力于核不扩散运动,并与泡利一起再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而向来特立独行的康斯坦丁拒绝了这次题名,而由泡利一人独享。在国内看不惯苏联共产党腐败现象的康斯坦丁进行大肆抨击,1982年11月10日,长期统治苏联的勃列日涅夫去世,由原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继任为苏联最高领导人,想对于康斯坦丁给予暗杀,据说这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安德罗波夫于1984去世。而再次幸免于难康斯坦丁开始创作自传《沉思录》(Медитация Запись),其中名言被后人引用至今,如“平静的心才能看见真理。”1991年,康斯坦丁与自己故乡去世,享年67岁,在他去世后的的第二天,戈尔巴乔夫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

音译其他名字:奥斯卡金·彼得洛维奇 康斯坦丁·彼得洛夫

康斯坦丁·彼得洛维奇 - 名言

名人名言:平静的心才能看见真理。

有硬度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科学家的目的,不是诺贝尔,而是全人类的进步和幸福。

科学应该造福人类,而不是毁灭。

只有愚蠢的人才会拜托上帝,而布尔什维克人用双手改变世界。

回忆阻碍着人前行。

更新日期:202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