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钦巴图

简介:额尔钦巴图额尔钦巴图,蒙古族,嘎拉珠特氏,生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原正白旗)人,也 是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由“外蒙古”自愿入籍的新巴尔虎蒙古族的后裔。额尔钦巴图的先祖巴德玛是1734年清廷任命的世袭佐领。额尔钦巴图一生虽历任要职,但他为人随和,不摆官架子,在牧民群众中一直享有较高的声誉。1951年7月13日,额尔钦巴图因病在海拉尔逝世,终年69岁。中共呼纳盟地委、呼纳盟政府在海拉尔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称额尔钦巴图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们党的忠实合作者、朋友和一代开明人士。
[展开]

额尔钦巴图的个人经历

人物简介

  额尔钦巴图(1888~1951),男,蒙古族,生于清光绪八年(1882),内蒙古新巴尔虎左翼正白旗第二佐(今莫达木吉苏木)人。额尔钦巴图的先祖巴德玛是清廷任命的世袭佐领。

人物生平

  青少年时代,额尔钦巴图在家学习满、蒙、藏文,后入海拉尔蒙旗学校学习。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他接替父亲的职务,任新巴尔 虎左翼正白旗第二佐第九代佐领;1921年又升 任左翼总管(即今之旗长)。   额尔钦巴图担任左翼总管后,于1926年创办了新左旗有史以来第一所公办学校,招收各佐牧民子弟学习。次年,在他主持下,在阿木古郎附近兴建约100平方米、砖瓦结构的总管衙门,结束了近200年的游牧式办公状态。同时,将学校迁于此地。此后,阿木古郎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全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额尔钦巴图还个人出资,兴建阿尔山庙,并在庙内开办喇嘛医学校,培养为牧民看病的喇嘛医生(即蒙医)。实际上,他自己就是一名蒙医好手,经常给牧民看病治病,分文不收,深受欢迎。1934年,总管衙门改为旗公署,额尔钦巴图出任首任旗长。   1936年4月“凌升事件”后,额尔钦巴图于同年6月任兴安北省省长直至1945 年。其间,他利用有限的权力和个人在 牧民群众中的崇高威望,做了很多有益的事。如:为了改变逐水草而牧的生产生活方式,提倡定居游牧;婚事要简办,禁止索要大量的钱财物和牲畜;亡故者的遗体要深埋在地里,不要乱扔在草原上;喇嘛要在庙里念经拜佛,不要到牧民家里胡作非为;要讲究卫生。他还从新左旗、新右旗调出200头犍牛,无偿分送给索伦旗厄鲁特蒙古族的贫苦牧民,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   1940年,前呼伦贝尔副都统贵福80岁寿辰,因其子凌升4年前被日本军方以“通苏通蒙”罪杀害,此时弃职在家。额尔钦巴图对此深表同情,他不顾个人安危,率领各旗旗长前往贵福家中,祝贺他80岁寿辰。   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以后,在苏联红军的支持下,呼伦贝尔自治省政府(后改称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于1945年10月在海拉尔成立, 额尔钦巴图任主席。就职后,组建地方武装,治理战后混乱局面,维护社会治安,不准国民党进入海拉尔地区。同时,在东北民主联军的配合下,消灭国民党的地下武装,欢迎党所领导的武装力量接管滨洲铁路西线。鉴于战后物品奇缺和不法商人的盘剥, 在他主持下,利用苏联红军给付的牲畜款,组建巴尔虎合作社,组织货源,保证牧民群众日常生活用品的供应;恢复和兴办教育事业,支持并派一部分少数民族青年到蒙古和党所创办的东北军大、内蒙军大学习;成立巴尔虎 蒙古医院,为牧民群众看病治病;从苏联进口畜用药品,使当时发生在牧区的牛瘟得到及时控制等等。   1945年11月,中共党员苏林到呼伦贝尔地区开展工作,额尔钦巴图从此开始接触中国共产党。经过苏林等中共党员的争取和宣传教育,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从不认识、不理解到逐渐接受、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和主张,愿意同共产党合作共事。他的这一重大转变,对当时中国共产党团结、争取呼伦贝尔各族各界人士,促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6年11月,东北民主政府正式承认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额尔钦巴图欢迎中共党员高锦明、苏林参加地方自治政府的工作。同年12月,他率地方自治政府代表团去哈尔滨,拜见中共中央东北局彭真等党政领导,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激之情。通过与中共高级领导人的接触与亲眼所见解放区欣欣向荣的景象,使他深受教育与鼓舞,坚定了跟共产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1947年11月,中共纳呼工委在海拉尔成立后,额尔钦巴图积极参与了党对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的改造工作。1948年1月,呼伦贝尔与内蒙古自治区实行统一自治后,额尔钦巴图被乌兰夫任命为呼伦贝尔盟政府首任盟长;次年4 月,呼伦贝尔盟与纳文慕仁盟合并后,仍由额尔钦巴图任盟长。这一期间,他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呼盟牧区民主改革运动,并为此做出了应有的努力和贡献。由于他的贡献,党和人民也给了他很高的荣誉。1950年9月,额尔钦巴图作为少数民族参观团成员,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活动,荣幸地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51年7月13日,额尔钦巴图因病在海拉尔逝世,终年69岁。

结束新巴尔虎左翼四旗衙门的游牧式办公状态

  1927年(民国16年),新巴尔虎左翼四旗总管额尔钦巴图,将总管衙门定居于正白旗头佐游牧地沙赉特氏人祭祀的“十三敖包”(今阿木古郎),结束新巴尔虎左翼四旗衙门近200余年的游牧式办公状态。

签署呼伦贝尔地方自治原则会谈纪要

  1945年8月,苏军攻入呼伦贝尔地区之后,伪第十军管区司令官郭文林(达斡尔族)等打死所有日本军官,率部向苏军投诚。蒙(包括达斡尔族)汉地方士绅分别出面组成呼伦贝尔蒙旗行政公署和海拉尔市自治公署。10月1日,原伪兴安北省省长额尔钦巴图与蒙旗行政公署负责人德春等人,在苏蒙驻军的支持下宣布成立呼伦贝尔自治省政府,额尔钦巴图任主席,善吉密图普任副主席,德春(达斡尔族)等各族人士任参事,哈达等分任政务、财政等处处长。期间,国民党黑龙江省党部曾派专员前来企图"接收",遭到额尔钦巴图等人的拒绝。其后,自治省政府组建了呼伦贝尔保安总队,有效地维持了地方安宁和秩序。1946年3月,自治省政府改称呼伦贝尔临时地方自治政府,并任命葆定等人为索伦等各旗旗长。   1946年四五月间,苏军撤退,东北民主联军派铁路护路军司令郭维城和旅长王化一、政委苏林率部进驻海拉尔和铁路沿线,受到自治省政府的热烈欢迎。不久,苏林取代旧上层担任海拉尔市市长,又有高锦明等中共干部前来开辟地方工作。   同年10月29日,东北解放区政委会正式批准呼伦贝尔"恢复自治",成立地方自治政府,任命额尔钦巴图为政府主席,功果尔扎布为副主席,德春、李栋朝(汉族)、郭文通(达斡尔族)为参事。12月下旬,额尔钦巴图、功果尔扎布等率答谢代表团前往哈尔滨,受到中共东北解放区党政军负责人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接待。期间,东北局负责人彭真还与额尔钦巴图签署了《呼伦贝尔地方自治原则会谈纪要》,并决定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由西满军区(驻齐齐哈尔)管辖。呼伦贝尔民族地方自治政权正式成为东北解放区领导、管辖下的一级地方行政建置。

发起成立呼伦贝尔自治省政府

  呼伦贝尔自治省政府(1645年10月~1946年5月),由前伪满官员、伪兴安北省省长额尔钦巴图等发起成立于海拉尔(今内蒙呼伦贝尔市),表面上接受中共领导,内蒙古自治政府(即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成立于乌兰浩特)成立后被撤销。

著作

  额尔钦巴图精通 满、蒙、藏文,重视本民族文化、历史的研究工作。他先后著有《甘露点滴》、《性病的危害》等书,组织人员编写有关呼伦贝尔和新巴尔虎的历史资料书,翻译满文《资治通鉴纲目》等。

额尔钦巴图

更新日期:202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