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尔(钢琴家)

简介: 埃米尔-冯-绍尔(Emil von Sauer 1862--1942)是李斯特众多钢琴学生里最杰出的一位,然而,即使对资深爱乐者来说,他也只是个似曾相识却陌生的名字。但此刻,绍尔生前的显赫声望与人们对其琴技的赞叹,在沉寂数十年后,又将再度为钢琴音乐爱好者知晓。
[展开]

绍尔(钢琴家)的个人经历

基本资料

姓名:绍尔

职业:钢琴家

生卒:生于1862年,卒死于1942年

人物简介

埃米尔-冯-绍尔(Emil von Sauer 1862--1942)是李斯特众多钢琴学生里最杰出的一位,然而,即使对资深爱乐者来说,他也只是个似曾相识却陌生的名字。但此刻,绍尔生前的显赫声望与人们对其琴技的赞叹,在沉寂数十年后,又将再度为钢琴音乐爱好者知晓。

两家历史录音厂牌--Marston与Arbiter,在去年底不约而同发行绍尔演奏的唱片,前者是三张CD一套的绍尔生前商业录音全集,后者是一张1940年的广播录音。这四张唱片包含了此时所能找到的全部绍尔录音,其中部份是才发现的珍贵文献,可谓是近年最重要的历史录音发行之一。这个现象引起了《留声机》杂志的子杂志《国际钢琴季刊》(International Piano Quartery)的注意,第一期使用绍尔为封面人物,并有详实的专文介绍。

绍尔

这个情况颇令喜爱“古老”钢琴艺术的爱乐者惊讶欣喜不已。我听所谓“音效不堪入耳”的历史录音不过四年,刚入门时接触一套许多爱乐者熟悉、整理完善的唱片《李斯特学生专集》(2CD,Pearl出版),在七、八位听都没听过的名字里(后来才知道,原来他们都是世纪初望重一时的大师),我最欣赏的是罗森塔尔(Rosenthal)与绍尔的演奏,前者别出心裁的不羁乐句令人心醉,但后者端正确实的音乐语言更是耐听。我很想多找些绍尔的录音,却所得有限,因此,在一些国外杂志听说Marston要整理发行他的商业录音全集,可真是有终于等到你的感慨与喜悦呢。

幼时愚钝

绍尔于一八六二年生于汉堡,五岁由其母亲(为苏格兰裔的优秀钢琴家)启蒙 学琴,却从未是个神童——他不喜练琴,甚至被认为缺乏天份,据说十岁前的琴技进步极为缓慢,故若非其母的坚持教导,不可能成为日后的一代名家。

赴俄习艺

绍尔十四岁时听了一场俄国钢琴大师安东-鲁宾斯坦(Anton Rubinstein)的演奏会,深受感动,于是决心以音乐为终身职志并发愤练琴。不久绍尔获得弹琴给安东-鲁宾斯坦听的机会,颇受大师赞赏,推荐他向其弟——尼可莱-鲁宾斯坦(也是当时夙负重望的钢琴名师)学琴。于是绍尔于一八七九年赴莫斯科习艺,琴技一日千里,很快成为严格的尼可莱-鲁宾斯坦之得意门生;绍尔后来极感念尼可莱-鲁宾斯坦之教导,认为其弹琴原则令他终生受用。他在俄国的宝贵学习直到一八八一年尼可莱-鲁宾斯坦过世为止。

独奏生涯

绍尔回到德国开始独奏家生涯,但也谈不上什么惊人的成功,后来他于一八八四年起两年夏天至威玛跟随李斯特习琴。虽然这对青年钢琴家来说是莫大的荣耀与晋身的良机,李斯特似乎也颇赏识绍尔,但多年后绍尔的回忆却认为李斯特并没有教他什么——伟大的一代钢琴巨人已太老了,又慷慨善良得不知拒绝围绕在他身边的凡庸之徒谄媚,于是剥夺了真正具有才华的学生的学习机会。所以,后来绍尔仍认为他最重要的老师是尼可莱-鲁宾斯坦,反讽的是,我们此时提到绍尔,总不忘称他是李斯特的重要学生。

真正成功

绍尔真正的成功从一八八五年开始,那年的柏林首演使他一炮而红,乐评甚至称他为“陶西格(Tausig)二世”(按:陶西格是十九世纪中叶的钢琴技巧名家);接着他以其超卓名技与富诗意的音乐性,征服了维也纳及欧洲各音乐重镇,一八八九年的美国首演也大获成功。此后数十年,绍尔的声望与日俱增,巡回演奏的行程忙碌而频繁,曲目范围宽广,成为本世纪初的第一级钢琴大师。除了职业演奏生涯,绍尔也投注了相当多的时间在教学上,曾多年任教于维也纳音乐院,著名的门徒有耐女士(Elly Ney,是擅长演奏贝多芬的女钢琴家)。与当年时尚一样,他写了无数钢琴独奏短曲(当然此时已很少演奏),及数首钢琴协奏曲(按:有张Hyperion发行的夏尔温卡及绍尔的钢琴协奏曲,Hough弹奏,曾获一九九六年的留声机年度最佳唱片大奖)。

声望下滑

然而,从三十年代起,绍尔的声望逐渐下滑,倒不是因为他的技巧退化(从后述的唱片可证明,绍尔直到他的最晚年都保持极佳的键盘技巧),而是江山代有人才出,群众与唱片公司都认为该让杰出的新生代钢琴家渐领风骚,于是曾叱咤风云的老绍尔甚至常被迫至较小而不重要的音乐厅开独奏会。一九四二年,在动荡世局里,绍尔病逝于维也纳;过世前两周,还曾与维也纳爱乐演出舒曼的钢琴协奏曲。绍尔有他个人人格的缺点,他并不是那种慷慨、友善、大方、乐于助人并提携后进的伟大人格型音乐家;相反的,人们觉得他冷漠,待人有种天生的敌意,且言谈过于直接、不假辞色。他对待女弟子及年轻小姐特别好,晚年给人的形象常是“一群年轻美女簇拥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后来七十八岁时续弦的妻子就是他的女弟子。但对待男弟子则差得多,他们形容绍尔的确是Sour(乖戾坏脾气,恰与其名Sauer谐音)。论者以为,绍尔晚年的声望下滑,乃至身后逐渐为人遗忘,甚至名声不如李斯特其它弟子,或许与其为人缺点有关。

社会评价

即使在文人相轻极严重的钢琴界,绍尔仍是其同侪赞誉有加的第一流钢琴家,伟大的约瑟夫-霍夫曼对李斯特的众多弟子嗤之以鼻,却独独赞美绍尔,称他是真正的技巧名匠,盖绍尔融化精湛的技巧于无形,只将它当做表现音乐的必要工具,而不夸张炫耀琴技,从不像当时的浪漫派钢琴家般爱用不必要的键盘上狂风暴雨敲击来博得群众的如痴如狂崇拜。另一方面,虽然绍尔最重要的老师是俄国人尼可莱-鲁宾斯坦,他也确实学到其强大的音乐内在控制力及表现张力,然而绍尔的演奏仍距俄国学派的富戏剧性大气及厚重节奏甚远。相反的,绍尔的演奏予人印象最深刻处却是维也纳式的优雅闲适浪漫气息(我们别忘了,绍尔的后半生在维也纳渡过),其乐句进展自然流畅,且以音色美轮美奂著称。所以,几乎任何曲目都不致与其琴风相悖,尤其舒曼、萧邦、李斯特的音乐最投合他的气质。

录音全集

Marston 53002-2

1、西班牙Regals录音(1923年)

莫札特:土耳其进行曲;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萧邦:升C小调圆舞曲(Op.64-2);孟德尔颂:乘在歌声之翼;李斯特:第十二号匈牙利狂想曲

2、德国Vox录音(1925年)

李斯特:第十五号匈牙利狂想曲,第三号爱之梦;萧邦:E小调圆舞曲(遗作),摇篮曲,第一号即兴曲;舒尔兹-艾弗勒:蓝色多瑙河的阿拉伯风;绍尔:维也纳的回声等

3、Odeon录音(1928年)

4、Pathe录音(1930年)

萧邦:第二号即兴曲,幻想即兴曲,降A大调圆舞曲(Op.42),E大调练习曲(Op.10-3),升C小调练习曲(Op.25-7);李斯特:侏儒的轮舞,练习曲“钟”;贝多芬:土耳其进行曲;绍尔:数首短曲

5、Columbia录音(1938-41年)

李斯特:两首钢琴协奏曲(魏恩加德纳指挥巴黎音乐院协会乐团),第三号安慰曲,第一号遗忘的圆舞曲,第九超技练习曲Ricordanza;萧邦:F大调圆舞曲(Op.34-3),C小调练习曲(Op.25-12),F小调练习曲(Op.25-2);舒伯特:第二及第三号。

6、绍尔1940年实况录音Arbiter 114

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孟根堡指挥阿姆斯特丹大会堂乐团);萧邦:降E大调 夜曲(Op.9-2),波丽路,C小调练习曲(Op.25-12);舒伯特:降G大调即兴曲(Op.90-3);绍尔:三首短曲等

相关轶事

乐兴之时常听历史录音的爱乐者,多半知道马斯顿先生﹝Ward Marston﹞这位优秀的录音制作人,他干脆用自己的名字自创品牌,以精致严谨的态度制作珍贵的古老录音唱片。这套唱片就是他上穷碧落下黄泉,四处搜寻收藏家们仅存SP唱片的杰作,其中有些项目,例如一九二三年的西班牙Regal录音,几乎不为人知,恐怕已在世界上消失了。发掘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锲而不舍努力。

然而,这些稀世珍藏的Regal录音,其保存状况不算理想,经过马斯顿一点一点小心修补及去除过份的杂音(当然,音乐要保存下来),让人还算听得下去就是了。其中最引人侧目的当然是舒曼的大曲《狂欢节》,可惜为了配合七十八转唱片那要命的每面仅四分钟半的限制,作了不少删节,且均无视反复记号的存在,像第一首开头,连这几秒的反复也要省掉,乍听颇为错愕。可是,这真是奇妙非凡的《狂欢节》,不知是否又是为了省时间,绍尔几乎将一首首个性截然不同的短曲接续弹奏,却丝毫不勉强窒碍,通顺自然得彷如呼吸起伏一般,完全没有古今许多钢琴家为了刻意塑造各段个性的矫揉弊病。

两年后的德国Vox录音,其保存状况显然好得多,虽然还是回声录音(acoustic recording,录音时用很大的喇叭捕捉音讯),我们仍可感受琴音的光泽与泛音;于是,在萧邦的摇篮曲与李斯特的第三号爱之梦,绍尔那传说中的透明优美音色清晰可闻,使乐曲散发迷人的沙龙式抒情。此处收录两首各长七分钟的维也纳风格大曲:绍尔自作的《维也纳回声》与舒尔兹-艾弗勒的《蓝色多瑙河的阿拉伯风》,飘散末代帝国纸醉金迷的糜烂风华,是绍尔优雅身段的绝妙写照。

一九二八年的Odeon录音,已进入电气录音(electric recording)阶段,对听惯历史录音的爱乐者而言,其声音已没什么好挑惕了(当然,不习惯的人还是会听得坐立难安),马斯顿留下适量的表面杂音,也保护了原先的钢琴音质。萧邦降A大调圆舞曲(Op.42)是世纪初各传奇大师竞相灌录的华丽曲目,这儿绍尔弹出了迥异于其它大师的曲趣:他的手指运动均衡准确,自始至终保持稳定的速度,不像约瑟夫-霍夫曼不断加速狂飙;其渐弱的结尾句更是一绝(其它人都是渐强收尾的),使整首曲子听来潇洒翩翩,与霍夫曼的霸气旋风一样伟大。萧邦的其它曲目,如升C小调练习曲的慢吟低唱,两首即兴曲的自发性诗意,也都是令人满意的佳演。至于李斯特的《侏儒的轮舞》及练习曲《钟》,则轻盈曼妙,细节精确无比,显示绍尔技巧名家的头衔显非浪得虚名。

他的最晚年录音包括让人眼睛一亮的两首李斯特协奏曲(想想看,李斯特最好的学生弹的呢),但七十七岁的绍尔毕竟老了(我指的是音乐表情,不是手指),他将速度放慢,平和地弹这两首难曲,虽缺乏激情的迸发,其行云流水的乐句唱法仍有其可观处;第二号协奏曲有较高的成绩,终乐段弹得轻快整齐,显示其手指运动仍维持一流水准。本辑唱片的最后一轨录音是李斯特的第九超技练习曲Ricordanza,录于一九四一年,近八十岁的绍尔融合其注册商标的晶莹音色、优雅琴风、与超卓名技,弹出这首大曲的雄大诗意与幻想意境,美得不可思议,被誉为有史以来李斯特曲目最好的录音之一,更是绍尔一生艺术精华最后的完美展示。

此厂牌的制作人伊凡斯(Allan Evans)又是个认真成痴的历史录音迷,专门搜寻罕见的录音,并详加考证(他自己撰写极详实可读的唱片解说),以飨有考古癖的乐迷。不同于上述的录音室录音,这张Arbiter唱片让我们见识绍尔晚年的音乐会功力,两者加在一起相辅相成,代表其琴艺全貌。舒曼协奏曲呈现一种放松自在的演奏姿态,速度平稳,起伏不大,但音乐该有的丰富内容与表情则一样不少,显示浪漫派音乐的诗情与表现不一定要透过夸张的戏剧张力与弹性速度来勉力谋求。至于第一乐章结尾前数小节的不自然加速,我相信是传奇指挥家门格尔贝格的馊主意。我们可以听到一些绍尔弹错的音符,却毫不影响音乐的流畅进行,让人相信绍尔一生都是音乐厅里让听众放心的稳健钢琴家。

其它各独奏曲是在维也纳的实况演奏,本为奥地利电台的广播录音,但二次大战结束时被俄军带走了,直到苏联解体这些录音才被发掘出来。其音效自然比不上录音室的商业录音,但经过伊凡斯的用心处理,还很能接受就是了。曲目大多与商业录音不同,唯一重复的萧邦C小调练习曲(Op.25-12),两者均为1940年录音,听来简直一模一样,皆呈现绍尔雄浑的一面,却也都激昂得有所节制(他不因现场演出即失控),可见绍尔弹奏一首乐曲的一致定见。至于著名的第二号夜曲,则简洁雅致,只有清淡琴韵的纯粹美感,完全不卖弄“浪漫钢琴家”的奇特乐句造型。

哈洛德-荀伯格在著名的《伟大钢琴家》一书形容绍尔是个敏感而特别令人满意的艺术家,有风格、有趣味,集诗人与技巧大师于一身。即使他曾因人格缺点或时代潮流的不凑巧,致数十年未享他应有的名声,但透过认真有心的唱片制作,让我们今天听到的录音,则是无可取代的文雅风华与艺术之美。美,是永恒的。

更新日期:2024-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