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润珊

简介:韦润珊,地理学家。浙江省东阳市(归金华市管辖)六石镇樟村人。
[展开]

韦润珊的个人经历

简介

曾就读于吴友梅创办的私立广益高级小学(1915年并入东阳县立第一高等小学,今为吴宁镇第一小学)。1922年7月,曾参加 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一届年会。1929年起,任国立武汉大学史学系教授。他曾是《史学季刊》发起人之一。(《史学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于1940年3月由史学季刊社出版)还担任过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军官训练团总教官。1943年12月12日 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三青团”)武汉大学分团正式成立,韦润珊被任命为干事长。1947年9月,国民党与三青团合并后,担任第六届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

在 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一届年会上,韦润珊提出“地理混合编制”的议案,其理由和办法是:

“1、以自然和人文之关系为中心,否则无灵魂。

2、以地势、山川、气候、生物、住民、宗教、政治、交通诸项为纲领,否则无系统。

3、以世界各处,属于地文上或人文上之事实,分门别类,用资例证,否则无确证。地理一科,于人生最为切要。惟范围广泛,意兴索然,故初学者难之。然苟能精选教材,教授合法,则又能引其浓厚之兴味。但中学课程多至数十种,若非提纲挈要而讲之,必至茫无头绪矣。以极短之时间内,而欲举古今中外繁琐而连贯之,地理知识尽纳于儿童脑海中,亦势之所难能也。故于中学初年级课程,宜特辟混合地理一门。混合地理云者,意谓同时合中国与外国之地文地理、人文地理,参互错杂而讲之,而以数学地理开其端。务期于短时间内,灌输必要之地理知识。既读混合地理,期地学之普通知识已具,将来专攻地学,不患无基础;专攻其他科学,亦不至对于地理茫无所晓也。”(韦润珊提议,竺可桢附议)

韦润珊

该主张被1923年6月刊布的《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采纳,《纲要》指出:本科(地理学科)应注重人类生活的全体,所以中外地理的界域,首宜打破;因此采用混合编制,分不清地理课程体系,统叫地理。

部分著作目录

1作战与天时 《中兴周刊》(武昌)第134期(1936年6月)

2苏维埃俄国之地理 《地理杂志》(南京)第1卷3期(1928年)

3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地理 《地理杂志》第2卷1期(1929年)

4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地理 《地理杂志》第2卷3期(1929年)

5 赴济南参与中华教育改进社纪游 《史地学报》第二卷第一号

6 泰山纪游 《史地学报》第二卷第二号

7 曲阜纪游 《史地学报》第二卷第二号

更新日期:202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