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仁

简介: 谢志仁,男,南京大学理学博士,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导师,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第四纪研究会应用第四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等科研项目20多项。发表论著5本、论文70余篇。
[展开]

谢志仁的个人经历

简介

 

   谢志仁,男,1945年4月出生,浙江上虞人,理学博士,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自然地理学、第四纪地质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海岸与第四纪研究所所长。

兼职情况

   兼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第四纪研究会应用第四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海洋学会海岸河口分会理事、《海洋工程》第四届编辑委员会委员、《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第一届编辑委员会委员。

学习经历

 

     196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地下工程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
   1981和1986年在南京大学获得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硕士学位和自然地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68~1978年在冶金部长沙勘察公司从事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先后担任20余项工程的技术负责人。
     1986~1996年在南京大学任职,1996年以后到南京师范大学任职。曾先后担任南京大学地理学系 (大地海洋科学系)常务副系主任、第四纪环境与环境预测研究室主任、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南京大学地理学专业点主持人,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海岸与第四纪研究所所长。
    曾兼任国家教委第一届高等学校理科(地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地质地貌教材建设组秘书),第二届高等学校理科(地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自然地理学教学指导组成员)、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海岸河口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冰川与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

 

    环境演变及其趋势预测。包括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器测时期的海面变化过程及其趋势研究、海岸变迁及其数值模拟、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等研究方向,在这些研究方向上特别注重将各种定量研究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引进传统的地质地理宏观研究课题。

谢志仁

主要业绩

 

    近年来又新开辟了在环境教育领域里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新方向。曾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等科研项目20多项。发表论著5本、论文70余篇。

获奖情况

 

  获国家教委和江苏省科技进步奖3项,1995年被评为“八五”江苏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1998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第六届优秀研究生导师。

近年负责的主要科研项目如下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171009):长江三角洲地区海面 —地面系统模型研究, 2002—2004年,项目负责人;
    (2)江苏省软科学计划重点项目(项目编号:BR2002010):江苏省海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2002—2003年, 项目负责人;
    (3)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课题∶21世纪初江苏省海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2001—2002年,项目负责人;
    (4)国家计委专项:江苏省国土资源综合遥感调查项目第06课题(江苏省生态环境遥感综合调查),1999—2001年,课题负责人;
    (5)江苏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98KJB2170001):省级生态环境动态综合评价系统研究—以江苏省为例,1998—2000年,项目负责人;
    (6)教育部项目∶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2001—2003年,主要成员;
    (7)江苏省面向21世纪教学体系改革重点项目: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1998—2001年,主要成员;
    (8)南京师范大学新世纪教改工程(网络课程建设)重点项目∶第四纪科学导论,2001—2002年,项目负责人;
    (9)南京师范大学新世纪教改工程(网络课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概论,2002—2003年,项目负责人。

主要论著

 

海平面变化的小波和自回归模型集成预测试验,《海洋科学》2008年 第4期
基于SSA和MGF的海面变化长期预测及对比,《地理研究》2008年 第2期
江苏沿海海面的多尺度波动过程和趋势预测,《地理科学》2008年 第1期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的气候-海面变化数据集建设,《地球信息科学》2008年 第1期
基于SSA和AR模型的海面变化预测试验,《海洋湖沼通报》2007年 第4期
基于时间序列分解的海面变化预测,《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 第1期
基于GIS的海面-地面系统变化影响评价模型研究,《海洋测绘》2007年 第1期
黑龙江克东县全面加强人口计生网底建设,《人口与计划生育》2006年 第9期
三角洲地区海面——地面系统整合研究,《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 第2期
长江三角洲地貌演变模拟模型的构建,《地理学报》2006年 第5期
吴淞站潮位数据的小波检验和调整,《海洋湖沼通报》2006年 第1期
黄、东海海面地形在1993-2001年间的变化探讨,《测绘学报》2006年 第1期
ENSO事件对淮河流域降水的影响,《气象科学》2005年 第4期
基于遥感与GIS的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变化及驱动力分析,《国土资源遥感》2005年 第3期
基于T/P卫星海面测高的黄东海海面地形变化探讨,《海洋通报》2005年 第5期
长江三角洲地区海面—地面系统模型构建与试验,《地理研究》2005年 第4期
宁夏降水变化及其与ENSO事件的关系,《地理科学》2005年 第1期
白洋淀流域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研究,《资源科学》2005年 第2期
自然灾害对山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灾害学》2005年 第1期
利用T/P海面高度数据校验验潮站地面升降的初步研究,《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 第6期
宁夏气候变化对ENSO事件的响应,《干旱区地理》2005年 第2期
白洋淀流域景观空间格局随高程分异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 第4期
ENSO事件对淮河流域降水的影响,《海洋预报》2005年 第2期
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生态学报》2005年 第3期
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环境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石,《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 第6期
论环境教育三维体系,《教育科学》2004年 第5期
论环境科学理论作为环境教育的理论原点,《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 第4期
浙江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 第2期
成都地区土壤环境质量初步评价,《环境科学学报》2004年 第2期
江苏省湿地资源现状及其可持续利用研究,《经济地理》2004年 第1期
未来江苏中部沿海相对海面变化预测, 《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 第6期
论教育科学理论作为环境教育的理论原点,《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 第5期
山东海岛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年 第2期
平均高潮位记录分析淤泥质海岸的相对海面变化——以江苏淤泥质海岸为例,《海洋通报》2004年 第5期
加强基于互联网的第四纪科学教育,《宁夏工程技术》2004年 第3期
基于卫星平台的海面变化监测技术,《宁夏工程技术》2004年 第3期
海面-地面升降综合影响模拟和评估系统研究,《海洋测绘》2004年 第4期
相对海面变化与江苏中部辐射沙洲的变化动态,《海洋科学进展》2004年 第2期
环境教育的“热论”与“冷思”,《环境导报》2003年 第14期
略论中国绿色社区建设,《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年 第6期
从新课程标准看环境教育,《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 第21期
论创建“绿色大学”,《江苏高教》2003年 第3期
江苏的生态环境透析,《生态经济》2002年 第1期
GIS支持下文物保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东北测绘》2002年 第1期
中国东部全新世以来海面波动特征探讨,《地球科学进展》2002年 第6期
论环境教育理念建构及其实践,《教育科学》2002年 第3期
平原地区水土流失区划与评价模型试验——以江苏省为例,《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 第1期
江苏省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年 第3期
从史料记载看中国历史时期海面波动,《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 第2期
GIS支持的中国第四纪海面变化背景系统研究,《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 第4期
上海浦东YA孔微量元素变化与历史时期水体盐度波动,《水科学进展》1999年 第4期
中国历史时期海面变化(Ⅱ)——潮灾强弱与海面波动,《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 第5期
GIS支持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统: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 第3期
中国东部第四纪海面变化信息系统研究,《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9年 第1期
面向未来的海面变化研究,《地学前缘》1997年 第2期

参考资料

 

http://www.xieshi.org/forum_view.aspforum_id=12&view_id=517
http://dky.njnu.edu.cn/news.aspid=198

更新日期:202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