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萍

简介: 崔玉萍,豫剧旦角。河南省温县人,出生于1966年。师从张宝英2004年参加崔兰田大师音配像的工作(在《对花枪》中扮演姜桂枝);2005年参加了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为纪念崔兰田逝世三周年的专场演出;2006年参加河南小皇后豫剧团《铡刀下的红梅》被列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预选的排练与演出。
[展开]

崔玉萍的个人经历

崔玉萍 - 简介

崔玉萍,女,豫剧旦角。河南省温县人。出生于1966年,农历丙午年。

崔玉萍 - 经历

同许多热爱戏曲的女孩一样,从小就想唱戏,10岁那年背着妈妈带她去温县豫剧团报考。崔玉萍12岁那年,温县戏校几经筛选,使她名登“金榜”,圆了她想当演员的梦。
温县戏校是县办,但很正规。戏校不惜重金,从剧团请来教学经验丰富的老艺人,从唐山请来京剧界的技艺精湛的武功教练,还请来了曾经在香玉剧社工作过的见多识广的艺术家担任教师。老师们教戏,要求十分严格,学生们从武功的一招一式到唱腔的一板一眼,都必须做到一丝不苟、准确到位,而且坚持学习与演出结合,注重舞台艺术实践,正因为如此,崔玉萍这一届的同学才出现了她和崔玉荣、原淑静等这一批出色的演员。
1987年,21岁的崔玉萍正式调入温县豫剧团任演员,她上演的第一个剧目、扮演的第一个角色就是《桃花庵》中一号人物窦氏。
张宝英正式表态后,温县宣传、文化主管部门于2004年4月9日,为崔玉萍举行了盛大的拜师仪式,从此,崔玉萍找到了她攀登艺术高峰的领路人。
2008年4月到河南省豫剧二团工作。

1987年,21岁的崔玉萍正式调入温县豫剧团任演员,她上演的第一个剧目、扮演的第一个角色就是《桃花庵》中一号人物窦氏。《桃花庵》是一出流传已久的传统剧目,也是崔兰田先生最具代表性的“看家戏”,崔兰田的高徙、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张宝英对此剧作了出色地继承和发展。此剧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再加上情节曲折、人物典型、语言生动鲜活、乡土气息浓郁,因而流传很广。
上世纪六十年代,崔兰田和她的合作者对《桃花庵》一剧进行了再创造,他们剔除了原剧中的糟粕,尊重观众的欣赏习惯,着力塑造窦氏、陈妙善这两个善良的妇女的性格牲,描写张才给她们带来的悲剧命运。剧中突出表现窦、陈二人由怨恨到谅解,以至相互同情,反映了这两个被欺骗的妇女惺惺相惜和认识上的改变,从而使主题鲜明,内容健康,体现了积极的反封建意蕴。同时,他们还把原来陈妙善的轻浮多情、以身相许,改为是张才对她的甜言蜜语和苦苦追求,才使他们苟合。对窦氏某些歹毒刁钻的思想行为作了删除,使这两个典型人物更加合理。
崔玉萍刚演出《桃花庵》时,年方21岁,对上窦氏的思想内涵,并无深刻的理解,她完全是按照张宝英的表演唱腔“照猫画虎”地托了下来。因为表演真切、唱腔优美、扮相俊丽、做戏大方,深受各地观众的欢迎。

崔玉萍 - 拜师张宝英趣事

真诚感动了张宝英,广大观众对崔派艺术的热爱,更加坚定了崔玉萍学演崔派剧目的决心和信心。团里决定排演崔派名剧《卖苗郎》,崔玉萍扮演一号人物柳迎春,她仍是跟着录音机学张宝英的唱腔。后来买到了《卖苗郎》的光盘,能看到张宝英扮演柳迎春的舞台形象,张老师那沁人肺腑的唱腔,细致入微的表演,使崔玉萍深受震撼,为之陶醉,她萌生了一个念头,一定要见到张宝英老师,当面向她请教。但是,怎样才能见到她仰慕多年的张宝英老师呢?没有张老师的电话,就打114查询,查询台总共给她提供了14个名叫张宝英的电话,一一打过,都不是安阳市豫剧团的演员张宝英。焦急中的崔玉萍想到,剧团不是归文化局管吗,她从安阳市文化局终于问清楚了已经担任安阳市文化艺术学校校长张宝英办公室的电话。这时,崔玉萍却犹豫起来了,她想,张老师那么忙,和我素不相识,会不会不予理睬,该给她说些什么呢?一心想见到张宝英的崔玉萍又想到,如果自己没有勇气、没有闯劲儿,那就什么事情也办不成,想到这里,她用颤抖的手指拨通了张宝英的电话,当耳机里传来了“我是张宝英”的声音时,激动的崔玉萍把早已想好的话像背戏词似的一口气说了下来:“我叫崔玉萍,是温县豫剧团的演员,十几年来我专心学习崔派表演唱腔,但只能学个大概,现在很想见到您,得到您的占拨与指导……”
张宝英不认识崔玉萍,不了解她,不能立即明确表态,只好说:“我这一段比较忙,身体也不太好,等到有时间再约吧。”

这一等,时间过了两个多月,坐立不安的崔玉萍连电话也不敢打了,还接连做了几个见到张宝英、老师不理睬她的梦。同事告诉她,梦境都是反的,梦里的张老师不理你说明她愿意见到你。崔玉萍抱着侥幸的心理,再次给张宝英打了电话,让她喜出望外的是老师约到安阳家中见面。
崔玉萍如约到达安阳,当她见到张宝英老师时,出乎好的想像,老师是那样的和蔼可亲,那样的质朴无华,没有一点艺术家的架子,崔玉萍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张宝英简单问了问崔玉萍的情况,让她唱一段《卖苗郎》中柳迎春演唱的【散板】:“太康的地太康的天,太康的黎民要死完,旱三年呐涝三年,一连六年没收田。涝天遍地人稀路断,旱天枝头着火冒烟……”
在崔玉萍演唱的过程中,张宝英频频点头,崔玉萍唱完她说:“豫剧的【散板】很难唱,但许多巧妙的东西就在【散板】里边。你热爱崔派艺术,而且演了许多场崔派剧目,这很值得珍视。只要观众需要,咱们就应为发展崔派艺术而共同努力。”
接着,张宝英给崔玉萍讲了崔派艺术的特点:
“崔派唱腔低沉委婉,细腻抒情,音域宽广,共鸣和谐。唱腔间区跳度较大,对比鲜明,节奏强烈,归韵多用鼻音和胸腔,显得凄婉、深沉;演唱中多以下滑音和上下二度倚音作为唱腔的结尾,借以表现人物哀怨缠绵、悲伤痛苦的思想感情,认人听来回味无穷。”
讲到兴起,张宝英又边唱边说:“比如《桃花庵·盘姑》一场,根据窦氏情绪的变化,在她的唱腔中运用了【滚白】、【二八板】、【紧二八】、【慢板】、【流水板】等板式,把她愤怒、绝望、怨恨、无奈的不同情绪,层次分明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使观众受到强烈的感染,这也是崔派表演艺术魅力之所在,这些特点,你要仔细揣摩。”
站在张宝英面前的崔玉萍,亭亭玉立,相貌端庄,性情和善,举止大方,给张宝英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她心想,这个可爱的崔玉萍很可能就是继承、发展崔派艺术的一名优秀的后来者,这个徒弟我收定了!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张宝英正式表态后,温县宣传、文化主管部门于2004年4月9日,为崔玉萍举行了盛大的拜师仪式,从此,崔玉萍找到了她攀登艺术高峰的领路人。

崔玉萍 - 参演《铡刀下的红梅》趣事

2006年参加河南小皇后豫剧团《铡刀下的红梅》被列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预选的排练与演出。在《铡刀下的红梅》中扮演奶奶一角。导演只给崔玉萍两天准备的时间,她既要记台词,又要记调度,同时还要学会老年人的动作和台步,体会“奶奶”在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这种高难度的紧迫的工作任务,使崔玉萍曾经想到退却。张宝英老师在电话中郑重地说:“干工作就是去战胜困难,多学多练,咬着牙也要完成任务。你能参加演出这个好戏,又遇到这么好的导演,如果你放弃这项工作,只怕一辈子再难找到这么好的机会……。”
《铡刀下的红梅》是一出思想性与艺术性很高的好戏,此剧出色地体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高度融合,人物刻画得好,语言相当精湛,尤其是刘胡兰和奶奶的几段唱词写得非常生动。崔玉萍喜爱这些感人肺腑的词汇,喜爱这些撼动心扉的旋律,因而好唱得声情并茂,余音绕梁。仅举出奶奶的重点唱段,与有识之士共赏:
紧紧将儿怀中抱,
滚滚热泪涌如潮,
我的兰子啊,奶奶的好宝宝,
儿受折磨如同把奶奶的五脏掏。
莫怪奶奶我见你把泪掉,
我的兰子啊你可知晓,
咱全村家家户户老老少少,
一个个眼泪巴巴都在为你把心操。
胡兰子你落进这闫王庙,
奶奶我分明是黄泉路口把儿来瞧。
我怎能不落泪,我怎能不嚎啕,我的兰子啊!
儿还是刚出巢的黄咀幼鸟,
儿还是乳臭未干的茸毛羊羔,
儿还是刚拔节的一棵嫩草,
儿还是正在抽芽的一棵树苗。
怎忍见黄叶未落青叶掉,
怎忍见老树未枯新枝凋!
我的好兰子,我的好宝宝,你还太小太小,
奶奶我怎忍见儿血染铡刀!
演唱这段情深意切令人断肠的戏,崔玉萍非常投入,她倾入了自己的全部感情,既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观众。她以顽强的意志、刻苦的努力,出色地完成了扮演奶奶的任务,扮演这个角色,在她20多年的艺术生涯的画卷上,记上了浓重的一笔。《铡刀下的红梅》取得的非同寻常的成绩,其中也包含了崔玉萍付出的辛苦。

崔玉萍 - 主要活动

纪念崔兰田先生逝世三周年

2006年4月5日,农历丙戌年三月初八日,河南省内外崔派弟子及豫剧表演名家纷至安阳,到崔兰田先生墓前敬献鲜花,纪念崔兰田先生逝世三周年。 纪念专场演出在金象宴宾苑戏曲茶座举行,以缅怀一代豫剧大师崔兰田先生,寄托人们对她的哀思。“博取众家之长,弘扬崔派艺术”的匾额悬挂在舞台对面,舞台正中摆放着崔兰田先生的巨幅照片,书画名家专门为大师敬献的多幅字画分别悬挂在两边的金丝绒幕布上。
专程从郑州赶来的魏云、柳兰芳和来自河北邯郸的胡小凤等省内外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以及崔大师的弟子、安阳市豫剧团副团长崔小田等先后登台表演了《秦香莲》、《对花枪》等崔派豫剧传统剧目。

崔玉萍

更新日期: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