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铁生

简介: 南铁生著名京剧旦角。
[展开]

南铁生的个人经历

南铁生 - 简介

南铁生(1902-1991),湖北浠水人,南元超将军之长子,早年丧父。师从王瑶卿,专攻青衣,经典剧目《太真外传》、《宇宙锋》。票友“下海”,艺宗梅派,得其真传,曾演出《廉锦枫》全剧,向有“汉口梅兰芳”之誉。后定居北京,1991年于北京去世。 

《诗非梦──一代艺人南铁生》

 

 南铁生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叶票友下海唱戏的成功典范,本书中细数他学戏,唱戏的心路历程,以及他对戏剧的体会与看法,颇值行家参考。同时,他也畅快地谈论他拜师“通天教主”王瑶卿先生学艺的过程,傍及他与“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和“小生泰斗” ,叶盛兰,俞振飞诸先生亲身交游相儒以沫的认识与感受。内容深刻,语出真挚,道尽大时代变动中的诸般悲欢离合,读来真是娓娓动人。

南铁生 - 经历事件

1937年9月,农历丙子年:汉口市剧业剧人劳军公演团第一次公演
汉口市剧业剧人劳军公演团第一次公演在新市场大舞台如期举行。大舞台以及各个分剧场的京、汉、楚、话、评、绍兴戏各剧种,场内和外边戏院的优秀演员都来参加,叫作“联合总动员”。这样的“联合总动员”共举行了十余次,其它则是由某一大剧种或大戏院单独承办。在朱双云等领头人的努力和艺人们的踊跃赞助下,劳军公演每星期三按时举行,坚持不懈。当时在武汉的外地人很多,京剧吸引这方面观众的能力胜过地方剧,加以名演员多,票价较高,成了公演的重要力量。每逢“联合总动员”自然参加,独自承办的也有十余次。那时戏曲艺人社会地位低下,多数衣食不周,大家凭着一腔热血,挽救民族危亡。平时分散在各剧场,演出时集中在一起,名演员合作配戏,排出最佳阵容和最佳戏码,力求增多捐款。

南铁生

劳军公演还到医院去演唱慰问负伤官兵,数次举办为难童募捐义演,并且在戏剧界内部举办献金活动,京剧艺人们也都踊跃参加。

 京剧票友也参加了劳军公演。这次各票房联合起来,承担了劳军公演团的三场募捐任务。实力雄厚的铁路票房(其主要旦角南铁生)还另外举办了两场义演。

1949年6月,农历戊子年:汉口大舞台改名人民剧院
解放军四野政宣部平剧工作团接收了汉口大舞台,改称“人民剧院”。平剧工作团演员南铁生(稍后离开武汉)、郭叔鹏等人转入地方,成为人民剧院的基本演员,人民剧院还陆续约来名演员董俊峰、董少英、李万春、曹慧麟等,继续演传统戏。

中国戏曲改进会发起人大会举行

 1949年7月28日,农历己丑年七月初三日,9时

中国戏曲改进会发起人大会在北京饭店举行
会场悬有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题词:“推陈出新”、“开展平剧改革运动”,指示了戏曲界当前的任务。到会者发起人百余人。由欧阳予倩主席,他说明召开这个大会是接受了文代大会的指示,来完成改革戏曲的任务。接着由全国文联主席郭沫若讲话,他说:在中国,旧戏曲的改进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因为戏曲在群众中有广泛的影响,它是土生土长的民族形式,一种综合的艺术,是很重要的社会教育工具之一。在今天这个崭新的人民自己的时代,不仅旧戏曲要改进,一切旧文艺都要改进,连同我们自己也要改造,应该坚决走向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方向。改进戏曲,不仅是改进戏曲本身,而是为了改进社会,改造人民的旧思想。戏曲工作者首先要努力进行自我教育,从思想上改造自己,才能帮助教育别人,完成戏曲改革的任务。最后,他并就《霸王别姬》、《三岔口》两戏提出改进的意见。

接着有前延安平剧研究院院长杨绍萱、全国剧协主席田汉、全国曲艺改进筹委会主任委员赵树理、华北文委会旧剧处主任马彦祥、北平国剧工会负责人叶盛章等发言,大家一致认为今后戏曲的改进要在毛主席的文艺方向下,为广大的人民服务。并就“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组织、有计划、群众性、全国性的进行改革”以及“培养新干部”等问题提出具体的意见。
阿英同志报告筹备经过后,推选:王聪文、田汉、白云峰、沙梅、阿英、阿甲、李一氓、李纶、李少春、吴天宝、周扬、周信芳、袁雪芬、夏衍、马少波、马彦祥、马健翎、张庚、高步云、梅兰芳、程砚秋、焦菊隐、杨绍萱、叶盛章、董天民、赵树理、赵子岳、刘芝明、韩世昌、齐燕铭、欧阳予倩等三十一人为筹备委员。随后,周信芳、焦菊隐等多人发言,一致认为解放后旧艺人翻了身,今后应加强团结努力学习,改造自己为人民服务。最后并推出欧阳予倩、杨绍萱、田汉、阿英、马少波五人负责起草宣言。




更新日期:2024-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