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山

简介: 杨明山,又名杨明畅,河南新县人。1905年3月出生于新县郭家河乡麻布村。幼时读过两年私塾。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方面军连指导员、营政委、团政委。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八路军留守处组织股股长、新四军第五师团政委、民主建国军师参谋长、冀鲁豫军区分区副政委。建国后,历任平原军区干部管理部副部长、政治部副主任,河北省军区副政委。1964年晋为少将。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展开]

杨明山的个人经历

人物生平

  1929年春,加入农民协会。7月任赤卫军营长。11月,加入中国共 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编入红一军二十七团三营八连,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连长、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

  1932年8月的黄陂战斗中,他率领一个排从正面发起进攻,经过3小时激战,击伤敌骑兵连长,俘虏全部守敌,为主力部队西进拔掉了一颗钉子。

  1933年任二十四团特务营政治委员、八十一团二营政治委员。部队入川后,为配合主力部队东进,杨明山奉命率一个营牵制敌罗炎辉部4个团的兵力,在南部县周旋3个多月,他采取昼伏夜战、一点点吃掉敌人的战术,把敌人拖垮,缴获枪支400多条。是年11月,升任二十七师七十九团政治委员。在古楼山战斗中,师政委负伤后,部队交给杨明山指挥,他以4个营的兵力抗击敌4个团的进攻,敌人在飞机大炮狂轰滥炸的掩护下,多次发动进攻。他带领部队坚守阵地。激战竟日,将敌击溃。

  1934年春,参加万源战役后,调任八十团政治委员。奉命率部袭击青龙观,进军罗文坝,又翻越大巴山参加陕南战役。

  1935年5月,杨明山随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南后,入红军大学学习。是年底,调任红三十军第九十一师二七二团政治委员。

杨明山

  1937年9月,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兼任区队长。次年5月毕业后,任八路军第二留守处组织股股长、八路军总政治部直属工作部组织干事、后勤部管理处长、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三十八团政治委员。

  1946年5月,蒋介石蓄意发动内战。中原突围前夕,组织决定部分干部化装回华北。杨明山挑着一担烧纸化装回返,到许昌时钱用光了,只好沿途乞讨、露宿月余,行程千里,到达晋冀鲁豫军区驻地河北武安县。不久,任民主建国军第二军五师参谋长,参加改造刚刚起义的高树郧部。

  1947年2月,师部的旧军官发动兵变,杨明山在上级的布置下,发动骨干和进步士兵,逮捕了师长、科长等一批顽固分子,稳定了部队。后经几个月的整训,该师奉命开赴解放战争前线,圆满完成了改造旧军队的任务。嗣后,杨明山任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军政处处长、豫北军分区副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明山任平原军区干部部副部长、政治部副主任,北京军区炮兵部干部部长,河北省军区干部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

人物荣誉

  1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2 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 勋章

  3 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4 二级解放勋章

  5 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人生夙愿

  八路军老战士杨仲山最后的人生夙愿,就是在有生之年,能见见他在1940年8月在战争中救下来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

  回忆在战火中救出日本小姑娘美穗子的故事

  1940年8月,八路军在敌后发动了闻名中外的百团大战,在中国人民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壮丽的篇章。我军在取得重大军事胜利的同时,在发扬革命人道主义方面,也为举世所赞扬。在战火中救出日本小姑娘美穗子,就是其中一例。百团大战已过去六十多个春秋了,我对救孤女美穗子那段历史仍记忆犹新。当时我所在部队是聂荣臻司令指挥的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三团一营四连,我是该连通讯员。

  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正太路。这条从正定到太原全长249公里的战略交通是华北敌人赖以掠夺华北、保障全局的大动脉。此线上有敌人重要的能源基地一阳泉和 井陉两座煤矿。我团这次主攻的目标是井陉煤矿。8月13日,我连随全团从易县魏村出发,向正太路疾进。经过7天跋山涉水,来到了距井矿一公里多地的王舍村。

  从我们掌握的情况和现场观察得知,井陉新矿又叫东王舍矿,由日军独立混成第八旅三十五大队二中队及200多名伪矿警驻守。整个矿区布防严密。沿矿区周围修了十几座碉堡,架设了电网;矿区东隅的小土山为全矿制高点,山脚前筑有长长的一座2米高的青砖围墙,上面筑有射击孔,围墙还连结着一座7米多高的炮楼;土山的半山腰架有两道铁丝网,西面山腰处筑有一中型的水泥碉堡,面向车站方向盘踞着;山顶上同样筑有一座水泥碉堡,各碉堡之间都有交通壕连接,敌火力可以控制整个矿区,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当时我营的任务是攻克井陉矿,消灭守敌,最后破坏煤矿设备使之陷于瘫痪。我连的任务是攻占煤矿制高点小土山碉堡,然后向车站方向发展。二连则向新矿西门突击。8月20日夜9点,我们沿着通向新矿的园子沟运动,利用月光照射下的土坎阴影隐蔽接近敌人,山顶碉堡的控照灯不停地在我们头上晃动,我们在距围30米处停下来,占领阵地,面对阴森森的炮楼,围墙,架好了机枪。

  晚10点多钟,嘹亮的冲锋号响彻夜空,全连六挺机枪同时向敌人射击。与此同时,工兵与煤矿工人配合,切断了电源,顿时整个矿区一团漆黑。战士们在火力的掩护下勇猛冲锋,迅速占领了围墙和炮楼。惊慌失措的敌人猝不及防,仓皇地撤到山顶碉堡和交通壕里进行顽抗。经过短暂准备,我们发起了第二次进攻。由于敌人居高临下,部队在山腰的铁丝网前受阻。

  此时二连矿区西门发起攻击,因敌人火力薄弱,道路平坦,战斗进行的非常迅速,一举攻克西门。整个新矿区已为我们控制。8月21早晨4点左右,我连阵地上二排战士终于开壁了两条通路,在猛烈的火力掩护下冲上土山,沿山顶的交通壕和敌人展开了争夺战,在我们勇猛的冲击下,敌人向西节败退,一直退到火车站上,凭借熟悉的地形负隅顽抗。在一阵炮火之后,我随连长韩金铭、四班长和卫生员小李,四人冲击山下的碉堡。这时里面还冒着硝烟,我们看到几具日军的尸体横在地上,其中还有一具是日本妇女。使大家惊奇的是,在她的身边有一个五岁多的日本小女孩木然的站在那里,用恐惧的目光呆呆地望着我们,又看着地上已死去的日本妇女。大家断定:这是敌人的家属,是个无辜的孩子。这时车站的敌人还一个劲向碉堡射击。连长看到这些情形,马上命令我说:“杨仲山,快把这小孩护送到营部的救护所去!”我把她抱起,迅速地撤离了这座还在受到敌人射击的碉堡,沿交通壕往回返。

  天色依然很黑,除了阵阵闪着的爆炸的火光,四处没有一点灯火。我拉着小女孩慢慢往下移,来到半山腰,我抑起小女孩踏过已被我军推倒的铁丝网,又托起她翻过那堵围墙。一路上走走停停,生怕不幸踩上地雷。大概是由于激烈的战火和死去亲人的突然打击,小女孩也不哭闹,只是乖乖地跟着我走啊走啊。疲劳和饥饿使得她本来很弱小的身躯更显得无力。她决不会知道,此时此地发生的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是什么人护送她撤离险地,保护了她的小生命。走过崎岖的山地,终于来到通往东王舍村的大路,再走一会儿就到营部了。我深深地松了口气。突然,从东王舍村北传来激烈的枪声,手榴弹火光闪闪,子弹呼啸飞过,近处还有嘈杂的喊声。这意外的情况使我很吃惊:怎么会在营部方向有敌情呢?凭我一个人,又带着小孩,决不能贸然行动。我迅速地抱起她一头钻进路旁的高梁地。枪声时紧时松,我带她向高梁地深处转移,同时做好战斗准备。

  不一会枪声渐渐稀疏了,高梁叶上的露水打湿了我们的衣服。在清晨中似有一丝凉意。我怕小孩着凉,蹲在地上楼紧了她。随手揪下高梁叶为她驱赶蚊子。远处停止了枪声,我紧张的心情松弛了许多。东方的天色泛起了鱼肚白,我们又向深处转移了一段,找到一块干燥土坎坐下来休息。天慢慢地亮了,我这才清楚地看到她憔悴的面色。经过一夜惊吓和疲劳困倦的折磨使她的两眼深深陷了下去,但天真的面庞依然很逗人喜爱。只是她的两只眼睛总是凝视着一个方向。我猜想死去的妇女一定是她的妈妈。一个幼儿在异国他乡,又死去母亲,这是何等不幸啊。我会些只言片语的日语,可是要来慰藉一个失去母亲的幼小心灵是远不能胜任的。我只得用手比划着,问她肚子饿不饿?随手又从挎包里取出我们叫做“饼干”的白面薄饼给她,开始她摇摇头,我一边比划一边吃,再给她,她便接过去勉强吃了点,干巴巴的实在难咽。

  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枪声早已停止,我们离开潮湿的高梁地,沿大路赶到营救所。我向营长赖庆尧汇报了抢救日本小

  姑娘的情况。营长表示,要好好顾她,赶快往后方送。完成护送日本小姑娘的任务后,我8点多钟赶回连队,小土山仍然遭到日军的轰击。这时二排已经冲过铁路,向车站前进。过了一会,营长来到我连小土山阵地上,指挥我们加宽了交通壕,同时我们把日本小女孩母亲尸体和几具日军尸体在土山南坡上控坑掩埋了。战斗仍在继续,我连三排接受任务准备攻夺车站。我趁三排准备之际,从小土山下来,到了山前的一座三合院里搜索。院内东厢房里还冒着烟,听说这就是那个小孩的家,她爸爸是副站长加藤。

  上午11点多钟,我们四连由矿区回到东王舍村休整。下午1点马庄增援新矿之敌趁我们休息前来袭击我连,我们与营部重机枪排奋起反击,将敌击溃。当晚6点多钟冒着倾盆大雨去执行攻打老矿据点的任务。22日拂晓,战斗还在进行,我连奉命撤出战斗,返回出发地小作村。几天后,我在《晋察冀日报》上看到聂荣臻司令员已派人把日本小姑娘送回日军驻地的报道。我当时就想:日本把战争的烈火烧到中国来,可日本小姑娘,你是无辜的,有多少中国人在关心和帮助你呀,祝你从今以后好运吧。

材料学博士

  男,1963年8月出生,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博士,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博士后,曾任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工程塑料研究组组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总工程师,海尔新材料研发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现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高分子物理与化学、高分子材料改性、高分子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加工与应用。

  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主要代表作有:

  1、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中国塑料;

  2、马来酸酐固相接枝PP的研究,塑料工业;

  3、“高光效膜”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塑料科技;

  4、聚苯硫醚的固相成型工艺研究,塑料工业;

  5、尼龙u20136与改性PP的共混研究,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6、纤维素的粘弹性研究,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主编《塑料改性工艺、配方与应用》,50万字,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先后负责国家、省部级、大型企业科研项目十多项,获得专利3项。如:山西省“八五”科技攻关项目“混合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研究”,1992年通过省级鉴定, 国内领先;山西省“八五”科技攻关项目“淀粉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1993年通过省级鉴定,国内先进;轻工部“八五”军品科技攻关项目“耐高温外包覆层的研究”,1993年通过部级鉴定,国际先进。国防科工委重点项目“尼龙u201311工程”,1995年通过委级鉴定,国际先进水平。海尔集团重点项目“高性能PC/ABS合金”,2001年通过省级鉴定,国际先进水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北京物质基地创新项目“纳米复合棚膜的研制”,2001年通过成果鉴定,国际先进;海尔新材料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2亿元;海尔集团重点项目“导电涂料”,2002年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国际先进;国家高新技术新材料产业化示范项目“环保型电磁屏蔽材料的产业化”,总投资:8000万元;云南省重点项目“硅灰石增强聚丙烯家电用材料的研究”,2004年通过省级技术鉴定。

  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博士研究生2名。现承担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及国家高新技术新材料产业化示范项目一项。

  1995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和2001年获海尔集团先进工作者,2004年获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更新日期:202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