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训诚

简介: 夏训诚,地理学家,西域地理研究专家。1980年随科学家彭加木一同进入罗布泊,之后的20多年间先后28次出入罗布泊考察,脚步遍及罗布泊的每一个地区。
[展开]

夏训诚的个人经历

夏训诚 - 人物简介

 夏训诚(1934- ),地理学家。江苏高邮人。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历任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天山托木尔峰登山考察队负责人,新疆罗布泊综合考察队队长。长期从事沙调查、地学考察工作。主编的《罗布泊科学考察与研究》和《神秘的罗布泊》,为正确认识罗布泊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对丝绸之路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编有《新疆沙漠和改造利用》。发表了有关地貌、沙漠的论文、报告数十篇。

夏训诚 - 个人经历

1、中学期间他接触到斯坦因、斯文·赫定等人的著作,深为书中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和罗布泊的描述所吸引,燃起了对地理的浓厚兴趣。高中毕业后,夏训诚报考南京大学地理系,专修自然地理专业,在中国的大西北一待就是49年。他是中国进入罗布泊科考次数最多的科学家,为中国赢得了该研究领域的发言权;

2、1980年中国科学院成立的首次罗布泊考察队,彭加木和夏训诚分任队长和副队长。此后,20年多至今,夏训诚前前后后率领科考队25次进入罗布泊,脚步遍及罗布泊的每一个地区,继续着彭加木未竟的罗布泊科考,将其作为自身毕生的事业。

夏训诚 - 任职情况

1、1957年大学毕业分配至新疆工作。

2、历任中科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和兰州沙漠研究所所长,联合国环境署国际干旱区开发委员会委员,中国治沙与沙产业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常务理事、干旱区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

夏训诚 - 罗布泊科考之旅

 28年前,就在彭加木失踪的那次罗布泊科学考察中,彭加木任科考队队长、夏训诚任副队长,他们是科研伙伴;而即将于11月25日启程的“东方道迩罗布泊大型综合科学考察”,将是夏训诚第29次踏上罗布泊科考之旅。作为首席科学家兼科考队队长,他将率30余名科学家,对这一地球“旱极”进行为期一个月共15个专题的综合科考。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科学探险普及宣传中心联合主办了这次科考。11月8日,就在此次科考启动仪式之后,夏训诚以《罗布泊地区环境演变与区域发展》为题,为公众讲述了探寻“大耳朵”之谜、罗布泊游移之谜、楼兰古城消亡之谜……

已故中科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刘东生,曾这样诠释罗布泊科考的重要意义:“罗布泊是一个地质学实验室,第四纪地质的许多科学问题,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满意的答案。”夏训诚则将罗布泊的自然与社会特点概括为4个中心:中国和亚洲大陆干旱中心;塔里木盆地积水和积盐中心;沙漠分布和风沙活动中心;古代人类文明活动中心。

罗布泊及其临近地区,位于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东接甘肃省、西临塔里木河下游、北为天山前山带觉罗塔格山、南至阿尔金山北麓,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美国遥感专家艾尔·巴兹,其家中挂有卫星影像图罗布泊“大耳朵”

“1980年5月,我随中科院沙漠考察团访问美国。在遥感专家艾尔·巴兹家做客时,发现他家赫然挂有罗布泊‘大耳朵’卫星图,艾尔·巴兹还向我们询问图中‘耳轮’、‘耳垂’和‘耳孔’各表示什么。”

夏训诚介绍说,罗布泊干涸湖盆的形状,在地球卫星拍摄的影像上,极像人类耳朵的轮廓,于是“大耳朵”之称便延续下来。 

夏训诚进一步介绍说,如果人们将卫星图像上的“大耳朵”,按位置套叠在有地形标高的地形图上,就可发现“大耳朵”的范围,恰恰是罗布泊海拔高程780米等高线,测量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其中 “耳轮”是湖水退缩蒸发的痕迹,而非湖岸阶地和湖岸堤;“耳孔”是伸入湖中的半岛,它将罗布泊分为东、西两湖;“耳垂”则是喀拉和顺湖注入罗布泊形成的三角洲。

夏训诚强调,通过水准测量、光谱测定、分段采样分析和对1958年航空图像的判读及有关文献的综合分析,人们对“大耳朵”有了新认识,其中之一即是 “大耳朵”系湖水迅速退缩形成,其具体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最初的四五年。19世纪下半叶出现的罗布泊探险考察热,延续了一个多世纪

“自19世纪下半叶出现的罗布泊探险考察热,延续了一个多世纪。仅1876年~1982年的百余年间,前往那里的国外探险队就有42个之多。”

夏训诚简要回顾了这段历史:最早游历罗布泊并有记载的外国人,是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他于1271年从罗马出发,沿古丝绸之路历时3年到达中国,而后在中国生活了20年,《马可·波罗游记》和《马可·波罗行记》记录了这次考察成果。

沙俄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曾先后5次进入中国西北腹地,其中两次到达罗布泊,时间为1876年~1877年、1883年~1885年。

瑞典人斯文·赫定先后6次到达中亚和中国新疆,其中3次进入罗布泊。1900年3月,斯文·赫定在罗布泊西北考察时,其维吾尔族向导艾尔得克,为寻找遗失的铁锹而偶然发现一座古城;第二年斯文·赫定重新回到这里发掘,在古城中找到了一批佉罗文和汉文木简,并发现简文中有“Kokalna”一称,故斯文·赫定推断这座古城遗址就是“楼兰”。 与此同时,他还提出罗布泊是游移湖的理论,认为其南北游移一次的周期是1500年。

美国人亨廷顿曾于1905年考察罗布泊,他从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出发,提出罗布泊是“盈亏湖”的理论,认为罗布泊原是内陆海,2000年前面积很大,而现在的罗布泊是经过二次干湿变化的结果。

英国人斯坦因先后3次考察中国新疆和西藏,其中两次进入罗布泊。他在罗布泊地区测绘并完成了1∶253万的地图。

日本人桔瑞超,1910年在楼兰古城遗址发现前凉西域长史李柏给焉耆王的书信木简,证明东晋时期楼兰在西域居重要地位。

中国清代以前对罗布泊考察的有关记载有: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穆天子传》,记述西周穆王在公元前985年~公元前980年游历西域至罗布泊;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曾记载汉代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开拓穿越罗布泊地区南北两条丝绸之路;北魏郦道元于公元518年~524年著《水经注》;唐代玄奘于公元627年从长安出发前往印度,沿途考察情况可见其弟子辩机撰写的《大唐西域记》。 清代当政者为开发新疆,曾多次组织罗布泊地区调查。

近代中国科学工作者有组织地考察罗布泊,主要有3次。第一次是1930年~1934年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进行的考察;第二次是1959年中科院新疆综合考察队对罗布泊的考察;第三次是1980年~1981年,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考察队3次深入罗布泊。

此后,地矿、考古、科研、教育等部门相继前往考察。其中中国地质科学院王弭力教授组织的罗布泊钾盐考察,为我国罗布泊钾盐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3年~2004年,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再次组织罗布泊科学考察,基于多年积累的一系列新发现、新结论,进一步揭开了罗布泊神秘的面纱。譬如,在罗布泊是否游移问题上,中国科学家进行了实地测量并运用现代航片资料进行分析,认为从高程上看、从河流湖泊关系看、 从沉积和吹蚀程度看、从湖底沉积速率看、从沉积物中花粉分析看,罗布泊水体从未发生倒流喀拉和顺湖现象,从而否定了斯文·赫定提出的罗布泊系南北来回移动的“游移湖”且1500年为一个周期之说。探寻逝去的楼兰,重建罗布泊往日辉煌

“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各大河流的归宿,它的环境演变是整个塔里木盆地和周边山地环境演变的缩影,因而研究罗布泊近万年环境演变,特别是人类活动与生态演变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夏训诚说,罗布泊干涸过程曾经历5个主要阶段 :

第一阶段从罗布泊湖水达到最大规模时算起,一直延续到湖水退至罗北洼地中部;第二阶段为从这时开始湖面迅速缩小;第三阶段从罗布泊湖水完全退出罗北洼地算起,至1921年入湖口北迁为止;第四阶段为从1921年起,塔里木河入湖口北迁湖水增加,湖面扩大至“大耳朵”耳轮外缘附近,出现了一个形状酷似葫芦的湖面。此后湖面又开始缩小,留下数十道环状湖岸线,“大耳朵”最终形成;第五阶段开始于1958年或更早些时间,其主要特征是“大耳朵”地区已不能维持常年有水,根据实测数据和描述,只能在卫星图像上找到很可能代表当年罗布泊水面的边界。

至于古城楼兰为何消失,夏训诚认为,交通路线变化是其兴衰最直接因素。他说,西汉时,楼兰为西域交通重要枢纽,担负“负水担粮,送迎汉使”重任。然而自高昌亦即今日吐鲁番取代其成为西域门户,楼兰丧失了中西交通中继站地位,即所谓“路断城空”;加之孔雀河水系变化较大,使得位于其下游的楼兰“水断城空”。

夏训诚甚至认为,世界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印度文明、华夏文明和中美洲安第斯文明,其大都分布在干旱区。他说,我国西部干旱区集中分布在贺兰山以西、昆仑山以北地区,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4,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总人口达2050万,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这里都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空间。他说,虽然人们尚未掌握确切的证据,表明人类文明起源与干旱环境有直接关系及其成因机理和发展演变过程,然而从这种分布关系上可认为“如果不是干旱环境孕育了古代文明,那么一定是古代文明的发展选择了干旱区,同时又在生产的延续和发展过程中促使干旱环境劣变,发生沙漠化或盐渍化。”

夏训诚认为,今日罗布泊将以恢复生态环境和开发钾盐资源而兴。他说,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集盐中心,钾盐资源十分丰富。然而钾盐历来是我国最短缺的重要矿产之一,其中农业生产所需钾肥90%以上依赖进口,这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钾肥进口国。由此,钾盐开发已成我国经济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当务之急。他说,我国已将罗布泊钾盐生产项目列入重大支持项目,其目标为年产钾盐120万吨。

夏训诚 - 个人成就

主持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科学考察,不仅填补了对该区域沙漠研究一些学术空白,还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周边地区沙漠化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推动了塔里木沙漠公路建设、沙漠腹地油田基地及沙漠公路沿线人工绿地建设等重大项目的开展。

夏训诚

更新日期:202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