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建阳

简介:薛建阳,男,1970年3月生,河南洛阳人,共产党员,现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国家级重点学科-结构工程学科的学术带头人,钢筋混凝土结构教研室主任。
[展开]

薛建阳的个人经历

人物简介

1999年至2005年分别在西安交通大学和日本九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和访问合作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10项。曾获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宝钢教育奖和新疆奎屯优秀青年教师一等奖。科研成果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冶金科技二等奖、西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04年获第五届陕西青年科技奖,2005年获陕西省优秀博士后称号。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4项。已出版著作和教材9部,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24篇被EI、ISTP等著名检索工具收录。

主要学历

1991年7月毕业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4年1月毕业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结构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7年8月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导师:赵鸿铁)

主要任职经历

1997年任讲师;

薛建阳

1999年3月进入西安交通大学力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工程材料强度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2001年5月完成科研任务出站;

1999年晋升副教授;

2003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2003年10月-2005年9月在日本九州大学人间环境学研究院做为期2年的访问研究员,从事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基本性能的研究。

学术兼职

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抗震委员会委员;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会员;

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会员。

主要研究领域

主攻方向为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古建筑结构及其抗震性能、结构的减震控制研究。

教学情况

(1)近 五 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1届,60人;

混凝土结构设计,专业课,4学时/周,1届,60人;

砌体结构,专业课,4学时/周,1届,60人;

土木工程英语,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2届,125人;

土木工程英语,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1届,62人;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3届,80人。

工程结构抗震,专业课,4学时/周,1届,93人。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楼盖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3届,45人;

单层厂房课程设计,3届,45人;

毕业设计,2届,20人。

(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4)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

(5)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2年。

学术研究

(1)近五 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理论及其应用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2年~2004年,课题负责人;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粘结滑移统一理论及其破坏准则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5年~2007年,课题负责人;

型钢混凝土粘结机理及粘结强度的研究,陕西省教育厅,2002年~2004年,课题负责人;

基于模糊-神经元的抗震结构智能混合控制研究,陕西省教育厅,2004年~2006年,课题负责人。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抗震承载力及变形性能研究,陕西省教育厅,2007年~2009年,课题负责人;

采用高强材料的型钢混凝土节点受力性能及优化设计研究,国家教育部,2008年~2010年,课题负责人。

(2)近 年来发表的主要科研论文

1.型钢混凝土框架模型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建筑结构学报,2000.08

2.型钢钢筋混凝土框架振动台试验及弹塑性动力分析,土木工程学报,2000.04

3.混凝土内含角钢骨架梁的延性及计算方法,建筑结构,2000.12

4.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模型试验及其动力分析,工业建筑,2000.08

5.型钢混凝土粘结机理及节点构造方法的研究,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1.10

6.中国古建筑抗震机理的探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1.03

7.型钢混凝土构件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工程力学,2001.10

8.考虑楼板变形的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的动力计算模型,淮海工学院学报,2000.06

9.型钢混凝土节点抗震性能及构造方法,世界地震工程,2002.06

10.Study on the seismic behaviors of China ancient wooden building by shaking table test,Sev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2002.08

11.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动力计算模型及侧向刚度控制,力学季刊,2002 .12

12.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研究综述分析,结构工程师,2002.12

13.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损伤及分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2.09

14.中国古建木构架在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变形及内力特征, 世界地震工程,2003.03

15.斗拱结构功能试验研究, 世界地震工程,2003.03

16.模糊混合控制结构体系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工程力学,2003.08

17.型钢高强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的神经网络评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08

18.Study on the bond performance between steel shape and concrete in SRC structures,Sev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2002.08

等40余篇。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2004.6;

Experiment study on bond strengths between shaped steel and concrete. Journal of Xiu2019an Univ. of Arch. &Tech. 2005.6,排名第一;

Analysis on seismic responses of hybrid control system combining SATMD with energy dissipation unit. Eigh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2004.8,排名第一;

型钢混凝土偏心受压柱粘结性能及本构关系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5.8,排名第一;

型钢混凝土推出试验及其分析. 工业建筑,2005.8,排名第一;

型钢高强混凝土节点受剪承载力及其数值模拟计算,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8,排名第一;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07.6,排名第二

(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2000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

2.2000年新疆奎屯优秀青年教师一等奖;

3.2000年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4.2001年陕西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

5.2001年国家冶金科技二等奖;

6.2001年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7.2002年,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受力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西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西安市人民政府,排名第三;

8.2002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9.2003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10.第七届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11.1999年、2000年和2002年分别获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奖;

12. 2004年第六届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底部框剪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13.2004年第五届陕西青年科技奖,陕西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科协;

14.2005年陕西省优秀博士后,陕西省人事厅、省博士后管理委员会。

科研成果鉴定

“底部框剪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的研究”于2000年通过陕西省科技厅组织的科研成果鉴定,结论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专利授予

“内置式钢-混凝土电子滑移传感器”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03年)。

出版的学术著作和教材

1.《混凝土强度理论及其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底部框剪砌体房屋抗震分析与设计》,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3.《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高层建筑结构与高耸结构(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用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组合结构设计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更新日期:202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