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景明

简介: 屠景明(1922-2008),中国象棋名宿,最著名象棋撰书人之一,屠景明编写了许多象棋书籍,《中国象棋谱大全》、《棋海拾贝》、《象棋词典》、《象棋实用残局》等数十部著作,为中国象棋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

屠景明的个人经历

屠景明 - 人物简介

 屠景明,上海人,1922年生,中国象棋“华东五虎将”之一(另四虎为:何顺安、朱剑秋、林荣兴、李武尚)。

1955年,屠景明与何顺安组上海联队出访广东,武汉,北京等市,行程数万里,与包括杨官璘,李义庭在内的全国各地好手大战二十余场凯旋而归,名噪一时。

20世纪60年代起,屠景明先生将余生心血全部奉献给象棋教育事业,他编写《中国象棋谱大全》,《象棋词典》,《象棋实用残局》等近70巨作,并把象棋艺术带入《辞海》大雅之堂,影响中国象棋数百万计棋人,为中国最著名象棋撰书人之一。

屠景明 - 生平经历

屠景明,原籍吴兴(今湖州市),上海市人。祖上因避战乱迁来上海,屠于1922年7月22日出生于中医世家。身高约 1.70米,体形较宽,嗓音洪亮,办事爽利,待人接物热情而诚挚。

屠的父亲屠钟书,为上海较有名气的中医师,早先在上海大东门外悬壶行医,业余爱好弈棋。少年时,屠景明曾就读于上海民立中学。受家庭的影响,屠景明在随父学习医业时,读过《汤头歌诀》、《医药三字经》《伤寒精匮》等书,一边也学习象棋。随着年岁的增长,屠在医学、药理和弈象棋方面,都有迅速的提高,到16岁时,已初步具有独立的行医能力。 

1936年,屠父病故,青年屠景明过早地挑起了家庭的经济生活担子,于1938年迁居于黄陂南路新业路口,走上挂牌行医之路,取医名为“屠中书”,含有继承父志、济世救人的意思。由于年岁尚小,由师兄何晓峰帮助坐镇,以利业务的开展。1939年,屠加入了上海中医协会,成为名实相符的中医师,时年仅18虚岁。由于有了中医执照,屠即迁往广西北路的严乾升中药店坐堂应诊。该药店经理葛荣桂,爱好弈象棋,且有一定的水平。两人常抽空对弈,既增长了棋艺,又培育了感情。

30年代后期起,无赌茶楼是上海的养棋中心点之一,本地和外地的名手如周德裕、窦国柱、李武尚、罗天阳等常在此活动,棋艺交流十分频繁。由于葛荣桂常去茶楼,带回一些棋 讯棋事,这就鼓起屠景明去茶楼棋场的兴趣,于是,屠也常抽 空去天赠茶楼看看热闹,进而也入座奕棋,使棋艺水平进一步提高。 

屠景明

旧社会时,弈棋场分二类:一类是盈利性的茶馆,那里人员较杂,三教九流,本地外地的弈棋人都有,但比较热闹,由于是整天开放,著名的棋手大都在这里活动。另一类是公益性 的弈棋场所,如官方办的民众教育馆,社会团体办的青年会、华联同乐会的棋室。这里人员比较单一,大都为本地人,对于衣貌礼仪也有一定的要求,且以业余为主,为此,到此弈棋的人比较正轨。屠景明在投入弈棋生涯时,基本属于后一种人, 为此,他早先参加华联同乐会的益友棋社,后又主持青年会的沪青棋社。 

屠景明的棋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并进而进入全国名棋手的 行列,既和他注意打谱、熟读“兵书”有关,又赖于他的医生 职业及他的住处离“天蟾茶楼”较近。屠是医生,文化素质较 高,在爱上象棋,企求提高棋艺时,常以《橘中秘》《梅花谱》等棋艺经典为师,打谱学习一遍又一遍,从学习到研究,从研究到得出新的见解,从而在布局、中局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又由于在“天蟾”时,认识了周德裕等名棋手,且因为茶馆上午棋客较少,周德裕常到屠景明处走走。一来二往,彼此就熟悉起来,当屠景明坐堂闲暇时,就摆上棋盘,弈上几局。由于周是大名手,屠又较谦逊,为此,两人对弈时,屠总要求让长先。一段时间内两人友谊有所增进,屠的棋艺也得到磨炼和提高。后来周认为:总是长先,不利于棋艺的全面磨炼,提出“先相先”的弈法,即以三局为一个单元,二局由屠先 行,一局由周先走。这是四十年代初期的事,此时,屠的棋名在上海已逐渐响亮了。四十年代稍后,屠的棋更加精进,和何顺安、朱剑秋等齐名。 

屠景明 - 象棋事业

屠景明对于象棋事业的贡献,还反映在他第一个试用“象棋规则”方面。

旧中国时,象棋难登大雅之堂,弈棋除了讲求胜负、名气、功利外,几乎没有什么规则可言,即使有极少的一些规 矩,但是否科学合理、各地是否统一等等,都缺乏依据,为此,既不利于棋艺的促进,也不利于棋界的团结。如素有“棋坛总司令”之誉的谢侠逊访问南洋诸国时。和当地的华侨名手陈粤樵对弈,就曾出现过不愉快。如陈、谢弈赛的第八局,陈已处于不利,就用一将一杀之法求和,按当时当地的习惯,属允许着法;但按国内的规矩,大多属必须变着之列,双方各执一词,乃至在报上公开对簿。又如,当时弈赛,基本没有限时的规定,这就使有些已呈输棋的一方,摆着棋子不走,而造成争论及不团结。当然,这里有棋品棋德问题,但没有统一的棋艺规程,却是根本。这些问题,常使一些有文化的弈棋人思考,屠即其中之一。

1949年冬,有一百多名业余高手参加的沪青棋社在八仙桥成立,参加者大多为上海棋界的业余高手,屠景明被聘为顾问,后又任社长。由于棋社常邀请名手表演及举办社员棋赛,为制订棋规创造了条件。1950年,《亦报》社和沪青棋社会办全市象棋比赛,报名参赛者有三百多人。屠以《亦报》象棋专栏和沪育社长、顾问双重身份主持大赛。如何避免在棋赛中出现纠纷、纠缠呢?屠景明就根据平时积累的一些棋例,诸如“捉一不捉二”、“一将一杀作负”等,以及弈棋应有时限等问题,提出一个初步的规定,并广泛征求有关人员的意见,反复进行修改,初步定名为《象棋比赛规程》在这次比赛中试行。它的主要内容有三方面:
一、明确了裁判工作的职责范围和赛员必须遵循的准则。其中有裁判必须公正执规,不迟到、不早退、不偏袒、不马虎,兢兢业业,自始至终地搞好工作,比赛完毕必须记录胜负,重要比赛必须记录着法等。 
二、明确了一些棋规,分允许着法和不允许着法两类。如明确了“捉一不捉二”、长跟、长拦等是允许着法;一将一捉。一将一针等具有连续胁迫对手的,为不允许着法,必须变着,如不变作负。
三、对时间也作了规定。虽不能规定一局棋必须多少时间弈完,但限两分钟弈一步棋,对于疑难的棋势,有三步每步可 延长至五分钟;何着延长,由弈者自定。 

实战证明,有棋规比无棋规要好得多,还使棋手们懂得了 遵循棋规,是棋品高的一种体现。如棋规规定,每着眼二分钟,就保证了比赛按时序的进行。尽管个别着,感到时间紧迫,但近200场棋,没有一场纠纷,总的是提高了弈棋的质量。这项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原始的《象棋规程》,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以后上海乃至全国各地的象棋比赛,也大都开始使用“棋规”,为1956年的全国象棋比赛的“规则”起了奠基的作用。

屠景明 - 编写词典

 从1956年冬,象棋纳入体育竞赛项目后,有关象棋技艺 的各种资料,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但尚处于分散、零星的状态。1962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决定编出大型工具书《辞海》,但在象棋方面的人才既缺乏,资料也很少。于是,屠景明被邀请编写条目。这是一件对棋界做功德的事,屠景明勇敢挑起了担子。他根据平时掌握的知识,共写出100多条象棋词目,送去出版社。虽然由于《辞海》的全方位功能,不可能收入很多,但让象棋艺术登上了《辞海》的大雅之堂,是象棋界的众望所归,也是屠景明的心愿所在,为象棋界做了一件大好事。

到了1982年的“拨乱反正”之后,辞书出版社决定编一本《体育词典》以适应改革开放后的新形势需要,展示中国体育的新风采。关于象棋方面的词条,也委托屠是明编写。屠接受任务后,一方面研究了过去给《辞海》的条目,为什么有些未采录的原因,另方面,补充增添了近二十年搜集到的新鲜词条,进行再编写。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到 1984年底,终于写出新的条目200多条,又由于《体育词典》篇幅所限,收录约三分之一。从此使体育界的专业词典,有了象棋的内容。稍后,上海辞书出版社决定出一部象棋专业辞典,任务再 一次落到屠景明头上。经过多年的努力,共写出 1129个条目,分名词术语、开局、实用残局、基本知识四个门类,内容包括 人物、组织、著作、报刊等类,是一部专讲象棋的工具书。这部书的编成和出版,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将象棋作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艺术来对待,有了它的历史地位。二是比较全面地反 映了象棋的历史面貌,使全国乃至世界同仁得以了解象棋的历 史、风情、人物、场景等方面。

屠景明还应邀和杨明忠等合编过《中国象棋谱大全》。 

屠景明 - 棋战业绩

屠景明的棋艺,初成于40年代。如文前提到的,起初他和周德裕由长先进至“先相先”,再进至分先,就已进入名手行列。四十年代在和上海的其他名手如窦国柱、何顺安、朱剑 秋等交手中,亦互有胜负。 

屠的主要棋战业绩在50年代,其时,屠的棋艺渐趋高峰。1952年,北京象棋名家谢小然访沪,和杨官璘四战弈平,和董文渊二战亦平,对屠景明的一场比赛在青年会举行,结果也不分胜负。

1955年3月至5月,屠景明和何顺安组成上海联队,弈访广州、武汉、北京,行程万里,历时两个月,与羊城棋坛双雄杨官璘、陈松顺,湖北李义庭、罗天扬,北京张德魁、侯玉山等作了二十多场公开赛,总成绩是十胜六负十五和,充分显示出屠景明的棋艺功力。为此当时北京棋坛有“三雄会京师” 的说法,三雄者,杨官璘、何顺安和屠景明也(当时杨亦璘访北京)。 

屠景明在棋坛的征战业绩还有很多,包括许多表演赛、邀请赛等。

屠景明 - 逝世

北京时间2008年7月4日,中国象棋名宿,最著名象棋撰书人之一的上海屠景明先生因病不幸逝世,享年86岁。

2008年7月6日17时15分,屠景明先生追悼会在上海宝兴殡仪馆举行,“中象总司令”胡荣华、“棋坛双枪将”徐天利、上海棋院院长,全国女子冠军单霞丽,著名象棋记者杨柏伟及屠景明先生的亲属、同事、生前友好、学生等均从上海不同方位赶来,为老先生送别。著名象棋藏谱家刘国斌先生,景山棋苑张国权先生等代送花圈表示哀悼之情。

更新日期:202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