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汉

简介: 李良汉(1912─2004)江西省兴国县人。援越抗美二支队政委,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30步兵学校政治委员,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政治部主任,工程兵副政治委员。
[展开]

李良汉的个人经历

人物简介

   李良汉(1914~2004.6)男,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良村镇岭下村人。出生于贫农家庭。从小立志报效祖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8月,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打响良村战斗,李良汉便配合红军作战。17岁的李良汉勇敢地跟着红军冲锋,扛起在战场上夺来的步枪跟着红军踏上了革命征途。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李良汉担任红一军团警卫连司务长。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餐不吃饿得慌。红军过草地,碰到最大的问题不是泥泞沼泽,而是裹腹充饥的粮食。作为事务长,筹措粮食,是他义不容辞的职责。有一天,他一人在茫茫草地上,走了几十里地,由于当地地广人稀又经几万红军四处找粮,不仅一粒粮食未找到,而且迷了路。无奈之下,他登上山坡,四处瞭望,寻找方向和出路。这时,只听得“砰”的一声,当地土匪的冷枪打了过来,把草鞋打得稀烂,差一公分就打断了他的脚后跟,真险,长征路上脚就是命!因为没有完成这次筹粮任务,组织给了他“留党察看”的处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永丰县模范团连副政治委员,红一军团警卫连司务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四、五次反“围剿”战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工作连政治指导员、总校直属队政治协理员,第一团政治指导员、政治处组织股副股长,太岳大队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太岳分校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政大学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华北军政大学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第三总队政治委员。1957年,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工程兵政治部,正在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的李良汉接到命令,被任命为工程兵政治部主任。这项全新的工作,对李良汉将军来说,无疑是一次新的挑战。有人说:“工程兵最难带,环境最艰苦,思想最不稳定!”这是实话。但李良汉并没有畏怯,他说:“世界上没有带不好的兵,只有不会带兵的官!”有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李良汉也点了“三把火”,而且取得了明显成效。第一把火,建立政治工作机构,健全政治工作制度。为此,他面对数十万工程兵,凡是团以上主要领导的姓名、籍贯、年龄、学历、特长和兴趣爱好,他都一一记录在册,并分别谈话,做到 “思想工作,有的放矢!”第二把火,围绕“艰苦奋斗”这个中心,对施工部队进行热爱国防事业、热爱工程兵、热爱山沟的“三热爱”和以当工程兵为荣、以深山施工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三光荣”教育。与此同时,他倡导发起组建工程兵政治部文工团,活跃部队文艺生活。第三把火,发现典型、培养典型、宣传典型、大力宣传英雄模范人物。如沈阳军区工程兵某运输连的班长雷锋,新疆驻军某部工兵连战斗英雄罗光燮,广州军区工程兵运输连的欧阳海……等等,这些当时闻名全国的重量级英雄模范,都是出自工程兵部队。工一时间,工程兵的政治工作,声名鹊起,蜚声全军。1960-1964年间,工程兵先进单位与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在京召开,与会代表受到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毛泽东还为《工程兵报》亲笔题写刊名。这些,无疑是对工程兵政治工作成就的嘉勉与首肯。李良汉还是援越抗美二支队政治委员。在抗美援朝期间,他率工程兵在美军飞机轰炸下抢修公路。同时,他心中还牵头着家乡的公路建设、在古稀之年回乡时,还捐赠和筹集资金为家乡修建公路。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04年6月于北京逝世,享年91岁。

个人事迹

将军赔马

  1955年,李良汉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步兵学校政委时,他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江西省兴国 县良村镇岭下村探亲。

  1931年,李良汉17岁跟着红军踏上革命征途。南征北战,戎马倥偬,整整20多年。

  李良汉乘车到良村镇政府,离家还有20时,山道弯弯,坎坷难行。兴国县政府干部把唯一的一匹马牵来给他代步。李良汉扬鞭策马,转眼来到双龟峡。

  第三次反“围剿”时,中央红军在莲塘的十万洲歼灭国民党军第四十七师一个旅,乘胜追击,在双龟峡又遭遇敌人赶来增援的另一个旅,国民党军利用峡谷里凹凹凸凸的岩石掩护射击,企图阻挡红军。当时李良汉在附近配合红军作战,兴奋地跟着红军冲锋。从这一天起,他归到中国工农红军的钢铁洪流之中。

  进了双龟峡,当年的战斗情景又浮现在李良汉眼前。他左顾右盼,全然忘了走的是高低不平的石子路。稍不留神,一个趔趄,险些栽下马来。他跳下马一看,糟了,一个马失前蹄,竟折坏一条马腿。他牵着瘸腿马回家,心里非常懊丧。

李良汉

  几天后,他返回县政府,拿出100元钱给马治腿。县政府干部万般推辞,不肯接受。李良汉坚决地说:“这是解放军的纪律,我要带头执行。”

将军谢宴

  李良汉数次回家乡探亲,都得到省委、省军区领导同志的关心和帮助,省军区在车辆非常紧张的情况 下,还派专车把他一行送到家乡。

  苏维埃时期兴国县的工作,曾受到毛泽东多次表扬。全国解放后,兴国县的领导人每次去北京,都要到李良汉家里看望,向李良汉介绍县里的建设情况和发展设想。李良汉感到由衷的高兴。兴国的同志还把家乡的土特产送给李良汉品尝。兴国县的领导人托李良汉办的事情,他每次都是乐而为之。他觉得为家乡的事业跑跑腿,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有一次李良汉回乡时,他们非要开几个菜宴请将军一番不可。将军谢绝说:“家乡的生活虽然比过去富裕了一些,但仍要珍惜老百姓的血汗钱,把钱用到建设项目上去。”村干部没办法,只好提议说:“将军不肯吃饭,我们可以为您开个欢迎会吧?”“可以。”将军高兴地说:“我离开家乡很久了,跟父老乡亲们见个面,向大家汇报我离开家乡后的工作生活情况。”

  李良汉鼓励大家:“要让家乡的面貌更加美好,一要靠党的政策,二要靠大家齐心。首先要修好通往山外的公路,路通了,村里的产品可以运出深山,山外的物资可以进山来,整个经济建设就会带动起来。路修好了,我就会再回来,和大家相聚在一起,展望未来的发展蓝图。”

  以后,李良汉在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会议上,就支持老区建设方面,多次发表过意见,提出了提案,引起与会代表的热烈反响。

将军修路

  斗转星移,光阴冉荏,30多年过去了,李良汉古稀之年,再次回乡探亲。

  新中国成立后,李良汉曾长期在工程兵部队工作,担任解放军工程兵政治部主任和副政委,他主持过公路建设。在抗美援越期间,他率工程兵在美军的飞机轰炸下修路,把通衢大道修到了外国。他很关心家乡的路,见了家乡人便问:“路修好了没有?”回答总是说:“正在修。”岭下的公路修了很多年,工程在双龟峡受阻。要在石山上修公路,没有一定的资金是不行的。

  1991年10月,岭下村全村把公路修通。将军知道后带着儿女回来,他说:“我今年77岁了,盼了几十年家乡通公路,现在全村人出力,也要算上我一份。” 将军派女儿作代表回到村里,拿出500元钱,说是为修家乡的公路添一锹土。

个人荣誉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三级 八一勋章、二级 独立自由勋章、二级 解放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更新日期:2024-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