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子豪

简介: 陆子豪,园艺教育家,蔬菜专家。毕生从事蔬菜栽培和蔬菜技术经济研究,较早提出蔬菜生产布局、流通、均衡生产和供应体系等论点,为中国政府制定蔬菜产销方针政策提供依据;在大白菜起源、稳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成果;担任国务院参事、北京市政府蔬菜顾问团团长,为中国蔬菜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

陆子豪的个人经历

陆子豪,园艺教育家,蔬菜专家。毕生从事蔬菜栽培和蔬菜技术经济研究,较早提出蔬菜生产布局、流通、均衡生产和供应体系等论点,为中国政府制定蔬菜产销方针政策提供依据;在大白菜起源、稳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成果;担任国务院参事、北京市政府蔬菜顾问团团长,为中国蔬菜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陆子豪 - 生平简介

陆子豪,1918年7月出生于天津,少年时期在天津市法汉小学读书,初中一年级时因家境贫寒辍学,先后在天津和唐山做无线电修理的学徒工。抗日战争期间在武汉、贵阳等地参加了中国红十字会救护队,曾担任救护队队长。1940年重新考入四川江津县国立第九中学学习。高中毕业后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园艺系。大学毕业后去台湾,在台湾糖业公司农务室做技术员,主要从事计划工作。

1949年6月,出于报效国家的热情和爱国之心,陆子豪放弃了在台湾优越的生活与工作条件,毅然携夫人、果树专家郑开文女士,一起返回大陆,任华北联合大学(人民大学前身)农学院助教。

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陆子豪到新组建的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任助教。当时刚成立的园艺系仅有12名教师,陆子豪成为创建新中国的园艺高等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1959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正式成立蔬菜专业,陆子豪当时已是副教授,任蔬菜栽培教研组主任。蔬菜栽培是新成立的专业,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级人才,北京农业大学的学制由四年改为五年,许多课程的设立、教材的编写、教学及试验场地的建立等一系列繁重的任务摆在各教研组教师的面前,陆子豪作为蔬菜栽培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肩上的担子比一般人更重,几十年来,为蔬菜专业的教学和蔬菜生产的发展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陆子豪还曾兼任国务院参事、北京市政府蔬菜顾问团团长、北京市蔬菜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园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蔬菜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为发展蔬菜事业做了许多有益的社会工作。

陆子豪 - 简历

1918年7月 出生于天津市。

陆子豪

1933年 天津市法汉小学毕业和初中一年级上学期。

1934-1937年 天津和唐山市无线电修理徒工。

1938-1939年 武汉贵阳任中国红十字会救护队队长。

1940-1942年 四川、江津县国立九中毕业。

1942-1947年 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学习。

1948-1949年5月 台湾糖业公司农务室技术员

1949年6月 由台湾返回大陆任华北联合大学(人民大学前身)农学院助教

1949年9月-1988年 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园艺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1988年7月 离休

陆子豪 - 学术成就

创建北京农业大学蔬菜栽培专业

1958年秋,北京农业大学由北京西郊罗道庄迁至海淀区东北旺地区马连洼村。这既是北京农业大学的新校址,也是学校农场所在地。园艺系蔬菜试验站是蔬菜专业学生主要的教学和科研基地,总面积13.3多公顷,搬迁后一切从零开始。在陆子豪的组织领导下,教师们与试验站的干部、群众一起,艰苦创业,到60年代初期,试验站已初具规模,为第一届蔬菜专业的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的田间课堂,也成为蔬菜栽培专业老师们开展科学研究,出成果,向北京郊区乃至全国进行示范和推广先进技术的摇篮。当年的蔬菜专业首届毕业生回忆大学时代的学习生涯时,对当时蔬菜试验站赞不绝口。他们深深感到,在实践中学到的宝贵知识和操作本领,终生受益,这里面有陆子豪的功劳和汗水。

在课程建设方面,陆子豪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为了拓宽知识面,提高蔬菜学科的基础理论水平,促进学科发展,在他的领导下,从原有的蔬菜栽培教研室,分出了两个新的教研室:蔬菜保护地栽培教研室和蔬菜生理教研室。这在当时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中走在前面。尤其是将蔬菜的保护地栽培独立出来,专门组织力量编出了中国第一本“蔬菜保护地栽培”专门教材,倾注了陆子豪的大量心血。中国蔬菜设施栽培空前蓬勃发展,可以看出他当初的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

深入研究蔬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城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蔬菜的需求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以往北方大城市每到冬春淡季或八九月夏淡季市场上蔬菜种类单调、质量差、量不足,市民对吃菜难有意见,各级政府部门也很着急。年届花甲的陆子豪也深感焦虑。从1977年到1980年,他到全国各地进行调查研究,同时还研究了东京、纽约、伦敦等世界各国大城市的蔬菜供应特点。1983年10月,农业部组团前往日本访问,陆子豪担任团长,重点了解日本蔬菜的周年供应和销售及流通问题。在日本期间,他与日本同行专家进行交流,并到几个大城市的蔬菜生产基地和蔬菜交易市场参观、调查,深受启发。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中国大城市蔬菜供应矛盾主要不是出在技术上,而是出在政策上。陆子豪以首都北京为例,认为当时许多大中城市都在执行“近郊以蔬菜生产为主,就地生产就地供应”的老政策,可是由于城市和经济的发展,光靠近郊供应蔬菜难以解决市民吃菜问题。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提出蔬菜生产“以近郊为主,远郊为辅”的建议,写成报告,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

陆子豪在南方的广州、福州以及云南、四川等地考察时发现,那里的冬季正是菜花、辣椒、番茄的收获旺季,价格非常便宜,却大量烂掉,而北方很多城市的人民只能吃萝卜、白菜。他花了6年多时间,足迹遍布中国50多个大中城市,深入调查研究,写出一份份调查报告。1982年,他的文章“对中国蔬菜生产的一些建议”发表于人民日报,提出“利用多种办法,缩小蔬菜淡旺季供应差距”,建议冬季应充分利用南方的天然温室、南菜北运;夏季则可利用海拔高、气候凉爽的北方地区生产蔬菜,运往炎热的南方,形成大流通的格局,以解决大中城市淡季吃菜难的问题。这些建议和调查报告受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1983 年,陆子豪主持完成了“北京八九月淡季蔬菜生产体系研究”的课题,在“近郊为主、远郊为辅”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本地为主,外地调剂为辅”的主张。该课题研究成果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4年,中央就蔬菜生产重新制定出“近郊为主、远郊为辅、外地调剂、保证供应”的新政策。作为提出建议并坚持为实现它而努力的第一位专家,陆子豪在中国“菜篮子”发展历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白菜专家

陆子豪任教期间,主要讲授中国北方的“当家菜”——大白菜。60年代大白菜在北方人民群众的生活中举足轻重,当时的蔬菜保护地栽培面积很小,冬春季节北方人民要靠贮存大白菜、萝卜等为主要蔬菜。陆子豪对中国大白菜的起源、播种、育苗、施肥等关键问题,进行了长期的试验研究,尤其对大白菜的合理追肥有独到见解。早在50年代初期,他在国内率先研究探索合理使用化肥问题。试验证明,在使用有机肥为基肥的基础上结合追施化肥,可以显著提高大白菜的产量。对此,同行专家给予了高度重视。他提出大白菜丰产稳产的综合技术措施,使大白菜产量由原平均公顷产量37500~52500千克提高到75000千克以上。陆子豪调查和分析了北京地区1951-1981年大白菜公顷产量在120000千克以上的500多块高产田的播种期,并进行了多年观察,研究播种期与产量的关系、播种期对大白菜生长的影响等,据此提出了北京地区大白菜最佳播种期,为北京地区大白菜最佳播种期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担任北京市政府蔬菜顾问团团长期间,陆子豪每年秋天都要奔忙在北京各个区县,指导大白菜生产,为大白菜的持续高产稳产,保证首都人民的“当家菜”年年稳定供应,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正因为他对大白菜的生育特性了如指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给学生讲课时,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丰富生动,非常吸引学生,许多同学都觉得听陆子豪讲课是一种享受。

陆子豪 - 主要论著

1 陆子豪.硫酸铵的分期施用对于白菜产量的影响.园艺通报.1959(5)

2 陆子豪.施肥对大白菜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园艺通报.1960(4)

3 陆子豪.中国蔬菜周年均衡供应中有关技术政策的初步研究.中国园艺学会年会论文摘要集.1981

4 陆子豪.北京秋季大白菜播种期的调查研究.中国蔬菜.1984(1)、(2)

5 陆子豪.中国名特产蔬菜出口现状与展望.中国名特产蔬菜论文集.1985

6 陆子豪.蔬菜.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5

7 陆子豪.试论建立中国蔬菜的周年均衡生产和供应的体系.中国技术政策(农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1985

8 陆子豪.赴日蔬菜技术考察团考察报告.中国农学会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考察报告汇编.1987

9 陆子豪.建立中国蔬菜生产和供应体系探讨.香港与内地园艺作物的栽培及经营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深圳农业科学研究中心、香港大学嘉道理农业研究所“科学研究年报”.1989

陆子豪 - 参考资料

[1] 中国数字科技馆 http://www.cdstm.cn/zhuanlue/persondetails.jsp?personid=181336

更新日期:202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