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育仁

简介:张育仁,男,汉族,1954年生,大学本科,知名作家、评论家、新闻学家,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教授、特约评论员和专栏作家;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重庆分会副会长、重庆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作家协会评论委员会秘书长。
[展开]

张育仁的个人经历

作家简介

        青年时期曾先后任大学生文学杂志《课间文学》、《普通人》及先锋理论杂志《青年潮》主编;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主讲新闻学概论、新闻评论学、新闻编辑学、新闻心理学、传播学理论和基础写作、大学语文等课程;专攻中国新闻思想史、中国自由主义新闻史、抗战新闻与文化传播史、毛泽东文化哲学思想等。

        从事写作活动近四十多年,已发表600多万字的散文、随笔、杂文以及社会、文化评论和新闻评论文章,在读者中具有广泛的影响,被重庆市民称誉为“最具火锅性格的本土评论家”;同时被《20世纪重庆文学史》评价为“学者型作家的典范”:“一直以清醒冷峻的现代理性精神和知识分子公共意识从事社会和历史反思与批评,其学养和良知、审美达到了较完整的统一,他的许多作品在深刻的哲理感悟和敏锐的艺术感觉中凸显出犀利的批判锋芒。”

        1991年,因主编《重庆青年诗歌年鉴》并撰写数万字的评论文章》:《一个内陆城市的诗歌精神或诺亚方舟》,成为新时期重庆文学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诗歌事件;1998年,因撰文尖锐批评“中国第一文抄公”,掀起文坛打假热潮,因而引起海内外数百家媒体的强烈关注,被文学界称赞为“打假剑侠”。其打假事迹相继被写入《中国文坛打假备忘录》、《文化口红》、《重庆文坛打假忙》等畅销书中;

        1999年又因率先发表批评“散文大师”余秋雨“文革写作”的尖锐文章:《灵魂拷问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缺环》,再次激起中国文坛轩然大波,被评为当年“中国十大文化事件”之首。这一事件被详细记述在《“审判”余秋雨》、《余秋雨现象再批判》等著作当中;2007年,在全国第五届书市活动中被重庆市民评选为“十大书评家”之一。

主要学术经历

        张育仁著述颇丰,主要的代表性学术著作有:

张育仁

        1994年出版的《毛泽东诗化哲学评传》,该书已有多种译本,被学术界评价为“毛泽东诗词研究第三个历史阶段最重要的学术收获;第一次从诗化哲学的角度完整、深入、独到地揭示了毛泽东诗词的更为幽深和惊人的文化哲学奥秘”;

        2002年又在国内推出了46万字的《中国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史》,是中国大陆学者涉足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史,并且率先突进这一学术研究禁区的第一人。该书很快引起了国内外知识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为欧美数十所大学和学术机构收藏,具有广泛的社会文化影响,被学术界评论为:“中国第一部自由主义思想史,不仅视野雄阔、气象宏大,而且追根朔源,见解精辟”;

        2009年又推出了重庆抗战史研究和重庆抗战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研究成果:《重庆抗战新闻与文化传播史》,该书材料丰富翔实、观点独到新颖,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学术空白。书中指出:“抗战时期,重庆是中国暨远东反法西斯战争指挥中心和新闻与文化传播的中心,其对国家、民族的复兴以及人类的文明走向影响巨大。学术出版界评价认为,”该书对这段历史不是进行简单和肤浅的描述,而是将这段宏大而悲壮的历史进程,置放在中国现代化转型以及思想发展史和国际信息战、心理战的多重视角来进行学术考察,同时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以及多侧面、深层次的追询和阐释,其思考领域广泛涉及到与新闻和文化传播活动有关的战时政略与战略、战时新闻理论与新闻政策、战时新闻统制思想与新闻自由、战时宣传手段与心战谋略、战时文艺宣教与新启蒙运动、战时思想流变与知识分子情感冲动、战时中外信息互动与知识分子u2018苏联观u2019和u2018美国观u2019的形成等重大学术问题,都一一作了细致的审理和独到的揭示。作者深刻地指出:抗战文化运动由民族主义转变到民主主义,并最终与全能主义威权政治产生对抗和决裂,这就是抗战留给我们今天的最值得珍视的一笔精神文化遗产。”

        此外,张育仁另外的一些学术著作和散文、随笔集也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如《当代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学》、《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十六个断章》、《被俘虏的维特根斯坦》、《炼狱中的生命哲学》、《金斯伯格在中国的城市散步》、《他在自由的风中永生》、《是谁逼疯了李敖》、《王朔的爸爸是王蒙》、《胡子和一棵文化树》、《莫怀戚:一个成功者和一个失败者》等。近年来,一直在从事“大公报与自由主义传统”、“新华日报与中国民主化进程”等领域的学术研究。

更新日期:202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