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吉

简介:  清代:黄元吉,名裳,字元吉,一说号元吉,江西省丰城县人,生平不详,清朝时曾在四川富顺乐育堂传授内丹诀法,由门下弟子笔录并编纂成《道德经讲义》、《乐育堂语录》、《道门语要》三书留传于世。据传尚有《玄宗口诀》、《醒心经...
[展开]

黄元吉的个人经历

人物介绍

(1)清代道士

  清代:黄元吉,名裳,字元吉,一说号元吉,江西省丰城县人,生平不详,清朝时曾在四川富顺乐育堂传授内丹诀法,由门下弟子笔录并编纂成《道德经讲义》、《乐育堂语录》、《道门语要》三书留传于世。据传尚有《玄宗口诀》、《醒心经注》、《求心经注》等书,惜已难于搜求。

  黄元吉学际天人,修养工夫又达到“金液还丹”的高深境界,他以精深的学养透彻阐发道的全体大用,将内圣外王之学和千古口口相传的返本还原之法融为一炉,宣泄于《道德经讲义》之中。《乐育堂语录》是记述黄元吉内丹心法最为详尽的一部书,细细品读,可以想见当时黄元吉因机设教、因人而异、循循善诱的动人情景。

  《道德经讲义》注本特点是:每章首揭常道,次述丹道;首言世法,次言丹法。道学精微,文理密察。本末兼赅,体用咸宜。尤以其融儒入道,而能凿空无痕;因道弘儒,而能浑全一体。明道修德,可端天下之风尚;养心养气,足正成世之人心。本人道以明仙道,字字金科玉律;体圣学以阐玄学,言言口诀心传。深入浅出,亲切平实。以之为用,可以明心见性,可以入圣登真,可以明哲处世,可以治国平天下。可藏可守,仕隐咸宜。衡情而论,确为《道德经》解本中不朽名著。无论道家儒家,皆可奉为无上圣经,视作修圣修仙之不二法门也。

 

        黄元吉学际天人,修养工夫又达到“金液还丹”的高深境界,他以精深的学养透彻阐发道的全体大用,将内圣外王之学和千古口口相传的返本还原之法融为一炉,宣泄于《道德经讲义》之中。《乐育堂语录》是记述黄元吉内丹心法最为详尽的一部书,细细品读,可以想见当时黄元吉因机设教、因人而异、循循善诱的动人情景。

黄元吉

  《道德经讲义》注本特点是:每章首揭常道,次述丹道;首言世法,次言丹法。道学精微,文理密察。本末兼赅,体用咸宜。尤以

  其融儒入道,而能凿空无痕;因道弘儒,而能浑全一体。明道修德,可端天下之风尚;养心养气,足正成世之人心。本人道

  以明仙道,字字金科玉律;体圣学以阐玄学,言言口诀心传。深入浅出,亲切平实。以之为用,可以明心见性,可以入圣登

  真,可以明哲处世,可以治国平天下。可藏可守,仕隐咸宜。衡情而论,确为《道德经》解本中不朽名著。无论道家儒家,

  皆可奉为无上圣经,视作修圣修仙之不二法门也

(2)清代翰林学士

  黄元吉(1720—1800年),清福州候官(今台江区洋中圣王庙金墩街)人,字宗藜,号巩溪,黄正睿长子,清乾隆十六年解元,十七年联捷进士。历清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学士,累官至台湾淡水港竹堑通判,遂家于台湾淡水新竹而居焉。清康熙庚子年正月初四日生,清嘉庆庚申年八月十五日卒,配甘氏,湖广副总兵国宝次妹。子二:长男黄成书世居台湾淡水港竹堑黄宅,次男黄成训守居福州榕城候官文山铺圣王庙金墩街。弟黄金声(即黄正睿次子)字宗文号集亭清乾隆丁卯科亚魁举人配杨氏继配魏氏侧室杨氏子成言世居福州候官。

  1世黄震旦(福州金墩初祖莆田黄石金墩黄幼洛子)-2世黄俊-3世黄大成-4世黄元吉(1720-1800年黄正睿长子出承福州台江圣王庙金墩街黄大成为嗣)台湾淡水港始祖解元翰林学士通判-5世黄成书1745年-6世黄嘉荣1775年---7世黄惠1805年---8世黄玉柱1835年---9世黄彦鸿1866年---10世(黄浚、黄济、黄溥、黄瀚、黄均1914年)---11世(黄晟、黄燧、黄度、黄麟1943年)析居北京、福州台江圣王庙金墩和台湾淡水港(据莆田沙堤金墩黄氏宗谱清代:黄元吉,名裳,字元吉,一说号元吉,江西省丰城县人,生平不详,清朝时曾在四川富顺乐育堂传授内丹诀法,由门下弟子笔录并编纂成《道德经讲义》、《乐育堂语录》、《道门语要》三书留传于世。据传尚有《玄宗口诀》、《醒心经注》、《求心经注》等书,惜已难于搜求。

  http://baike.baidu.com/view/506292.htm

更新日期:2024-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