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军(作家)

简介:   陈伟军,石家庄铁道学院四方学院大四学生,曾与韩寒等人同被评为2006年中国十大80后男作家。他20岁时参加了第六次全国作家创作会议,是全会最年轻的正式代表。2008年7月,他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成为中国作协最年轻的会员之一。陈伟军步入了创作"丰收期"--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未遂的奴隶》日前出版,第四部长篇小说《琴弦等着歌》已定稿,即将于5月底出版,而他在中学时期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不和上帝回家》也已签定协议,将被改拍成20集同名电视连续剧。  
[展开]

陈伟军(作家)的个人经历

基本资料

  姓名:陈伟军

性别;男

陈伟军

  生肖:兔

  籍贯:浙江奉化

  身高:175cm

  体重:55公斤

  血型:A型

  星座:双鱼座

  专业:法学

  最难忘的事:16岁时出版第一本书

  最爱的人:父母

  最喜欢的一句话: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加上大家的帮助与支持,就能变不可能为可能

  中国最年轻的作协会员

  

主要经历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

  中国小记者协会(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工作者协会小记者分会)顾问;

  1999年(12岁)开始发表作品;

  2003年(16岁)著成23万字的长篇小说《不和上帝回家》;

  2004年(17岁)组建蓝眼青春文学工作室;

  2005年(18岁)著成第二部长篇小说《射天狼》,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推荐并作序;

  2006年8月,成功举办"80后作家陈伟军个人戏曲(越剧)公益演唱会";

  2006年8月,编剧第一个戏曲古装舞台剧本《南唐一梦》,成为我国最年小的戏曲编剧;

  2006年(19岁)调整工作室,成立河北青年思路文化工作室;

  2007年4月,编剧戏曲现代舞台剧本《穷眼》;

  2007年7月,编剧八集戏曲电视连续剧《甬上第一状元》;

  2007年11月,编剧戏曲《梅妻鹤子》;

  2007年11月,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和团中央举办的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为最年小的正式代表。

  2008年1月,创作完成第三本书《未遂的奴隶》。

  2009年6月,创作完成第四本书《琴弦等着歌》。

  作品入藏中国现代文学馆。获国家级各类奖项40余次。

  

人物简介

  陈伟军,男,1987年3月出生。浙江宁波人。现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广东出版集团签约作者、北京书生数字图书馆数字版权签约作者;现为石家庄铁道学院四方学院大一法学专业学生,任院学生会副主席、校报主编、校刊主编。

  从小爱好文学,虽然土生土长在农村,父母都是农民,但始终追求理想努力拼搏。初中高中连任六年学生会主席,高中时创刊校园刊物《青春驿站》,现又在大学里大胆创刊杂志《三叶草》,是一个善于实践、喜欢挑战自我的人,有着理想和勇气,兼具理智和实干。

  曾多次参加市、省、国家级各类征文活动,并取得了斐然的成绩。获国家级、省级奖项三十多次,其中在2002年被中国散文学会评为中国青少年文学之星提名奖;2004年底被国家人事部人才研究会评为中国青少年文化艺术人才奖(文学类A级);2005年3月,获第二届中国长城文学奖;2005年6月,获中国少年作家杯文学大赛一等奖和图书奖,并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奖杯和荣誉证书,圆了能够踏入人民大会堂的愿望;2005年10月,获浙江省青少年英才奖。有作品被中华当代校园文学艺术展藏馆永久性收藏。

  为了追逐文学梦,在艰苦的条件下创作长篇小说。2005年1月,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投资出版23万字的长篇小说《不和上帝回家》,成为宁波市第一位出书的少年,有《奉化日报》、奉化电视台、《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波电视台、宁波广播台新闻综合频道、《钱江晚报》、新浪网、浙江在线、《浙江日报》等二十多家媒体进行了采访报道和转载。此书将在明年被改拍成二十集的电视连续剧,并将在明年暑假期间在上海排演话剧。并被邀参加五个地方的签名售书活动。在出书的过程中,始终相信自己,坚持写完22万字。在没有任何人帮助的前提下,自己联系出版社,"在寻找出版社的过程中,陈伟军表现出来的那种对他人的信任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是最让人欣赏的,这正是少年人应有的品性"(《奉化日报》2004年12月31日整个版面报道说)。第二部长篇小说《射天狼》即将出版,共计字数24万。并自己组建青春文学工作室。

  

人物经历

  陈伟军出生在浙江奉化一个普通农家。小学三年级时,小伟军的作文《劝爸爸戒烟》被老师表扬并张贴在学校橱窗,爸爸看到后深感震动,自此戒了烟。此事对年幼的陈伟军影响很大,他说自己是"从一篇作文看到了文字的力量,有了创作的激情。"

  农村的读书条件是有限的。陈伟军不但要在课余时间捡猪粪、打猪草、插秧、割稻,还要为家人洗衣服,读书时间少,也没有什么课外读物。一直到上了初中,他才有机会走进图书馆,得到书籍的滋养。不久在浙江省一次征文活动中,他获得全省三等奖。2004年16岁的他完成了2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不和上帝回家》在全国图书订货会上成为抢手货。因此陈伟军成了家乡备受关注的热点人物,赢得了"青少年英才"、"十佳中学生"等荣誉称号。这时是爸爸的话让他保持了冷静:"写作是条长路,你要心中有数。"

  2007年11月,陈伟军出版第二部长篇小说《射天狼》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陈建功为其作序。陈建功对陈伟军寄予厚望:"他的谦逊,他的好学,他的诚恳,他对自己的清醒,对歧路的警惕和对文学的执著等等给我带来的感动甚有过之……我之所以喜欢陈伟军,主要原因还是他自己。"他期待陈伟军是一个"沧桑者",他告诉陈伟军:"阅历是金。支撑一切的,当然有想象,有技巧,但惟有阅历,才能赋予人如此丰富的人生体验和铭心刻骨的感悟。"陈伟军把这视作"未来写作的方向",他心怀感激地说:"爸爸让我清醒,陈主席让我明白。"

  陈伟军的作品还有戏曲《南唐一梦》、《甬上第一状元》、《头上青天》等等。去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之后,应中国作协邀请,他参加了赴甘肃地震灾区慰问采访活动,在10天的采访中创作出越剧唱段《莫道前方已无路》和京剧联唱《中华儿女丹心同》,为中央心连心艺术慰问团提供了作品。

  学校师生大都喜欢陈伟军,不只是因为他的作品,,更是因为他不炫耀自己,不夸夸其谈,让人感到踏实、可信、可交。陈伟军入学时,系主任梁陆臣专门为他安排了一间创作室,又为他指定了写作指导老师。汶川地震后,陈伟军赴灾区采访耽误了课程,系领导又安排老师为他补课。

  陈伟军诚恳地说,他马上毕业了,想脚踏实地地找一份普通工作,借此回报社会、感知社会,写出更优秀的作品。

  

写作经历

  努力的"后"

  陈伟军自16岁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不和上帝回家》后,一直活跃在当下文坛,被广泛认可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作家"。他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努力的作者。"他说,作家是其追求的方向,但作家首先要用作品说话,然后自身还要有好的人品、高尚的精神,能够去鼓舞人、带动人。

  陈伟军新近出版的长篇力作《未遂的奴隶》以南方一座小城及一个乡村为底片,塑造了一个迷惘青年东南从一名农村孤儿突然变成了市长的儿子,到最后被打回原形。通过叙述这一过程中他对自己和生活的态度变化及周围人对他态度的变化,以他的挣扎突围来直面人生苦旅,剖析扭曲的人性。

  作为"后"作家,居然写起了同龄人中并不流行的传统文学?他到底会是个什么样的年轻人呢?或许是因为在农村土生土长,与韩寒、郭敬明等"后"明星作家不同,陈伟军显得比较低调,也相对更关注乡村。他在接受侨报记者专访时说,农村的生活经历带给他很多的想法和与其它作家不同的思想,他书中很多故事和细节就来源于身边的农村。对自己所属的"后"作家群,他的评价是"大家都很努力"。他表示,"后"有些人已经快3岁了,"我们’后’也不小了,应该试着努力去承担社会责任,这就要求我们要端正写作心态和意识,创作出站得住脚的好作品来。"不少人说"后"不成熟,陈伟军认为,这是很正常的,"每个人的成熟都有个过程,就像我自己,现在根本不敢看以前的作品,因为对之前的作品不满意。这就是一种进步。只要我们后在进步就是好的。"

  陈伟军总结说,将所有的"后"作家一棍子打死的理论肯定是不正确的。虽然后在有些地方表现得可能不是太完美、太成熟,但内心里已经升起一种社会担当了。"5?12地震发生之后,有好几个后作家都在第一时间去了灾区。"

  年轻的"沧桑者"

  陈伟军现在还是石家庄铁道学院法学专业大四学生,正在忙毕业论文的写作。陈伟军197年出生在浙江奉化一户贫寒的农民家庭。农村的读书条件是有限的。陈伟军不但要在课余时间捡猪粪、打猪草、插秧、割稻,还要为家人洗衣服,读书时间少,也没有什么课外读物。一直到上了初中,他才有机会走进图书馆。24年,16岁的他出版了2多万字的长篇小说《不和上帝回家》,成了家乡备受关注的热点人物。这时,是爸爸的话让他保持了冷静:"写作是条长路,你要心中有数。"

  他参加了第六次全国作家创作会议,是全会最年轻的正式代表。去年7月,他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成为中国作协最年轻的会员之一。

  陈伟军出版第二部长篇小说《射天狼》,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陈建功为其作序。陈建功对陈伟军寄予厚望:"他的谦逊,他的好学,他的诚恳,他对自己的清醒,对歧路的警惕和对文学的执着,等等,给我带来的感动甚有过之……我之所以喜欢陈伟军,主要原因还是他自己。陈伟军,虚心向学,大胆尝试,向着’于学无所不窥’的方向努力,转益多师、熔铸百家,其卓然而立、自成一家的前景应该是可以期待的。"

  他期待陈伟军是一个"沧桑者",他告诉陈伟军:"阅历是金。支撑一切的,有想象,有技巧,但唯有阅历,才能赋予人如此丰富的人生体验和铭心刻骨的感悟。"

  陈伟军把这视作"未来写作的方向"。他说,"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阅历尤其重要。而我虽然自小也经历过苦难生活,但毕竟年轻,我的阅历无法和我的父辈相比。但我一直在努力观察,努力创作,在渴望提高和升华。"

  6月份陈伟军就要从大学毕业了,虽然已有多家单位争取陈伟军,但他更多的时间都放在了创作和社会活动中,还没认真考虑过去处。他的创作任务很重,十几家出版社都竞相向他约稿,希望能与他合作。

  严谨的写作者

  陈伟军写书比较严谨,"主要是构思时间长,要花一两年去构思,各种细节、整体结构上都需要去把握。"到了真正动笔时,"很快,写作时会非常安静地融入作品中去,几个月就写完了。"而最近,陈伟军正打算为下一部小说去贵州一古寨,进行为期一月的生活体验。

  他将写作比喻成自己的"玉",贾宝玉衔玉而生,他则是为了文学而生。父母不识字,小时候身边也没有文学的氛围,但他仍然走上了写作之路。

  因为写作是"天底下很幸福、很幸福的一件事","仅仅凭一支笔,我就能比别人多活了一个世界",陈伟军说。

  比之其它"后"作家,陈伟军还有一点是可贵的,那就是他不轻视民间,不轻慢传统,他对传统的、民间的艺术形式还有所尝试,这实在令人感到惊喜。除了写小说,陈伟军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他还非常关注中国的传统艺术,如越剧、京剧等。

  5月12日汶川地震之后,应中国作协邀请,他参加了赴甘肃地震灾区慰问采访活动,在1天的采访中创作出越剧唱段《莫道前方已无路》和京剧联唱《中华儿女丹心同》。他的作品还有戏曲《南唐一梦》、《甬上第一状元》、《头上青天》等等。如此年轻,就渴望为戏曲奉献自己的力量,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未恋的浪漫作家

  陈伟军的言谈显得非常老练,少了些同龄人身上常见的张狂,多了份自我肯定的谦逊;少了些愤世嫉俗的刺头,多了份成熟理性的自省。

  他并不讳言自己有时候也会自满,"当做成什么事的时候,我也会’飘’,但转头想想,这个世界上比我强的人有多少,就会清醒了。但更多的时候,我十分冷静。我深知,写作的路很长,需要耐得住寂寞。"

  当然,人生难免有低落的时候,很多事情纠缠时或者写不下去的时候,他也会苦恼,会板着脸。但第二天起来,就会以非常好的状态迎接新的一天。"我调整得特别快",他说。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陈伟军的人际关系处理得很好,同学们都愿意与他交往。"因为我没觉得自己有很了不起的,只是写作方面有点特长而已。有同学学习成绩好,我也会羡慕。而且我总是微笑着面对朋友以及生活。"

  确实,与他谈话时,他一直语带微笑,这种笑脸甚至在他16岁寻找第一本书的出版商,连续被13家出版社拒绝后都未消失过,"我很乐观,当时我想,中国有几百家出版社,这才13家拒绝了,没必要失落。"

  这种乐观也反映在他的书中。在《未遂的奴隶》中,虽然极力剖析人性扭曲的一面,"然而尚能让读者于沉郁的生活深处和远处发现亮色,生出希冀,看到了未遂奴隶的突围。"

  不过,这位正处花样年华的帅小伙居然到现在还没谈过恋爱。他承认追自己的女孩比较多,但觉得自己现在还小。虽然没谈过恋爱,但陈伟军却被人称为浪漫作家。他的浪漫,他的细腻,将双鱼座男孩的性格演绎到极致。

  据悉,陈伟军的第四部作品《琴弦等着歌》将在6月初正式出版,这位"后"的作家正逐渐进入自己的丰收期。

  

校园颗星

  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陈伟军的长篇小说《未遂的奴隶》出版。至今日,这位22岁的大学生已有3部长篇小说面世。他在中学时期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不和上帝回家》已签下影视,将被改拍成20集同名电视连续剧。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射天狼》,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陈建功鼎力推荐,作者与韩寒等人被评为2006年中国十大80后男作家,全球华文地区同步上市。陈伟军20岁时参加了第六次全国作家创作会议,是全会最年轻的正式代表。去年7月,陈伟军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之一。陈伟军,1987年3月出生,现在石家庄铁道学院四方学院读法学,大四学生。

  创作激情的源头

  "从一篇作文,看到了文字的力量,才有了创作的激情"

  陈伟军出生在浙江奉化一个农民家庭。父母没有上过学,姐姐初中毕业就打工去了。他的那个村子,也没有读书的时尚,更没有著书的氛围。陈伟军少有所为,且著作颇丰,影响甚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从一篇作文,看到了文字的力量,才有了创作的激情。"

  陈伟军的爸爸抽烟比较厉害,上小学三年级的陈伟军以《劝爸爸戒烟》为题写出作文,被老师张贴在了学校的橱窗,爸爸在橱窗里看到了这篇作文,自此戒了烟。此事,对年幼的陈伟军影响很大,他少小立志,决心好好读书,用文字反映社会,写出更多让人心动的文章。

  农村的读书条件是有限的。在农村,陈伟军不但要在课余时间捡猪粪、打猪草、下地插秧割稻,还为家人洗衣服,读书时间少,也没有更多的课外读物。一直到上了初中,才有机会走进图书馆阅览室,才有机会得到图书的滋养。图书,使他丰富了知识,提高了创作欲望。在浙江教育厅举办的"崇高科学,挑战未来"征文活动中,他的作品荣获宁波市一等奖,继而又获得浙江省三等奖。这一奖励,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增强了他的社会责任。"这时,我才开始酝酿写小说,表现中学生健康向上的主流,批评不健康的一面,比如早恋问题。"2004年,16岁的他,完成了2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不和上帝回家》。该书由内蒙古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全国图书订货会上,该书成为青年读者的抢手货。因此,陈伟军也成了家乡备受关注的热点,成为了宁波市第一位出书的中学生,并赢得了"奉化市青少年英才"、"甬城十佳中学生"等荣誉称号。面对一连串的殊荣,陈伟军的爸爸却没有昏昏然,他对儿子说:"虽然给了这么多的荣誉,你要心中有数,写作是条长路,你应该在作品中表现思想。"父亲的言语,使陈伟军突然冷静下来,他说:"此时回头去看这个16岁时的作品,自我感觉也十分不满意,我决定要好好修改,出一本全新修订本!"

  陈建功为其作序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的序言提升了我’早当家’的社会担当精神"

  陈伟军在2007年11月出版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射天狼》,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陈建功为其作序,在众多的青年作者心目中,这是十分难得的。而陈伟军把这个"难得"视作,"它是未来写作的方向。"

  看来,一个作家的成长,特别是一个青年作家的成长,是需要有人提醒和引领的。陈伟军认为,"爸爸让我清醒,陈主席让我明白!"我打开厚厚的《射天狼》,最先看到的就是陈建功的话--阅历是金。陈建功没有对他的作品给予更高的评价,而是先说:"但陈伟军,他的谦逊,他的好学,他的诚恳,他对自己的清醒,对歧路的警惕和对文学的执着,等等,给我带来的感动甚有过之。""我之所以喜欢陈伟军,主要原因还是他自己。"他期待陈伟军是一个"沧桑者",他告诉陈伟军"支撑一切的,当然有想象,有技巧,但惟有阅历,才能赋予他如此丰富的人生体验和铭心刻骨的感悟。"

  陈伟军在读大学期间,先有长篇小说《射天狼》出版,又有长篇小说《未遂的奴隶》面世,该作品出版一个月,就开始加印。今年,他的第四部长篇《琴弦等着歌》已定稿,并与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签订合同,5月底就可出版发行。同时又写出戏曲舞台作品《南唐一梦》、《甬上第一状元》、《头上青天》等等。去年5月21日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应中国作协邀请,他参加了甘赶赴甘肃地震灾区慰问采访活动,在10天的采访中创作出越剧唱段《莫道前方已无路》和京剧联唱《中华儿女丹心同》,为中央心连心艺术慰问团提供了作品。

  从他走进大学之后的创作经历和实践看,特别是从他的第二部和第三部作品看,他的少有所为,不只是创作的"量"--这种"量"当然是可贵的、不可否认的--边读书边写作几十万字,是不容易的;更让人看到了"质",这个"质",就是不断地成熟,不断地向着"于学无所不窥"的方向努力。

  陈伟军诚恳地对老师说,他想着走向工作,想着走向社会,想着写点更实际的东西;他最近准备写长篇人物报告文学《国宝--裴艳玲》,已得到了有关方面的批准,还期望有机会写一本铁道学院的纪实文学。他认为,铁道学院太生动了,只是手头缺少翔实的资料。

  学校师生大都喜欢陈伟军

  "学校对我很宽容,老师们为我提供了诸多学习和创作的方便"

  学校师生大都喜欢陈伟军,不全是因为他年轻轻就有那么多的著述,那么多耀眼的光环,大家更为看好他的一面是:他不炫耀自己,不夸夸而谈,也没有更多"创作经验"和"深刻体会",让人感到踏实、可信、可交。他谈到的多半是支持他的父母、"初中时的恩师"、"高中时的恩师"和大学里的老师们。他所说的"老师们",有年过七旬的老教授,也有与他年龄相差无几的辅导员。

  陈伟军入学时,四方学院西校区的领导和老师,在已经获悉了他有创作特长后,特意为他安排了一个6人铺的房间,其他都是8人一间房。两名专科生毕业之后,已是4人间,陈伟军认为"比较宽松"。"爷爷辈"的系主任梁陆臣还专门为他安排了一间创作室,又为他专门指定了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老师。2008年5月21汶川大地震,陈伟军赴灾区采访,耽误了的课程,系领导又安排老师为他补上了课。

  "陈伟军是个厚道、懂事的孩子",系主任还说:"他虽然创作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可他的功课也不错,还担任学生会干部,团结同学,尊敬老师,积极工作,是大学里第一批入党的党员。"

  陈伟军就要毕业了,但他没有时间去找工作。虽然已有多家单位争取陈伟军,但他更多的时间都放在了创作和社会活动中,还没认真考虑过去处。他的创作任务很重,十几家出版社都竞相向他约稿,希望能与他合作。"我虽然比较忙,眼前的事总让我应接不暇;可我还是觉得应该找一份工作,在工作中增加阅历,厚重思想,提高才能,这样也更能写出好作品。"陈伟军说这话时,眼神里充满了真切期待。

  

编戏曲遭大学生奚落

  2009年9月13日,在出版方的安排下,陈伟军来到北京一所高校进行签名售书活动,为新近出版的第四部长篇小说《琴弦等着歌》做推广宣传。

  签售开始前是一场读者见面会,采用现场主持人访谈的形式。其间,主持人聊到有关陈伟军和戏曲的话题。因自小酷爱戏曲,在文学方面取得一些成绩之后也编剧了几个戏曲剧本,主持人希望陈伟军能现场演唱一段,而就在陈伟军清唱越剧《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时候,突然下面有一个男生站起来,摔凳而起,大声喝道:"都什么时代了,还喜欢这种老掉牙的东西!你太落后了,别给80后作家丢脸!"此话一出,现场开始混乱,有好多同学提出让那位男生出去,也有个别男生跟着起哄的,现场气氛十分尴尬。

  看到这样的场景,激动的陈伟军忍不住对着话筒大声说:"戏曲是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在当前娱乐活动丰富多样的新时代下,面临着尴尬的局面,但这就更要求我们年轻人去传承和发扬!"这番话引起现场的同学们一片掌声,可是陈伟军的心里却一直高兴不起来。

  再次谈到这件事,陈伟军说,自己已经不生气了,只是为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而担忧。也因为这件事,使他更加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好好写书,在创作小说的同时,也继续编剧戏曲,为戏曲做事,呼吁更多的年轻人去关注戏曲、爱上戏曲、传承戏曲。因为戏曲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更新日期:202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