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鄂

简介:李一谔(1892——1974)
[展开]

李一鄂的个人经历

历史

李一谔,原名恺章,号瑞饶,鹤山县桃源镇蟠光村人。早年曾留学美国,学成归国后,追随孙中山进行民主革命,曾担任广州护法军政府首任航空处长。1921年至1924年,任鹤山县民选县长,兴利除弊,勤政爱民,深受鹤山民众及邑侨爱戴。1927年后,他到香港经商,创立“旅港鹤山同乡会”,并担任该会主席共24载,成为著名侨领。

                                             (1)

青少年时期,李一谔先在本乡私塾读书,后随父亲李健生到美国,入芝加哥工程学校学习机械工程。其时,正当清末民初,在民主革命和爱国主义思想影响下,他树立了“实业救国”的理想。他在后来的《上大元帅、省长书》中自述他早年的思想时说:“一谔自幼留学美洲,见夫文明国政俗之整齐,回想我国上下之昏聩,慨然有感,日思以提倡宗国之物质、供给之本源与地方改进之模范为己责。因所肄业者为机工专门学科,是以学成归国,即投身实业界中,经营机器事业”。1915年,他回到故乡鹤山,在谷埠开办碾米厂和榨油厂,这是鹤山县第一间用机器为农产品加工的工厂。继而又在广州开办珠江电船公司,当时广东所造的快捷轮船,如“江枫”、“大南洋”、“珠江一叶”等型号,都是李一谔经手制造的。他在 “实业救国”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曾经得到孙中山的当面称赞与支持。

                                                          (2)

但是,当时的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革命的胜利果实却被反动军阀所窃取。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尚未真正成功,他号召革命同志仍须努力。李一谔亦逐步发现,不彻底推翻封建统治,单凭办实业是挽救不了中国的危亡的。于是,他便把主要精力转而投入追随孙中山的革命事业。1917年7月,皖系军阀段祺瑞打着反对复辟的旗号,起兵驱逐张勋,再任国务总理,重掌北京政府大权。他对外卖国,对内实行封建独裁。孙中山揭露段祺瑞以假共和行真专制的面目,号召维护《临时约法》,恢复旧国会,于7月中旬到广州树起护法运动的旗帜,得到一部分国会议员和西南军阀的拥护。8月底,孙中山召开非常国会,成立护法军政府,就任海陆军大元帅。为了加强讨伐北洋军阀的军事力量,孙中山积极筹建空军,在军政府设立航空处,李一谔出任航空处长,张惠长任副处长。当时,广东仅有旧飞机两架,存放在大沙头仓库中。李一谔将这两架飞机修好,派张惠长率张恢寒、蔡思杜两名飞行员试飞训练,并在大沙头建立空军训练基地。1918年4月,军政府发动讨伐龙济光(龙济光一向与北洋军阀勾结,曾统治广东三年。1916年10月被桂系军阀逐出广州,盘踞海南岛,北洋政府仍任命他为两广巡阅使),李一谔奉命携带两架飞机至儋县配合陆军作战(当时的飞机还不能作远途飞行,需拆卸后用船运至海南岛再安装)。7月,龙济光被击败后仓皇逃往北京,李一谔在讨龙战役中立下战功,便携机回到广州。此时,孙中山受西南军阀莫荣新等排挤,已于5月21日离穗去沪。西南军阀与直系军阀勾结,主张南北停战议和,孙中山发动的第一次护法运动遂告失败。李一谔也就离开了航空处。他任航空处长时间虽短,但是他拥护孙中山革命事业的鲜明立场和开创我国航空事业的功绩是值得后人纪念的。1988年3月15日,在广州市东郊十九路军坟场内兴建的“广东航空先驱纪念碑”落成剪彩。碑上镌刻着10位航空先驱的姓名。李一谔排在“中国航空之父”冯如之后,名列第二。同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为纪念李一谔而赠送给鹤山人民的“米格15”退役飞机一架,安放在鹤山博物馆地坪上。这样,李一谔作为我国航空事业先驱者的事迹,在湮没多年之后又被广泛传播开来。

李一鄂

                                                                 (3)

1920年10月,“援闽粤军”回师,驱逐了桂系军阀,欢迎孙中山重返广州主持政局。孙中山委任陈炯明为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掀起第二次护法运动。1921年,非常国会通过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政府,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决定整军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中国。陈炯明在广东推行“县长民选制”,1921年4月——10月在全省进行选举,孙中山“示意”一些老同盟会员和支持革命的海外归侨(如鹤山的李一谔、香山的吴铁城、台山的刘栽甫)返回原籍参加竞选。

                                                            (4)

县长民选制一经推出,立刻在鹤山民众和旅外邑侨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他们本来就向往地方民主与自治,尤其渴望能选出一位热爱家乡为民造福的好县长来带领他们改变盗匪横行民不聊生的现状,把鹤山县治理好。于是,他们一致把眼光投向李一谔。先由美洲鹤山籍侨胞及香港鹤山商会发起,后得本县民众赞同,联名推举李一谔参加县长竞选。其时,李一谔已加入了美国籍,本来“不愿为官,不愿遽脱美籍”,但在侨胞和故里乡亲热烈要求与鼓励下,本着对广东革命政权的支持和改造地方、整治桑梓的一贯志向与责任感,慨然回国参加竞选,当选为鹤山县第一任民选县长。后来他表述这一行为的动机时说:“诚以鹤山地瘠民贫,水土恶劣,盗匪以之为中心点,曹县视之为破漏舟。本邑之人不出以维持,谁复乐为鞠躬尽瘁者?”在当年选出的60余位民选县长中,良莠不齐,李一谔是出类拔萃者之一,他在政治上属于民党派,而不属于陈炯明的省署派。

                                                     

政绩

李一谔从1921年12月荣任民选县长后,勤政爱民,兴利除弊,主要政绩有几个方面:

一、剿灭土匪,维护社会治安。当时鹤山境内,大小股匪多如牛毛,每每劫掠村镇,掳人勒赎,无恶不作,致使行旅畏途,商贾裹足,居民枕不安席。李一谔“抵任后先从办团治匪入手”,他曾亲率军队围捕惯匪何老二、马骝王等,多次取得胜利;又组织各乡村建立武装团队,修筑碉楼,联防自保。一年之后,土匪敛迹,村镇平靖。

二、取缔私塾,拨尝兴学。当时鹤山县的教育事业是非常落后的。虽然早在1912年——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中央教育部已颁行了“壬子癸丑学制”,制定了废除封建私塾、创办新式学校、取消读经讲经、开设新课程、女子有受教育权利等教育政策,但时过10年,鹤山仍未实施。各村镇的教育阵地仍被封建私塾占据,许多塾师都是不学无术的江湖骗子。李一谔洞悉此中弊害,刚上任就宣布“兴学为当今要政”,“设塾乃阻学之尤”。他任命两广师范学堂毕业的进步知识分子宋森为教育局长,下令取缔腐败私塾,提拨各姓各村祖尝庙产为办学经费,限期各乡镇办起新式学校。至1923年,全县先后解散私塾130 所(其中自行解散54所),办起高等小学10所,学生375人,办起国民小学30所,学生1974人(内含女生144人),另外还开办教员养成所两所。同时又发动华侨捐资办学,如下黄村,泮坑村等学校,都是此时由该村旅居智利、美国、秘鲁等地的侨胞捐资创办的。两年间,鹤山教育改革就打开了局面,面貌大为改观。

三、厉行禁烟禁赌。县政府三令五申向群众宣传禁吸鸦片,封闭烟馆,令吸毒者限期戒除。李一谔还亲率队伍深入山区宅梧一带,劝令农民铲除罂粟苗,根绝土产鸦片。同时又取缔番摊牌九赌档,收到较大成效。

四、发展交通通讯。倡建了谷埠至沙坪的全县第一条公路,架设全县电话网,有效地改善了鹤山的交通通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

李一谔为改造鹤山而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深得鹤山民众及海外侨胞的支持与拥护。当年鹤山财政十分困难,巴拿马鹤山公所及智利鹤山商会等华侨团体都先后捐款帮助李县长施政,公路建设也得到不少香港同胞的赞助。

当时,孙中山与陈炯明之间存在重大的政治分歧:孙中山力主武力北伐、统一中国;而陈炯明则主张“联省自治”,割地称雄。“县长民选制”实际上是实行“省长民选”的第一步。这个政治分歧很快演变为矛盾冲突,导致“陈炯明叛变”。1922年2月21日,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及孙中山在观音山之住所粤秀楼,成为革命派一致讨伐的对象。1923年1月16日,孙中山组织的讨贼军攻克广州,陈炯明通电下野,撤回惠州老巢。陈炯明的野心暴露后,人们开始以清醒的眼光重新审视“县长民选制”,到1923年5月廖仲恺任省长后,民选县长的两年任期已经届满,便干脆废除了这一体制,各县的民选县长不论其政治背景、政绩如何都先后被免职。这是为了清除陈炯明的政治遗产,不是针对某一位县长的举措。

                                                            (6)

1923年11月24日,广东省公署下令免去李一谔的鹤山县长职。消息发布,鹤邑民众尚不明底细,他们出于对李县长的爱戴,各界人士包括侨团代表于12月4日,在沙坪水东围举行“民治两周年纪念”民众大会,到会者有各乡堡团勇、各校员生、狮子队、锣鼓队3000余人。会上演说的各团体代表同声颂扬李县长德政,竭力挽留,并致电省公署请求省收回成命。这样的大会举行了四次,但省公署始终没有接纳鹤山民众的要求。

李一谔于1924年5月交卸县印,正式离职。1925年1月,李一谔被任命为粤军第一军新编第一旅旅长,率队驻沙坪。5月16日,奉命移旅部于江门北街。

                                                     (7)

1927年以后,李一谔逐步淡出军政界,到香港开设“乐古印务公司”,业务蒸蒸日上,后来发展为“乐古置业印务公司”,发行上市股票,他成了一个实业家。经商之余,他仍然致力于为邑侨和桑梓谋福利。他与鹤山知名人士叶兰泉、侯寿南等大力推进鹤山商会会务。抗日战争爆发,日军数次侵犯鹤山县境,家乡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李一谔处境虽然也很艰难,仍努力发动海外侨胞组织“鹤山邑侨赈济兵灾难民会”,筹募巨款,在鹤山设立办事处,聘宋森为主任,办理平粜、施粥、赠医、施药等工作,雪中送炭,使许多难民得到及时的救济,免于死亡。

                                                              (8)

抗战胜利后香港社团恢复活动。李一谔将鹤山商会扩大为“旅港鹤山同乡会”,他被选为主席。在任期内,他对联络侨胞、团结乡亲、襄赞乡事、兴学济贫、倡办公益,无不热心从事。在这期间,广东省某要员曾邀他重任鹤山县长,遭到拒绝。1949年12月10日,鹤山县解放不久,李一谔即签署了一封《旅港鹤山同乡会致鹤山县军管会的信》,表示拥护新政府,并提出《建设新鹤山意见书》,表示“此后凡与我鹤山人民福利有关的设施,我们当本过去为乡的热情,竭诚为建设新鹤山而努力”。充分表现了他信任人民政府,关怀家乡建设的赤子之心。

                                                            (9)

李一谔在旅港的鹤山人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连任同乡会主席12届,历时24年,不辞劳苦地督导会务,建树良多。他复刊了《鹤侨报》、筹建8层高的同乡会会所于庄士顿道(1961年建成),随后又筹建华富村鹤山学校(1969年建成)。他每倡办一事,必先捐出巨款作引导,海外邑侨莫不踊跃响应。李一谔急公好义,为鹤侨福利与桑梓公益而无私奉献的精神深受海内外鹤山人的敬仰。

                                                   (10)

他为鹤山的建设付出了不少,鹤山市人民医院等一系列建筑都是他组织兴建的....... 

更新日期:2024-05-04